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功能损伤治疗仪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12-28张洁夏林林王霞

医疗装备 2022年23期
关键词:治疗仪腰椎间盘腰椎

张洁,夏林林,王霞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1 护理部,2 骨科 (江苏南通 226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发生于腰椎间盘处的退行性病变,也是常见的骨科疾病。中老年人群是本病的高危人群,腰腿酸痛、肢体麻木等是本病的典型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对于腰腿痛症状严重、反复发作者及非手术治疗无效者,经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经皮穿刺切吸术及开放手术等方式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术后康复护理对术后腰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中医“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经络辨证理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陈员秀[2]经研究证实,HGS-300 多功能损伤治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效果。但目前有关HGS-300 多功能损伤治疗仪在本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较少,为深入探讨多功能损伤治疗仪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及其对腰椎功能的影响,特选取于我院就诊的7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于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 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前38 例为对照组,后38 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1 例,女17 例;年龄28~70 岁,平均(52.94±5.41)岁;病程3 个月至8 年,平均(4.32±1.51)年;单阶段病变26 例,多阶段病变12 例。观察组男18例,女20 例;年龄25~69 岁,平均(51.02±4.85)岁;病程4 个月至9 年,平均(4.96±1.37)年;单节段病变24 例,多节段病变14 例。上述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实用骨科学(第2 版)》[3]中的诊断标准,并行腰椎CT、MRI 检查,明确存在腰椎1~5 任一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脊椎或四肢畸形;近3 年内有脊椎或四肢严重外伤或重大手术史;意识障碍、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存在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存在恶性肿瘤;存在大面积皮肤破溃;近期接受过康复治疗者。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康复护理。借助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康复知识宣教,向患者展示正确坐姿,告知其术后短期内切忌抬重物,并配合进行以下康复训练。(1)双桥式运动:协助患者仰卧位,指导患者屈曲双腿,同时抬臀、挺胸、挺腰,维持15 s,反复10 次。(2)单桥式运动:协助患者仰卧位,双臂平放于身体两侧,将一条腿放于巴氏球上,随后缓慢抬起骨盆及另一条腿,维持平衡,保持15 s,反复10 次。(3)卧位屈曲:协助患者仰卧位,双脚平放于地面,指导患者双膝、双髋屈曲(角度控制在45°),双手抱膝,尽量触及胸部,待背部出现明显伸展感后,维持60 s,反复10 次。上述康复训练每天进行2 次,持续锻炼1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功能损伤治疗仪(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型号:HGS-300)干预。将机器置于患者床旁,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并向其介绍操作目的及方法;随后连接电源,检查治疗仪各导线,正常连接后开启电源,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并暴露治疗部位,紧贴皮肤放置电极贴片,随后缓慢增加电流,至患者最大耐受量,并对患者进行多功能损伤治疗仪相关知识的宣教。干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适应程度,逐渐增加电流强度,至患者耐受量;30 min/次,1 次/d,连续干预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术后恢复情况:记录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2)疼痛程度: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 周后、干预1 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评估疼痛情况,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烈疼痛。(3)腰椎功能[4]: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 个月后进行Oswestry 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包括腰背部疼痛及腿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行走、坐、站立、提物、睡眠、社会活动、旅行以及性生活,每项评分0~5 分,总分50 分,评分越高表示腰椎功能越差;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 个月后进行日本骨科学会腰椎治疗评价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评估 :临床症状,腰痛、下肢痛和(或)麻木、步行、脊柱生理弯曲、压痛(根据症状严重程度,由无到严重,分别计3 分、2 分、1 分、0 分);临床检查,直腿抬高试验(正常记2 分,30°~70°记1 分,<30°记0 分);感觉障碍(无记2 分,轻度记1 分,明显记0 分);肌力(5 级记2 分,4 级记1 分,0~3 级记0 分);日常生活能力,翻身、站立、洗脸、弯腰、长时间站立、提重物、行走(容易做到记2 分,有点困难记1 分,非常困难记0 分,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下床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VAS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 周、1 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s)

注:VAS 为视觉模拟评分法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1 周后 干预1 个月后观察组 38 6.40±1.82 3.67±1.04 1.81±0.56对照组 38 6.31±1.70 4.99±1.13 3.23±0.87 t 0.223 5.298 8.460 P 0.824 <0.001 <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ODI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O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 个月后,两组ODI 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ODI 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ODI 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ODI 评分比较(分,±s)

注:ODI 为Oswestry 腰椎功能障碍指数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1 个月后 t P观察组 38 23.05±3.01 6.34±1.05 32.312 <0.001对照组 38 22.42±2.56 10.25±1.52 25.198 <0.001 t 0.983 13.047 P 0.329 <0.001

2.4 两组治疗前后JOA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JO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1 个月后,两组JOA 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JOA 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JOA 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JOA 评分比较(分,±s)

注:JOA 为日本骨科学会腰椎治疗评价量表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1 个月后 t P观察组 38 12.62±3.21 28.69±3.68 20.286 <0.001对照组 38 13.57±2.98 22.76±3.07 13.241 <0.001 t 1.337 7.628 P 0.185 <0.001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纤维环破裂症或髓核突出症。大量研究表明,不良习惯(如长期伏案工作或者长时间不活动)可能导致腰部肌力及腰椎稳定性下降,引发腰背肌、腹直肌等核心肌群劳损、肌力下降,继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5-6]。同时,腰部核心肌力增强有助于腰椎间盘病变部位回缩,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还能促进腰椎血液循环,促使局部炎症物质加速代谢,更有效地缓解疼痛[7]。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应加强腰背部肌肉训练,避免腰椎再次受损。既往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中频电流能够刺激神经,引发肌肉收缩,增强核心肌群肌力,继而缓解腰肌劳损。本院采用的HGS-300 多功能损伤治疗仪属于中频电综合治疗机,在原有的低频治疗仪(电针仪)基础上适当引入了部分中频成分,实现了内生电及高压静电与微波高热能透热理疗功能的有机结合。其具有32 种调节强度,3 挡高压静电划分,具有0~100 W 可调微波理疗功能,在临床应用中的电流动态变化较大,因此调制中频电流兼具低频电流和中频电流两种电流的各自特点及作用,治疗效果较好,且不会形成电解刺激,机体易接受,患者耐受性较强,配合度较高。

多功能治疗仪通过这种内生电模式,促使微处理器发出两种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经过整形、滤波及功放电路后输出两路正弦波治疗信号,进一步产生治疗电流。这种电流可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并经神经突触反射直接引起血管扩张效应,从而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这种电流刺激还能直接引起肌肉收缩,改善血液循环。另外,内生电流还可阻止或干扰痛感的传导,对缓解疼痛具有重要作用;还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使组织间渗出减少、回流增加,从而起到减轻受压神经根水肿的作用。多功能治疗仪可通过电流对皮肤的刺激,对肌肉产生刺激,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提高机体新陈代谢,引起骨骼肌收缩。同时,还能促使肌肉强烈而有节律的收缩,提高平滑肌的张力,更易于改变压迫物与受压组织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可通过对输出电流的控制,模拟手法按摩刺激,改善局部循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达到止痛效果[8-9]。另外,多功能治疗仪操作简单便捷,绝大多数患者可耐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器械。 康健等[10]的研究证实,多功能治疗仪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促进功能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下床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干预1 周、1 个月后,观察组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干预1 个月后,观察组ODI 评分较对照组低。该结果进一步提示,多功能损伤治疗仪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切口愈合及术后腰椎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同时表明多功能损伤治疗仪对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具有缓解作用。

综上所述,多功能损伤治疗仪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可加速肌腱修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切口愈合及腰椎功能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尽管本次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效,但鉴于选取的病例样本数量过少,且院外随访时间较短,因此有待选取更大的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展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治疗仪腰椎间盘腰椎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