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话单元教学实施路径
——以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

2022-12-26江丽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6期
关键词:葫芦巨人花园

文|江丽娟

童话作为一种文体,笔调唯美,道出世界的美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孩子在童年时期阅读童话对其精神成长能产生一生的影响。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童话单元。“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是本单元安排的三篇经典童话。三篇课文在方式的呈现上有所不同:《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和《海的女儿》两篇课文呈现的都只是故事的一个片段,而《巨人的花园》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各不相同:《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了原著的开头,《海的女儿》节选的是原著结尾,《巨人的花园》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三篇课文中第一篇是国内的,后两篇是国外的。体现童话“奇妙”的特点是三篇课文的共同之处,或体现于角色形象,或蕴含在故事情节中,或深藏在故事结尾中。基于此,教师可以实施以下路径来进行本单元的教学。

一、细读文本想象画面

在童话故事的学习中,想象是常用的阅读策略,在读故事的同时,学生会想象人物在其中的表现。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来体验故事的趣味性及人物形象。本单元课文的教学也不例外,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如《巨人的花园》的课后“习题1”中就明确有想象画面的学习要求提出。当然,学生阅读这些在表达上更细腻、更丰富的故事,需要对文字细细品味,并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信息链,画面才更生动、有趣,才能体验其中的奇妙。如《巨人的花园》一文中,有大段的环境描写,可让学生紧扣段落中有关词语和句子的关键点,对画面的整体基调有所把握,然后引导他们充分地去想象,这样饱满的画面就形成了。课文第2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一句话“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关键词是“可爱”。作者围绕这个关键词,描写出了草、花、桃树、小鸟的可爱欢乐,桃树从春天走向秋天经过的变化、孩子们的欢叫也描述得淋漓尽致,花园的美好得以进一步凸显。文中对人物对话的描写,有的有修饰语,有的却没有,那就需要联系上下文细细体味、想象。比如,在第5自然段中,巨人正在自言自语:“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这是随便什么人都懂得的。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玩。”对于巨人的自言自语,乃至八个字“禁止入内违者重罚”布告牌,学生要想身临其境体会巨人此时内心的愤懑,想象他那凶神恶煞的模样,就需要紧扣“叱责”这一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来分析“就是”“我自己”“不允许”“重惩”等词语。在课文中,类似这样没有把人物态度写出来的句子是较多的,教师需要带着学生进行阅读、探析,把握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参照其中的关键词,细细体味,充分想象画面。

二、抓住“奇妙”整体感知

在对本单元课文内容进行总体掌握的前提下,体会童话故事中的“奇妙”,在文章内容方面,无须投入太多的精力。教师可抓住“奇妙”,引导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如本单元中的《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均是精读文章,教师可以在课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如《宝葫芦的秘密》一文,让学生带着练习中所提的问题默读课文:“王葆因为什么想要得到一个宝葫芦呢?”在小组展示交流中,梳理概括出原因。这样对课文具有的完整认知在这整个过程中逐步生成了,又引导学生自主说出了童话故事中的“奇妙”所在。《巨人的花园》一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借助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通过对阅读方法进行提炼,让“感受奇妙”和“体会形象”真正落地:紧扣文中关乎变化的重点语句,再结合课后练习,以“花园的变化、巨人的改变”为核心学习任务,抓住情节的“奇妙”,通过采用“对比”的阅读方法,引领学生对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进行把握,在对巨人转变的体会中,对课文所体现出来的道理进行体悟。《海的女儿》是略读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批注,彼此配合、协作,让学生能够感悟到海底世界、人鱼公主等相关元素的奇妙。在交流、沟通中,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向往便会自然流露出来。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学生就能体会小人鱼对人类世界的向往,她美丽、纯洁的人物形象便是由此而塑造。

三、创编故事自由表达

“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也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让目标得以贯彻、落实,教材设定了习作“故事新编”。在本单元的习作中,其设计也是独具匠心,以新编《龟兔赛跑》为例,设想出了不同的故事结局,在选取故事结局后,让学生能够通过反向思维,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等进行重新组合,以创作出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基于这一语文要素,教师在教学《宝葫芦的秘密》一文时,抓住关键情节“如何得到”“要什么有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现象,进行创作,并在小组中彼此交流、共享自己的作品,选取最为“奇妙”的故事。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使得课后练习与课文内容相融合。再如《巨人的花园》一文有“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的课后小练笔。这也是创编故事的好机会,这均是为落实、贯彻“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所进行的设计,教师需要进行读写结合,给习作“故事新编”更为扎实的根基。“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她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一点点地化为泡沫。”这是《海的女儿》中的结尾,其中的奇妙也可以激发学生创编故事的欲望。这样的教学设计,习作内容不仅丰富了,习作难度也在读写结合中降低了。

四、巧借导读拓展延伸

本单元还有一个教学目标是充分用好本单元童话作品的导读功能,引导学生对整本童话进行阅读,以激发起学生对于阅读具有的期待。这也是对“语文要素”所进行的迁移、应用。本单元的三篇童话课文,与民间童话区别较大。其中节选的就有两篇,若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对原作进行一定程度的阅读,对增强学生感知人物总体形象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宝葫芦的秘密》中宝葫芦、王葆的形象并不是很丰满的,因为课文只是原作品开头部分的呈现。《海的女儿》这篇课文也只是节选了原作中的开头,小人鱼公主刚刚才展现出自己的愿望,要想体悟到其坚毅、自我牺牲,没有对全篇进行阅读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对本单元进行学习,教师需要带着学生对原作进行阅读。教师可以节选出某几个片段,比如,可以对《宝葫芦的秘密》中的“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等进行补充,使学生体悟到宝葫芦具有的神奇魔力,王葆的快乐与不安。再比如,《巨人的花园》这一单篇尽管是十分完整的,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阅读含有巨人形象的童话,如《美女与野兽》《吹梦》等,从而让他们感受特有的巨人类型形象。本单元中《宝葫芦的秘密》与《海的女儿》结尾是开放式的,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有效激发学生对完整童话作品阅读的欲望。组织全班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阅读,之后阅读汇报会的开展更是锦上添花,也是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催化剂。在对作品“奇妙”地方的交流中,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会在悄然无声中加深。教师还可以以《宝葫芦的秘密》一文为参照,告知学生叶圣陶、张天翼等作家创作的童话作品,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并进行课外阅读。可见,童话单元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教材中的几篇课文,教师更要有针对性地用“一篇”带出“一本”“一套”“一类”,这是编者编写教材的意图之一。

童话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总是那么曲折离奇,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活灵动、栩栩如生。学生在对童话进行阅读期间,可以脱离时空,并能感受各式各样的惊喜,能够在愉悦中享受到真、善、美,并受到熏陶。因此,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入的解读,对童话的教学价值要有准确的把握,紧扣童话单元的语文要素,有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准确地把握本单元中课文的特点,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将教学难点精准突破,努力让学生带着“童话的眼睛”学习,从而对童话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猜你喜欢

葫芦巨人花园
“葫芦镇”上喜事多
国内
夜晚的花园
宝葫芦
直立的石巨人
画葫芦
巨大的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