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延时服务优化策略

2022-12-27曾洁生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延时双减分类

曾洁生

(饶平县阳光培英学校,广东 饶平 515799)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各地中小学校围绕课后延时服务项目的创设、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其具体实施等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丰富了校园生活,融洽了家校关系。然而,同时出现了一些有违“双减”基本精神的问题。如何立足实际,改进管理,让课后延时服务真正回归“双减”精神轨道呢?围绕这一问题,广东省饶平阳光培英学校深入分析课后延时服务存在问题及其成因,积极变革思路,创新服务管理策略,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内涵与特色,彰显了幸福教育的理念之光。

一、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生与发展,总是难免出现曲折与矛盾。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施也不例外地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大致如下:一是“一刀切”参与,引发家长不满。课后延时服务本来是也应该是“学生自愿参与”的,然而不少学校为了“统一教学进度”,要求学生“全员参与”。部分原本没有服务需求的家长,无端地因为“被迫参加”而造成麻烦。二是服务内容“单一”,引发学生不满。部分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无非是把学生留下来完成作业罢了,有的教师为了达到“2 小时”规定而随意增加作业量。三是增加工作量与时间,引发教师不满。课后延时服务让教师延长了在校时间,增加了工作量,打破了长期以来养成的工作、生活习惯。四是工作不尽人意,引发学校管理者不满。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与责任,然而往往又“吃力不讨好”,上级不肯定、教师不支持、家长不理解。

造成上述种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首先,学校管理者政策解读不到位。执行“双减”政策关键在于学校如何“提质增效”。不少管理者却简单地将课后延时服务理解为是为了缓解家长接孩子困难、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因而无论在价值观念的构建,还是在目标指引、项目设置、时间安排、资源配置、教师分工与管理等出现了偏差,降低了服务质量。其次,家长期望值过高。毋庸讳言,长期以来校外培训机构为了“抢市场、争效益”,在辅导学生方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需求。而相比之下,学校这方面工作与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家长“接孩子”时间要求众口难调,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统一时间、统一管理”,显然不能满足其需求。再次,教师职业倦怠突出,辅导策略改进不足。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工作任务繁重,加上新时期学生个性活跃,生生矛盾、师生矛盾、家校矛盾“剪不断,理还乱”。面对问题只能耐心说服教育,不小心闹出意见,就可能被问责。现在又要课后延时服务,倦怠心理与日俱增。由此,就谈不上去认真研究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策略。

二、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优化策略

(一)分类组班,错时管理

实施课后延时服务,旨在帮助学生“减负”,其核心是工作要“提质增效”。学生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家庭情况千差万别,这就意味着他们对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学校根据教育部“各地各校‘一校一案’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1]的指导意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对课后延伸服务需求的不同,采取“分类组班,错时管理”的课后延时服务管理策略。

(1)实施“二次分类”组班。一次分类:就家长“需要参与”与“不需要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全面排查摸底。这次分类,有2018 名学生“需要参与”,有96名学生“不需要参与”,分别约占在校生的95%和5%。其中,5%部分的学生可以不参加课后延时服务。二次分类:对“需要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进一步分类。根据“课业辅导”“素质拓展”的不同要求,将课后延时服务2 小时分设为A、B 二档:A 档为“1 小时服务”:主要是课业辅导、辅助完成作业、巩固当日课内知识、适当进行课外阅读等。B 档为“2 小时服务”:在A 档“1 小时服务”基础上,开展音、体、美术等特色项目实践活动,提供个性化教育。印发《课后延时服务指南》,列出项目“菜单”,让家长、学生就A档“1 小时服务”或B 档“2 小时服务”做自主选择。报名数据显示,171 人选择A 档“1 小时服务”,1847 人选择B 档“2 小时服务”,分别约占“需要参与”学生的8.4%和91.6%。

依据报名结果,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分类组班,对A 档、B 档家长“接孩子”时间错开管理。自主报名、分类组班、错时管理,相对以往的“一刀切”全员参与,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家长的意愿。

(二)创新特色,丰富内涵

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体系突出特色,是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与学业高品质发展的重要体现。对于B档“2 小时服务”,学校围绕学生“增长见识、拓展素质、培养兴趣、发展特长”的思路,创设六大类25 个拓展性项目:

值得指出的是,饶平培英学校在创设上述拓展性项目中,针对自身特色化教育资源的短板,依据教育部有关会议精神,以及有关专家“发挥校外教育的补充作用”[2]的建设性意见,对于非学科类培训的一些特色项目,“打包”给校外专业机构有偿承办。如其中的“舞狮”“传统武术”“中国象棋”“围棋”等5 个项目,技巧性强、专业程度高,就分别将其承包给县大山武术协会、象棋协会、青少年围棋协会等,很好地克服了自身不足,丰富了课后延时服务内涵。

(三)开放过程,活跃情趣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先进教学模式。活动过程开放性、实践性理所当然地成为课后延时服务首要选择。在A 档“1 小时服务”按照学生“强+弱”搭配的思路,建立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B 档“2 小时服务”中,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问题式、探究式为核心,放手发动去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于对问题的感知、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把握、创新思维品质与能力的发展。

(四)快乐体验,提升品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3]借助科学评价和交流展示,有利于学生回顾体验,增进学习情意。学校在做好学期考评的同时,倾情打造“诗词大赛”“教学开放周”“校运会”等交流平台,展示阶段成果;创办校刊《七彩阳光》,及时报道课后延时服务典型做法与成果,刊登特色项目活动案例与照片,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因为努力而获得进步的快乐。

总之,一系列措施的改革,让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真正回归“双减”根本精神轨道,并与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珠联璧合”、相互促进,在良性循环中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学校的全面发展、特色发展。

猜你喜欢

延时双减分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分类算一算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基于级联步进延时的顺序等效采样方法及实现
日光灯断电关闭及自动延时开关设计
分类讨论求坐标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