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点分析

2022-12-26

冶金动力 2022年6期
关键词:钢铁企业预案应急

张 勇

(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53)

引言

良好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事关民生福祉。随着生态文明思想、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显著提高,对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愈发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严密防控环境风险”,为新形势下的环境风险防控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其高耗能、高污染的特点,钢铁行业是环保监管的重点行业。在超低排放改造、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钢铁企业面临的生态环境管理要求和约束日趋加严。防控环境风险是企业环保工作的基础和底线,必须予以重视。

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及工作流程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5 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展实践至今已基本成熟。期间,国家陆续发布多份规范性、指导性文件,部分地方也发布了相关管理文件和编制指南。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指企业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企业是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责任主体,在向属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时,需同时提交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编制说明等文件[1]。部分省市已建立环境应急业务监管平台,备案前企业还需在平台上填报相关信息。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工作流程见图1。

图1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工作流程

1.1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评估是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基础,主要依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辨识企业内部存在的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扩散等特性的环境风险物质和环境风险单元,计算企业涉气(涉水)的环境风险物质数量及其与临界量的比值(Q气和Q水);评估企业生产工艺是否涉及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等18种特殊风险工艺、高温(工艺温度≥300 ℃)或高压(压力容器设计压力≥10.0 MPa)、易燃易爆等物质或国家规定限期淘汰的工艺设备,结合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分别计算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大气(水)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气和M水);评估大气(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气和E水)。综合Q-M-E,分别判定企业突发大气(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较大或重大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环境风险评估还需要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环境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列出的“火灾、爆炸、泄漏等生产安全事故及可能引起的次生/衍生厂外环境污染及人员伤亡事故;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非正常工况;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违法排污;停电、断水、停气等;通讯或运输系统故障;各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或不利气象条件”等方面分析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情景,结合国内外同类企业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案例,识别最大可信事故并分析风险物质源强,预测其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同时分析企业现有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措施的差距,提出完善和整改计划。

1.2 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环境应急资源是企业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第一时间可以使用的应急物资、应急装备,以及应急队伍、应急场所。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需记录整个环境应急资源调查过程,整理企业内部环境应急资源信息,制作厂内环境应急物资库分布图,同时调查企业外部的监测、医疗、公安、消防、交通等应急救援队伍信息,给出环境应急资源调查结果,分析差距,提出补充完善应急资源或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议。

1.3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为企业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和体系,主要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突出综合性。帮助企业全面掌握自身的环境风险信息、环境风险受体信息,了解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及事件级别,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分工,梳理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工作流程(预防—预警—应急响应—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应急监测—应急终止—善后处置)及具体要求,明确人力、应急物资和装备、医疗、交通、技术等各项应急保障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培训、演练等管理要求。综合应急预案构建完整的预案体系,统领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并与上级的市/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企业同级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相衔接。综合应急预案经公司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发布实施。

专项应急预案,突出针对性。针对企业存在的重大环境风险源或某类型环境风险事件,分析其危险性和事件特征,总结归纳并制定应急响应程序和应急处置措施。比如钢铁企业编制的煤气柜和煤气管道专项、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专项、危险废物专项等。

现场处置预案,突出操作性。聚焦于基层生产车间单元能解决的具体突发环境事件,针对特定的装置、场所、设施或岗位,制定现场处置预案。可采用应急处置卡形式,简单明了字数少,便于学习理解和应急操作。应急处置卡需明确应急处置的事故情景,按照处置程序(报警及预警—断源—截污—消污—应急监测—事后处置)顺序,说明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责任人和联系方式、可利用的应急资源,以及应急处置过程的注意事项。

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其实施情况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回顾性评估,当企业建设内容、环境风险、应急人员或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形时应及时修订。

1.4 编制说明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说明,是对上述工作过程和结论的总述说明。向管理部门简要介绍企业概况、编制目的及适用范围、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编制过程、主要编制内容、应急预案演练暴露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企业应急预案体系等信息。

2 钢铁企业环境风险和突发环境事件特点

钢铁企业工艺复杂,包括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等主要工序,以及原料场、石灰窑、煤气柜、发电/热力锅炉、空压站、水处理设施等辅助生产设备。钢铁生产过程涉及的原辅燃料中危险化学品多,废气、废水、固(危)废产污节点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通常较高[2-4]。

钢铁企业环境风险和突发环境事件分类型介绍如下:

2.1 燃气

焦化工序产生焦炉煤气,炼铁工序产生高炉煤气,炼钢工序产生转炉煤气,其他工序则使用一种或几种混合煤气,或采用天然气、乙炔、丙烷等燃料。上述可燃气体管道、储罐及煤气柜,可能发生泄漏、火灾、爆炸,造成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入大气,消防废水处理不当污染水体、土壤。

2.2 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包括油类、酸类、碱类、盐类,发生泄漏时会污染大气、水、土壤环境,其中可燃物质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钢铁企业主要工序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情况见表1。

表1 钢铁企业主要工序常见危险化学品情况

2.3 危险废物

钢铁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包括焦油渣、废油、废油桶、废油漆桶、废乳化液油泥、含油废物、废酸、废碱、废活性炭、重金属污泥等。如在贮存、运输、利用或处置过程中管理不当,发生泄漏会污染大气、水、土壤环境。

2.4 非正常工况

钢铁企业非正常工况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主要有:焦炉荒煤气放散;高炉大修停风放散、换风口或炉况调整放散;炼钢喷溅、溢渣造成厂房冒红烟等。废气污染物非正常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2.5 污染控制设施故障

废气污染控制设施故障重点关注废气主要排放口,包括焦炉装煤、推焦、熄焦、筛焦;烧结机头、机尾;球团焙烧;高炉矿焦槽、出铁场;炼钢转炉二次;发电锅炉等废气的除尘、脱硫、脱硝设施。废气未净化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废水污染控制设施故障重点关注焦化废水处理设施、冷轧废水处理设施和全厂废水处理设施。废水未净化排放造成水体、土壤污染。

综上,钢铁企业工艺流程长且复杂,涉及高温高压的工业炉窑、煤气柜及煤气管道、危险化学品(油、酸、碱、盐)储罐等环境风险单元,由于设备因素、人为因素、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力等因素,在生产过程及物料运输、装卸、贮存过程可能会发生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由于钢铁企业规模大、占地面积大,通常是所在地的支柱企业,受生态环境部门重点监管,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其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

3 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及注意事项

钢铁企业可以与委托的具有专业能力的咨询单位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明确应急预案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在充分收集掌握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现场调研工作。由于钢铁企业风险源多,编制小组应将现场调研作为重点,对所有风险源、风险防控措施逐项排查,与各工序生产单元、作业区沟通交流,全面准确掌握实际情况,确保应急预案的真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具体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需关注的要点、事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说明如下:

3.1 环境风险评估

(1)环境风险物质和环境风险单元调查

研究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其原料、辅料、燃料、产品、废气、废水、固废中哪些涉及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关注在线使用和存储环节,记录环境风险单元名称(如某某储罐、储槽、储库)、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名称、物理状态(气/液/固)、浓度、最大存在量。储存设施需明确个数、体积、储存压力以及围堰设置情况、防渗漏情况、监控/报警设备情况。环境风险物质涉气、涉水应分别统计,并按浓度折算后再对照其临界量。调查人员应避免出于怕麻烦、省能心理,未对各工序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出现缺项漏项。

(2)环境风险受体调查

大气环境风险受体调查企业周边5 km 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分布及其人口数,获得周边环境敏感点或其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村委等)的联系方式。水环境风险受体调查企业雨、污排口下游10 km 范围或24 h 流经范围内取水点、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情况,明确纳污水体水文特征与水质标准[5]。区域环境方面需重点了解企业所在地环境功能区规划、环境质量现状、主导风向、周边水系走向等信息。临江、临海的钢铁企业需要特别关注涉及水体的环境风险。

(3)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调查

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主要调查毒性气体(如硫化氢、氯化氢、氨气、苯等)泄漏监控预警措施、环评及批复文件防护距离要求符合情况。

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主要调查截流措施(围堰/防火堤)、事故废水收集措施(应急事故池),清净废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生产废水处理系统的风险防控措施(排口监视及关闭设施、事故缓冲池),以及厂内危险废物的管控措施。需注意,即使企业生产废水零排放,也不能忽略对涉水环境风险的关注。因为企业存在雨水排放口,事故废液(水)可能通过雨水管道排入水体,因此雨天需按照排污许可有关要求监测雨水排口水质。

(4)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及环境风险影响预测

钢铁企业产生和使用的煤气、油酸碱盐等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在发生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会对周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污染。环境风险影响预测应对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氨、苯等)泄漏、火灾爆炸产生的次生风险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在大气中的扩散情形以及油类物质泄漏在水体中的扩散情形进行重点分析,预测其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应急处置和应急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5)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判定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依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进行判定。钢铁企业下设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独立厂区,可按厂区分别评估风险等级,以等级高者确定为企业的风险等级,也可分别表征企业(某厂区)的风险等级。如有近三年内因违法排放污染物、非法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等行为受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处罚的情况,则需在已评定风险等级的基础上调高一级,最高等级为重大。

3.2 环境应急资源调查

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按照《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指南(试行)》要求开展,填写“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表”和“应急资源调查表”。调查清楚企业内部环境应急物资库分布、库内物资及管理责任人,明确是否建有环境应急物资管理维护更新制度。企业外部救援单位应列明其救援能力和联系方式,重要的应急物资宜与供应商建立联系机制,保证应急需要时能够尽快提供。

3.3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钢铁企业总厂界内下设独立厂部、子公司的情况较多,应急预案适用范围应明确包含哪些厂部、哪些子公司。另外,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泄漏、丢失及海域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一般不适用。

(2)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钢铁企业根据自身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事件分级。从低到高,可分为车间级、厂部级、公司级、社会级四个级别。按照事件分级,对应制定预警分级及预警条件、响应分级及响应程序,其对应关系见表2。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分级应与《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的事件分级做好区别和衔接。

表2 事件分级—预警分级—响应分级的对应关系

(3)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钢铁企业应急组织体系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警戒疏散、抢修救援、物资保障、安全消防、医疗救护、应急监测、善后处置等专业工作组组成。各组宜设组长、副组长,并避免一人负责多个岗位,确保应急组织体系有效运转。

由于钢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社会影响和关注度大,需特别做好舆情应对工作。舆情应对职能设在应急办公室,负责舆情监控和舆论引导,配合地方各级政府及时公开事件调查及处理进展,客观真实发布有关信息,防止谣言、虚假信息、负面信息的散播,纾解群众恐慌情绪[6]。

(4)应急处置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应具有针对性,贴合现场实际情况,尽量简单明了,便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操作和学习。根据生产工艺、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特性,确定切断污染源的方法;根据风险影响划定危险区范围,实施交通管控、警戒,疏散人员;联络内部和外部救援力量,组织人员开展抢修、消防、医护任务;根据需要委托监测单位开展大气、水、土壤环境的应急监测,判断污染浓度、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为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应急处置过程中,企业应充分利用事故水三级防控体系(围堰/防火堤—应急事故池/事故缓冲池/初期雨水池—污水处理站/雨水排口阀门)控制泄漏物料、消防废水、初期雨水等事故废液(水)排入外界水体,收集或截流的事故废液(水)应返回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对于废气、废水污染控制设施故障或非正常工况造成的超标排放和污染事件,企业管理人员应给予重视,完善向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报备流程,及时对生产设施、污染控制设施进行检维修或停止生产。

(5)应急预案培训及演练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培训,按照公司级、厂部级、生产车间级三个层次开展;制定演练计划,确定演练方式、范围和频次,每年定期组织环境应急模拟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做好演练记录,总结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便于后续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

环境应急预案与安全应急预案可以同时演练,做好衔接、联动。因为两者对于危险化学品泄漏导致人员窒息中毒、易燃易爆物品火灾爆炸的应急处置是相通的,环境应急仅增加了对环境的防护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应急演练中不宜使用真的危险物质,达到对人员调动、指挥、联络、操作的演练效果即可,避免人为造成环境污染。

(6)附图、附件

附图、附件规范,主要包括企业地理位置图、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图、厂区平面图、环境风险单元分布图、生产废水/雨水管网图、疏散路线图、应急物资库分布图,以及企业应急组织体系职能和人员情况表、周边单位联系表等。

4 结语

钢铁行业生产工艺复杂、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种类和数量多、环境事件影响大,且各家钢铁企业组织结构、经营范围、生产规模、周边环境情况也不尽相同,在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过程中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应急预案管理是个持续优化改进的过程,通过演练,锻炼队伍、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使其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持续提高钢铁企业的环境风险防控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环境事件发生概率和不利影响,守住环保底线,以绿色钢铁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猜你喜欢

钢铁企业预案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长流程钢铁企业废水零排放实践与探讨
排放绩效在评估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取得效果中的应用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紧急预案
钢铁企业设备环保发展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