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形缝合在瘢痕子宫横切口中的应用效果

2022-12-28陶甜钱丽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2年23期
关键词:心形平整度瘢痕

陶甜,钱丽(通信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妇产科 (江苏无锡 214000)

随着三胎政策[1]的开放,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瘢痕子宫产妇妊娠数量急剧上升;同时,产妇对切口瘢痕的美观程度及满意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改善术后瘢痕的修复效果也成为临床妇产科医师的关注点。传统皮下组织缝合方式常采用“U”形间断缝合,本研究采用楔形切除结合改良的埋没垂直褥式缝合(wedge-shaped excision and modified buried vertical mattress suture, WEMBVMS)方式,即心形缝合技术,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缝合方式对术后瘢痕恢复的影响,发现心形缝合能改善腹部横切口瘢痕子宫产妇再次手术切口的愈合及美观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至2021 年9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腹部横切口瘢痕子宫产妇,根据缝合方式分成两组,每组4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产妇术前均提供口头或书面形式的知情同意书,手术均由同一产科医师完成。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注:BMI 为体质量指数

术前瘢痕宽度(mm)对照组 40 31.93±3.66 38.07±1.58 26.89±3.99 3.50±0.62试验组 40 32.57±4.24 37.89±1.61 27.30±3.73 3.53±0.56 t-0.62 0.437 -0.417 -0.205 P 0.538 0.664 0.678 0.838组别 例数 年龄(岁)孕周(周)BMI(kg/m2)

纳入标准:单胎妊娠,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瘢痕子宫产妇;前次手术均为腹部横切口。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等影响切口愈合的疾病;合并心、肝、肺、肾和凝血功能障碍者;无法完善随访;不能承受研究风险者。

1.2 缝合方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技术:采用2-0 可吸收线“U”形缝合切口皮下组织,再用4-0 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切口,术后免拆线。

试验组采用心形缝合技术:先修剪皮下组织,适当去除部分深层的皮下组织尤其是脂肪,使切口两侧皮缘向中心呈一定角度倾斜,在横截面看似“等腰梯形”;采用2-0 可吸收线心形缝合皮下组织,深入浅出,对侧浅入深出,收紧线结时使创缘外翻,切口凸出体表,同时伴有细小皮肤褶皱;再用4-0 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切口,术后免拆线。

所有产妇均于术后第2 天换药1 次。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记录两组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抗炎天数。(2)术后线结反应:切口无任何线结反应为0 度;切口有硬结,无疼痛感为Ⅰ度;切口可见隆起硬结,局部有微痛感为Ⅱ度;切口处皮肤充血,疼痛感显著,伴有小脓包为Ⅲ度。(3)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1 d、3 个月采用VAS 评价产妇对切口的满意度,分值0~10 分,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低[2]。(4)术后瘢痕宽度:记录两组术后3 个月的切口瘢痕宽度。(5)产妇与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评分:术后3 个月采用POSAS 评价瘢痕的愈合情况,该量表包括产妇和观察者两部分(产妇完成PSAS 部分,观察者完成OSAS 部分),PSAS 部分主要包括瘙痒程度、疼痛程度、色泽变化、软硬度、厚度、表面平整度,OSAS 部分主要包括色素沉淀、厚度、平整度、柔韧度、表面面积、血管分布,每一项中1 分代表正常皮肤,10 分代表最差的瘢痕状况,总分6~60 分,评分越高表示瘢痕愈合越差[3-4]。所有术后3 个月的观察指标均采用门诊复查方式进行随访,由对分组情况不知情的同一个医师进行数据收集及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及切口线结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缝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抗炎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试验组切口线结反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术后抗炎天数(d)对照组 40 9.33±1.52 2.01±0.42 1.13±0.43试验组 40 7.23±1.38 1.98±0.36 1.23±0.68 t 5.607 -0.580 -0.68 P 0.000 0.631 0.499组别 例数 缝合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表3 两组术后切口线结反应比较(例)

2.2 两组术后VAS 评分及瘢痕宽度比较

试验组术后1 d 的VAS 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3 个月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 个月的瘢痕宽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VAS 评分及瘢痕宽度比较(±s)

表4 两组术后VAS 评分及瘢痕宽度比较(±s)

注:VAS 为视觉模拟评分法

组别 例数 VAS 评分(分) 术后3 个月瘢痕宽度(mm)术后1 d 术后3 个月对照组 40 2.30±1.12 2.50±1.01 3.36±0.51试验组 40 3.77±1.17 1.67±0.88 2.47±0.53 t-4.844 3.403 6.59 P 0.000 0.001 0.000

2.3 两组术后POSAS 评分比较

试验组PSAS 部分的厚度、表面平整度及总分低于对照组,OSAS 部分的厚度、表面平整度、表面积、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6。

表5 两组PSAS 评分比较(分,±s)

表5 两组PSAS 评分比较(分,±s)

注:PSAS 为产妇与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POSAS)的产妇部分

组别 例数 瘙痒程度 疼痛程度 色泽差异 软硬度对照组 40 2.10±0.71 2.30±0.79 3.23±0.77 3.30±0.79试验组 40 1.77±0.82 2.27±0.78 3.03±0.85 3.00±0.74 t 1.685 0.163 0.953 1.511 P 0.097 0.871 0.345 0.136组别 例数 厚度 表面平整度 总分对照组 40 2.80±0.61 2.60±0.56 16.73±1.41试验组 40 2.17±0.59 2.10±0.71 14.00±1.20 t 4.080 3.017 0.212 P 0.000 0.004 0.000

表6 两组OSAS 评分比较(分,±s)

表6 两组OSAS 评分比较(分,±s)

注:OSAS 为产妇与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POSAS)的观察者部分

组别 例数 色素沉着 厚度 表面平整度 柔韧度对照组 40 2.56±0.67 3.20±0.61 3.37±0.56 3.36±0.67试验组 40 2.37±0.68 2.50±0.63 1.96±0.76 3.27±0.45 t 0.237 4.372 8.109 0.680 P 0.249 0.000 0.000 0.499组别 例数 表面积 血管分布 总分对照组 40 3.17±0.65 2.53±0.51 17.96±1.33试验组 40 2.10±0.64 2.33±0.61 13.40±1.83 t 0.866 1.385 11.066 P 0.000 0.171 0.000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美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外表美的要求越来越高,瘢痕修复得到更多的重视,很多瘢痕体质产妇对剖宫产术后粗大的瘢痕产生严重自卑的心理,因此选择合适的美容缝合方式来改善再次剖宫产产妇术后瘢痕的修复尤为重要。

瘢痕是由皮肤受到创伤后结缔组织发生透明性变或过度增生引起的,故而抑制胶原蛋白及成纤维细胞的生成,减少创面毛细血管芽的成形,均有助于减少创面瘢痕的形成[5]。传统的缝合方式常采用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甚至不缝合脂肪层,但部分切口创面张力大,使得切口愈合效果并不理想,易形成瘢痕增生[6]。美容缝合的核心是改良皮下缝合技术,通过持续足够时间减张从而降低创面张力。相比于传统缝合方式,心形缝合作为一种新型美容缝合方式,通过深入浅出、浅入深出的缝合,将线结埋藏在真皮层下方从而减少真皮层线结异物反应,降低皮肤创面张力,减少结缔组织增生,为皮内缝合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此外,结合切缘的楔形修整,更利于切口闭合后切缘充分外翻,使两侧真皮层的接触面积增大,利于创面血供重建,实现充分减张,从而抑制瘢痕形成[7]。刘宗辉等[8]将心形缝合技术应用于乳房切口缝合中,使得乳房切口充分外翻,术后3 个月的瘢痕评价明显优于皮内埋没缝合。吴兆晴等[9]将心形缝合技术应用于初次剖宫产产妇,发现此缝合方式获得了满意的切口愈合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缝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线结反应优于对照组,术后3 个月的VAS评分和瘢痕宽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OSAS 的PSAS 部分的厚度、表面平整度及总分低于对照组,OSAS 部分的厚度、表面平整度、表面积、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对于腹部横切口瘢痕子宫产妇,采用心形缝合能缩短缝合时间,改善线结反应,有效减小术后瘢痕宽度、厚度及表面积,保持切口的平整度,并显著改善术后3 个月的瘢痕愈合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试验组术后1 d 的VAS 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产妇对术后1 d 皮肤表面的皱褶产生了不安情绪,因此,即使术前已充分交代缝合方式,术后仍需对切口缝合方式以及切开愈合结果进行充分解释。心形缝合技术采用皮肤与皮下脂肪层进针,避免缝线穿透皮肤,深埋的缝线更容易吸收,可有效降低线结反应,并且随着可吸收线在术后1~3 个月逐步失去张力直至完全吸收[10],外翻的切口皮缘逐渐变平坦,皮肤皱褶逐渐消失,因此试验组术后3 个月的VAS 评分明显降低,满意度大大提高。综上所述,心形缝合为腹部横切口瘢痕子宫产妇带来很大益处,可缩缝合时间短,减少创面暴露时间,降低感染风险,改善切口线结反应,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及美观,并可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及满意度。作为临床妇产科医师,在为产妇解决分娩问题的同时,应用心形缝合技术能有效改善术后瘢痕修复,造福于二胎、三胎产妇。但因切口的重塑及瘢痕的成熟一般需要2~6 个月甚至12 个月,因此本研究仍需进一步随访心形缝合的远期效果。

猜你喜欢

心形平整度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国道路面施工平整度的控制方法探讨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Heart心形浪漫
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探索
探讨道路施工中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心形贺卡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制作心形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