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发学生思维碰撞的探索与思考

2022-12-26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桥头中心小学解如芹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师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桥头中心小学 解如芹

随着学生心智不断成熟,能否主动学习成为他们成绩好坏的决定性因素。教育讲究主动性,而不是搬运式的被动教育。当今教育界最大的目标就是追求生动的教育,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致力于培养能够发挥自己长处的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能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引发学生进行思维碰撞的必要性

新课改后,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主阵地。在课堂上,阻碍学生思维发散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想象力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只看重升学率,家长只看重成绩。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学生不得不减少课外阅读量和课外活动,导致与外界事物的接触机会越来越少,认知能力逐渐下降,缺少直接获取生活经验的渠道。仅学习书本上固有的知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被困在象牙塔里。在智力开发的关键阶段,很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引导,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2.用优秀作文当模板,固化学生的写作思维

在教师眼中,创新写作很冒险。于是给出优秀作文当模板,要求学生按照范文的形式写作。这导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同一个例子反复使用。开头和结尾习惯用名人名言或优美词句,文章没有新意,也缺少真情实感。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好的课堂氛围是学习成功的一半。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压抑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共情能力,用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2.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

科学研究发现,中产阶级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幸福指数更高。中产阶级的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教育方式更民主。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在保证孩子物质生活的同时,却忽视了他们的精神健康。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父母怎么样,孩子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和表现。家长要以身作则,既要威严施教,也要换位思考,感同身受,从孩子视角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要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让孩子怕并不是目的,只有爱才能实现双赢。想赢得学生的爱戴,教师就要摒弃棍棒教育的观念,上课时要面带微笑,耐心讲解,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拓展课外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和深化,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毕竟有限,学生还需参加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好奇心驱使他们不断探索,不断思考。

例如,可以在学校设立特定的图书角,课外阅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挑选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读物,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丰富课外生活,用知识不断武装自己。

教师可以在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端午节可以组织学生包粽子、赛龙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清明节可以组织学生为烈士扫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铭记革命先烈。

教师还可以在校内组织辩论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际能力;让内向的学生成立书画小组,互相交流,学习,慢慢引导他们融入班级;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户外运动,春天可以郊游,夏天可以游泳,秋天可以帮助果农摘果子,冬天可以滑雪;鼓励学生参加名校的夏令营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每堂课的精心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寓教于乐不是为了只乐不学。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就像每一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一样,每堂课也要有重点和难点。有的内容只需要了解,有的内容需要牢牢掌握。由于学习目标不同,教师在每堂课都需强调教学重点。要随时准备对重点进行提问,引起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重视,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为之后的复习打下良好基础。

5.利用多媒体教学

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包括语言表达、阅读能力、作文水平等,需要学生积累的知识也很多,不像其它学科有固定的知识和规律可以遵循,比如数学有固定的公式,教学内容有范围,语文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是灵活多变的,且要有侧重性地安排教学内容。

因此,教师在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时,要抓住整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并在课件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借助网络搜集各种教学资料,制作相关教学课件。

6.营造自由探索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营造自由探索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达想法,提出心中的疑问,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解开学生心灵的枷锁,让他们获得思想的解放,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有些学生会觉得文章内容非常吸引人,但让他们说出个所以然,又会觉得比较困惑,没有办法说清楚体会。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阅读量不足,理解能力不强,表达能力也差,所以才不能准确地表达想法。

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选择阅读等,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熟悉不同句子的表达方式,并且做到有感而发,提出疑问。

以“日记本是我的好朋友,每天晚上我都要向它倾诉心声”这句话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改成:日记本是我的好朋友,每天晚上,它都会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在学生修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并引导、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大胆表达观点,并在兴趣的驱使下,对文中的句子进行替换。比如,对于“小草在风中摇摆”这句话,可用拟人手法变为“小草仿佛在迎风起舞”或“小草听了风儿讲的笑话,笑得前仰后合。”

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会明白不能为了使用修辞而使用修辞,而要在合适的情境下,根据表达的需要赋予描写对象不同的情感,这样才能使写作对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写出来的内容才自然动人,才能避免出现生硬刻板的问题。

7.营造富有个性和思想的交流氛围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珍视学生的感受,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尽量避免用文本解读来限制学生,或者用讲解取代学生的阅读和实践。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给学生阅读的自由,让学生在自主质疑中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比如在学习《烟台的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并提问,将提问权交还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问题进行探讨。由组长对问题汇总,并根据讨论结果分类解决。

这种阅读方式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通过阅读生成了问题。分析学生所提问题,教师能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合理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提炼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作者写的是海,为什么还要写人?文章中将海比作了哪些年龄段的人?想要由此表现什么?在课文结尾处,对海进行了赞美,这和开头所说的海上独特景观之处有没有矛盾?这属于首尾呼应吗?通过这些问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借由问题带动学生阅读和思考,进行更加多元化的阅读教学,保证阅读教学的质量。

8.聚焦深度学习,赋能生命成长

如今的教学不仅只注重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要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促进生命成长,为学生搭建发展的平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课堂洋溢蓬勃的生命力。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在问题中探究,从而进行思考和表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

比如,学生刚学习比喻句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如《东方之珠》《西湖》《庐山的云雾》等课文,找出其中的比喻句,让学生自行体会,主动发问,从而积累更多比喻句。在之后学习《感慨怀乡》《五月》等文章时,学生又能发现明喻和暗喻之间的区别,比如在明喻中用像、好像、仿佛、如同等词语,让人一眼就看出使用了比喻手法,而暗喻则用是、就是、成了等比喻词,比较隐晦。这样,学生能自然而然地领略比喻的妙处,从而掌握不同的比喻类型。

学生在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中,了解了不同的比喻类型,完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这种直接指向学生的生命化课堂,能够让学生有重点地学习,提高探索的能力,培养整合信息的能力,真正完成知识迁移,学会举一反三,走向生命成长的深度学习,培养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9.捕捉教学契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且每个学生都是生动鲜活的独特个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举止是教学的动态生成资源,教师要发挥智慧,在课堂教学中捕捉教学契机,让课堂焕发活力。

比如,在教学古诗《山行》时,教师将诗写在黑板上,可以故意写错字,让学生发现,学生发现之后,教师先承认错误,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诗词中要用生命的生,而不是深度的深,在问题引导下,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进行思维上的碰撞。有的学生认为白云生处的意思是白云产生的地方,所以用的是生而不是深;有的学生则认为生应该是生活的意思,白云生处的意思是白云生活的地方。

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失误,但也借由这个失误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抓住教学的契机,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表达想法,绽放智慧之花。这样,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知识会比在传统课堂上更多,这也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的魅力所在。

10.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课堂上,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环节都会按照教师预想的进行,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情况,这些突发状况其实是宝贵的教学财富。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经验和知识积累不足,很可能产生和课文意思相悖的想法,此时,教师就可以加以引导,让学生准确解读文本。

比如,学完《狐狸和乌鸦》后,教师可以问学生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有的学生会认为这是一只聪明的狐狸。教师不必统一学生的思想,更不要否定学生的这种想法,可以继续追问,狐狸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明白损人利己不叫聪明,只能称为狡猾,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学生出现认知偏差时,教师不能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改变学生的想法,而是要从学生的错误出发,借助一切可用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发现并纠正错误,或肯定学生的错误答案,然后进行推导,让学生在结论时发现错误,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能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

11.重视课堂上的教学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是以学生为主,而不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完全忽视学生能否掌握所讲知识,这种模式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没有太大帮助。学生不敢把感受和想法反馈给教师,有些教师也认为自己的权威不容挑战。这就使得课堂氛围压抑,学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因此,教师需在教学中找准定位,明白自己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让更多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提前布置第二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教师可以直接从知识的传播者过渡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鼓励学生上台讲课,当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时,教师要给予赞美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自信心。

总之,学习是个复杂的过程,单方面的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发展需要,为了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