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冲击开发理念在城市新区的规划策略研究
——以株洲市南洲生态新城为例

2022-12-29杨娟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2年5期
关键词:廊道冲击新区

杨娟

(株洲市规划设计院)

1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对低冲击开发研究的探索阶段,缺乏工程范例、市民企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对低冲击开发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建成区的实施难度更大。

本文以株洲市南洲生态新城为案例对低冲击开发在城市新区的适用性进行研究,从而思考低冲击开发的应用方法,并提出低冲击开发在城市新区的规划应用策略。

2 低冲击开发在新区的适应性分析

2.1 低冲击开发的经验

对低冲击开发的历程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如下:

①人们已熟悉低冲击开发的概念,且逐渐将其当做绿色城市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

②低冲击开发在城市新区已经发展成为最新热点,低冲击开发的理念以及规划策略也被越来越多的新区进行探索和引入,并在部分新区得以实施。

③低冲击开发的模式逐渐被纳入到新区规划体系中,低冲击开发的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新区融入规划编制中。

2.2 低冲击开发对城市新区的作用

目前为止,城市开发特别是城市新区在开发过程中的各类问题逐渐开始出现,例如,过度开发导致了城市新区失去了原本城市特色。

简而言之,低冲击开发不仅有利于解决城市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更有利于保持城市新区的原有特点,同时亦可降低城市新区的建设成本,这对于城市新区的发展大有裨益。城市新区为低冲击开发的实施提供了有效支撑,而低冲击开发又能更好带动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3 城市新区低冲击开发实践研究

低冲击开发的理念引入城市新区[1],是城市发展进步的标志。城市新区拥有老旧城区无可比拟的优势,将低冲击开发理念引入城市新区的建设是一种双赢的行为。

基于当前低冲击开发的发展经验,为更好推进低冲击开发在城市新区的发展,城市新区低冲击开发的规划策略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3 以“南洲生态新城”为例的城市新区低冲击规划策略研究

为推动城市新区的低冲击开发发展,在低冲击开发的规划策略研究中,对城市新区低冲击开发模式和城市规划体系进行充分研究,对相关规划的编制内容提出针对性建议,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奖励机制带动低冲击开发的实施。

3.1 南洲现状场地分析

南洲生态新城位于湘江和渌江交汇处,是株洲市南下发展的重点区域,场地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但丘陵地形不利于雨洪排出。为避免未来土地开发对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本次建议基于影响因素对城市新区场地进行分析,建立综合资料库,为低冲击开发和设计方法提供基础资料。

3.1.1 基础环境质量

主要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固废环境、声环境四要素[2]。南洲生态新城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达到地表水水质功能,饮用水环境质量状况优良,渌江取水口断面水质要求达标。大气环境空气质量较差,尘类污染超标严重。生活垃圾和工业固废处理情况较好,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无处理措施。总体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交通声环境较差。

3.1.2 生态系统状况

主要包括水生态、自然生态两要素。河道水域现状综合健康状况良好,河岸绿化较差,区域水面率(10.18%)较高,达到城市适宜水面率标准。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基底较好,但环境保护状况较差,生态红线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为0.72,未达到十三五规划目标。区域生态本底条件较好,部分区域生境良好,但部分区域受到城市开发的人为影响日益严峻,且分片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建设对森林—农田—湿地构成的自然环境空间破坏较为严重。

3.1.3 碳平衡状况

中心绿核植被碳库碳储备巨大,林地碳储备丰富。中心城区以土壤碳库、植被碳库为主,土壤碳库作用巨大。中心城区的生产、生活碳排放强度偏高。

通过多要素环境评价,总结现状问题:污水收集管网不足、污水处理率较低和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小型工业企业乱排现象严重,污水物防护林防护功能较弱。自然斑块空间较少,廊道不完整,生态廊道网络缺位较多,建设与维护较弱,湿地保护偏弱,绿地建设总体水平较差,对地形地貌的保护意识较差,且区域内城镇开发过程中碳汇系统破坏严重,节能环保体系缺乏。

3.2 规划策略

3.2.1 构建城市生态格局,谋划城景交融底图

本次规划从“经济、社会、环境、空间”四大维度进行综合评估,构建城市生态发展的价值体系,找出南洲生态新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

1)经济维度

对标南洲新城吸引力、活力的营造。通过政策导向、行业趋势、市场潜力和发展基础四大方面分析,形成“人工智能、生态康养、文化创意、社区疗养、智能应用、智能服务、文旅产业”七大产业基地,打造区域核心和形象窗口。

2)社会维度

基于居民对养老与社会福利、医疗卫生等社会评价结论,针对“距离太远、设施缺乏、供给水平偏低”等问题,在新城规划中提高商业供给水平、增加文体设施、养老福利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等,提高居民满意度。

3)环境维度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背景下,采取生态评价体系,以三条水系廊道所在流域为研究区域,从水面率、水体连通性和水体流动性三个方面,对水形成的可能性进行科学评价,提出示意性水网方案,根据水系及场地特征规划形成三级绿廊,对各级廊道宽度和断面提出控制要求。

4)空间维度

基于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三类空间评价,在此分析基础上,南洲承接老城区复合型城市配套,与渌口经开区相辅相成,实力担当区域综合服务功能,打造成为新区核心。同时结合东西两侧生态廊道,构建三类空间有机融合。

最终通过四个维度综合评价分析,打造“渌口区的关键核心、株洲南部建设的引擎门户、产业升级的服务高地”的战略定位。构建以生态资源引领的组团空间布局,形成“生态+”文旅产业、“生态+”都市农业、“生态+”康养产业三大产业板块,最终构成“1个中心、2个小镇”的空间结构。

3.2.2 分层级城市新区低冲击开发设计

利用水量平衡分析,论证水系形成的可能,结合水网形成区域—廊道—点源三层级。

区域:主要为区域内较大面积的水面,包括乘霞湖公园和湘东公园两大区域级公园。

廊道:整理规划区内水系,将水系连通,打造生态水网,依据现状条件与场地标高形成两纵两横的水网系统,形成三级廊道。一级廊道:沿江风光带、规划区内西侧水系建立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二级廊道:沿规划区内东侧水系建立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廊道内部主要为基本农田。三级廊道:位于北部片区内街道水系空间形成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打造特色水网街道空间。

点源:点源是指容易形成径流的雨水点,这些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出行都会产生影响。根据现状地形分析,对地块内较大的雨水点源进行保留,作为弹性控制,保障新城开发过程中消除点源的影响。

3.2.3 集约建设,力求低生态冲击开发模式

本规划以“窄路密网”理念,除已建成的道路,主干道控制在36m,次干道控制在28m,增加支路网密度,强化交通微循环,既能节约成本,满足宜居、舒适的需求,也增加了经营用地面积,满足市场需求。

将传统作为道路防护隔离功能的双侧绿化带集中于一侧建设,并结合单侧绿化带打造特色街道,不仅提高了沿街绿化带的使用效率,还提升了周边的土地价值,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利用水量平衡分析,论证水系形成的可能性,利用暴雨模型分析,模拟内涝风险点,最终确定生态廊道、排水渠道的走向、宽度、断面形式以及主要的排水设施,增加规划的科学性。

3.2.4 基于低冲击开发城市控规层面规划编制内容优化,增加项目落地性

本次规划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将低冲击开发理念融入规划编制内容中。根据区域地形地貌、用地以及总规中的绿线和蓝线划定控制范围与界面以及区域汇水路径的廊道建设,落实生态廊道、排水渠道的走向、宽度、断面形式以及主要的排水设施,增加规划的科学性。同时对绿地率、生态停车率、各类用地径流系数等设计控制指标明确为规定型指标。

3.2.5 以奖励机制带动低冲击开发的实施

为切实保障低冲击开发在新区的发展,建议制定相关奖励机制来带动项目实施。参考目前国内已经施行的绿色建筑鼓励机制,考虑低冲击开发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可通过地块容积率的奖励作为实施的重要手段,从而提高市场的积极性[3]。

4 结语

目前南洲生态新城已经取得较好地实施效果。人工智能科技馆、创新创业产业园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南洲一号项目、渌财路、南阳路、渌宁路等已启动建设。

猜你喜欢

廊道冲击新区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体验文化冲击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雄安新区的期许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奥迪Q5换挡冲击
奥迪A8L换挡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