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护理联合局部亚低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2-12-28江新丽江天琴彭乐兰

医疗装备 2022年23期
关键词:脑血管低温出院

江新丽,江天琴,彭乐兰

1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西九江 332000);2 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南昌330029)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作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因颅内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畸形等因素导致,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特点。目前,对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引发的SAH,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以预防再出血,但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可能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行为护理作为新型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其综合考虑多方因素,通过寻找患者护理期间的不良行为原因,并帮助其矫正,可使患者建立正确观念,采取正确行为,从而提高护理效果[2]。局部亚低温是一种新型物理干预方式,通过降低局部脑温度,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及神经凋亡,还可降低脑能量代谢,从而保护脑组织,改善神经功能[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行为护理联合局部亚低温对SAH 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91例SAH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32~58岁,平均(45.74±3.73)岁;发病至手术时间1.5~6.8 h,平均(4.16±0.72)h;Hunt-Hess 分级,Ⅰ级19例,Ⅱ级16例,Ⅲ级11例。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33~59岁,平均(45.86±3.74)岁;发病至手术时间1.3~6.8 h,平均(4.12±0.68)h;Hunt-Hess 分级,Ⅰ级18例,Ⅱ级14例,Ⅲ级13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Hunt-Hess 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SAH 相关诊断标准[4],且经颅脑CT、MRI 等检查确诊;发病时间<12 h;首次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病情平稳、意识清晰;认知功能、精神正常。排除标准:术前合并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合并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合并脑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合并精神疾病。

1.2 方法

两组术后均接受SAH 常规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抗感染、营养神经等。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及家属宣教SAH 治疗方案、预后情况等,嘱咐患者清淡饮食,避免便秘,同时根据患者康复情况指导其进行康复运动,并排解其不良情绪。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行为护理联合局部亚低温干预。(1)行为护理:认知干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SAH 相关知识宣教,包括疾病发生原因、危害性、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并询问其存在疑惑的地方,耐心解答相关问题,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倾听其内心想法,引导其宣泄负面情绪,待患者情绪稳定后,进行针对性疏导,并热情鼓励、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面对康复与治疗,同时对于情绪激动、治疗积极性不高的患者,应多与其谈心,并告知不良情绪对再出血的危害,指导患者保持乐观精神,或嘱咐家属多予以患者支持,以缓解其紧张、焦躁的情绪;并发症干预,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并嘱咐患者家属轻叩患者背部,促使痰液排出,必要可进行吸痰,嘱咐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且需适当休息,同时要定期监测血压,稳定血压水平,多食用富含维生素食物,避免便秘,并增加膳食纤维,减少胆固醇与脂肪摄取,良好控制血脂水平,预防在出血、脑血管痉挛等的发生。(2)局部亚低温干预:治疗前详细讲解治疗原则、目的及不良反应等,并告知局部亚低温干预的原理及方法,以取得患者配合,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反应,适时调整治疗方案;采用FKW-M1型亚低温治疗仪(安徽菲纳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干预,将-2~4 ℃冰帽带于患者头部,控制颅脑温度为34~36 ℃,注意此温度为鼓膜温度,维持中心体温为36.5~37 ℃,持续治疗72 h 后自然复温;局部亚低温干预期间密切监测降温与复温情况,降温控制在0.5~1.0 ℃/h,复温控制在1 ℃/4 h,24 h 内体温恢复正常,避免大幅降温或复温。

两组均干预至出院,并进行为期1个月的康复随访。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干预前、出院当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5]评估两组的神经功能,该量表涵盖视野、肢体运动、感觉等11个项目,总分42分,评分越高与神经功能成反比。(2)预后情况: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6]评估两组随访1个月的预后情况,该量表总分5分(1分为死亡;2分为植物状态生存;3分为重度残疾,生活需依赖他人;4分为轻度残疾,大部分生活可自理;5分为恢复良好,存在轻度缺陷,但生活可自理),评分越高提示预后越好。(3)健康行为:干预前、出院当天,用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self-rated abilities for health practices scale,SRAHP)[7]评估两组健康行为,该量表有4个方面(心理安适、运动、健康责任、营养),共包括28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分值0~112分,评分与健康行为成正比。(4)并发症:记录两组随访期间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肺部感染等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两组出院当天NIHS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分,±s)

表1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出院当天 t P观察组 45 13.22±2.52 5.17±1.15 39.417 <0.001对照组 46 13.46±2.58 8.84±1.76 38.213 <0.001 t 0.449 11.748 P 0.655 <0.001

2.2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整体预后情况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健康行为比较

两组出院当天SRAHP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健康行为比较(分,±s)

表3 两组健康行为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出院当天 t P观察组 45 70.45±6.82 92.22±7.84 143.174 <0.001对照组 46 71.84±6.35 81.24±7.46 57.436 <0.001 t 1.007 6.845 P 0.317 <0.001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SAH 约占全部急性卒中的10%,而出血后不及时干预容易导致脑组织与神经粘连,引发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多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8]。外科手术作为SAH 的有效治疗手段,虽可遏制疾病进展,但术后可能会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行为护理通过帮助患者寻找不良行为的原因,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纠正、改变其不良行为,使患者建立正确行为,从而提升护理质量[9];行为护理期间实施认知干预,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回答患者询问的相关问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疾病认知,使其配合治疗;同时实施心理干预,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可使患者保持积极心态面对治疗,从而转变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利于康复治疗措施的实施,提高整体干预效果,进而改善预后;并发症干预通过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轻拍患者背部,指导其有效咳嗽,可预防痰液淤积,避免肺部感染,且可预防过度用力,同时嘱咐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饮食多以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等为主,并控制好血压、血脂水平等,从而减少脑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0]。局部亚低温干预作为临床常用物理疗法,可减少脑组织耗氧量,利于脑血管功能恢复,并可改善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平衡脑血管血流灌注;同时,可阻止脑缺血区域DNA结合转录因子,阻碍DNA 裂解,加速蛋白质合成,从而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11];此外,局部亚低温干预利于脑神经功能修复,并可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风险,进而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其自身健康行为[12]。

综上所述,SAH 患者采用行为护理联合局部亚低温干预可提高术后神经功能,改善预后,促进健康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脑血管低温出院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第五回 痊愈出院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