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链法关闭正畸牙牙间隙的临床效果

2022-12-27任恒峰薄湛南刘小东

交通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链牙列牙周

任恒峰,薄湛南,吴 喆,刘小东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河南 463000)

牙列间隙是临床正畸治疗的常见问题,目前多采用滑动法、口外弓法及关闭曲法进行关闭。自锁托槽联合种植支抗钉主要通过轻力矫治牙齿进行治疗,与生理性结构较为接近,可改善牙周的改建能力,保护后牙牙抗,加快牙齿移动速度[1]。链状橡皮圈法在牙列间隙治疗中较常用,链状橡皮圈是关闭牙列间隙的重要材料[2],双链法是关闭正畸牙牙间隙的新型方法。本文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牙列间隙正畸患者80 例,观察双链法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不同上下颌牙列间隙的正畸患者80 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7 例,女性13 例,年龄26~12 岁,平均20.36±1.89 岁;常规组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龄27~13 岁,平均20.28±1.91 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年龄20~70 岁;(2)因拔牙或牙列先天性稀疏存在牙间隙;(3)能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口腔感染、活动性牙周炎、血液系统疾病、皮肤黏膜病。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取双链法治疗。利用链状橡皮圈两条皮链关闭牙列间隙,将内链作为主施力链,妥善放置于弓丝表面和托槽槽沟内,皮链两端固定于选定牙位的托槽翼沟上,外链主要固定内链,同时辅助关闭牙间隙[3]。常规组:采取自锁托槽矫治器联合种植支抗钉进行治疗。拔除上颌第一或第二前磨牙,为增加后牙的支抗力,植入钛合金材料的微种植体,待牙齿排列整齐后再隔处种植于牙槽间。

1.3 评价指标 (1)牙列间隙关闭相关指标:矫治4周后测量牙根长度、牙槽骨高度及尖牙两侧间距,测量3 次取均值,计算拔牙间隙的关闭速度。(2)牙周指标:矫治前及矫治6 个月后记录患者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按4 级划分,0~3 分,分值越低,情况越好;龈沟探诊深度(sulcular probing depth,SPD)、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 bleeding index,SBI),按4 级划分,1~4 分,分值越低,情况越好;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按4 级划分,0~3 分,分值越低,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牙列间隙关闭相关指标比较 矫治4 周后观察组牙根长度短于常规组,拔牙间隙关闭速度快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牙槽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牙列间隙关闭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矫治前后牙周指标比较 矫治前两组GI、SPD、SBI 和PLI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 个月后观察组GI(t=2.026,P=0.046)、SPD(t=6.234,P=0.000)、SBI(t=2.148,P=0.035)和PLI(t=3.491,P=0.001)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矫治前及矫治6 个月后牙周指标比较

3 讨论

牙列间隙是遗传、环境因素或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牙齿、颌面肌肉和骨骼造成不良影响,可继发错牙合畸形[4-5]。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牙齿外观的要求提高[6-7]。在牙齿正畸中关闭牙间隙较为常见,牙齿移动需根据牙齿受力及牙周情况[8]。目前主要采用直丝弓和自锁托槽联合种植支抗钉关闭牙间隙[9]。直丝弓关闭牙间隙由于移动力过大,往往损伤牙齿,患者感觉疼痛不适[10]。自锁托槽联合种植支抗钉法是常用的牙齿矫正方式,由于自锁托槽材料及构件安全性较好,与生理结构接近度较高,因此对后牙及牙齿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可改善牙周炎症,但美观和舒适度不理想[11]。目前临床主要以链状橡皮圈作为关闭牙间隙的材料,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可塑性强等优势,可显著减少椅旁时间。由于牙列间隙大小各有不同,选择恰当的链状橡皮圈十分关键[12]。

本研究观察组采用双链法关闭牙列间隙。牙列经充分排齐和整平后,在间隙牙齿两端选定两颗牙齿固定内链,根据间隙的多少与大小选择链状皮圈,确保关闭牙间隙的力量适宜。一般情况下,为保证内链持续轻力和关闭间隙的力沿弓丝线性分布,内链孔数较该段牙弓的牙齿数目少1~2 个。外链皮圈要求皮链的孔保持较大间距,使间隙牙齿承受力量较轻,如牙间隙过大,可适当调节外链皮圈孔数。对拔牙后两临近牙间隙较大,需在两颗牙齿间隙增加1个孔数的皮圈,以免因力量过小而无法关闭间隙。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牙根长度0.29±0.15 mm,拔牙间隙关闭速度1.25±0.08 mm/min,常规组分别为0.43±0.27 mm 和0.21±0.16 mm/min,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牙根长度短,拔牙间隙关闭速度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 个月后,观察组GI、SPD、SBI 和PLI 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赵婵媛等[13]研究结果一致。证实双链法对不同牙列间隙的关闭治疗操作简单,使用灵活,可降低牙根长度,加快牙间隙关闭速度,改善牙周指标,显著提升临床疗效。需注意的是,正畸治疗涉及牙周、口颌系统、气道、生物力学等方面,若单纯追求牙移动速度,可能引发牙周问题、关节问题、深覆合等副作用,达不到维持口颌系统健康的目的。

猜你喜欢

双链牙列牙周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牙列间隙患者正畸与修复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云南省农村65~74岁老年人牙周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简化生物功能性义齿修复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评价
昆虫共生细菌活体制造双链RNA
透析患者牙周疾病治疗评估研究进展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研究
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双层双链”结构研究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推论及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