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社区/社会、政府”四位一体儿童照料模式研究

2022-12-27天津商业大学理学院王燕刘高生赵重凤晏连龙巧

区域治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祖辈照料生育

天津商业大学理学院 王燕,刘高生,赵重凤,晏连,龙巧

生育不但关乎个人和家庭,更关乎社会、国家和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儿童照料连结着私人领域的个人、家庭到公共领域及国家政策方针等,关乎儿童的健康成长[1]。当前,中国面临出生人口下降、人口流动加剧化、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就业市场竞争大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等诸多特征,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生育选择[2-4]。探讨“家、校、社区/社会、政府”四位一体儿童照料模式,对促进我国人口政策贯彻和落实具有积极意义。

一、我国出生人口现状

近年来,中国生育政策经历了从2011年11月实施的“双独二孩”,到2013年12月“单独二孩”,到2016年1月“全面二孩”,再到2021年5月31日三孩政策。中国不断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情。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出生人口攀升至2016年的1786万,但随后2017年降至1723万,2018年降至1523万,2019年降至1465万,2020年降至1200万,2021年降至1062万。

出生人口连续四年下滑,屡次“触底”,表明生育堆积效应业已消退。因儿童照料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照料资源的不足而形成的“照料赤字”已成为全球性社会问题[2],这个问题在家庭规模不断小型化、儿童照料不断精细化、人口快速老龄化、家庭时间资源和人力资源双重短缺、人口流动规模空前的中国,表现得尤其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幼有所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而如何做到“幼有所育”将是我国目前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2021年5月3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三孩政策”,是国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全国大范围开展的课后延时服务等,都是对我国儿童照料及人口生育的有力保障。

二、儿童照料存在的问题

80,90后是目前生育的主力军,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现状,个性追求及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现在诸多家庭、尤其是双职工家庭不想生、不敢生。儿童照料直接关涉到妈妈要不要当全职妈妈、老人要不要“随迁看娃”、房子够不够住、钱够不够花……。当前,社会分工趋于专门化、精细化,儿童照料将由家庭照料为主逐步转移到专业机构或相关社会组织。儿童照料严重制约了母亲劳动供给时间,个人自由度、幸福感和收入的下降,二孩、三孩将会进一步加剧女性就业性别歧视,对女性就业影响巨大,进而降低自己的生育意愿。家庭小型化、城镇化,加上祖辈年龄渐长,由祖辈为主进行的儿童照料其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祖辈隔代照料更多的是显得力不从心,也严重抑制了育龄夫妻的生育意愿。保姆费用高涨,且不让人放心,雇佣保姆进行儿童照料比例甚低。育儿成本高、单亲家庭、特殊家庭的增多也使得普通家庭照料能力大幅减弱,惠普性托服机构严重不足、教育资源短缺等保育基础设施和体系的严重不足,导致生育面对诸多的困扰。

三、“家、校、社区/社会、政府”四位一体儿童照料模式构建

由于儿童需要长期的照料,儿童照料包括生活照料、身心健康、文化教育以及权益保护等,已从传统的家庭功能演化为一项需要公共调控的活动,并且需一系列妥当的社会安排[1,5,6]。因而儿童照料涉及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及政府4个方面。

按照党中央部署: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站在政府层面上,儿童照料涉及对象可以从“家、校、社区/社会”3个方面入手,构建“家、校、社区/社会、政府”四位一体儿童照料模式。

(一)家庭照料

我国儿童照料体现出对传统家庭分工模式的遵从,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多地承担着照料儿童的责任[7,8];隔代照料在1-3岁、3-6岁儿童中极为普遍,男方父母比女方父母更有可能成为主要照料者;已有部分男性、特别是城市男性开始承担起儿童照料的责任;大部分家庭能够得到来自祖辈的支持,而来自亲友、邻里、社区和工作单位的支持则十分有限[9]。

1.母亲照料

宝宝从出生到1岁,是心理上与母亲共生的关键时期,绝大部分婴儿只依恋于母亲一个人。出于生物的本能,绝大多数母亲在婴儿出生后的头一年里,都会自然而然地把婴儿的需要和愿望放在首位,优先于自身的需要。1岁以后,儿童大多可以与3-5位家人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如果考虑到家庭内部分工,母亲对于儿童长期人力资本积累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3-6岁期间主要由母亲照料对其今后的学习表现具有积极作用,但其就业行为对于儿童福利的影响不容小视。

2.祖辈照料

大量育龄妇女成为工作母亲,祖辈进而肩负起儿童照料重任[10]。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祖辈是除父母外照料孙辈最可信赖的第一人选,在孙辈两岁半、甚至三岁之前,多数家庭的祖辈都以全职方式照料孙辈。在孙辈上幼儿园、甚至小学以后,祖辈们仍然无偿地提供了大量的照料服务。由于祖辈极大地参与儿童照料,工作母亲得以兼顾工作与育儿,她们也为家庭和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儿童能否由祖辈来进行照料,取决于祖辈的身体健康状况、女儿/老人的工作情况、老人与女儿/女婿的关系及居住条件等。多数祖辈将照料孙辈定义为一份“无薪酬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照料者对此身心都有复杂感受。长期缺乏公共托幼服务支持,祖辈照料孙辈的辛苦降低了她们照料二孩、三孩的意愿,进而抑制了育龄夫妻生育多孩的意愿。

3.暖爸鼎力参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我国传统的三代同堂家庭大幅减少,家庭结构简化加上家庭成员的地域分割,极大地削弱了代际间的反哺互助能力,孩子抚养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急剧增加。同时低生育水平与女性就业人数增加,很多家庭过渡到双职工家庭,男性和女性同时承担家庭和工作职责,但还普遍存在家庭儿童照料中父亲参与严重不足。目前,也有一些可喜的变化,这些可喜变化称为“暖爸”现象,暖爸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承担照料孩子和陪伴家人上面。他们与伴侣分摊照料家人,而不仅仅是在必要时出手相助。三孩政策下,男性参加家庭照料问题已不再只是一个家庭内的性别平等问题。

4.保姆、亲朋邻里照料

在公共托幼服务稀缺、祖辈不能有效照料的情况下,双职工家庭聘请保姆、亲朋邻里照料就很有必要,但亲朋邻里的照料一般是短暂的。女性生育后,要么中断或放弃工作,要么高价聘请保姆或月嫂,这对女性就业和职业发展,对家庭经济生活、长期发展及生育意愿势必造成负面影响。

(二)学校照料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是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二是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同时人性化的要求学校安排课后服务。目前,学校课后托管服务在各大城市已全面开展,代替了亲属和市场机构的部分职责,极大地减轻了父母对家庭支持和市场资源的迫切需要。但如何保障课后托管班的有序管理、提高托管质量,还需规范、完善和支持,同时需要对校外机构进行规范。在政府的主导下,构建儿童友好学校,以学校为主渠道,适当引入校外资源,调动家长、志愿者参与,家长适当支付费用。

(三)社区/社会照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去家庭化”儿童照料趋势更加明显,这使得家庭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大为增加。建立惠普性的社区/社会儿童中心,以保护儿童权利和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面向儿童和家庭开展游戏活动、临时照料、课后托管、卫生保健、生活技能和品德行为指导、心理支持、家庭教育指导、儿童保护等服务的公益性、补缺性的社区/社会综合儿童服务机构。需明确各部门职责,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同时完善对餐饮服务、看护机构、看护人员的审核要求。做到“五个有”,即:有安全措施、有基本师资、有托管协议、有意外保险、有应急预案。目前,我国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达到1.69亿人,志愿团体116.36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间22.68亿小时,可充分发挥广大志愿者、志愿社团在社区/社会儿童照料中的作用。

(四)政府照料

儿童不再仅仅属于家庭,也属于国家,家庭育儿功能的弱化,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应在儿童的养育与照料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政府在儿童照料角色中,需要对家庭、学校、社区/社会,从服务支持、时间支持和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决策和部署。

四、儿童照料措施及建议

儿童照料需要3大支持(服务、时间和经济),涉及3大供给主体(政府、市场和家庭)[2,5]。

(一)政府对家庭儿童照料的举措及建议

积极探索儿童照料家庭补贴政策。包括生育补贴、医疗补贴、税收/现金补贴及教育补贴等。生育补贴可以是:关注妇女生育安全,孕妇保健检查、分娩等采用惠普性的政策或完全免费的措施。医疗补贴可以是:12岁以下多胎儿童,其看病、医疗实施惠普性或免费政策。税收/现金补贴可以是:生育二孩,补贴500元/月,生育三孩,补贴1000元/月,一直补贴到12岁,亦可根据收入不同发放不同级别的照料费用。教育补贴可以是:中考、高考加分政策,生育二孩,一孩、二孩每人中考、高考加5分;生育三孩,一孩、二孩、三孩每人中考、高考加10分等措施。

建立工作-家庭平衡机制。为女性员工提供必要的生育与就业支持,变女性产假为带薪父母假,对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实行灵活工作时间制;减少企业在生育保险中的负担,增加国家在生育保险中的投入,扩大生育保险的支持度和覆盖面,提升生育保险的待遇水平;建立有利于女性平等参与工作的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劳动力市场监督机制,加强女性就业支持,保障女性职业权益。广泛宣传摒弃“男主女副”的传统思想,倡导男性参与到婴幼儿的照料,设置父亲育儿钟点假。建立包容审慎的态度,对单亲家庭、特殊家庭生养子女给予支持和帮助,关注生育困难群体诉求。

(二)政府对学校儿童照料的举措及建议

学校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供课后托管服务,同时可根据不同需求,灵活调整托管时间。明确义务教育和课后托管的边界,权利责任划分清楚,赋予学校自主权,推动校方与社区、公益组织、志愿机构及家长等在课后的弹性时间内进行联合托管。净化和监督媒体环境,促使传媒回归理性,积极抵制资本的诱惑,破解育儿过度“科学”的神话。

(三)政府对社区/社会儿童照料的举措及建议

构建由国家、地方政府、非营利组织或企事业单位独立或混合等形式的惠普性儿童照料机构,做到全社会共建支援儿童、支援育儿的社会环境,减轻儿童养育与照料的不安和负担。健全婴幼儿托育服务管理体制与机制,从法律法规上明确各级部门的权责义务。制定婴幼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规范发展婴幼儿托育服务。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托育质量。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租金减免、以奖代补等方式,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以满足不同类型家庭和不同工作时间人群对普惠优质托育服务的迫切需求。可以立足社区,在人口居住密集区建立托儿所,同时倡导单位与附近社区合作,或多个单位联合,共同开办儿童托管机构,既方便父母接送孩子,也增强家庭对幼托服务的信心。

五、结论

(1)三孩不仅是在政策上放开,更是要保障公民敢生、想生,养得起、育得起,要让妈妈不被歧视、上学不再焦虑。要激活生育意愿,要让公民在生育中感受到“实惠”。

(2)国家政策设计、社区/社会及志愿者服务提供、学校课后托管、家庭合理分工四方联动;考虑城乡与职业等因素的差异,以家庭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教育、卫生计生和社区等资源,鼓励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形成多元化的照料渠道,满足不同家庭的需要。

(3)增加儿童照料投入可以起到支持母亲就业、助力经济转型、促进社会公平、提高生育水平等多种社会目标。实施从“家庭育儿”到“社会育儿”的转化,构建“家、校、社区/社会、政府”四位一体儿童照料模式。

猜你喜欢

祖辈照料生育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三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弥补人类生育“缺陷”的幸福路径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澳大利亚照料者暂歇计划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