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传统文化与地方高校美育共融构建下的文化传承与振兴

2022-12-28李甜郭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甘肃美育传统

李甜,郭计

(甘肃政法大学艺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德育和体育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互为促进。美育对培养全能型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文章提出将地方传统文化与当地高校美育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还能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出创新性人才。

1 高校美育的内在思考

研究关于美育的一系列话题,首先必须要清楚什么是美育。我国近代美育事业的先行者蔡元培认为:“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被誉为“美育之父”的席勒,在其著作《美育书简》中进行阐释,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孔子的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乐教”之中。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施行“乐教”便可以改变“礼乐崩塌”的社会局面,同时孔子还有属于自己的审美标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对《韶》的态度“尽美矣,又尽善也”,对《武》的态度“尽美矣,未尽善也”,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对待“真”“美”“善”是辩证统一的。老子对待“美”的态度,表现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在这里老子辩证地认识到“美”与“丑”是相对而产生的,一方会随着另一方的消失而消失。

在这里我们也不难发现,美育是对人格进行塑造,属于精神层次的教育,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三大特点。美育对人格的塑造主要体现在提升人的审美能力和端正生活态度。审美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人们对“事物”理性与感性看法的统一,体现着一个社会的社会文明是否繁荣。提升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可以从根本上确保这个人,能够彻底摒弃低级、庸俗的现象对人的侵蚀。这也正是我们国家大力倡导美育的原因,将社会群体的审美能力提升,可以更好地提高国家凝聚力。美育可以通过自身“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点对人们产生效用,从而清除人们心中消极情绪的影响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在高校中大力倡导美育,是对学生更加负责的体现。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十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1]。同时,还能够使大学生具备积极进取的心理,拒绝“躺平”心态,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2 甘肃传统文化概述

甘肃地处我国的西北部,是极具特色的一个省份。覆盖有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等地貌,跨长江和黄河水系。有38 个少数民族,其中包括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三个独有的少数民族。

2.1 甘肃传统文化的突出特征

首先,甘肃文化的第一大特征就是复杂的交融性,这也注定了甘肃文化的不平凡。甘肃文化最早的交融可以追溯到距今八千年前的天水大地湾文化,后来也孕育诞生出了仰韶文化,甘肃境内马家窑文化就是在仰韶文化与甘肃文化的交融中形成的。汉朝时期可谓是甘肃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这个时候汉朝皇帝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理版图四处征战,最终在甘肃大地设立了河西四郡和丝绸之路,建立起了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各地文化在这条传播交流的康庄大道上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使得甘肃境内宗教文化兴盛,为陇右这片大地带来了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密教等宗教文化。唐朝时期,甘肃肩负着沟通中原和西域的重任,对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使得甘肃的佛教文化发展十分迅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和天梯山石窟在这个时期也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时刻。甘肃境内绝大多数的文化遗产都是在东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甘肃文化也因为文化交流而繁荣并在世界上大放异彩。其次,民族文化色彩浓厚是甘肃文化的另一大特征。甘肃处于三大高原的“结合部”,导致了甘肃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同时拥有裕固族、东乡族和保安族三个独有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众多对甘肃宗教文化的兴盛起到了促进作用。文化种类的复杂多样,是甘肃文化的另一特征[2]。甘肃的文化种类复杂多样,包含了民俗、技艺、音乐、舞蹈、医学、文学、美术、戏剧、曲艺等诸多类别,这也导致甘肃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2.2 甘肃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

甘肃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传统文化的形成来源于千百年来对这种行为的认可,甘肃各地的孝贤文化、花儿文化和曲子戏文化,虽然有地方和民族上的差异,但本质来讲都是为了教化,有利于文化认同。对于人口众多、民族情况复杂的国情而言,我们能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找到共同点,慢慢地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我们的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3]。其次,传统文化还可以增强文化自信,抵抗外来糟粕文化的侵蚀。甘肃的雕漆技艺、洮砚制作技艺、格萨尔、夜光杯雕以及甘南藏医药等,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人无比的智慧,对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具有积极的作用。文化自信是我们强国之本,只有在文化上取得胜利,我们这个国家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站得住、立得稳。

3 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面临的窘境

在知识经济时代洪流的冲击下,多数经济收益低的传统文化无人继承,使得很多对人们精神世界有极大帮助作用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濒临绝境的态势。同时,我国的美育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不可否认,美育依然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

3.1 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凋零

虽然我国传统文化优秀而丰富,但是,我们必须要正视很多传统文化正在凋零这一事实。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完全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一种技能,为家庭带来相对丰厚的经济收入。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很多传承人无法用自己所掌握的这项传统技能带来相对较高的经济收益,甚至还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4]。经济因素导致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国门的打开,导致大批的外来文化疯狂地侵占中国市场。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本身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就很少,加上某些媒体对外来文化的大肆宣传,导致这群学生已经将自己本国的传统文化遗忘。乡村学生生活条件较为落后,一旦发现城市里的生活就很容易产生一种心理,认为自己原生环境中的一切都是落后的,导致“崇洋媚外”的出现。社会群体对传统文化不重视的态度会作用于传统文化继承者的身上,导致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怀疑,认为传统文化没有外来文化“好”,致使很多国人轻视传统文化,不愿意去继承[5]。

3.2 高校美育发展动力不足

高校美育发展的动力不足,是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对美育的理念认识不到位,甚至还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这就导致部分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很多高校会简单粗暴地将高校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然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但不等同于美育,美育是对人灵魂上的教育,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其次,对美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安排上存在着诸多漏洞。比如说过分重视课堂理论的教学,忽视社会实践环节的安排。同时,在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经费不足、教学活动设施缺乏等问题[6]。

4 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融合的内在要求

将传统文化和高校美育结合能够有效解决上述中国传统文化和高校美育所存在的问题。为了将问题解决地更加彻底,将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切实结合在一起的工作变得更加重要。

4.1 提炼出甘肃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新时代,高校美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培养出可用人才。这就要求这些人才必须对国家和民族绝对忠诚,不被歪风邪气所侵扰。甘肃传统文化中,信俗文化、花儿文化、少数民族民歌文化、宗教音乐文化、甘南藏族唐卡、曲子戏文化和孝贤文化,包含着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和“礼、义、廉、耻”,同时,也体现了对待自我的严格要求,蕴含着道家“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的与人和善、友好互助的思想,起到了教化人伦的作用。甘南藏医药是甘肃医药文化中最有魅力的代表,其中包含着最为古老而又最为实用的医疗手段。保安族腰刀锻造技艺、古建筑修复技艺、生铁冶铸技艺,东乡族擀毡技艺等甘肃传统技艺文化和剪纸文化、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香包文化、砖雕文化等甘肃传统美术文化,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甘肃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很多优秀的、能够洗涤个人思想的优秀资源。对这些优秀资源进行高度凝练,不仅仅能够将我们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更能够让我们深刻地学习到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

4.2 理念创新,使用新型技术手段

在过去所开展的高校美育工作中,采用单一课堂教学形式,无法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精神。新的教学理念应当更加注重学生自我感受,广泛使用互联网技术。VR 技术可以将学生带进全景模式,真实地感受到太昊伏羲祭典、女娲祭典之类大型仪式典礼的震撼,跨时空参与到裕固族民歌、藏族民歌、巴郎鼓舞、多地舞等壮观热闹的活动中,使学生能够更为真实地感受到甘肃传统文化的魅力。云端技术可以使我们与传统技艺传承人的联系更为方便,课堂上出现问题,我们可以随时联系寻求解决。这些新型技术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将新技术和新理念投入到高校美育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工作中完全可以让高校美育与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合。

5 开创中华文化发展新局面

将传统文化融到高校美育中不仅仅能够提升高校美育课堂质量,还能够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提升国家的凝聚力。因此,应拓宽传统文化传承的渠道,提升文化对外输出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使传统文化得以振兴繁荣。

5.1 增强国家文化自信和国家凝聚力

甘肃传统文化包含着人生哲学、农业生产、艺术娱乐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将这些融入到高校美育中去,能够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深刻认识到其中的价值精髓,从内心中认同我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提升文化自信。此外甘肃是多民族省份,其传统文化中带有着浓厚的民族融合的色彩。将甘南藏医药、藏族、回族和保安族等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融入到高校美育中去,能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民族团结。甘肃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像古建筑修复技艺、甘南藏医药、东乡族擀毡技艺等先进技术和民族服饰、民族音乐舞蹈和夜光杯雕等优秀资源,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

5.2 拓宽文化传承渠道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将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深入结合,有利于拓宽传统文化传承的渠道。美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出现在高校内,面对的是所有学生。将传统文化在高校美育中扎根,无疑会使所有的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将大量的先进教学设备运用在高校美育的课堂中,能够使学生全方位、深入地了解到传统文化,喜欢上传统文化。甚至,许多高校学生也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启发,将传统文化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他们所生产出的产品,也会带有传统文化的标签,让传统文化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

5.3 文化对外输出,提高国际声誉

我们高校所开展的美育课程具有全面性,面对所有在校学生,这其中就包含着国际留学生。首先,这些学生生活在极具甘肃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之中,也必定会受到甘肃传统文化的熏陶。其次我们所开设的课程极具甘肃的传统文化特色,会驱使他们了解学习研究甘肃传统文化。这些国际留学生的研究成果,会吸引国际上更多的目光转向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多的国际民众也会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的民族文化,不仅有利于将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还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展示出我国的传统文化底蕴。

6 结语

高校美育担负着培养学生灵魂的重任,关乎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根基。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更加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也更有益于传统文化的发展。高校拥有千万的学生,将甘肃传统文化与地方高校美育共融,能够使更多的人由此爱上传统文化,并投身到传统文化振兴的工作之中。如何做好高校美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工作是我们要继续研究的课题,只有将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更深入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提升文化自信,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播更远。

猜你喜欢

甘肃美育传统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甘肃卷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