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2-12-26江苏省淮安市生态文化旅游区枫香路小学高丽丽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2年3期
关键词:德育作文生活

江苏省淮安市生态文化旅游区枫香路小学 高丽丽

小学阶段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德育,而作文是教师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写出内容积极、文笔流畅的好文章。

一、重视情感教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讲授课本内容,与学生之间并没有过多情感沟通。而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以便学生能更好接受教师的思想引导,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小学生的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正处于具有很强创造性、想法很多的阶段,教师在引导时,不能用成人思维限定学生的思维、限制他们的创造力。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倾诉欲望,教师应持鼓励态度,引导学生表达想法,并将想法融入到作文中。教师对每个学生应平等相待,尊重学生的内心想法,鼓励学生沟通。当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时,情感交流会更顺畅。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也不应大声训斥,以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降低写作教学的质量。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和个人感受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将真实情感写入作文中。如写“我的妈妈”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的,比如:妈妈经常做哪些事情,如何对待家人,和妈妈在一起有哪些难忘时光和事件,对妈妈的情感是怎样的……分享完毕,请学生认真思考,然后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有内容可写,且写出的作文具有真情实感。

二、引导学生观察

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仔细观察,写作时思路就会更清晰,细节描写就会更准确、生动。许多事物在表象之下都有丰富的内涵,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质,如果不仔细观察,只看表面,是很难看出来的。

有些学生不具备观察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事物,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激活了学生的写作灵感。

如以写一种小动物为例,有些学生只观察了动物的外形特征,而没有关注小动物的其他方面。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观察的技巧,如动物的毛发是如何分布的,喜欢吃哪些食物,是否与人亲近等,这些都可以反映该动物的特性,经过这样的综合观察,再总结特点,写出来的作文会更全面。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学生观察到公交车上有人给老人让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传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看到新闻中报道人民解放军抗洪救灾的英雄事迹,可以让家国情怀扎根学生心灵;观察到有人将捡到的财物送到警察局,可以让学生学习拾金不昧的高尚情操。学生关注身边事件,印象会更加深刻,在写作文时,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三、注重素材的积累

素材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写作素材主要来源于课本和课外读物,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看新闻节目,了解实事热点等,让学生能够主动拓展素材积累的渠道,养成爱积累、爱思考的习惯。

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素材的质量,高质量的素材更有助于德育渗透。课本中有很多名人事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素材。

在讲《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讲解,以及对文中主人公说话的语气、态度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宋庆龄为守信用而放弃喜欢的鸽子,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教导学生也要做守信的人,并引导他们将宋庆龄守信的例子作为素材,应用于作文中。

再如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要让学生学习周恩来总理的爱国情怀,学习他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努力提升自己、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也可以将其作为素材用于爱国主题的作文中。

阅读课外读物也是积累素材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具有教育意义的名人传记,如《居里夫人传》,引导学生学习居里夫人做人的原则、做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注重素材的多维解读

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但如果仅仅是积累,却不对素材进行深入解读,那么在写作时学生就不能有效运用,不能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因此,重视素材的多维解读,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素材分为经典素材、时鲜素材、自我生活类素材、名人、名著等,这里以经典素材和时鲜素材为例,进行多维解读。

经典素材如有子女的老人拾荒,老人自己生活拮据,却帮助贫困学生。面对这类素材,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解读,提炼出不同的主题。

第一个主题是无私奉献。老人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需要靠拾荒维持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仍心系他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人,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老人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一时兴起,而是因为具有为他人奉献、关爱他人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即使生活贫困,依然热爱生活,反馈社会。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高尚的情怀,并付诸行动,那么社会将会无比和谐。从这个话题引申开去,可以谈价值观、人生观、和谐社会、人生态度等。

第二个主题可以从关爱老人入手。老人明明是有子女的,但却无人赡养,需要靠自己拾荒为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子女要赡养父母。这个材料中,子女为何不尽赡养老人的义务,让老人与垃圾生活在一起?老人的生活有没有引起他人关注?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牵涉老年人的问题:如农村老人无收入,无福利;空巢老人无人照顾,不仅生活困难,心灵也孤独。关于老人的问题有很多,教师可以此材料为契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让社会关注这些问题。

经典类的素材可以引发多方面的思考,时鲜类的素材也同样可以。

如某地举行青少年学雷锋活动,如果作为作文素材,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第一方面是让青少年学习雷锋做好事,是正面的、积极的,能给青少年正确的引导,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帮助,各地应多举办类似活动,让学生了解先辈事迹,学习榜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方面可从具体实施入手,从是否是形式主义,是否能够长久坚持的角度阐述。学习雷锋做好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要注意在实际的施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为应付上级出现形式主义等行为,这样就背离了学雷锋做好事的初衷。长久的坚持也是要关注的,一时的行动带来的影响是较小的,但是长久的坚持带来的影响是持续的。

第三方面是透过表象看本质,学习雷锋的本质是,只要做的是帮助他人的事情,那么每个人就是雷锋。而不是要求人们硬性按照雷锋所做的事情再去重复做,这样是思维固化的表现,也没有掌握学雷锋做好事的本质。因此,要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通过对素材进行多维度的解析,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素材,并学习素材中所富含的精神品质,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五、注重实践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作文教学。在写作过程中,有很多作文题材是不能依靠所学的书面知识写出来的,很多写作内容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事小事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但是作文又高于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事件总结经验,对生活进行升华。

因此,要想让学生把作文写好,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验真实的生活,给他们带来真切的感受,让他们的作文内容更丰富,在作文中能抒发更真挚的情感。

另外,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要注重渗透德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应如何正确做事。实践活动可以在校园中开展,也可以在校园外开展。

校园内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如植树节时,学校会组织学生植树,在此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讲述为什么要植树、植树对于环境的重要性、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要爱护环境、保护自然,将自己的感悟写入作文,充实作文内容。

在校园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这些活动会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引发学生的感悟,明白国家的安宁来之不易,要珍惜眼前的生活,也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引导学生将感悟融入作文中,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对待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将德育贯穿在作文教学的始终。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写作的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能够主动接受新的事物、新的信息,进而分析事件、信息的是非对错,对于学生来说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

如果学生只知随波逐流,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写出的作文就不会有新意,没有灵魂。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明德知礼,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训练形式上,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感悟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让学生在阅读后将感悟和心得记录下来,再和同学分享,由教师对学生的感悟加以点评,给予引导。发现思想出现偏离的学生,要及时矫正。

现在的新闻信息传播速度极快,每天都有大量热点事件。许多新闻事件贴近日常生活,教师可让学生多看新闻,了解国内国际时事热点,结合身边发生的事,与热点事件相联系,进行多维度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产生更多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好的事件会给学生带来正面的鼓励和影响,英雄人物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从而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坏的事件也会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件事是坏事,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从而让他们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这样的思考不仅能让学生的写作更有深度,也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帮助,能让他们在遇到事情时多思考,把握本质,不迷失自己,不随波逐流,做出正确判断。

七、引导学生认清写作的本质

在写作文时,学生会使用许多表达方式,如抒情、记叙、议论等,但这些都是显性的写作技巧。学生要想让作文与众不同,就要把握作文的本质。

作文的本质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联想的延展与聚焦。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期,此时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不仅不能遏制学生想象,反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进行联想和想象,充实作文内容。

如以爱护动物为主题写作,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平时接触的动物有哪些?这些动物与我们关系如何?如果世界上没有了动物,我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环境会变成什么样?通过一系列引导,学生会发散思维,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再聚焦爱护动物的主题,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

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能拓展思维,升华思想,产生更多写作灵感,这些就是写作的本质。认清了写作的本质,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总之,采用这些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猜你喜欢

德育作文生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