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写作节奏,写出优质游记

2022-12-26江苏省涟水县高沟中学庄文英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2年3期
关键词:铁塔游览游玩

江苏省涟水县高沟中学 庄文英

在初中,游记是十分常见的写作文体。在实际写作中,部分学生经常出现景物描写不生动、不形象、不真实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在写游记的时候,学生的写作节奏与结构出现了问题。

一、明确行踪变化,调整写作内容

在写游记时,部分学生认为游记写作与景物类的描写别无二致。其实不然,游记是记录外出游玩的过程,既然是外出游玩,人就不可能停留在一个地方,而是有路线、有规划地更换场景。在写作时,我们也应该如此,应根据行踪的变化去调整写作的内容,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写作内容作为过渡,这样就能以较为简单的方式完成游记的写作。比如《开封游记》有这样的描写:

说起开封,最负盛名的应该就是清明上河园了,去开封游玩,这自然是我们去的第一站。早上六点多,天刚蒙蒙亮,我们一家人与好朋友小刚一家便从洛阳开车上了高速,直奔开封。路程说快也快,大概过了三小时,我们便从荒无人烟的高速进入了热闹的市区。大家兴奋极了,连住宿的旅馆也没来得及找,便急匆匆前往清明上河园。一路上左突右进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一下车我立马呆住了:不愧是清明上河园啊!为什么在大门口我就有了这样的感慨呢?站在远处,放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除了人就是车,人挨人,车挤车,一波波的人流与车流涌动不息,园区外就如此热闹,我想快点进入园区的心情更加急切了。

穿过如潮涌动的人流,我们终于买到了票,挤进了园区。园子里满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到处是身着宋代特色服装的商人、路人,商铺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仿古工艺品,还有各种特色小吃,恍惚间,我甚至看到一个化身武大郎的人挑着扁担卖炊饼!这也太像了吧!我是来到了园区,还是穿越回了古代?要不是身旁的大人拉着我,我简直难以分清。

再往里走,我们好奇地东看看,西瞅瞅,忽然听到一阵敲锣打鼓声,循声我们发现了一座小亭子,亭子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起来,挤进去一看,原来有人在演杂技。杂技五花八门,柔术啦,飞刀啦……精湛的表演赢得满堂喝彩。到最后,我还掏了五块钱,作为赏钱送给一位表演柔术的小姑娘,嘻嘻!

再往里走,我们看到两旁有很多仿古建筑,我们东看看,西瞅瞅,忙得不得了。就在这时,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声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只见旁边的一处小亭子附近里三层外三层全是人,原来这里在表演古戏法,各种技艺让人震惊不已,精彩的演出自然赢得了满堂彩。临走之前,我还给他们留了十块钱,虽微不足道,但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存续,希望我小小的心意能够鼓励他们更好地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在这一段描写当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严格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作,从游览的出发点、路上、到达目的地、入园、深入、再深入的过程,不断变换写作的内容,当读者仍沉浸在上一部分内容时,下一部分精彩的内容已接踵而至,让人目不暇接,充分展现了清明上河园的热闹非凡。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抓住了诸多细节,也能让人在闹市中静下心来去观看,这种奇妙的体验也大大提升了作文的质量。

二、结合环境描写,创造游览氛围

我们在游玩过程中,会有很多心得体会,但在写作当中想要用文字将这种思想层面的东西表达处理却并不容易。因此,我们可以结合环境描写,把游览的氛围渲染出来,不必专注于对主体的描写,要让读者进一步感受游玩的乐趣。比如在《雨中赏铁塔》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描写:

时间转瞬即逝,我们很快就到了铁塔的附近。在一扇大门后方,一座褐色的高塔巍然耸立,进入院中细看,铁塔并非如我想的一般是用钢铁铸造的,而是用砖头垒起来的,但其周身褐色倒也与这个名字很相配。铁塔的塔身有十几层楼那么高,据说曾经的塔更高,但因为泥沙与风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今的塔矮了很多。此时,我们的身边十分空旷,并没有人山人海的景象,也许是因为这场大雨,我们恰好可以更好地去感受铁塔朦胧的美感。空旷的园区加上尖尖的、直插天际的铁塔,隔着雨雾,看不太清晰,但又何必看得太清晰呢?朦胧的铁塔与风雨相融,与雾气相融,更有一番别样的美感。有几人能够像我们一样独享雨中的铁塔之美呢?

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同样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描写,寥寥数笔就写出了铁塔的外形、颜色、结构、高度等,不仅使铁塔充满神秘感与凝重的历史感,更让读者能将铁塔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结合作者的描写,更为直观地去感受雨中铁塔之美。

三、抓住重点描写,体现游览特色

在游记的写作过程当中,有的学生过于重视对景色的描写,力求将每一处景观写清楚、写明白、写出美感,但这样写往往杂而不精,看起来像是“流水账”。因此,我们应该抓住重点景物进行描写。这样不仅能够突出重点,更能体现该景观的特色。比如《黄山游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我游览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登过红叶如火的香山,却没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之奇,奇在其峰。一座座玲珑俊秀、千姿百态的山峰映衬着奇瑰艳美的景致,让人在游览时不由感叹:这是自然造物,还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之奇,奇在其高。群山连绵起伏,高耸入云,从山顶向下看去,云在脚下飘浮涌动。黄山之奇,奇在其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一线天的石梯让人心惊肉跳,人们生怕一不小心便摔得粉身碎骨。

我看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荷叶似的浮云,却从未见过这好似天界之水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可真白啊,像一匹绸缎,又像新落的白雪,洁净无瑕,润泽万物。

这样的云,绕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托着这样的云。空中云霞五彩缤纷,身畔松柏郁郁葱葱,山下清泉作响,头顶艳阳高照。这里似人间绝境,又像仙山落凡尘。

在这样一段描写中,作者主要描写了黄山的奇峰与黄山的奇云,这两种景色相互交融,一派和谐。作者不仅写出了黄山的奇美,也写出了黄山的秀丽与壮观。

西湖游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背着行囊,踏上旅途,开始前往梦寐以求的杭州,去感受古人的浪漫与西湖的风采。

西湖的美很是清奇,不似洞庭湖一般的宁静与祥和,也不似东海之畔的喧闹与狂暴。西湖真美,美得让人们自惭形秽;西湖真清,清得能让人们看到自己的污点;西湖真绿,绿得让人们心头重新焕发了生机……

很快,我们便乘着画舫缓缓进入了西湖,船夫一边哼着不知名的歌谣,一边用竹竿轻轻划船,一片片波纹缓缓荡漾开来,与远处宁静的湖面相互映衬,给与了西湖无限生机。在西湖西侧,连绵的群山耸立于浓雾之中,一点点光辉倾泻而下,便形成一个五彩斑斓的光圈,光圈配合着古老的苏堤,将椭圆形的湖面分为两半。阳光下的西湖波光粼粼,闪烁的光芒晃得人睁不开眼,但我们又不忍错过这般人间绝色,只得眯缝着眼,从夺目的光芒中偷得一丝美景。离开西湖,真的理解了古人所谓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在船上看湖里的落叶,湖外的人们看我们的船,也就像一片树叶。远处的山、近处的船、丝丝缕缕的白云倒映于明镜般的湖面,想必“倒悬山”也不过如此。

恰好我们游览西湖之时正赶上西湖的庙会。本以为盛大的庙会必定是十里长廊、街可穿马,但细肠儿一般的小铺拥挤地罗列在两旁。南腔北调的吆喝声让人听不清,听不懂,但满街的欢笑声、打闹声、车铃声不绝于耳,似海潮初生,似夜来风雨,不觉得吵闹,反而让西湖多了几分烟火气。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朝大儒苏轼看到的西湖想必与我看到的西湖并不相同,但想必也是别无二致的美景。

猜你喜欢

铁塔游览游玩
走,游玩去
小蚂蚁去游玩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磁与铁的故事
女性手游玩家
游览路线
铁塔公司将承建10万个4G铁塔 出租或年入400亿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