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茶问茶

2022-12-28项勇义

小学生时代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光景龙井茶制茶

□项勇义

习惯于口渴了才“牛饮”的我,如今也渐渐地爱上了喝茶。外出时,我会特意带上一个电茶壶,一个宽口玻璃杯,当然还有些许茶叶。

一天忙定,沏上一杯清茶,慢慢地品,是一件惬(qiè)意的事。不管什么品类、什么形状的茶叶,抖落到热腾腾的水中,便缓缓地舒展开来,灵动起来,沉沉浮浮,仿佛又重新焕发了往日的生机。饮茶人身体上的疲惫,大抵也能随着茶的入口而渐渐消散。

热水入茶,初闻,有淡淡的兰花香扑鼻,再品,喉咙里还带来一丝丝甜甜的余味,这是西湖龙井茶所特有的韵味。一般来说,茶一时喝多了,舌尖上难免会蕴结一卷辛涩,但也应该很快会散去的,如果久而不化,那只能说遇见的是一款劣质的茶叶。茶能喝到这个份上,对茶算是略知皮毛了,大概能用得上一个“品”字了。

倘若真想让龙井茶熏陶一番,那么须在清明前后到杭州龙井村一带去访一访茶农。有次,我随朋友夜访,才近茶农家,便先被作坊间溢出的缕缕茶香所吸引。循香入门,盈盈一室的茶香簇拥而来,我忍不住深深地吸一口,陶醉在满屋的茶气里。直到主人招呼,这才回过神来。原来有七八口大铁锅,四周摆开,师傅们正在手工炒茶。

制茶师们用他们的手掌娴熟地翻炒着新茶。那些翠色的叶片,时而绿波般地被扬起,时而又在手掌与发烫的铁锅间摩挲(suō)。如此反复,约莫二十分钟,下锅时一叶一芽的青茶,便神奇地被折叠成扁平的薄薄的一片片,那正是我们平常所见的龙井茶的模样。这个过程叫“杀青”。出锅了,一锅茶也就二两光景。让人沉醉的香味便是从这一口口高温的炒锅中散发出来,那是青叶在脱水的过程中散发出的气息。这样汇聚起来的茶香,把茶坊里的人和物件都浸润了,把所有的空间都填充了,自然也是三日不绝的。

茶坊的主人,一位领衔的炒茶师,不厌其烦地和我细说手工龙井茶的炒制工艺,从茶的栽培、采摘,直到如何炒制,一一道来。我这才知道,正宗的龙井茶核心产地也就在杭州狮峰、翁家山、满觉陇、龙井村等几处。上好的龙井茶对生态、气候、土壤、品种、采摘时间都很挑剔,比如以白沙土为宜,以有性繁殖的群体种为上,以清明前采摘为佳,加之手工制作的传统工艺,才成就了独特的西湖龙井茶。总之,每一个环节都十分讲究。不光西湖龙井如此,别的好茶想必也是这样。

浙江盛产茶叶,除西湖龙井以外,安吉白茶、开化龙顶等也都是名品。可以想见,在清明前后和谷雨之间,江南的茶园或阳光明丽或细雨迷蒙的光景,以及采茶、制茶的盛况。“无边光景一时新”,诗画江南的春之韵味,看来半是要归功于茶叶的。难怪《采茶舞曲》成为江南的文化名片。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者,南方之嘉木”。福建铁观音、武夷山岩茶、云南普洱、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祁门红茶等,皆名闻遐迩(xiá ěr)。曾经以为,茶叶都产于平时所见的灌木,然而绝品之茶还生在乔木。有大学同学,爱茶如痴,不惧艰险,多次赴云南等地的原始森林寻茶,寻得的茶树“高耸入云”,乃得“千年老妖茶”,茶气十分霸道。天下茶叶,品类之盛,工艺之复杂,器皿之讲究,哪里是我这样的外行所能洞悉,再说我也无意去一一探究。寻茶、种茶、采茶、制茶、品茶,都是一门门学问,博大精深。茶,更是一种文化,源远流长。

佛教崇尚饮茶,有“茶禅一味”之说。杭州余杭有径山,径山有禅寺,径山也产名茶,以此为“茶禅一味”作注解也未尝不可。古往今来,有人爱酒,有人爱茶,有人既爱酒又爱茶,酒逢知己,茶以会友。诗酒年华和茶禅人生,都是人生的境界。有国学大师说过:“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把“米”字的笔画拆开,可得八十八,而把“茶”字拆开,可得“一百零八”,都寓意着长寿。不知道这是有迹可查的科学,还是无稽(jī)之谈的巧合。但不管怎样,人的一生大体是既离不开米,也离不了茶的。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猜你喜欢

光景龙井茶制茶
百年“荣茶”展芳华 匠心制茶传“非遗”——访晋商老字号胡氏荣茶第八代传人胡萍萍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建筑工
杭州龙井茶园
查无此人
论安冈章太郎《海边的光景》中的家庭
最美三月天
PLC自动化技术在制茶中的应用
西湖龙井茶地现状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