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鲁恒升孙一倩:匠心三十载 青春绽芳华

2022-12-27梁晴通讯员刘海军

山东国资 2022年10期
关键词:煤制乙二醇装置

□ 本刊记者 梁晴/通讯员 刘海军

“化工女超人”孙一倩带领的团队先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8 项、发明专利1 项,推动我国包括乙二醇技术在内的多项化工产业创新成果和技术专利领先世界。

党代表风采

在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到孙一倩,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公司里再难的项目都难不倒孙一倩。”

作为华鲁集团的一名党员先锋代表,一位首席主任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孙一倩从事化工行业近30 年,凭借着对技能操作的拼劲和创新求索的闯劲,从一名操作工成长为“化工女超人”。这些年,她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首届齐鲁工匠、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刻苦钻研,破解化工行业难题

1993 年,21 岁的孙一倩中专一毕业就来到华鲁恒升,成为一名操作工。她虚心向老师傅请教,细心摸索工艺数据,逐步掌握了操作技术,不到两年就成为岗位主操作,从同批进厂青工中脱颖而出。1996年,由于在运行控制中的出色表现,她被车间聘为兼职岗位技术员。

“当时我住在公司的单身宿舍,除了睡觉的时间,基本都泡在车间里。我们是轮班制,别人上班时我就坐在旁边看他们工作。如果哪天能学到一项新的操作技能,我就非常高兴,觉得这天的班没白上。”说起这些,孙一倩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

2000 年,华鲁恒升抢抓机遇,上马有机胺和DMF 生产线。孙一倩被抽调到新系统参与项目开发。由于国外企业技术封锁和国内行业壁垒,没有可借鉴的操作经验,投产面临巨大的挑战。只有中专学历的孙一倩苦心钻研,晚上挑灯夜战解析生产流程,白天行走现场研究投产方案。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首套DMF 装置一次投产成功。

紧接着,她又利用3 个月研究出DMF 系统操作流程,并积极研发技术革新和优化控制,连续创新发明了10 余项操作方案,确保了装置的稳产高产、节能降耗。仅5 年时间,华鲁恒升DMF 装置产能提升到25万吨,成为全球最大DMF 制造商,质量和消耗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的华鲁恒升,已成为三甲胺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和DMF 行业标准的修订单位,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技术突破,创新成果“遍地开花”

2010 年,华鲁恒升开始筹建5万吨煤制乙二醇实验项目,公司将技术优化重任交给了孙一倩。当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乙二醇消费国,但60%以上依赖进口。“乙二醇主要用于制造服装的上游原料聚酯化纤。”孙一倩介绍说,当时在国际范围内,乙二醇生产工艺被严密封锁,面对这个艰难挑战,她走过了一条充满坎坷的探索创新之路。

孙一倩全身心投入这片未知的领域,翻阅资料,比对数据。那段时间,她不分昼夜学习全英文模拟计算软件,不断设计改进技术方案,反复进行测试。600 多个日夜,孙一倩和她的团队先后解决了146 项工程基础设计缺陷问题,消除制约安全生产的技术瓶颈386 项。“每当出现新的问题,我们就立即分析数据和原因,随后进行改进,而这些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都依靠打电话和技术人员沟通。当时,我每天接打100多个电话。”孙一倩回忆说。宝贵的工业化控制实践和工艺改进方案,为我国煤制乙二醇工业化生产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孙一倩所在的研发部进行小试实验

2016 年,在5 万吨乙二醇装置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华鲁恒升向全国最大的50 万吨乙二醇生产装置发起冲锋。孙一倩解释:“从5 万吨到50 万吨,不是单纯扩大到10 倍的概念。这个化工装置,扩大规模后会有很多未知的风险。”

在公司未来发展以及安全重于泰山的双重压力下,孙一倩熬过了两年半的艰辛历程。“大概三四个月的时间,我们封闭在设计院里,每天大脑高速运转。有一段时间就觉得快要熬不下去了,因为压力太大了。多亏公司领导不停地给我们鼓劲,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两年半时间,孙一倩不仅直接参与开发5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设计,还参与了投运的全过程。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最终该装置于2018 年10 月一次开车成功,创造了单套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单位投资少、当月即实现盈利等多项行业纪录。50 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成功开车,成为我国自主研发、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乙二醇装置,我国的乙二醇技术也实现了世界领先。

2020 年,孙一倩再次接到新的任务,牵头开展乙二醇联产碳酸二甲酯新工艺研发。她和团队循序渐进,经过小试、中试、工艺包开发和工程化设计,于2021 年10 月建成年产30 万吨碳酸二甲酯装置,投料当周就采出电子级产品,并应用于锂电池领域。她马不停蹄,紧接着带领团队完成了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等系列产品开发,设计了万吨级工业化试验装置,于今年元旦期间投料运行。

“在她心里,工作最重,名利最轻。近30 年来,她把70%的时间给了工作,20%给了学习,只有10%留给家人。她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一次次技术攻关,把艰辛劳动变成精彩创新。”华鲁恒升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常怀春曾这样评价孙一倩。

发挥“传帮带”作用, 助力公司人才强企战略

多年来,孙一倩坚持言传身教,不遗余力地加快对年轻人员的培训培养。为了发挥“传帮带”作用,孙一倩领衔成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攻关、传艺、创新、交流”为主旨,培养出40 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她率领的团队,在全国、省、市级等多项石化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一、二等奖。

针对化工行业特点,孙一倩建立仿真教室,指导年轻员工仿真操作、提高技能。通过多年的探索,她总结出了“三步教学法”:一教,即教授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二放,即提供机会,放手让年轻人在操作中锻炼;三点,即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点拨指导。目前,她培养出的技术人员已成为生产岗位的高技能骨干,为高端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积蓄了技术力量。

华鲁恒升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大力引进、培育各类人才,通过搭建事业平台、畅通发展通道、强化培训培养,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人才成长和培养体系,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煤制乙二醇装置
控制液相加氢提高煤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研究
煤制烯烃副产混合碳四的综合利用
煤制聚丙烯需谨慎发展
新型装配式CO2直冷和乙二醇载冷冰场的对比研究
乙二醇:需求端内忧外患 疫情期乱了节奏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努力把乙二醇项目建成行业示范工程——写在中盐红四方公司二期3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建成投产之际
轰趴装置指南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
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