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研究

2022-12-27

治淮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水厂水源供水

刘 雷

泗县位于安徽省东部,现状区域水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供水保障能力不高。结合安徽省引调水工程实施,泗县同步推进供水地下水源替换和城乡供水一体化,构建“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的城乡供水工程体系和管理体制,切实保障“十四五”时期群众喝上干净水、基本不喝地下水,实现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

一、泗县水资源概况。

泗县总人口96.2 万,常住人口85.4 万,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25 亿m3,其中地表水水资源总量3.07 亿m3,折合径流深175.4mm,频率为50%、75%、95%的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2.519 亿m3、1.342 亿m3、0.428 亿m3,地下水水资源总量2.98 亿m3,频率为50%、75%、95%的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2.919 亿m3、2.60 亿m3、2.181 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0.8 亿m3,人均水资源量583m3,亩均水资源量370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安徽省平均水平的53.0%,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安徽平均水平的45%。

二、泗县城乡供水现状分析

目前泗县居民供水均为集中供水工程,无分散式供水。泗县城区主要依靠新汴河水厂供水,新汴河水厂现已完成一期建设投产,水源为新汴河,近期供水人口22 万(2016—2020年),现状设计供水规模5 万m³/d;远期供水人口40 万(2021—2030年),设计供水规模10 万m³/d。新汴河水厂应急水源为13 眼水源井,采用中深层地下水,应急供水能力为0.5 万m³/d。农村居民供水均为集中供水工程,现状集中供水工程共32座,分布较散,水厂规模较小,且全部以中深层地下水为水源,现状水厂自备水源井175 眼。日供水规模6.87 万m³/d,供水人口89.06万,农村供水实际年供水量2149.6 万m³。

三、城乡供水一体化必要性

(一)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城乡安全供水工程是一项关系民生的重大水利设施。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泗县新建和改造一大批城乡安全供水工程设施,极大改善了城乡特别是农村群众饮水条件。但由于建后管理模式中体制、制度、技术、资金等方面问题逐步显现,特别是现状供水水源点分散,保护困难,原水中铁锰、氟离子80%超标,供水水质难以保障。同时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水处理、消毒、水质检测等专业人才。城乡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依旧十分突出,城乡安全供水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以中心城区和各乡镇镇区所在地为一体化供水区域,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并尽量考虑辐射周边村庄。通过创新机制,加强监管,建立长效机制,使供水工程设施好用、实用、耐用,保证供水水源可靠、方案可行、造价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二)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

泗县优质水资源相对匮乏,近年来农村地区供水设施日趋完善,但是由于过度依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开采严重。逐渐出现中铁锰、氟离子超标,水位下降缺水现象越来越普遍,供水工程水量不足、水质保证率低,建设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大型供水工程势在必行。

(三)形成城乡供水同步发展新格局

本工程结合区域引调水工程实施,同步推进供水地下水源替换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着力构建“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的城乡供水工程体系和管理体制,通过坚持能集中就不分散、能大则大、能延则延、能并则并的原则,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同价格”的目标,解决城乡供水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在供水水质达标的基础上,实现城乡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100%,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规模化水厂服务人口比例不低于95%,规模化水厂水源保护区划定率100%,水量目标满足供水规模19.66 万m3/d 的目标;水质目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水压目标确保镇区服务水头不小于24m,农村服务水头不小于12m。基本形成城乡供水同步发展的新格局,结合引江济淮、淮水北调等区域引调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皖北地区供水地下水源替换,促进区域城乡供水一体化,使人民群众尽早喝上更安全健康的饮用水。

四、城乡供水一体化原则

(一)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适应,并适当超前。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都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在规划中要结合泗县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并留有发展余地,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坚持全面规划和统筹兼顾

规划应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充分利用现有供水设施能力,立足城镇、兼顾乡村,力求城乡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对城乡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治污和水资源管理做出全面规划,要坚持开源节流治污并重,除害兴利结合,充分考虑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等关系,同时要与引江济淮、淮水北调等区域引调水工程建设相结合。

(三)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突破区域界限,科学谋划供水安全战略。在强化节约用水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安排挖潜现有水源工程,科学谋划新的水源工程,实现“蓄引提调结合、大中小微并举、地表地下联合”,构建当地水与外调水、地表水与地下水、常规水与中水等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全面加强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在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积极防治水污染,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坚持一体化管理与服务

发挥县城供水设施的辐射作用,扩大供水范围,提高供水普及率,解决乡镇和农村供水问题;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的要求,重点依托可靠和优质大水源,推进大水厂、大管网建设,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供水网络系统。

五、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和规模

到2025年,随着引江济淮工程、淮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泗县基本可实现供水地下水源替换;在进行地下水源替换的同时,需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在供水水质达标的基础上,城乡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100%,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规模化水厂服务人口比例不低于95%,规模化水厂水源保护区划定率100%,基本形成城乡供水同步发展的新格局。

供水工程管理进一步规范,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供水水质稳步提升,基本实现农村供水工程持续良性运行。

根据用水量预测结果,泗县2026年人口97.28万,最高日需水量为19.66 万m3/d,新汴河水厂现状设计供水规模为5 万m3/d,新增供水规模5 万m3/d,达到10 万m3/d;另新建1 座供水规模10 万m3/d 的第二地表水厂。同时新建配水干管至各农村水厂,扩建城区的配水管道,并对农村水厂干管和配水支管进行改造。另外,远景需完成奎濉河备用水源建设,新建备用水源取水头设施和原水管。

六、加快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骨干工程

(一)水源工程及管网工程

一期实施年份为2022—2023年,建设供水能力为10 万m³/d 的新汴河水厂二期工程,新建配水干管约128.93km,城区管网延伸68.03km;农村水厂干管改造16.65km,配水支管改造11.56km。将城区周边的部分社区和村镇纳入城区地表水厂统一供水范围,实现区域供水一体化。

二期实施年份为2024—2025年,实施第二地表水厂新建工程,建成供水能力10 万m³/d 的地表水厂,配水管网约161.7km,将3 座农村水厂改造成区域增压站,总规模约6.01 万m3/d。农村水厂干管改造24.98km,配水支管改造17.33km,信息管理系统、水质化验室与新建第二地表水厂合建。

(二)县级供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按照“运行可靠、监控到位、信息共享”的要求,成立泗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水质检测中心,建设供水网络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通过水源地、地表水厂、管网、水源井等信息采集设施建设,实现水质在线监测、调度运行、安全保障、应急处置全覆盖,实现从源头到用户全过程的专业化水质监控。

(三)县级供水水质检测中心建设

依托新汴河水厂水质监测中心,整合新汴河水厂和三湾水厂的水质监测设备,建设泗县县级水质检测中心,能够承担县域内集中供水工程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稍水的常规水质检测工作,确保能够完成42 项检测指标的水质检测中心■

猜你喜欢

水厂水源供水
某水厂源水铁锰超标处理试验研究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水厂液晶幕墙系统建立和应用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大数据背景下水厂自动投矾模型研究
自来水为什么不能直接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