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科技转播技术手段给体育解说员带来的影响
——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例

2022-12-27毛正宇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20期
关键词:解说员转播滑雪

毛正宇

(作者单位:北京广播电视台)

2022年2月,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这不仅仅是一次全球体育盛会,更是一次世界体育转播史上时间最长、最清晰、科技含量最高的视听盛宴。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lympic Broadcasting Services,OBS)首席执行官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向媒体公布,北京冬奥会是第一次在冬奥会上使用UHD和HDR技术,也就是超高清和高动态范围的4K技术来进行转播和制作。OBS为转播商提供的内容已超过6000小时,比赛本身就接近1000小时。所有内容能够满足数字转播的需求,保证不同平台、媒体有不同的内容[1]。这些科技转播手段的应用,在让全球观众更好地领略北京冬奥会盛况的同时,也为体育赛事解说员们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和全新的挑战。作为亲身参与北京冬奥会赛事转播的解说员之一,笔者希望通过对高科技转播手段给体育解说员进行有声语言创作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为其他解说员创作出更好的体育转播有声语言作品提供参考。

1 高科技转播手段给解说员带来的便利

北京冬奥会上,高科技转播手段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除了“科技冬奥”的大环境外,还包含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北京冬奥会国际观众不能到场,现场观众覆盖面缩小,这使得视频传播的影响力进一步突出。各大持权转播方都使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手段,力争让观众沉浸式观赛,能够“看好”比赛。其次,冬奥会上的大多数项目都偏向于技巧运动、极限运动,速度快、难度系数高、技术动作复杂,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有一定的收看理解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科学技术手段在转播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广大观众更好地“看懂”比赛[2]。而帮助观众“看好比赛,看懂比赛”正是体育解说员在有声语言创作中的职能与使命,有了高科技转播手段的帮助,解说员们可以说是如虎添翼。那么,北京冬奥会所应用的这些科技转播手段为体育赛事解说员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呢?笔者通过自身的工作经历以及同行、受众的反馈,做出了如下总结:

1.1 高科技转播手段让解说员拥有了更全面的视角

北京冬奥会在冰球、跳台滑雪、短道速滑等10个比赛项目的转播中布置了多摄像机位回放系统(子弹时间),比2018年平昌冬奥会时的4套系统增加了一倍还多。以冰球比赛为例,北京冬奥会的冰球竞赛场馆设置了多个拍摄矩阵,矩阵中每一台摄像机通过远程遥控进行360°平移拍摄,总机位数多达120个。这项技术可以让解说员从多个角度近乎实时地观看技术动作和运动细节,及时捕捉解读运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解说员、北京冬奥会冰球项目解说员崔骁表示:“子弹时间技术能够让解说员看到更多过去看不到的位置和角度。比如,在运动员射门后,可以直接在转播画面中看到360°全角度射门方向,对准确判断射门位置、合理程度、防守选择有较大帮助。”

在速度滑冰赛场,“猎豹”超高速4K轨道拍摄系统以最高可达25 m/s的速度,满足了灵活实现加速、减速、超越等拍摄需求。这个速度高于速滑运动员的最快速度,突破了过往速度滑冰比赛中,直播只能使用全景或远景画面的瓶颈,为解说员呈现了运动员的近景乃至特写画面,使解说员可以更多地解读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细节甚至微表情。对于解说员来讲,不论是描述比赛进程、分析技术动作还是和运动员产生共情,都要以转播画面作为基础,高科技转播手段带来了更全面的视角,让解说员有了更全面、更生动、更深刻解说的基础。

1.2 高科技转播手段为解说员带来了更及时、精准的数据

北京冬奥会期间,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与多家全球奥林匹克合作伙伴公司一起,为解说员和观众提供了更丰富、更及时、更精准的比赛数据。以笔者解说的高山滑雪比赛为例:赛前以3D全模拟场地动态成像技术,立体化地呈现竞赛场地的数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起终点高度、场地长度、弯道情况、气象信息等,配合解说员的解读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场地情况和赛道信息。赛中会以仪表盘的形式实时呈现运动员速度数据,更直观地呈现高山滑雪项目运动员的风驰电掣[3]。在直播解说中,笔者曾经提及“高山滑雪速降项目运动员的最高速度可以和赛车相媲美”,这样的解说词配合仪表盘高达120 km以上的时速,给观众留下了非常直观的印象。

1.3 高科技转播手段为解说员带来了更直观的技战术分析

在历届冬奥会比赛转播中,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观众更直观、更清楚地看懂复杂的技巧类比赛项目一直是困扰解说员的难题。北京冬奥会在首钢滑雪大跳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U型场地等技巧类比赛直播中,创新地使用了运动捕捉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时间切片系统相结合的技术,仅用15s的处理时间就可以还原和解析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轨迹与动作细节,完成运动姿态和技术动作的三维定格回放,如第一时间精准地还原了谷爱凌、苏翊鸣、徐梦桃等金牌选手的高难技术动作[4],现场见证了他们的夺冠时刻。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解说员马也在和笔者的交流中表示:“这些高科技转播手段的应用可以帮助解说员更清晰地看出运动员所做动作的优缺点,方便评论中指出。”

在笔者担任解说的冰壶比赛直播中,赛道上方的顶置摄像头对整条赛道进行拍摄,在每一帧图像内可以对冰壶位置、接触点、轨迹和冰壶之间的距离进行快速流畅的数据分析,然后用“AI战术分析”系统中的动画形式清晰地呈现每一壶的运动轨迹。将三维的画面二维化,将虚空的轨迹实体化,将复杂的动作分解化,高科技转播手段能够更好地展现运动员的动作表现、生物特征以及团队战术,让解说员更加直观地了解比赛的判罚依据和得分标准,从而解说得更细致、更准确。

2 高科技电视转播手段为解说员带来的挑战

2.1 高科技转播手段对解说员的体育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里所说的体育专业素养表现为体育赛事解说员对其所解说的比赛项目的规则理解是否透彻、技战术分析是否到位等,与之相对应的是解说员“解”的能力,即解读比赛、解答问题。在体育赛事的直播过程中,犯规发生后裁判作出判罚、技术动作完成后裁判给出得分的时候,解说员需要作出解读,为什么判罚犯规,为什么这样处罚?运动员哪里做得好,哪里出现了失误,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分数?在过去的转播条件下,解说员的讲解主要是给观众答疑解惑,而应用高科技的转播技术手段后,清晰明了的技术分析画面、实时数据会在解说员做出解读后不久,甚至是做出解读的同时,马上呈现在观众眼前,在这个时候,解说员正确的解读或者预判会马上被印证,更加突显其专业性。比如,在北京冬奥会上,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金的短道速滑男女2000 m混合接力决赛的直播过程中,当武大靖和意大利运动员几乎同时通过终点线的时刻,在咪咕演播室担任解说嘉宾的前冬奥冠军王濛便果断地大喊:“首金诞生了!我的眼睛就是尺!不用看回放了!”紧接着技术分析系统印证了王濛的话,这句经典的解说词也和中国代表团的首金时刻一起冲上热搜,成为全网刷屏的金句。与此同时,解说员任何细小的解读失误也会马上被放大。例如,在自由式滑雪男子U型场地技巧的决赛直播中,由于夺冠选手转得太快,解说员和嘉宾都看成了1260,认为不足以确保金牌,这时候,多摄像机位回放系统给出的画面,辅以虚拟成像的数据印证了选手的两个动作是1620,清楚地解释了为什么他能够拿到冠军。诚然,像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技巧这样的高技术难度比赛,仅凭肉眼判断运动员技术动作有很大的困难,但解说员的解读马上被高科技转播手段证明不够准确,还是会让观众对解说员的专业性产生质疑的。

2.2 高科技转播手段对解说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对“解”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高科技转播手段的广泛应用也对体育解说员“说”的能力,也就是语言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科技的转播手段带来了更多的视角、更精彩的画面、更海量的信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把比赛说清楚、说好、说精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来说,解说员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很容易进入两个误区:

第一,将比赛的解说变成单纯的看图说话。应用高科技转播手段,视角变得更多,画面变得更丰富,可视化的信息更加全面,很容易让解说员从始至终按照转播画面给出的图像来进行描述[5]。这乍听上去不失为一个完整的、合格的解说节目,却绝不是一个优秀的有声语言作品,因为解说员看到的画面观众也能够看到,而观众对于出色的解说内容的要求永远是知名媒体人雷·斯科特所说那样,“不要告诉我看到什么,要告诉我没有看到的东西”。在画面足够丰富的情况下,围绕着画面进行适当的补充、延展甚至是留白不失为一种更好的语言表达方式。

第二,对于数据过度依赖。大量的、实时的数据可以直观反映比赛进程、运动员状态、比赛结果等,但比赛的解说却绝不能仅仅是这些数据的罗列。以高山滑雪速降项目的比赛为例,在运动员滑行的同时画面上会出现运动员的信息、时速、跳跃数据、气象数据、与排名第一位选手的差距等多组数据,而单个运动员的比赛时间只有不到两分钟,甚至还不够解说员将所有的数据报完,也就谈不上体现出运动员的风驰电掣和比赛的紧张刺激了。

3 解说员如何更好地利用高科技转播手段

3.1 打铁还需自身硬

解说员要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专业素养,对于自己将要解说项目的发展历史、比赛规则、技术动作、评分细则做到了然于胸。在拥有充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更多地走上运动场进行实践,这样才能够了解运动员在从事该项运动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做到感同身受。同时,要更多地走近运动员,了解运动员的习惯、特点、性格等,以便在比赛中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咪咕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解说员、前国家冰壶队领队王滨江指导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冰球项目解说顾问李龙谋在谈及这一点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预判”这个词。解说员要力争作出精准的预判,说到科技手段之前,让科技印证解说员的解读,突显解说员的专业性。

3.2 充分突出嘉宾的优势

如果说努力提升自身体育专业素养是体育解说员的基础,那么充分突出解说嘉宾的优势则是解说员的技巧。在“解说员+解说嘉宾”的模式下,对于运动项目有着深刻认知的专业解说嘉宾,承担着释疑解惑、深入点评、预测走势等专业性任务。仍以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解说为例,王濛的解说金句频出、连上热搜绝不仅仅是因为她语言的诙谐幽默、通俗易懂,更是因为她解说的精准和专业。而在王濛的身边,资深解说员黄健翔用巧妙的方式引导、配合了王濛作出最具专业性的表达,比如那句经典的“你说什么都对,你就是干这个的”,就将解说嘉宾的优势充分突显了出来。

3.3 做好预案,讲有温度的故事

尽管体育赛事解说是一门要紧随比赛发展,紧跟比赛节奏的即时创作艺术,但提前做好预案必不可少。北京冬奥会在广泛应用高科技转播手段的情况下,预案也做得十分详尽——转播中会有哪个角度的镜头、出现哪些画面、辅助哪些技术手段、展示哪些数据,相应的,解说员在这些时候说什么内容,讲什么故事,表达什么情感都做到了心中有数。例如,在解说单板滑雪大跳台项目时,当画面中出现苏翊鸣和他的日籍教练的时候,解说员就讲了他们克服疫情努力训练的故事;在高山滑雪女子滑降的比赛中,当意大利的德拉戈姐妹先后出发的时候,解说员就告诉观众姐妹俩出生在一个奥林匹克世家,家中两代人诞生了5名奥运选手。解说员在比赛解说的过程中能够合理地运用高科技手段,让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容更丰富、更立体、更有温度,这是解说员在实际工作中经验和能力的重要体现。

4 结语

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口中“最具科技驱动力”的一届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了奥运转播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既彰显出奥运转播技术的飞跃,又为未来大型体育赛事转播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对体育解说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解说员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育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不断地积累、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才能提高解说水平,与高科技转播手段“一起向未来”。

猜你喜欢

解说员转播滑雪
什么是北京冬奥会“云上转播”
冬来啦,滑雪去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小小解说员
滑雪,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足球解说员:让足球在嘴里跑起来
水果总动员
体育赛事网络转播法律保护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滑雪秘籍
思维擂台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