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视角下的“红色名城”品牌塑造

2022-12-28康艺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三杰名城常州

康艺佳

(中共常州市委党校,江苏常州 213016)

位于长三角中心地带的江苏省常州市,与苏州、无锡共同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三市在改革开放后共同打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并且一直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常州一向以“制造名城”而被人们所知,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是闻名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同时,常州还是一座有着丰富红色资源的城市。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打响“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品牌。2021年3月,经常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郑重提出:“依托以‘常州三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红色文化特色旅游街区、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塑造‘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品牌。”[1]

1 塑造“红色名城”品牌的红色资源优势分析

常州在塑造“红色名城”品牌中的红色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1 红色人物方面

在红色人物方面,常州是著名的“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的家乡。他们既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又是江苏籍最为著名的三位革命英烈。瞿秋白(1899—1935)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任最高领导人在党处于极其危急关头的1927年主持召开八七会议,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张太雷(1898—1927)作为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前入党的最早一批党员之一,为党的创建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1927年领导广州起义,成为党的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火线的政治局委员。恽代英(1895—1931)用自己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奋斗影响和培养了整整一代青年人投身于中国革命,他的道德楷模形象和杰出人格形象被人们永久地称颂。200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 周年活动中,评选出了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名列其中。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夕,中宣部宣教局会同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制作了10 幅包括40 位优秀共产党员光辉形象和感人事迹的“七一”宣传海报,瞿秋白、张太雷和恽代英同样名列其中。一个城市能涌现出3 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这是常州的莫大殊荣。

除“常州三杰”外,常州还有许多杰出的红色名人,如董亦湘、冯仲云、王诤等。董亦湘(1896—1939)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青少年时期即立下了“大丈夫以身许国”的誓言,1921年4月加入上海早期党组织。他还是陈云同志和张闻天同志的入党介绍人。1987年,陈云同志亲自为建立在董亦湘家乡的纪念碑题写碑名。冯仲云(1908—1968),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者之一,曾任第三路军总政治委员。他18 岁考入清华大学,19 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一部非常权威的党史著作,即由原中央党史研究室著,2002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就有多处记载冯仲云的革命经历和重要事迹。1955年,冯仲云被毛泽东主席亲自授予一级八一勋章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王诤(1909—1978),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生,是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亲自任命的我军第一个无线电台的队长,继而任红军无线电总队总队长等职,是人民军队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开创者,在破解敌军密电码等情报工作中屡立大功,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荣获过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17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曾播放3 集电视纪录片《王诤将军传奇》。

包括“常州三杰”在内,常州所涌现出的这些红色名人,以及所展现出的光辉事迹,奠定了常州作为“红色名城”的根基。从群体特征上看,他们有着一个共性之处:原本都是有着卓越才华和深厚学养的知识分子。凭借他们的才华和学养,原本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但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们毅然投笔从戎,坚定地投身革命。他们的信仰一经确立,便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始终保持着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这增添了常州作为“红色名城”的底蕴。

1.2 红色遗存方面

在红色遗存方面,除瞿秋白故居和张太雷故居等红色名人故居外,常州所辖溧阳市的水西村,是当年新四军江南部队的指挥中心。1939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这里成立,统一指挥新四军第一、二两个支队所属部队和苏南地方抗日武装,陈毅和粟裕分别任指挥和副指挥。新四军以此作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实施了向东作战、向北发展,使新四军不断发展壮大,从沙家浜的传说到苏北的黄桥大捷,都与之有着直接渊源。正如曾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团长的开国中将王必成所评价的:“没有水西村,就没有茅山根据地,就没有东进,就没有苏北根据地,也就没黄桥战役的胜利。”[2]从中可见水西村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新四军军史上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这里及周边,有着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旧址、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和许多战斗遗址,留下了许多感天动地的红色印记、可歌可泣的红色事迹和经久流传的红色故事,加上所建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史料展览馆、新四军廉洁思想教育馆等,成为常州塑造“红色名城”品牌所依托的又一宝贵的红色资源。

以“常州三杰”为代表的常州地方红色资源是常州弥足珍贵的文化名片。尤其从文旅融合的视角出发,对其中所展现的伟大革命风范和内在精神品质进行深入研究和大力弘扬,对于增强“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品牌的精神内涵有着巨大作用,是塑造常州“红色名城”品牌至为重要的举措。

2 “红色名城”品牌塑造与实践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3]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从文旅融合视角推进塑造“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品牌,基本要求是要以红色文化为灵魂带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和城市形象的塑造,核心是要形成和确立“红色文化”在其中的灵魂主导作用。按照这一定位和思路推进做好相关工作,常州在塑造“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品牌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

2.1 运行保障方面

通过成立智库机构聚集研究人员开展常态化研究。成立了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研究会、常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州三杰”研究中心、董亦湘、冯仲云、王诤等红色名人研究会,这些研究组织开展常态化研究。常州市社科工作部门、党史工作部门、各纪念馆、党校系统、各高校,重视组织和做好相关课题研究,搜集整理了新的文献和文物资料,产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并注重以教学和宣讲带动研究工作,把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和宣讲工作中,为推进塑造“红色名城”品牌提供了智库和成果支持。

2.2 设施建设方面

红色遗址、红色纪念设施、红色文化资源等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恽代英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新馆先后建造完成。建成常州党建与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常州红馆”)和冯仲云教育基地并开馆。对“常州三杰”纪念馆和周边环境风貌进行了全面整治提升。在瞿秋白纪念馆旁,新设了面积达700平方米的“怀霜社”(游客中心),内设专题展区、怀霜书社和秋白课堂等,可供有关单位和团队在此开展专题现场教学;张太雷纪念馆融合共青团史等青年元素新设了“太雷青年信仰空间”,将之打造为“青年学习社”;恽代英纪念馆经提升工程后,以“利国家、利天下、利社会”为主题重新打造开放了恽代英生平事迹展览,还专门从恽代英的修身日记和文章著作中选取名句名言设立了诵读区。新的改造提升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史料展览馆的风貌。

2.3 宣传推广方面

通过理论宣讲、影视传媒、著作文章、文艺作品、“学习强国”、道德讲堂、“常州三杰”生平事迹全国巡展等多种渠道和方式,使“常州三杰”红色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宣传和弘扬,扩展了“常州三杰”的知晓度,促进了“常州三杰”红色文化品牌的塑造。2021年4月,常州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国内到达通廊的显著位置设置了“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形象展示灯箱广告,旅客下机后走进廊道即能一眼看到。创作推出了一批文艺精品,继2011年上映至今仍广受关注的电影《秋之白华》之后,还有锡剧《烛光在前》、舞剧《永远的青年》、中篇弹词《江南第一燕》和二胡协奏曲《江南第一燕》、音乐剧《白云溪上》等。2021年4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播放了4 集电视文献片《常州三杰》,产生很大反响,尤其首次冠以“常州三杰”片名的这一文献片通过在中央电视台的播放,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常州三杰”概念的知晓度和影响力,标志着常州“三杰故里”的城市标识形象开始阔步走向全国。溧阳市依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深入推进红色教育。红色教育的开展,还带动了溧阳红色文旅产业和绿色生态文旅产业的发展。

2.4 民生服务方面

本着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为民服务的民生项目之目的,2017年6月,常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设立“秋白读书节”,以促进全民阅读。常州把促进全民阅读作为文化惠民的一项重要举措,设立了“常州市全民阅读促进基金”,并建成了一批各具风格的“秋白书苑”。作为常州市图书馆的分馆,在常州市文广旅局组织推进下,“秋白书苑”由常州市图书馆和有关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共建。2019年1月29 日,在瞿秋白同志诞辰120 周年纪念日,常州建成并开放了第一家以瞿秋白名字命名的“秋白书苑”,至2021年底“秋白书苑”已发展到30 家。“秋白书苑”内既有纸质图书,又有电子资源,设有专门的阅读区域和席位,配有学习交流空间和共享活动区,成为公共文化综合体。“秋白书苑”的建设,有力推进了常州“书香城市”建设和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丰富了基层文化供给。“秋白书苑”正成为遍及常州全市的“百姓书房”和重要的城市文化新标识。

3 全面深化“红色名城”品牌塑造

虽然常州在塑造“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品牌工作中已取得明显进展和重要成效,但与常州所拥有的红色资源的丰富度相比,常州的“红色名城”城市形象还有待进一步确立,文旅融合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要总结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把塑造“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品牌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

“文化和旅游具有天然的耦合性”[4]。推进文旅融合,从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得好的地方的经验看,发展红色文旅产业,首先必须把它作为一项事业来发展。以事业发展为导向,形成了红色文化品牌,在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展地方的形象力和影响力的同时,自会有力带动相关红色文旅产业的发展。

要用好党和国家领导人、权威纪念文章及名人大家对“常州三杰”的论述资源。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与“常州三杰”有着不平凡的交往,他们在探求救国之路中和共同的战斗经历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尤其他们对“常州三杰”所做的重要评价和论述,要作为弥足珍贵的资源充分用好。权威纪念文章中也有很多精彩评述。如署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权威纪念文章对瞿秋白的评述:“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融通古今,兼具政治家与文学家风采”“在党的事业遭受挫折时,他临危受命,勇担大任;在个人境遇困难时,他相忍为党,顾全大局”[5]。对张太雷的评述是:“他用自己的青春、奋斗和生命践行了年少时发出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铮铮誓言”[6]。一些名人大家如鲁迅、郭沫若等对“常州三杰”也多有论述。这其中的一些论述,虽然在学者们的著述中及所举办的学术讲坛上可以经常看到、听到,但在市民百姓和外地游客中,知晓率并不高,需要通过相应的普及性载体传播给社会大众,使之由学术圈走向公众,扩展“常州三杰”的影响力。

要组织研究力量,深入研究和阐释“常州三杰”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常州三杰”以坚定的信仰追求、远大的革命志向、高尚的人格修养,不懈的拼搏奋斗,勇敢的牺牲奉献,在中共党史上做出了一系列杰出贡献。尤其他们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培养革命栋梁3 个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深入研究和阐释“常州三杰”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杰出贡献,深入研究和阐释“常州三杰”在建党中的杰出贡献,深入研究和阐释“常州三杰”在培养造就大批革命青年中的杰出贡献。通过深入研究这三方面的贡献,进一步阐明“常州三杰”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要从推进文旅融合的视角规划建设或设立一些新的带有鲜明红色标识的纪念设施。如可以把常州市民广场更名为“常州三杰市民广场”。在广场中设立“常州三杰”人物雕像和系列石刻,将“常州三杰”所创作的重要诗作、所说的名言名句,将党和国家领导人、名人大家和权威纪念文章中有关“常州三杰”的经典评述刻于其上。又如,可以打造一座“常州三杰”主题公园或纪念园。在公园或纪念园内设立反映不同时期“常州三杰”人物活动经历、重要事迹的系列雕塑,设立颂扬“常州三杰”的名篇名段名句石刻,诗作、文艺作品石刻等,并在专门区域设立“常州三杰”的经典诗作、名言名句石刻,以及《国际歌》《赤潮曲》《苛刑歌》等由“常州三杰”所翻译或创作的红色歌曲的词曲石刻,供市民品鉴和学唱,通过浓郁的“常州三杰”元素增强内在体验感和心灵触动感。再如,可以用红色名人的名字命名一批城市道路,诸如秋白路、太雷路、代英路、亦湘路、仲云路、王诤路等,更好体现常州作为“红色名城”的深厚底蕴和文化特质。

要着力营造“红色名城”浓厚氛围。一是拓展群体参与方式。借鉴党史学习教育中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并予以提升,围绕弘扬常州地方红色文化这一主题,设立两项市级大赛:常州红色革命故事宣讲大赛和常州红色作品诵读音乐大赛,每年各举办一届,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热情,将之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品牌项目。二是上好中小学开学第一课。以“常州三杰”等常州红色名人和他们的事迹为主题,开发出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课程,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在每学期开学时以开学第一课的形式向广大学生做好宣讲,并邀请宣讲名师和演讲能手进校园向学生宣讲。

要多维度宣传推广常州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依托网络平台和全媒体宣传手段,扩展和提升常州“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品牌形象。从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得红火的地方的做法和经验看,做好红色体验教育的项目开发和品牌打造,是带动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一项非常有效的举措。要通过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着力打造“常州三杰”等红色体验教育品牌,带动和促进红色文旅项目开发和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并通过实现与有关红色场馆和红色教育基地的充分协作和联动发展,合力推进“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品牌的塑造。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7]。江苏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大省,有着打造红色精神高地的强大优势。而放眼苏南的常州,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8]等重要要求,进一步做好相应的工作。要注重“把静态的红色文化转化为动态的育人资源”[9],围绕弘扬常州地方红色文化这一主题,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热情,充分依托地方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红色传统教育,通过实施育人工程,促进营造浓厚的“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城市文化氛围,助力打响“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品牌。

猜你喜欢

三杰名城常州
常州的早晨
“防护纺织名城”新名片
三天两夜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首届侨商经贸合作暨创新名城推介会在宁举行
北威州名城名展
晚明公安袁门三杰
白色鸡汤
常州梳篦
白色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