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2022-12-27娄底市生态环境局陈艺军

区域治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基层环境工作

娄底市生态环境局 陈艺军

环境统计是指对环境状况以及环境保护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统计调查以及分析,通过对环境现状进行量化评估,充分反映和计量因人类活动而引发的环境变化,同时也能够反映环境发生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程度。该工作是各级环保部门了解各地环境污染和治理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环境统计工作的开展主体为基层环保部门,通过层层上报以完善数据统计的全面性以及真实性,直接影响环境统计的结果。

一、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基层环境统计工作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当地环境质量水平,通常情况下环境统计工作会从污染物类型角度出发,重点针对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等进行详细调查,明确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等类型,比较全面地概括环境情况,并基于定性定量方法体现环境质量状况。另一方面,各级环保部门按照基层环境统计成果,能够比较充分地掌握辖区内的环境发展现状,基于当地经济产业结构,科学制定管理决策和宏观调整措施等。如果基层环境统计工作质量不高,则会严重影响其应用价值,甚至可能会误导相关决策的实施,导致环境整治力度出现较大的偏差,致使环境保护工作方向发生偏离,无法提高当地环境质量[1]。

二、我国环境统计工作现状

(一)环境统计体系发展

我国建立环境统计体系的目的是满足环境保护的需求,并紧跟环保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通过健全的环境统计体系有利于支持环保事业的创新推进,营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逐渐开始注重对国土资源、气象变化、矿产储备等方面的统计工作。但经过20余年的实践,仍未形成具体的环境统计概念,特别是针对基层地区。直到1979年我国针对全国近3500个大中型企业开展环境状况调查后,才着手制定环境保护统计制度,并在后续建设进程中,相继出台一系列环境统计规范和指导章程,初步形成环境统计体系。比如规定四项基本调查方法,即定期普查、抽样普查、科学估算、专项调查等,通过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等,形成专业的、客观的环境统计报告,以此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二)环境统计机构设置

为有效推动环境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对其相关体制进行深化改革,并设立国家统计局,负责制定统计规范、管理全国统计工作、协调指导环境统计等职能,同时对有关部门的统计方法制度进行审批,保证环境统计工作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除此之外,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也负有收集环境统计数据的职责,比如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林业和草原局等部委,除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外,还搜集本部门所需的相关环境统计数据。按照我国现行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专门的统计机构,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环境统计职能,设定对应岗位、配备专业人员。具体职责包括制定当地环境统计工作规章制度及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完善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及调查项目规范;开展环境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执行环境统计质量控制和监督,确保统计资料具有准确性和及时性;基于环境统计数据资料的收集、汇总和核实,提供对外公布信息服务;指导基层环境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等。

(三)环境统计范围

因为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生产生活条件,在设定环境统计工作范围时,注重对自然条件以及影响自然环境的社会条件、影响生态平衡的各种因素的统计。同时各地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发展、人口数量、资源储藏等均有差异化,对环境统计的范围也有所不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对环境统计范围的规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环境统计。主要侧重反映土地资源的实有数量和结构,并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进行调查。(2)自然资源统计。针对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进行调查统计,明确各种资源的现有量、利用程度和保护现状等。(3)能源环境统计。该部分是指通过开展环境统计工作来反映能源资源的分布情况、生产规模、开发利用程度、保护状况等。(4)人类居住区环境统计。主要是反映人类的居住环境条件、文化及娱乐条件、生产劳动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性及民众健康程度等。(5)环境污染及治理统计。针对大气、水域以及土壤等污染状况、废弃物排放和治理等现状进行调查,具体包括废水、废气和废弃物等处理利用、各企事业单位的污染治理现状等。详细统计项目有排污费征收、污染赔款及罚款情况、项目建设的污染防治效果、污染排放达标率、处理率及综合利用率等指标,用以充分反映环境污染治理的水平。

(四)环境统计资料收集要求

目前阶段对于环境统计工作的开展,首要重视统计资料的收集,从而为环境分析工作提供良好依据和指导。因此在开展环境统计资料搜集时,一般是要遵循现行的环境统计报表制度,通过布置环境统计报表形式开展工作。具体要求是基层企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报表内容进行定期填报,保证原始资料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并进行逐级汇总上报。另一方面,充分结合环境管理以及治理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由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以及抽样调查等,与报表制度形成完善的环境统计调查体系,弥补单一统计方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除此之外,对于环境统计资料的收集渠道,通常是以国家生态环境部向各基层地方生态环境局、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乡镇工业企业等收集环境资料,再按照国家规定的制度、规范以及技术规定、填报指南等实施统计工作,进而实现客观收集环境资料信息,为环保工程的开展以及治理工作的执行提供翔实的科学依据。

三、基层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视

目前阶段,在开展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基层环保部门在完成工作时,存在一定的应付敷衍态度。比如相关统计人员在完成资料收集后,对资料缺乏审核,重视程度不足,认为随意填报环境统计报表即可,没有认识到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除此,环境统计工作当前尚未建立独立机构,按照相应属性主要挂靠在各个部门,这种运行机制会严重影响环境统计质量和水平。同时在部分环境统计工作中,对相关硬件配置和资金投入等不足,开展培训频率较低,难以保证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二)统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基层环境统计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长期性的工程,其对于人员具有一定的要求。而当前在基层环境统计工作中,大多存在人员团队不稳定、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比如部分统计人员主要是兼职岗位,由管理层临时指派。或因为各种原因而经常更换人员岗位,致使其工作团队缺乏稳定性,影响环境统计工作的计划执行以及衔接。另外,基层兼职环境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业务不熟练,参与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因此其综合素质难以与实际岗位要求相符合[2]。

(三)基层环境统计技术和手段落后

目前阶段环境统计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存在技术手段落后的现状。比如针对基层环境的三废排放进行统计,主要是采用实测法、物料衡算法、产排污系数法等。但在县、区环境统计工作中,普遍采用产排污系数法,根据相关国家规范以及地方性指南等开展统计,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污染源普查要求。而且因为环境统计要运用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在基层环保部门配套设施不全的情况下,监测站、监测人员、设备、经费等投入不足,直接导致环境统计工作质量较低。比如对污染源的监测频次较低、在线监测不稳定等,缺失相应的技术保障,限制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对环境统计数据监督审核不严

在对基层环境统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填报相应的报表,从而逐级汇总形成完整的环境数据体系。虽然有一定的制度要求,但实际上,对清洁生产以及治理工作开展不到位,导致基层环境统计指标与现实不相符,影响后续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个别基层地区从自身角度出发,偏向主观地填报统计报表,忽视现场调查和监测,很容易出现基层环境统计数据失真等问题。因此对基层环境统计数据监督审核不严,则会难以判断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仅影响当地环保方针的制定,还会导致污染恶化无法遏制等趋势,严重威胁当地的经济发展质量和生态安全,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的基础作用无法有效发挥,限制环保与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效果,缺乏针对性治理方向[3]。

四、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对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的认识

针对当前基层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因此在新时代下首先应当注重提高对环境统计工作的认识,即是各级环保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针对环境统计工作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并配备专业统计人员,尽量保持团队稳定性,如出现人员变动,应当立即上报。同时积极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提高业务能力和建设能力,为污染及污染源统计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环境统计主管部门需要组织相关人员对现有污染指标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充分结合环境管理、污染治理以及环境监测等要求,按照本地区的实际特点,制定完善的环境统计工作计划,合理进行分工协作,确保环境统计高效、准确完成。

(二)加强专业人才培育

针对现阶段基层环境统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在各级环保部门中配备与岗位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可通过内部选拔、社会考核招聘等方式,吸纳优秀人才。并可与高校、中高职院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定向培养环境统计人才。在分配岗位时,指定具有相应资质、丰富经验的人员担任负责人,明确岗位职能以及工作范围,并对环境统计结果负责。(2)强化法制宣传。加强对环保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促使工作人员坚持以法律为中心,有序开展环境统计工作。可将法制建设与文化建设并行,积极开展环保法制主题的各项活动,促使法制观念深入工作人员的观念中,依法发挥职能,合理独立地行使调查、报告和监督等职权,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3)规范环境统计工作细则。通过制定完善环境统计工作制度,全面规范基层人员的工作,保证各项统计调查工作有效落实。并强化对环境监测的规范,明确重点污染源,详细规定监测周期,保证环境统计工作达成预期效果。(4)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在相关人员进入岗位工作前,需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规划工作重点和要点,保证统计质量得到提升。可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整合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县市、区等环保部门进行素养培训,培养优秀人才,支持环境统计工作的合理开展[4]。

(三)引进先进技术手段

为有效提高基层环境统计工作质量,应当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手段。即是科学运用统计方法,改善以往使用单一统计工具的现状,进一步提高环境统计准确性。比如将实测法、污染物排放系数、物料衡算法等相结合,通过数据对比校核,有助于提高数据质量。同时根据当前时代特征,还应注重加强信息化建设。比如引进专业化的环境统计信息系统,有效开展环境污染数据综合分析、加工利用等,有效控制污染物总量,反映当地实际环境情况。另一方面,基层环境统计工作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对现有技术方法进行改进,探索技术创新,以实现环境统计信息的跨越式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化环境统计数据库,并配备专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实现计算机普及,提高基层数据处理能力。借助互联网建立环境统计信息平台,基于地区联网、全国联网等,高效整合基层环境统计数据,更完整地反映我国环境质量。

(四)建立完善的环境统计数据核准机制

基层环境统计数据在整个环境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推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科学性,则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数据核准机制,切实提高基层数据质量[5]。首先应当强化基层环保系统的监测能力,从而保证数据收集环节的有效性。即大力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和制度的实施,通过县区监测系统与省市监测系统的联网,有助于实现数据共享,从多个角度开展核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加大基层执法力度。即在环境统计调查中,公平公正地开展污染源信息收集,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对虚报、瞒报环境污染信息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遏制弄虚作假现象,有助于确保源头数据的准确性。再次,建立严格的数据监督机制。引进信息化手段,改善传统手工填报方式,通过计算机自动分析计算,联合在线监测现状,综合分析环境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如存在偏差则要溯源追责,对人为主观导致的数据失准,需采取问责手段,给予一定处罚。如是因客观因素导致,则需优化基层环境统计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保障环境数据得到有效核准。最后,建立专门的数据核准部门,负责整理基层环境统计数据,并进行分类归档,通过现场勘查、监督计算、流程管理等方式,保证数据加工全过程具有合理性,尽量减少误差,避免出现数据失真等情况,充分保证环境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环境统计分析、制订环保工程方案等奠定坚实基础,发挥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的基本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环境统计工作对地区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价值,同时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破坏恢复、环境治理保护等提供客观数据和依据,指导现代环保工程的建设发展。因此各级环保部门需要重视环境统计工作,针对基层地区需要采取提高重视程度、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引进先进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环境统计数据核准机制等,解决认识不足、人才素质不高、技术方法落后以及数据监督不严等问题,促使环境统计工作高效、高质量进行,解决当前环境污染难题。

猜你喜欢

基层环境工作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基层在线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不工作,爽飞了?
走基层
漫观环境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