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对策建议探析

2022-12-30李晓红

地下水 2022年5期
关键词:渭河河道生态

李晓红

(陕西河湖生态维护治理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8)

0 引言

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已成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遵循。河道生态整治工作,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重要体现,是推动河湖生态复苏,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人居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1]。渭河作为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渭河干流在陕境内流长502.4 km,流域面积67 108 km2,占陕境黄河流域总面积的50%。长期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之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人类生产活动对渭河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为彻底改变渭河原有面貌,确保关中安澜,陕西省自2011年就启动实施了渭河陕西段综合整治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成效[2]。本文基于多年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经验,对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成效进行总结,探讨渭河综合治理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治理对策,以期为渭河流域生态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1.1 治理思路

渭河综合治理是河道防洪建设的重点工程,其目标是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抓住渭河治理机遇,采取打击非法采砂、清理河道周边违法搭建、加强城镇监管、工厂污水排放、建设蓄滞洪区及倒灌工程等一系列河道工程治理行动[3]。在渭河治理过程中坚持的主要治理思路总结起来有三点:

(1)确保渭河河道防洪安全及河道采砂规范化,减轻渭河干流的防洪压力,强化渭河流域生态建设。

(2)探讨渭河水流体系的结构特点,强化对水资源系统的保护,并通过对渭河干流进行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控制流域水土流失。

(3)控制渭河下游河势,理顺流路,有效控导水流流向,减少河流改道,有效保护河堤安全。

1.2 治理成效

通过多年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渭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截至目前,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已累计完成投资215亿元,新建和加固堤防630 km,建成支流入渭口交通桥54座,退建加固渭河下游南山支流堤防103 km,建成5个支流蓄滞洪区和3个支流防倒灌工程,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IV类。依托渭河综合治理成果,渭河生态区建设完成投资约60亿元,实施滩面治理、水面景观及水生态修复约30万亩。目前,西安渭河水利风景区、眉县霸渭关中文化水利风景区、岐山岐渭水利风景区3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沿渭河55座生态公园已建成。渭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开展,确保了渭河流域生态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3 治理效益

1.3.1 生态效益

造成渭河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来自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通过开展河道整治、植被建设、堤防工程等建设,有效防止了渭河沿岸的水土流失,保护了渭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改善了动植物生存环境,使渭河恢复了健康的水生态循环系统,回补地下水,进一步维护了生态平衡。

1.3.2 经济效益

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渭河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改善了渭河沿线市、县(区)的投资环境,促进了沿河市、县(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为资源合理配置和科学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带动了沿渭经济发展。

1.3.3 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省、市、县(区)相关部门着力改善自然环境、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锻造了“与时俱进,持之以恒,团结奋战,敢为人先”的治河精神,实现了“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人民的生态文明意识逐步提高,形成了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精神新风尚。

2 陕西省渭河综合治理存在问题分析

2.1 洪涝灾害问题

渭河下游的河水主要来自于渭河干流、泾河和南山支流,雨量集中,暴涨暴落,含沙量高,每年7-9月暴雨季降水量大概到全年降雨量的60%,渭河下游淤泥堆积大,排洪能力低下,特别是三门峡水库建成后,潼关高程抬高,加剧了渭河下游的淤积,因此,渭河的洪涝问题依然严峻。

2.2 水质污染问题

渭河区域内排污口较多,有许多排污企业并未对污水进行规范化处理,而是直接将污水排入渭河,尤其是污水处理能力欠缺的小企业容易发生此类情况。污水的排放严重影响渭河水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渭河水质污染越发严重。

2.3 监督管理问题

长期以来,渭河综合治理对小河流的综合治理监管较弱,为全面落实河长制要求,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查办了部分侵犯河道、偷砂盗砂的犯罪案例,但由于河道监管及资源综合利用长期以来所积累的社会矛盾较多,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亟需进一步完善。

2.4 水土流失问题

社会民众对自然环境了解不够深入,陡坡开荒等生产建设中污染自然环境的情况还没能够得到完全控制,新的人为水土流失依然严重制约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使得原本就非常脆弱的自然环境又进一步恶劣,也为渭河综合治理工程长期纵深实施带来了难点。

3 对策建议

3.1 解决洪涝问题

针对渭河洪涝灾害问题,应以实施工程措施为主,在渭河中上游建设防汛拦沙工程。渭河洪水和泥沙主要来源是泾河,解决好泾河泥沙问题对渭河洪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议在泾河治理工程建设开展的同时,统筹协调开展渭河综合治理工作。同时应加强对南山支流的整治,并不断完善渭河防汛系统。另外要同步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引洪放淤、修筑拦砂拦泥坝等,构筑高效、安全的防洪安全体系。

3.2 改善水质措施

通过降低工业、农村、城市生活废物和废水的总排放量和污染浓度,按照各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规范排污。控制降水汇集造成的面源污染,通过就地拦蓄、截留等措施防止污染物在雨水径流的传输过程中溶解和传播。推广渭河周边区域绿地、路面、岸坡等对不同来源的雨水径流速度的管控技术措施,如下凹式城市绿地、透水摊铺、缓冲带、生态护岸等。同时,加大宣传教育方式提高人民对保护水资源的思想觉悟。

3.3 加强科学监管

通过强有力科学规划来实现科学管理,对渭河生态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备受社会关注的渭河采砂问题,大部分都是由于无序开采和管理混乱而造成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工作:

(1)做好渭河技术治理的基础工作,成立渭河采砂专项技术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严厉打击非法偷砂的行为。

(2)由于采砂管理涉及的部门较多,要采取有效措施,必须跨部门多维度联合执法,让相关部门根据自身的部门权责履行职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不断增强执法力度。

(3)采取一区一策、一区一表的工作方法,根据每个采区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加强制度建设,做到安全规范。

(4)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科学监管,对砂石的开采、运输、销售进行实时全过程动态监管,实现每粒砂子都有“身份证”,都能追根溯源。

3.4 建立统筹治理措施

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下游河道淤积,防洪形势严峻,自然资源紧张,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因此,渭河治理要充分兼顾各个领域,比如防洪减淤,砂石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保护和污染的治理,生态环境的治理等,实现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协同治理,使渭河自然资源的综合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渭河综合治理工程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跨产业的整体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环保、能源等各方面,要从治理机制、投入保障、运行机制、法律法规、工程治理措施等领域,进行整体规划,并构建合理、完备的工程保障措施体系,以保障渭河重点整治计划的顺利执行。

4 结语

渭河综合治理工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以制度为标尺,认真把握原则,用足用活政策,切实做到依法依规、按程序、按制度监管。在不断总结已有生态治理成效的基础上,应着力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上下协同配合,科学调度,精准施策,不断巩固渭河流域生态治理成果,切实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促进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渭河河道生态
故乡
故乡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河道里的垃圾
关中“下水道”变“黄金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