APP下载

黄文华:开拓3D打印医疗新领域 践行“配角人生”

2022-12-30文/陈

广东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华博士后配角

文/陈 荛 潘 慧

[导语]

黄文华长期从事教书育人、科学创新、科学普及、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等工作,将数字医学、3D打印与被称为临床医学“配角”的解剖学紧密结合,积极将新技术引入临床实践,创建了广东省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医学3D研究与产业化平台,实现了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黄文华为填补我国3D打印人才缺口及推进技术应用作出了重大贡献,被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授予“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黄文华,在医学高等教育系统工作20余年,曾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广东医科大学校长助理,现任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以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3D打印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突出贡献专家”、2022年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等。相关成果获省市级科学技术奖7项、医学技术推广奖2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专项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466篇,其中SCI收录200篇,申请专利139件(其中授权75件、转化5件)。主编了国内首部骨科3D打印专著《3D骨科学》,积极参与多项3D打印技术行业标准制定。

黄文华出席第五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

尊师重道 践行“配角人生”

黄文华师从我国现代临床应用解剖学、数字医学的奠基人钟世镇院士。“正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我才能走得更远”。每每谈及导师钟院士,黄文华都流露出由衷的感激之情。在通过博士生面试时,钟院士说:“解剖学是一个基础学科,临床解剖学被看作是个‘配角’,将来从事解剖学要耐得住寂寞,当好配角”。为此,黄文华不仅传承钟院士的理念,坚持基础为临床服务的原则,还时刻以“配角人生”的精神勉励自己。这种谦虚的态度不仅赢得了学生们的敬佩,也令其他教授和老师对他评价甚高。

“医学基础研究离不开临床的实际需求,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做好临床的配角。” 他向学生们分享钟世镇院士传奇的一生,分享他们之间的师生故事,教导学生们如何甘当配角、当好配角。他强调,在人的一生中要学会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要做好演绎配角的准备,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技创新 硕果累累

3D打印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之一,引领着新一轮产业变革。黄文华带领团队结合国内外科技发展及战略需求,搭建了以临床应用解剖学、数字医学和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211”高水平科研技术平台,依托平台服务于临床机构,有效地突破了应用的瓶颈,在全国建立了21个应用基地,惠及约10万人。

黄文华与临床科室开展了深入合作与研究,涉及显微、骨科、口腔、整形、胸外等。参与设计世界首例髋臼骨折3D打印腹腔镜辅助下内固定术,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被《新闻联播》《南方日报》以及广东卫视和本港台等媒体广泛报道。他与南方医院李国兴团队合作研究了基于生物3D打印的可注射聚阴离子水凝胶用于指导腹腔镜术后抗粘连,发表在Adv Funct Mater(IF:19.924),并在美国权威新闻网Eureklert报道。

科普推广 驱动发展

在《3D骨科学》新书发布会上,黄文华(前左2)与钟世镇院士(前左3)等合影

作为广东省增材制造研究与应用协会理事长、广东省医疗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黄文华积极作科技应用普及的引导者,身体力行“传、帮、带、教”推动社会科技蓬勃发展。黄文华承担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高级研修项目“医学3D打印技术临床转化应用高级研修班”,参与广东省继续教育项目“数字骨科3D打印应用培训班”“医学3D打印临床转化和应用暨数字骨科新技术”“医学3D打印技术初级讲习班”等各级研修项目数十项;主编了国内首部骨科3D打印专著《3D骨科学》;作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3D打印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专家,积极参与多项3D打印技术行业标准制定。

作为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资深科普作家、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黄文华主编《马良神笔已成真 3D打印技术与应用》,该书作为《高新技术科普丛书》系列之一获评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一等奖;面向普通高中国家课程,主编了《通用技术 选择性必修11产品三维设计与制作》《通用技术 选择性必修11产品三维设计与制作(教师教学用书)》。主编的《5G的世界 智慧医疗》荣获“2020年度十佳好书”“2021年度广州地区优秀科普图书”,入选“2020年度中国53种对外推广计划图书”,已对外输出英文、俄文、德文、葡萄牙文、阿拉伯文等7种外语版权。

教书育人 桃李芬芳

从一名普通的讲师到教授,从基础医学院、教务处再到研究生院,尽管角色一直在变,黄文华对教学的热爱却丝毫未减,永葆传道授业的师者本心。他坚持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执着地履行好一名教师的神圣使命。他将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尤其是3D打印与数字技术,使得解剖教材资源进一步丰富。此外,他还进行线上线下课堂整合教学形式,为传统教学课堂创新了教学手段和方式。

除却坚守教学一线,黄文华对研究生、博士后的培养也饱含热情。他常换位思考,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他培养的学生大多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和领军人物,如罗令博士后当选为“感动湖南”十大候选人,权威媒体以《万千伤指上巧绣生命之花》进行报道。因在博士后引进工作上表现卓著,协助诸多医院及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基地,为广东省高水平人才引进作出巨大贡献,黄文华获评南方医科大学优秀博士后导师。从教至今,黄文华培养研究生、博士后200余人,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南医优秀教师”、“感动南医-我心中的好导师”等。

两校三地 呕心沥血完成帮扶使命

2018年,南方医科大学与广东医科大学开展了高校教育人才对口帮扶,黄文华作为帮扶团队长,秉承着军人优良传统,将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尽职尽责、使命必达的精神融入到广东医科大学,并与学校全体人员一同谱写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篇章。

3年的时间里,作为学术专家和管理干部,两校三地辗转奔波,黄文华带领队员们克服了家庭、工作、生活方面遇到的诸多困难。工作中他们雷厉风行、敬业奉献、攻坚克难,“经历过广东医凌晨三点的夜,目睹过广东医清晨第一缕阳光”,办公室当家、彻夜加班是常态。他扎实推进各项帮扶工作落地落实,建立了两校间高频度的互动交流机制,形成了“医教研”全方位合作共建的格局,在ESI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科技平台建设等方面主动作为,为两校合作共建作出了突出贡献。南方医科大学在此次帮扶工作中获评为“优秀帮扶高校”,黄文华也被评为“优秀帮扶队长”。

帮扶期间,黄文华组建了3D打印应用与转化校际平台,协助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三附院和高州人民医院,与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广东省医学3D打印应用转化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建立了以数字医学、3D打印为特色的临床基地,进行3D打印技术教学、科研活动60余次,学习人数逾1000人次,并成功实施了广东省内首例胸锁关节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3D打印定制化假体”重建。他指导的邓丽博士后入选广东省百名博士博士后创新人物,为广东医科大学首位也是目前唯一入选的博士后,牟青春博士后入选2021年度“岭南名医录”。

岗位轮换 初心不改

“服从命令听指挥”,黄文华秉承着军人的优良传统,在岗位尽职尽责,扎实工作,认真履职。

2012年12月,黄文华担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紧紧抓住学校进入部委省共建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历史机遇,牢牢把握学科人才建设这个关键点,着力提升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水平,人才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学院全面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2017年6月,黄文华担任教务处处长,上任伊始面临本科招生及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克服了岗位轮换的不适,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

2018年12月,面对岗位调整,黄文华服从组织安排,尽快适应帮扶工作岗位要求,穿梭于两校(南方医科大学和广东医科大学)三地(广州、东莞和湛江),将科研与管理并举。

2020年4月,黄文华担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针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党和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作为一名勤勤恳恳的党员干部、党的科技工作者,无论是在科研、教学、管理岗位,黄文华始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需要作为奋斗旗帜,始终把爱党敬业、爱国爱校作为情怀融入事业中。黄文华从业二十余年以来,基本没有睡过一个懒觉,终日忙碌在实验室、教室和办公室,经常工作到凌晨,每天不足6小时的睡眠时间已经属于常态。他的这种工作和精神状态,源自于对党和国家、军队培养教育的回报,源自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源自于当年面对党旗的誓言。“做基础研究,就要沉下心来,做好配角”,这是来自钟世镇院士的谆谆教诲,黄文华常常以此勉励自己不骄不躁、脚踏实地,这也成为了他投身科技事业的初心。

猜你喜欢

文华博士后配角
柴文华著作系列
清华博士后建了一个理想中的农场
一个三角函数配角公式及其应用
浅谈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倪文华 作品
最佳配角
故事里的那些配角们
父亲“跨越式”家教培育出24岁女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