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品牌形象推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和发展

2022-12-28陈旺郭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品牌化文化遗产建设

陈旺,郭晶

(湖南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1 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属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传统的文化资源,实现当前文化的有效创新和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建立良好的文化形象。进一步把国家形象分为“我形象”和“他形象”并使两者相互结合,加大国家形象层次性建设[1]。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国人最想感受的中国形象诸多要素中,文化要素名列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现了—个国家对其民族文化推广的重视程度[2]。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以实现时代的传承,并且与群众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关系,可以进一步优化文化空间,满足当前的发展路径。非遗物化产品是其品牌塑造的基石,要想挖掘非遗中的经济价值,那么就需要满足“品牌运营”的发展需求,保持古老文化建设和发展,提高保护的力度,为城市和工业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如何从经济学品牌推广的角度开展非遗的保护、创新与发展工作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2 品牌形象推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发展也开始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延伸。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施建设的历程中,不仅需要实现文化价值的建设,还需要满足经济价值的延伸。从经济的视角看,品牌形象的推广还需要适应当前的社会潮流发展需求。由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品牌的方向转型。在当前的历史发展路径中,需要以“品牌形象”为基础,唤醒其中的文化根源。例如:上海不管是“石库门旅游”,还是“弄堂游戏”,都在很大的程度上树立了一种“品牌印象”的姿态[3]。此种姿态不仅是一种时尚的象征,也是一种旅游价值观的形成。此种方式的有效建设,不仅促进了上海石库门、弄堂建筑等品牌建设,并且还可以有效提高保护的力度,完成旅游行业的开发和建设。从当前的视角看,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处于濒危的状态,危机不仅没有大面积缓解,还在进一步加深,甚至影响着对应的文化繁荣与建设。在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中,都需要保证其对应的销售状态,并且需要在分析重点营销策略的时候,强化品牌建设意识,适应新的需求和变化,维持好品牌的新鲜感,保持非遗的繁荣和昌盛,树立持久的品牌形象,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

3 “品牌化”是非遗保护、创新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3.1 非遗“品牌化”的管理与保护

从经济的角度看,品牌所包含的内容繁多,需要彰显属于自己的灵魂,需要在各种事业机构的基础上,将企业的形象真实地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不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还是企业的文化积累,都需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支付负产值的部分。将质量、性能、技术、装备和服务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统筹规划,落实路径和理念,满足市场细分[5]。提高大家对品牌文化的认知,合理增加匹配的程度,感知文化差异,保持个性化的发展路径。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消费者都是想获得最高的待遇和最大的心理享受。在认知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基础上,获得品牌价值,建立无形的资产,践行当前的发展创新保护路径。

3.2 非遗“品牌化”管理与保护的重要价值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到来,国家形象也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软实力”的发展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关注。非遗的品牌化建设也需要立足实际,建立一个明确的品牌形象,使用市场化的发展手段,加大文化传播的力度,提高向心力,完成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统一和建设。首先,需要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合理地统筹规划,向着“文化生产”的方向进行发展。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合理地协调政治优势和经济力量之间的关系,不仅需要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积累文化知识,还需要在人文内涵中,展现对应的文化价值,为非遗的品牌建设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6]。其次,非遗“品牌化”管理与保护需要在保障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提高品牌化的有效管理。将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品牌文化开发的力度,保障市场化的轨迹,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后,需要立足实际,融入品牌化的管理内容,明确市场定位,明确曝光的程度,合理地保护与开发,将自身保护工作的优势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从当前角度看,非遗资源管理与保护存在不少成功的例子。例如:“自贡灯会”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被称为“天下第一灯”“南国灯城”。此种方式,不仅展现了地方特色,在很多时候还使用了全景的布局,与声光色动有机结合,达到了有效的创新性[7]。在市场化经营之后,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并且向着品牌的方向进行延伸。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化”管理保护水平的提升

4.1 非遗项目建立品牌化战略,需走品牌化生产路线

企业一旦拥有品牌,就会给企业经营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就是说,建设品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品牌的附加值。当前,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逐渐树立属于自己的旅游品牌,增强自身的知名度。在传统的视角上看,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生产,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创新,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传统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更加倾向的是文化体验与文化认同,不仅可以增强对应的趣味性,还可以满足现代化的审美需求。在有效的体验中,落实非遗遗产的价值,找到适合文化发展的主要气质,建立有效的审美价值,落实对应的民族文化精神。在地方性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分析当地的传统工艺,不仅需要保持原有的风貌,还需要结合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特点,合理地实施开发与产业方面的对接。在投入更多运行成本的时候,走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坚持产业化和品牌化路线。例如,山东潍坊的风筝和年画、德州的黑陶、日照的剪纸、鲁西南的鲁锦等都是在结合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并且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探索属于自己的规模生产道路[8]。扩大地方性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满足现代化文化的发展需要,向着创新的方向延伸。在当前的发展路径中,传统的民间艺术存在多种类型,民间曲艺、戏剧、音乐等都属于当前形势下的发展路径,可以加大保护和开发的力度,并且扩大对应的吸收能力,保持可持续的发展范围。与时俱进,增强吸引力,达到很好的借鉴目的。例如:东北地区的“二人转”就呈现了很强的民间艺术色彩,到现在为止已经承载了将近三百年的文化和历史。不仅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戏,也得到了当地的认同,但是,由于难登大雅之堂,只能在当地广为流传。但是,随着“刘老根大舞台”品牌的成立,“绿色二人转”的旗号就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并且更加倾向生活化和时代化的建设路径,可以在全新的定位下,提高艺术审美价值,带着这些认知走向成功,走向市场。

4.2 巧用传统节庆与民俗促非遗的品牌形象推广

从本质上看,节会经济是文化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延伸,但是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还存在会期短、质量低、效益差、同质化严重等方面的问题。此种方式基本上需要结合实际,进一步淡化经济色彩,并且扩大对应的文化内涵。传统民俗和大型节庆日不仅是促进文化旅游的重头戏,与此同时,也是非遗品牌形象推广的主要路径。例如:潍坊国际风筝会,就是属于节庆会展类文化资源,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并且一跃成了潍坊的“城市名片”。潍坊市是中国风筝之乡,被各国推崇为“世界风筝之都”。1984年,潍坊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风筝会,在之后的每年4月下旬,都会举办这样的国际风筝会,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和风筝爱好者,并且为当地的风筝产业和旅游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9]。早在2005年,潍坊国际风筝会就已经被纳入了民间艺术组织的范畴,成了重点保护的对象,向着国际化的文化品牌发展。在长期的演变中,“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品牌模式建立,并且附带了“1+X”办会模式。在春节期间,还会和鲁台贸洽会,寿光菜博会等一起举办展销会。现实策划运作的过程中,需要在整体的规划下,合理地设置自己的目标。在这里,大家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一届的活动都会存在一定的变化,但是,本质上缺少创新习惯。如果仅仅是一样的套路,长期下去,大家就会对城市名片失去兴趣。国家化风筝节本身就是一个优质的文化品牌资源,需要结合实际,积极挖掘其中的价值与作用,这样才可以保持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地带动其他的产业。此外,还可以发现,杨家埠年画、郑板桥的名人字画、青州龙兴寺等,都属于原生态的文化代表,这些文化都可以立足实际,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建设,保持相应的健康发展路径。

4.3 以品牌做核心竞争力,建设好综合性的非遗基地

从非遗资源的角度看,很多品牌都是在文化旅游或者是文化创意产业组合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建设的。也就是说,需要将知识产权和品牌销售相互结合起来,发挥品牌的影响力。在生产性的保护中,当地政府需要结合现实的需要,加大有效的支持。例如:不管是河北衡水内画,还是北京景泰蓝制作技艺,或者是山西老陈醋酿制……都在当地特色的基础上,获得了国家的认可。此时,只有积极地为非遗继承人提供展示自己的良好机会,建立产品销售的渠道,长久下去,才可以在文化平台的基础上,实现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播。相关人员也可以在创作、传艺、表演、交流等过程中,合理地统筹规划,加快产品功能的转型,协助新产品的有效开发。从文化旅游的角度看,可以从不一样的视角进行分析,合理结合市场的需要进行定位,建立多元化的品牌形式。民俗、传统美术、手工艺、曲艺等视角,都可以合理地统筹规划,并且扩大对应的认同感,保持内涵的先进性,建立统一的品牌目标。将“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例如:“皖南古村落”和“江浙水乡”等都是在传统基础上,向着世界文化传递非遗文化遗产,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承载着属于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市场,加大宣传的力度,分析旅游的内容。在旅游的历程中,还需要结合现实的发展需要,转变原本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发展模式,建立主题乐园,进行实景演出,展示自己的创意设计,或者是结合主题的发展需要,发挥其中的创意。在各个产业的优势互补中,提升游客的体验,扩大经济效益,理解非遗品牌精神价值和人文内涵价值。如“衡水内画”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并且可以在生产、开发、销售等系列的环节中,合理地扩大品牌影响力,建立有效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4.4 品牌化品牌化运作促进非遗保护、创新和发展的反思

此时,相关人员需要结合现实的需要,在非遗项目的视野下,建立“品牌化”的发展方向,加大优化的内涵建设。首先,需要结合实际,借鉴国外非遗“品牌化”运作的经验,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扩大对应的文化宣传,形成“后来者居上”的旅游发展态势。其次,需要结合自身的特色与非遗文化产品,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延伸,保持与国家化品牌合作的路径。让传统文化与国际时尚碰撞出火花,建立国际化的品牌,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实现艺术的发展需要。非遗元素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中国风”热潮,此时,只有根据现实需要,分析非遗中需要保护的内容,才可以建立有效的创新和发展路径,为以后的新生机建设提供良好的延伸基础。最后,在“品牌化”运作的历程中,不仅需要保持非遗的创新性发展,还需要保持原生态的建设,以产品养产品,以商养文,最大限度创新具备价值的文化产业,解决非遗所面临的传承问题。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在各级政府保护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新思路,保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吸引更多的注意力,成为宣传文化的窗口。通过“品牌化”运作的模式,实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扩大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打造能够集中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全球性文化品牌,扩大宣传力度,提升国家的内外形象。

猜你喜欢

品牌化文化遗产建设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岚县“土豆宴”迈上品牌化发展快车道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山西省功能农产品走向品牌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Tough Nut to Crack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