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制度环境如何影响村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意愿

2022-12-28北京智通博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张晓敏

区域治理 2022年42期
关键词:意愿变量垃圾

北京智通博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张晓敏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随着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农村每年垃圾产量已经突破1亿吨,未能合理处理将给农村人居环境带来污染。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要求村民自觉完成生活垃圾分类,为后续实现垃圾分选处理奠定扎实基础,从而推动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从相关研究来看,村民的生活分类意愿将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包含行为态度、思想道德、社会规范、宣传教育等[1]。在诸多研究中,都肯定了制度环境给村民垃圾分类意愿或行为带来的影响,但甚少有学者将其作为核心变量展开深入研究。

一、制度环境对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影响理论

(一)制度对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

根据多中心治理理论可知,同时存在多层次中心和服务中心的情况下,各主体拥有自主决策权和治理权。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存在政府、村委和村民多个中心,各主体均拥有决策和治理权利,需在共同制度框架下发力。为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国家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系列法规,在总体上营造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氛围[2]。而垃圾分类发生在村庄内,因此村委需发挥核心领导力,通过制定村规调动村民参与热情。在村民之间,能否认同村规村约,是否可以在垃圾分类方面形成自治制度,也将决定村民是否愿意参与垃圾分类。在国家政策制度出台后,村民将对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产生相应预期,之后村委是否设立村规并严格按照制度处理生活垃圾,将对村民自治制度形成产生决定性影响。相关主体的制度实施停留在表面,将降低村民自治欲望,最终降低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意愿。从村庄制度规则组成上来看,包含激励、规则、宣传三类。通过提供物质激励降低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成本,使村民从中获得补偿和收益,能够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给予荣誉称号等精神激励,肯定村民参与行为,使村民从内心感到满足,可以形成情感认同,产生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意愿。采取规制措施,如下发文件、制定村规民约等,对违规者施行批评教育等处理,可以防止个体行为与预期出现偏差,迫使个体基于经济理性考量而产生生活垃圾分类意愿。设立宣传制度,在村内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营造氛围,潜移默化影响村民想法,也能使村民产生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

(二)环境对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可知,个体态度、行为和自身控制力将作用于个体行为意愿。在个体对实际行为产生强意向时,产生行为可能性较高。在行为符合主观行为规范时,个体意愿将增强。个体拥有行为控制能力,将进一步产生意愿,进而发生实际行为。在国家大力推动乡村环境治理、保护等工作的背景下,能够通过宣传活动、设施完善、资金投入等措施提升村民参与积极性,转变村民行为态度。与此同时,村民感知在生活垃圾分类上的社会垃圾,受家人、朋友和邻居影响、监督,更多地了解垃圾分类治理方法措施等,在主观上认可垃圾分类行为,可以增强其参与意愿。根据个体拥有的经验能力,克服在生活垃圾分类上存在的困难,形成一定行为控制能力,也能够增强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分析环境对村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影响,可以从环境认知、态度和技能几个维度进行探讨。结合认知行为理论可知,村民认知将对意愿、行为产生影响,通过提升村民环保认识水平,使村民根据自身知识感知体验,提升垃圾分类准确性,将倾向于参与分类活动。在个人情感和环保行为保持一致时,形成相应价值评判标准或道德准则,可以使村民产生强烈垃圾分类认同感,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3]。此外,村民通过积累环保技能,拥有区分生活垃圾类别的能力,减小其参与成本和阻力,也能使村民产生垃圾分类意愿。

(三)环境在制度和村民意愿间的中介作用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制度能够通过改变环境,使村民认知、态度和技能发生转变,进而对其生活垃圾分类意愿产生影响。采取激励制度,通过物质、精神等奖励给村民思想带来冲击,逐步转变村民环保认知,体会到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能够形成参与意愿。通过长期积累认知,形成亲近环境、保护环境的价值观,也能使村民从垃圾分类中获得满足,不断提升环保技能。采取带有强制性、监督性的村规制度,对未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进行处罚,可以使村民转变环境态度,为降低负面效应约束自身活动,主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和提升认知能力,掌握环保技能。采取宣传制度,长时间采取理论传播、知识灌输等手段增强村民知识储备,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认知水平和环保技能,可以使村民形成较强垃圾分类意愿。根据环境收益理论可知,村民通过垃圾分类行为改善环境,感受制度带来的愉悦心情、收入提高等好处,并体会违背制度给自身收入、信誉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制定对自身收益最大或代价最小的决策[4]。因此制度落实得越好,带来的环境收益感知越显著,能够增强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由此可见,在通过制度增强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过程中,采取激励、规制、宣传三类制度,都将给村民环境认识、态度和技能带来一定影响,最终作用在村民意愿上,带来积极正面影响。

二、制度环境对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影响实证

(一)研究对象

将某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村民当成是研究对象,可知地区各村镇推行的环保制度、政府政策等大致相同,在大方面上拥有接近的制度环境。在2022年8月开展实地调研,由经过系统培训的调研员通过入户交谈方式开展调查,并对村镇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确认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制度实施情况。为保证数据真实、有效,经过受访者允许全程录音,最终对4个县18个乡镇共计1098户农民展开了调查,获得1052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达到95.8%。

(二)调研情况

调查问卷包含农户及家庭基本信息、生活垃圾分类情况、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及奖惩情况等内容,反映村民的生活垃圾分类认知、态度和技能情况。如表1所示,为样本基本情况,受访人员的多为中老年,学历多为小学或初中,家庭收入普遍在10万元。通过访谈可知,多数村民为留守人员,家中青壮年多选择带孩子外出务工,调查结果符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见表1)

表1 调研样本基本情况

根据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调查结果可知,能够按照规范实现垃圾分类的用户平均仅占42.1%,但拥有参与意愿的村民占比70.4%,说明地区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方面仍然拥有较好前景。从村民对垃圾分类认知情况来看,81.8%的村民认为垃圾分类能够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56.8%的村民认为垃圾分类是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保持人体健康。48.6%的村民认为垃圾分类能够节约资源,带来一定经济效益。25.8%的村民认为垃圾分析有助于降低垃圾处理成本,7.1%的村民则表示不清楚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由此可见,多数居民能够从环境保护方面认识到垃圾分类带来的效益,只有少数村民能够认识到垃圾分类带来的经济效益。

(三)测算模型

分析制度环境给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带来的影响,需要做好村民环境认知、态度和技能的测算,分别为各指标设计3-4个问题,利用李克特分量表度量,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完成指标描述性统计[5]。根据分析理论,设置激励、规则和宣传三个变量实现制度测度,认为地区采取激励等制度赋值为1,否则为0。针对“政府是否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等多答案选项,按照非常少=1,比较少=2,一般=3,比较多=4,非常多=5的规则赋值。将个体特征当成是控制变量,性别等变量用1和0区分,年龄等变量按实际情况统计,最终可以得到表2的变量定义及描述性分析结果。

表2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结果

被解释变量Y属于二分类,采用Logit模型展开分析,能够得到:

式中,Y为农村参与垃圾分类意愿,i为第i个村民,X为制度,包含激励、村规、宣传,M为环境中介因素,包含认知、态度和技能。c为环境和制度对村民意愿影响的回归系数,a为制度对环境影响回归系数,b为环境对村民意愿影响回归系数,c’为控制环境变量后制度对村民意愿影响的回归系数,e1、e2、e3为回归残差。采用STATA/SE15.1软件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可以得到各解释变量最大值为1.836,容忍度最小值达到0.545,说明不存在变量间严重共线性问题,因此估计参数准确。

(四)实证结果

利用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对制度和环境给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带来的影响展开分析,可以得到结果1和结果2,在此基础上引入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3,最后加入全部变量展开回归分析,可以得到结果4,如表3所示。根据分析结果可知,激励制度、村规制度和宣传制度均对村民垃圾分类意愿产生显著影响,但激励制度产生影响最显著,达到了1%的置信水平,可见村民将因为享受垃圾分类带来的效益产生强烈参与意愿。根据回归分析结果4,可知激励制度强度增加1%,可以使村民意愿增强9.1%。村规制度达到了5%置信水平,说明采取罚款等措施可以约束村民行为,促使其产生参与意愿,该变量增加1%,可以使村民意愿增强6.25。宣传制度影响在10%置信水平,说明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宣传影响村民意愿。根据结果2可知,环境认知、态度和技能对村民意愿影响水平均达到1%置信水平,将带来显著正向影响。在各项控制变量中,可以带来显著影响的仅包含年龄变量,分析与年轻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有关。从环境因素产生的中介作用来看,激励制度、村规制度对环境综合变量影响达到5%置信水平,宣传达到1%置信水平,因此制度可以通过环境最终对村民垃圾分类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表3 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三、加强制度环境对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影响的策略

结合实证结果可知,通过制度增强村民垃圾分类意愿,应充分发挥环境中介作用,加强社会良好环境营造。以村民为社会治理主体,可以通过树立垃圾分类示范户进行公开表彰、宣传,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周围亲戚、邻居等参与垃圾分类。依靠农村亲缘、地缘等熟人关系,发挥圈子作用,形成人人参与的社区氛围,逐步转变村民认识和态度,推动垃圾分类制度的落实[6]。

四、结论

从加强村庄环境治理角度出发,根据计划行为等理论构建模型,分析激励、村规和宣传制度给村民环境认知、态度和技能带来的影响,最终能够促使村民产生生活垃圾分类意愿。模型参数估计准确度较好,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能够达到较高置信水平,因此能够为营造农村良好制度环境和增强村民垃圾分类意愿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意愿变量垃圾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垃圾去哪了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