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2-12-28王超柱

医疗装备 2022年23期
关键词:内分泌分级淋巴结

王超柱

漳州市第三医院病理科 (福建漳州 363000)

神经内分泌肿瘤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为5.25/100 000左右,且胰腺和胃肠道部位的发病率较高,其中,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占比更高。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消化系统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胃镜是临床常用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检查和诊断技术,但临床症状不明显、不典型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难度相对较大,易延误治疗时机,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出现不良预后[1-2]。以往临床上将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视为一种罕见疾病,且对该病的研究相对较少,临床医师对于该病的认知也相对有限[3-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40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病理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40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病历资料完整;经病理学检查首次确诊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且符合相关诊断标准[1];术前实施影像学检查。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因其他非神经内分泌肿瘤性疾病死亡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为全部研究对象建立病历资料库,收集患者的资料,具体包括:(1)一般资料,即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疾病史、肿瘤直径;(2)肿瘤分级情况及病理特征,其中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发生位置、肿瘤最大直径、肿瘤T 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型。

分级标准:根据《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2020版)》[4],将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及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ixed gonada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MANEC),其中NET 又分为G1(即高分化,分级低,核分裂率<2,Ki67指数<3%)、G2(即高分化,分级中等,核分裂率2~20,Ki67指数3%~20%)、G3(即高分化,分级高,核分裂率>20,Ki67指数>20%)。

临床分型[5]:I 型,血清胃泌素升高同时伴有胃酸分泌减少,与萎缩性胃炎相关;II 型,血清胃泌素升高伴胃酸分泌过多,与胃泌素瘤、I 型多发性内分泌瘤相关;III 型,血清胃泌素及胃酸分泌均正常,呈散发,无相关疾病;IV 型为恶性度较高的NEC 和MANEC。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分级(G1级、G2级、G3级、NEC、MANEC)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特征,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40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男性占比为75%(30/40),高于女性的25%(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0,P<0.05);有吸烟史患者占比为47.50%(19/40),无吸烟史患者占比为52.50%(2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0,P>0.05)。4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12±10.23)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4.01±1.34)kg/m2,平均肿瘤直径为(4.20±1.56)cm。

2.2 病理特征

40 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G1、G2、G3 级NET 分别为10、8、2 例,NEC 10 例,MANEC 10 例。不同分级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肿瘤发生位置、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T 分期和临床分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分级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特征比较[例(%)]

2.3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40例患者经治疗及随访,生存28例,死亡1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存患者和死亡患者的是否合并慢性心血管疾病、存在恶性肿瘤家族史、肿瘤最大直径、肿瘤T 分期、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及临床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合并慢性心血管疾病、存在恶性肿瘤家族史、肿瘤最大直径≥4 cm、肿瘤T 分期为T3+T4、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临床分型为Ⅲ~Ⅳ型(P<0.05),见表2、3。

表2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单因素分析[例(%)]

3 讨论

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肿瘤细胞能够产生一系列的激素、特异性肽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包括5-羟色胺、P 物质等,而这些物质的出现也会诱发相应的临床症状[6-7]。但多数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不存在特异性临床表现,只有少量患者会因5-羟色胺、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分泌量过大,而产生心悸、充血性心力衰竭、腹泻、持续性腹痛、面色潮红、支气管哮喘等类癌综合征[8-9]。针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手术切除仍是首选治疗方案,常用术式包括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和内镜手术等,而化疗是不能手术或转移性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表3 影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男性是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高危群体,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发病率也会有所升高[1,10]。本研究选取的40例患者中,男性占比高于女性,且发现该病与吸烟史无关。有研究报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男女比为1.4‥1,平均发病年龄为51.7岁[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40例患者中,男女比为3‥1,平均年龄为(60.12±10.23)岁,与上述报道有所差异,考虑原因与所选样本不典型、样本少及地域性差异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40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病理特征比较,不同分级患者的肿瘤发生位置、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T 分期和临床分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因为伴随分级的增加,疾病恶性程度升高,新生血管密布且血液供应多,导致肿瘤组织生长快、增殖快、迁移快,肿瘤直径不断增长,且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而肿瘤发生位置的差异能够为疾病的分级诊断提供理论参考。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存患者和死亡患者是否合并慢性心血管疾病、存在恶性肿瘤家族史、肿瘤最大直径、肿瘤T 分期、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及临床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合并慢性心血管疾病、存在恶性肿瘤家族史、肿瘤最大直径≥4 cm、肿瘤T 分期为T3+T4、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临床分型为Ⅲ~Ⅳ型(P<0.05)。因此,临床应及时做好治疗前的筛查评估工作,在明确患者的具体病理特征后,筛查高危影响因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有利于改善后期疾病治疗效果与患者预后[12-13]。

随着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临床上对于该病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但单一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研究和探索则相对较少,目前仍缺少足够的病例对该病的发病率、病理特征及肿瘤生物学行为、治疗方案等进行研究总结,日后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可靠参考。

综上所述,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好发于男性,不同分级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肿瘤发生位置、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不同,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可针对不良预后的高危群体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内分泌分级淋巴结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分级诊疗路难行?
稳住内分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