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资热浪席卷越南重点园区,广西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022-12-30关秋韵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越南园区

□ 文/本刊记者 关秋韵

2022年10月,越南交出了一份堪称耀眼的成绩单:该月出口额达到302.7亿美元,比2021年同期增长4.5%,且2022年1~10月出口总额高达3128.2亿美元,同比增长15.9%。这在全球经济难以提振的当下,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在过去几年里,越南似乎早已置身于这样的增长惯性当中,即便疫情曾让这里一度停摆。在与新冠肺炎疫情“作战”两年多后,曙光仿佛已经到来。跨国企业的工厂以雨后春笋的速度在道路两旁拔地而起,制造业的产业链在这里纵深向延伸,投资热浪席卷越南重点园区,这或许不是一个简单的外资“迁移”故事。

而毗邻越南的广西,近年来也一直在寻找经济发展更进一阶的落脚点与突破口,无论是向内推动地方特色产业的形成,还是向外促进外资外贸稳定增长,广西均成绩不俗。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获得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如何最大化发挥广西沿边、沿江、沿海的区位优势?或许这次可以从越南经济高速增长中得到一些启示。

“越南找到了经济发展之道”

实际上,越南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就在全国各地大力建设产业园区,并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30 年来,各个园区对越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进出口的增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越南实行革新开放之前,设立的第一个产业园区是于1963 年在南部设立的边和美艺区。也就是说,越南建设工业区远早于亚洲以大力建设工业区实现经济起飞的新加坡,而越南南部的工业乃至经济发展也一直领先于越南北部。

据越南计划与投资部消息,截至2022 年上半年,越南全国有335 个工业园区,其中已投入运营的共有260 个,在基本建设进程中的达75 个,引入相关外资项目近万个,投资协议总额达到1946.9 亿美元,英特尔、优衣库、阿迪达斯、耐克、奥林巴斯、微软、LG、富士康、索尼等跨国巨头也相继进驻相关园区,开设工厂。这也是缘何经济学家们曾一度争相预测,越南要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原因。

而在这些园区中,发展最亮眼、最为人所熟知的主要有10 个,它们是:天虹广宁省园区、南定省宝明工业园区、南定省黎明工业园区、西宁省福东工业园区、新加坡越南工业园区(平阳省)、胡志明市协富工业园区、河内市富义工业园区、永福省平川工业园区、平福省工业园区、北宁省南山—合岭都市工业园区。

据越南投资计划部部长裴光荣介绍,越南重点园区的产值占2016~2020 年阶段的55%,为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巩固国防安全等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工业产值方面,重点园区工业产业规划主要集中在纺织轻工、机械电子、建材化工3 个领域。2021年,越南全国重点园区创造工业生产值达2350 亿美元,出口值达1420 亿美元,为全国进出口总额贡献了近59%,越南财政因此创收超过百万美元,重点园区每年的工业生产值、进出口额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增速。

越南龙江工业园区是中越合作的范本之一(图源: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越南制造业呈飞速增长态势(图源:环球网)

更重要的是,就民生稳定而言,园区的扩建与发展可以为越南提供直接及间接就业岗位近385 万个,以韩国三星集团为例,仅其一家企业分布在越南各省市园区的工厂,直接带动的就业岗位就高达10 万个。且这些工作岗位中,大部分均需要专业技术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倒逼提升了越南劳动市场的就业素质。

种种迹象均表明,越南经济的腾飞少不了重点园区这一有力“引擎”的助推。正如美国著名智库布鲁斯金学会在《神奇的越南》中撰文评价的那样:“在世界经济停滞不前的背景下,越南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和越南政府早年出台的重点园区规划具有巨大的关联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自由化、人力资源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均在园区的建设中得以体现,这个国家(越南)早就找到了其经济的发展之道。”

为什么是越南?

外资的纷纷涌入,让世界惊奇与羡慕的目光投向越南。但思考后随之而来的便是疑问:为什么是越南?

谈起赛轮金宇缘何选择福东工业园区作为轮胎制造基地,赛轮金宇集团(越南)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杜伟锋在接受采访时曾坦言:“原因不止一个。”

“2012 年,我们考察了很多东盟国家,包括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最终选择在越南投资。”杜伟锋表示,除了稳定的政治体制、保守但却包容的文化传统外,福东工业园区所坐落的西宁省不仅拥有广阔的待开发土地,而且便利的天然海港、便捷的陆路交通、靠近原材料市场等天然地域优势正吸引着全世界大量的制造加工企业来到这里投资建厂。

“由于此前全球制造业陷入高成本和低增长的困境,因此各国企业纷纷在越南‘跑马圈地’。”杜伟锋补充道。

而另一个重要的筹码是,目前的越南仍处于劳动力红利期。越南全国约有1 亿人口,其中包括了6000万左右的劳动力人口,且人口增长率较高,年轻劳动力的储备位列亚洲前茅。与此同时,据美国默瑟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一位越南技术工人每月的收入仅为300~350 美元,而在美国纽约,同等职位的年薪则高达20~25 万美元。由于最低工资标准相对低,普通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因此企业需要支付的社会保险缴款和劳动税费也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用工市场灵活性高。

“除去老生常谈的劳动力优势,实际上对外资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也是重要原因。”越南著名经济学家潘友胜指出,自1987 年颁布外国投资法以来,越南政府长期注重完善与外资企业有关的法律政策体系。而2006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越南更是不断为外商投资开绿灯。2021 年1 月1 日,越南新《投资法》生效,其进一步提高了外商投资市场准入透明度,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和手续,使得更多外资涌入。

亟待发展的越南想要融入国际“朋友圈”,并不会只囿于自家“后花园”,它十分清楚——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融入世界经济。

迄今,越南已同世界上224 个国家及地区建立经贸投资关系,共签署了500 多项双边和多边协定及18 项自贸协定。过去一段时间,越南参与的大型自贸协定陆续生效,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EVFTA)、《越南与英国自由贸易协定》(UKVFTA)和新近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这些自由贸易协定在重点园区招揽外资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而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胡志明市校区供应链研究专家利萨·阿克巴里教授则认为,促使外国企业投资越南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它良好的抗疫表现,以及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方面所作的充分准备。越南是全球最早宣布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之一,而其国内最大工业集团温纳集团每月可生产5.5 万台呼吸机,越南纺织业每日可生产700 万只布口罩和570 万只一次性外科口罩。“所有这些准备可以让投资者安心,这个国家对防控疫情继续持谨慎态度,并做好了迎接任何挑战的准备。”阿克巴里说。

优越的外部环境并不是吸引外资的决定性因素,内外协同发展才是根本。反观园区自身,除了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外,越南各个重点园区管委会还会针对具体情况给予入园企业具体优惠政策,如减免营业所得税、进口机械设备关税和土地租金等。其次,越南重点园区相关的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电力、供水、排污、道路等基础设施均提前布局妥帖,且有现成的厂房可用,相关投资企业一旦有意愿,即可“拎包入驻”,尽快投入运营。

眼下,越南优越的发展经验已经成为其周边一些国家及地区的“教材”,而与之山水相连的中国广西具有与其相似的文化、自然资源及经济总量,从这一角度来看,“越南经验”于广西,可以带来诸多启示。

广西大有可为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从越南的现实案例中,广西需要坚定加强产业园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倍加珍视不可多得、稍纵即逝的时代发展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苦干实干,全力推动广西重点园区健康快速发展,继而获得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一方面,广西与越南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方面颇为类似,不仅沿海、沿边、沿江,且拥有完整的天然港群海岸与陆地边境线。因此广西可以基于区位优势加大开放力度,积极打造例如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全面提升广西与东盟的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吸引更多境外资本入驻广西。

另一方面,目前越南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鞋靴箱包行业已经具备一定优势,广西相关的龙头企业可以顺应产业升级和产业链转移的趋势,主动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布局产业链的上下游产能,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在电子产品组装方面,越南在不断追赶中国,广西的制造业领军企业也应该尽早考虑在越南进行直接投资或合资办厂,一方面可以输出资本、技术和经验,整合当地资源,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开拓东南亚地区市场,培养当地“智造”人才,积累产业合作的经验。

而关于劳动力的提升与培育,广西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越南劳动力优势仍以“大量”“廉价”为关键词,承接的产业基本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组装产业,缺乏高端制造业与重工业,无法像中国一样建立全产业链网络,随着越来越多外商在越南投资建厂,越南的人口和租金成本在上升,一旦关税优势也失去,那么越南制造业将面临严峻挑战。

一来,广西可以根据各园区的产业领域及具体需求,着力完善人才梯度培养体系,在项目资助、人才奖励、引导基金等方面对高端技术人才予以重点支持;二来,壮大后备力量,加强青年人才培养,通过科技项目、人才项目加大引进区内外、国内外相关高端技术型人才,培育广西本土人才团队。

而聚焦到重点园区的内在建设上,东博智库注意到,广西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和推进园区管理及开发机制的改革,但仍未获得重大突破。在这点上,广西可以学习越南突破体制和行政区域的限制,推进园区公司化、市场化运作,开创出一条适合广西园区协作发展的新路;其次,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借鉴越南园区创新经验,创新财政资金安排方式,创新筹措社会资金方式,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配套服务设施。

无论从投资的“软环境”还是“硬环境”来看,广西既不缺乏一个足够有成长空间的市场,更不缺乏向外学习的心气与能力,只要秉持信念、抓住机遇,“成功”只需用时间来证明。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越南园区
表面处理工业园区的机遇与发展(一)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向台资台企抛出“橄榄枝”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2020年电镀工业园区市场规模将超90亿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越南百里“银滩”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