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人互免份子钱,可好?

2022-12-26王钟的刘有道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份子礼金人情

王钟的 刘有道

老舍曾经在一本书里写过,“这些年,我越来越发现,份子钱不过是友情和金钱遭遇战的缩影。”也许有人觉得,一个成年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开始为份子钱发愁。在拥有悠久礼俗文化的中国,人情往来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结、巩固关系的体现,而份子钱就是承载人情文化的重要载体。

从老舍到如今的年轻人,尽管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份子钱的话题热度却持续居高不下。《国人工资报告》显示国内居民除了吃穿用学住行这六大开销外,人情往来、请客送礼的开销能占到工资的14.65%,其中相当比例是份子钱,比娱乐活动、医疗保健的花费占比还要高。

是保了面子,还是伤了里子?

份子钱要追溯到清代,后来的婚礼份子也不是以金钱红包的形式来往,一般都是暖壶、脸盆等生活用品。如今的年轻人一年要随多少份份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 45.4%的受访者最近两个月随了3~5次份子钱。据智联招聘给出的《2022职场人国庆长假调查》数据显示:“职场人在国庆期间给出的份子钱,人均达到了2369元,其中给出1001-3000元的职场人最多,占到了33.6%。

还有知乎网友半年之内随了近2万块,随份子钱也成了形形色色的年轻人走出象牙塔的“必经之路”。

份子随多少似乎在人际关系里至关重要,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调查显示,将近60%的受访者认为礼金的多少直接与关系亲疏挂钩,更有47.5%的受访者将“随份子”看成维持人际关系的方式,84.8%的受访者坦言份子钱让自己有压力。

但是,对收入水平有限的年轻人来说,份子钱不仅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还以其模糊性给人留下难题,给多少、怎么给充满了“学问”与“技巧”。来而不往非礼也,份子钱的本意并不在“馈赠”,平衡与反馈才是份子钱维系关系的真谛。但在人际关系面临重塑的当下,也有不少年轻人担心自己随出的“份子”会有去无回。比如,出席朋友、老同学的婚礼,不给份子钱不行吧?可是如果自己没有婚姻计划,这份子钱岂不是收不回来?

“你还我我还你,来来往往无穷尽也,让大家钱包缩水的同时,也徒增不少疲惫和烦恼。”《浙江日报》在评论中用“红色炸弹”形容红包份子钱,文章点明了当前份子钱文化面临冲击的实质:“一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本身工资收入就不算高,却还要留出不少份额还这种‘人情债。”

其实,份子钱之所以在当下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就在于年轻人变化的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对人情观念的新认识。

“份子钱”究竟该归谁?

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国人对喜事消费一向毫不吝啬。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办婚礼上,要花掉超过1万亿人民币,占GDP的2%。在一项对份子钱的调查中,40%的人表示,掏过1000以上的份子钱;49%的人表示,份子钱大多超过500元。

对于新婚夫妻来说,这笔数目不小的钱是未来几年的启动资金。国庆时,张聿在老家结了婚,矛盾是第二天爆发的。这一场婚礼他跟妻子一共收了6万块礼金,其中光自己跟妻子的同学朋友就随了一万多。

份子钱应该归谁?曾经这个问题张聿并没有考虑过,但第二天,父母只给了他一万,意思很明确,剩下那些都是上一辈的人情往来,并不属于他们。6万块钱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但妻子本来打算用这笔钱填补一下房贷的空缺。

直到上飞机出发去度蜜月,张聿跟妻子还在因为这件事吵架。张聿心里也有点不痛快,毕竟结婚的一切事宜跟婚房装修都是自己跟妻子的积蓄,其中包括8万块钱的彩礼。而父母这边的支出也有婚房两万多的全屋定制、酒宴开销16000、烟6000左右,其他杂事大概也在5000左右。张聿不是独生子,還有一个在上高中的弟弟,父母需要这份份子钱,他也能够理解。

份子钱归谁的问题始终无解。2015年第24期的《人民司法案例》中,还有一对新婚夫妻因为份子钱分配不均,而选择对簿公堂。

很明显,受份子钱所困的年轻夫妻不止张聿一对,百度搜索相关问题,能出现结果约87500000个。一般份子钱的用途被分成了五大类,第一用于支付酒席、婚庆等尾款;第二用于新人蜜月旅行;第三作为新家庭的启动资金;第四存银行用来“还礼”;第五理财投资。

张聿一个朋友,为了避免这个矛盾,甚至一口气举办了三场婚礼。两边父母各一场,夫妻俩的共同好友单独办了一场,各请各的亲朋好友,各收各的礼钱。可是这样,不仅劳民,还严重伤财,最后很可能导致入不敷出。

为了份子钱,这样实在不划算。

新规矩可以和老规矩并存

高价礼金的重压下,份子钱变了味,那,年轻人选择怎样表达最本真的祝福?

最近,浙江杭州市小伙小陈在婚礼前,向未婚亲朋好友提供“礼金互免卡”,只要持有这张卡,就可以代替礼金前来参加婚礼。等到朋友结婚的时候,新人也可以持这样的“礼金互免卡”去参加他们的婚礼。在这样的过程中,“礼金互免卡”就像一种契约,“你不欠我,我也不欠你”,卡在情谊在,双方的情感联系不会因此疏远。

刊发于《南方都市报》的一篇评论是这么分析的:“礼金互免卡”不仅是一种经济上的互不亏欠,也具有心理上的补偿功能——对于举办婚礼的人来说,收到“礼金互免卡”意味着下次自己也可以使用;对于使用“礼金互免卡”的人们来说,自己今天的“免费吃席”是以将来朋友“免费吃席”为补偿的。

照理说,在人情社会的语境中,不给礼金却出席对方的喜宴,虽然主家不见得当面嗔怪,但客人明显要承受一定心理压力。但在这次婚礼上,“互免礼金”之所以能受到主客双方的认可,在于主家也主动承担了部分违背所谓人情规则的压力——“话说好了,下次去你的宴席,我也不会带礼金”,这种朋友之间的坦率约定,无疑更经得起感情和时间的检验。

因此,要看到“礼金互免卡”的功能是双向的,并非对某一方责任的卸除。《羊城晚报》的评论就明言“礼金互免卡”有“利人利己”的一面:它把大家从沉重的“份子钱”负担中解放了出来,同时也不妨碍新人与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岂不是两全其美?

可以说,不少媒体评论为“礼金互免卡”叫好,为年轻人表达了“苦礼金久矣”的态度。不过,礼金文化毕竟有深刻的社会基础,不管是“身不由己”,还是习惯并认同,“取消份子钱”并不容易。澎湃新闻一位1995年生的作者直言:“随不随份子,没有标准答案。”在同辈的年轻人之间,互免份子钱可能已逐渐被接受,但不妨“尊重差异”,父母长辈之间如果要以份子钱增进人情往来,也不反对。

“新规矩和老规矩可以并存。”社会风俗的变迁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份子钱还没有彻底变成历史的当下,持有相同理念的年轻人彼此约定、互免礼金,不失为一种文明且让人感到舒适的解决方案。

人生很短,情感却能够长长久久地延续下去。这几年,取消份子钱的呼声此起彼伏,人情不再是情谊的联结,数字之下,隐藏着无数看不见的社会脉络,可没人在意年轻人是不是不堪重负。

随少了抹不开面子,给多了掏空里子。本是充满爱意与祝福的人生大事,却掺杂了无可奈何的习俗礼节。但我们也能看到,这届年轻人似乎更具一些不愿被困于“面子开销”的勇气。我们处在一个人情社会,规则要守,但不应该被其绑架。毕竟,人们所期待的,是带着温情的惊喜,而非斤斤计较的收益。

来源:中国青年报 澎湃新闻

猜你喜欢

份子礼金人情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礼金互免卡
礼金不算遗产 儿子未能继承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不要透支人情
人情之美
论“非法收受礼金”的刑法规制
让人轻松的“份子钱”
“收受礼金罪”入刑应当缓行
让“份子钱”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