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2022-12-28黄艳

医疗装备 2022年23期
关键词:恶性分级心肌梗死

黄艳

南昌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三科 (江西南昌 3300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属于临床常见急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若不及时予以干预,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现阶段,临床针对AMI 患者的治疗原则为尽早疏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血氧供应,缩小心肌梗死面积[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临床治疗AMI 患者的有效术式,利于及时有效地疏通梗死血管,恢复血流,挽救心肌组织,从而促进病情转归。但部分AMI 患者行PCI 后仍会并发心力衰竭,致使治疗周期延长,增加患者死亡风险[4-5]。因此,准确预测AMI 患者PCI 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并加以干预,对改善AMI 患者远期疗效、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研究选取120 例于我院行PCI 的AMI 患者,分析影响PCI 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至2021 年6 月于我院行PCI 的120 例AMI 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9 例,女41 例;年龄50~86 岁,平均(68.92±3.86)岁;体质量指数23.9~29.8 kg/m2,平均(27.28±0.64)kg/m2。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均伴有典型胸痛,且持续时间>30 min,心电图检查可见新发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 段上抬超过0.2 mm,心肌酶谱超过正常值2 倍以上;病历资料齐全;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既往已接受心脏搭桥或PCI;处于严重肝肾疾病终末期;因自身原因终止治疗或转院。

1.2 方法

通过自制调查量表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是否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史、是否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心肌灌注分级]及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统计AMI 患者PCI 后心力衰竭发生(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6]中相关诊断标准)情况,并分析影响心力衰竭发生的相关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力衰竭发生情况

120 例AMI 患者,行PCI 后发生心力衰竭34 例(28.33%)。

2.2 单因素分析

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心律失常、术后TIMI 心肌灌注0~1 级、FBG ≥7.0 mmol/L 占比均高于无心力衰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是否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史、Hb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AMI 患者PCI 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单因素分析[例(%)]

2.3 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心律失常、术后TIMI 心肌灌注0~1 级、FBG ≥7.0 mmol/L是AMI 患者PCI 后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3。

表2 AMI 患者PCI 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赋值情况

3 讨论

AMI 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旦患病,将严重影响机体健康,因此,及时予以有效的干预非常必要。PCI 是现阶段临床治疗AMI 患者的有效方法,可改善疾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因AMI 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多伴有基础性疾病,且身体功能退化较为严重,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脏事件的风险较高[7-8]。因此,分析AMI 患者PCI 后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心力衰竭发生的因素,对制定相关预防方案尤为重要。

表3 影响AMI 患者PCI 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本研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心律失常、术后TIMI 心肌灌注0~1 级、FBG ≥7.0 mmol/L 是AMI 患者PCI 后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分析,其原因如下。(1)恶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为心力衰竭发生的常见诱因,是由于恶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室充盈及心排血量减少,从而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造成器官与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出现肺淤血、体循环淤血等表现,危害心功能,导致心力衰竭[9-10];因此,临床需严密监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充分并持久疏通梗死血管,尽量挽救存活心肌,并依据患者症状表现决定是否选择PCI,以改善预后。(2)术后TIMI 心肌灌注分级低:TIMI 血流分级状况可反映冠状动脉再灌注情况,低TIMI 心肌灌注分级表示心肌细胞功能可能受限,患者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高[11-12];因此,对于TIMI心肌灌注分级较低的患者,临床可给予腺苷或尼可地尔等药物治疗,以维持心肌微循环稳定,调控再灌注治疗疗效,减少PCI 后心力衰竭发生。(3)FBG水平高:血糖是反映患者心肌供血的重要指标,当其水平较高时,可促使心肌细胞对缺氧及缺血环境敏感,引起心肌细胞缺氧、缺血,影响组织灌注,干扰心功能,增加心力衰竭发生风险[13-15];因此,对于高血糖患者,临床应于PCI 前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以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恶性心律失常、术后TIMI 心肌灌注0~1 级、FBG ≥7.0 mmol/L 是AMI 患者PCI 后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相关干预方案,以预防PCI 后心力衰竭的发生,促进病情转归。

猜你喜欢

恶性分级心肌梗死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