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邛崃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12-26潇,宋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猕猴桃水果发展

张 潇,宋 维

(1.四川省邛崃市文君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成都 611530;2.四川省邛崃市火井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成都 611530)

邛崃市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是成都连接川西高原的重要走廊。近年来,邛崃市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探索水果产业发展路径,水果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值持续增加,已成为邛崃市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之一。王大铭[1]对邛崃市果树产业化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周熙等[2]研究总结了邛崃猕猴桃品种提纯复壮及种植技术。王迅等[3]对邛崃市南宝山镇蓝莓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邛崃水果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品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仍然存在发展定位不清、经营主体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品牌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现对邛崃市水果产业发展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邛崃市水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地环境和产业规模

邛崃市地处103°E、30°N,幅员1377km2,东西长68.5km,南北宽38.5km,海拔453.5~2025m,地势东低西高,山、丘、坝各占1/3,森林覆盖率48%。邛崃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宜多种果树生长。2021年,邛崃市年平均气温17℃,年日照总时数为1109.8h,年总降雨量为1067.1mm,相对湿度86%。境内土壤肥沃,土质优良,主要为紫色土和黄壤。河流纵横,有南河、邖江河、斜江河、蒲江河、玉溪河五条主要河流,水资源丰富,水质纯净,良好的产地环境为邛崃水果的质量安全和优良品质提供了保障。邛崃市水果种植面积14727.4hm2,投产面积12040.6hm2,年产量约22×104t,年产值约17亿元。其中,柑橘种植面积8733.77hm2,投产面积6700.34hm2,年产量约12×104t,年产值约9亿元。猕猴桃种植面积4660.23hm2,投产面积4326.88hm2,年产量约8.5×104t,年产值约7亿元。此外,还种植有李子、葡萄、蓝莓、桃、梨、枇杷、草莓、樱桃、火龙果等水果共1333.4hm2,投产面积1013.38hm2,年总产量约1.5×104t,年产值约1亿元。邛崃市辖14个镇(街道),柑橘主要分布在文君、临邛、桑园、羊安、固驿、平乐、临济、孔明等镇(街道),属邛崃中部丘陵区和东部平坝区。猕猴桃主要分布在文君、固驿、孔明、南宝、火井等镇(街道),属邛崃南部五面山、长丘山区和西部龙门山南段延伸山系。李子主要种植在邛崃西南部的临济镇,蓝莓主要种植在邛崃西部的南宝山镇,葡萄主要种植在邛崃东部的羊安街道,其他品类的水果种植面积较小不成规模。

1.2 品种结构和品质特色

邛崃水果主要以柑橘和猕猴桃为主,两者分别占水果种植总面积的59%和32%。邛崃柑橘“春见”品种种植面积5400.27hm2,占柑橘种植总面积的62%,“不知火”占比9%,“爱媛38号”占比8%,柚类、“清见”“沃柑”“椪柑”等其他柑橘品种占比21%。邛崃猕猴桃“红阳”品种种植面积3308.76hm2,占猕猴桃种植总面积的71%,“东红”等其他红肉品种占比8%,“金艳”等黄肉品种占比15%,“翠香”“天香”等绿肉品种占比6%。邛崃柑橘以“春见”为主推品种,其果面光滑,皮薄无核,肉嫩多汁,风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0%以上,总酸≤5.0g/100g,固酸比达到20以上,抗坏血酸≥40mg/100g,果实风味佳,商品性好。邛崃猕猴桃以“红阳”为主推品种,外在感官品质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果形美观整齐,果面清秀,横剖面沿果心部位有放射状鲜红色,口感细嫩多汁,味甜,香气浓郁,风味纯正。内在理化指标方面,其可溶性固形物达到了16.5%以上,总酸≤1.0g/100g,抗坏血酸≥70mg/100g,表现出较高水平。邛崃猕猴桃凭借优秀的品质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全国首届优质猕猴桃品鉴会金奖和首届四川猕猴桃品鉴会红肉组金奖等殊荣。

1.3 产业发展和品牌市场

邛崃市坚持“控面提质”的目标导向,积极构建现代水果产业发展体系,建立了邛崃市果友邦果品行业协会、邛崃市猕猴桃产业协会、邛崃市电子商务协会等社会组织,进一步推动邛崃市水果产业抱团发展。目前,邛崃市已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GAP认证水果种植基地666.7hm2以上。邛崃高山生态蓝莓基地成为四川面积最大、海波最高的蓝莓种植基地,火井镇双童村(绿佳康猕猴桃)成功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同时,还有序推进水果产业园区化,邛崃市平乐骑龙山万亩柑橘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为成都市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在品牌市场方面,邛崃市拥有“绿佳康”“宏杨”“奇耙”“蓝吻”“沐蓝地”等多个水果企业品牌,邛崃猕猴桃于2019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邛崃水果销售到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并成功出口荷兰、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

2 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发展方向不明,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邛崃市是传统农业大县,但水果产业发展一直不温不火,产业链较短,市场竞争力较弱,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近两年,受到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水果市场一度低迷,水果售价波动较大,产业发展动能不足。造成这种困局的内外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内部因素是邛崃水果产业发展缺乏方向定位和规划引领,没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之政府引导不够,扶持政策较少,邛崃水果产业发展“跟风现象”严重,水果种植品类多,但缺乏特色“拳头产品”,种植户过分看重当前水果售价,跟风种植利润较高的水果,产业效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2.2 经营主体多小散弱,缺乏龙头企业引领

据统计,邛崃涉及水果产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共633家,其中,企业31家、专业合作社81家、家庭农场521家,家庭农场数量占各类经营主体总量的比例达到82%,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水果生产的经营模式占主导地位。邛崃市在水果生产经营方面,有国家级专业合作社2家,省级农头企业2家,省级专业合作社7家,省级家庭农场12家,成都市级龙头企业3家,成都市级家庭农场20家,尚无国家级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邛崃市水果产业经营主体总体上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实力弱的特点,家庭式经营主体大量存在,水果产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农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和市场的链接不够紧密,水果产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较短。

2.3 果园管理模式粗放,生产技术水平不高

邛崃水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据初步调查,60%以上的水果基地建园标准低,土壤改良水平差,园区道路、排水沟渠等果园基础设施建设落后,50%以上的果园暂未建立肥水一体化管网设施设备。种植技术水平较低,60%以上的果园管理粗放,种植全程品质管控能力较弱,虽然已通过行业协会建立了猕猴桃、柑橘、葡萄等生产技术标准,但在生产实践中标准未得到严格执行。果树病虫害防治难度大,邛崃西部山区猕猴桃溃疡病发生面积较大,丘陵地区少部分果园已发现感病植株,溃疡病给猕猴桃产业造成严重损失,亟需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

2.4 水果品牌建设滞后,果品溢价空间较低

公共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较弱,缺乏统一的对外品牌宣传窗口;企业品牌建设尚不规范,企业品牌较多,但标志使用不规范,商品化处理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认可度、辨识度低,水果产品常常被周边市县贴牌销售。现有水果贮藏库贮藏容量不足,一旦出现滞销,果农损失严重,贮藏设施结构不合理,已建成的贮藏库多为普通冷藏库,气调库较少,实现周年供货难度大。水果分选分级标准较低,分选设备少而不优,设备技术含量不高,无法大规模、快速度、高精度分选,不能满足大批量分选包装需求;电商平台发展相对滞后,未形成集群效应,物流配套跟不上,农产品无法快速、安全送达消费者,果品售价较低,溢价空间不高。

3 对策

3.1 明确果业发展目标思路,让“发展压力”转变为“发展动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居民人均鲜瓜果消费量逐年增长,在这种市场需求下,水果销量也保持着上涨趋势,特别是电商平台的崛起进一步拓宽了水果的销路[4]。为打造“川果”千亿产业,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川果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邛崃市属于“5+8”优势特色水果发展区布局中红心猕猴桃产业带辐射县。成都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明确要以强链条、育集群为导向,重点培育柑橘(柠檬)果业等集群,增强特色农产品全球竞争力。同时,邛崃水果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耕地资源约束趋紧、极端天气及病虫害影响加剧、人工地租费用不断攀升等。要把握发展机遇,直面压力挑战,需要切实理清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思路,围绕“打造优质水果、打响邛果品牌、助推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形成以猕猴桃产业为突破、以柑橘产业为引领、以其他水果为补充的“1+1+N”水果产业发展格局,强化政策扶持、项目引导和示范带动,推动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将已成规模的柑橘、猕猴桃产业做优做强,将逐渐成势的葡萄、蓝莓产业做精做细,逐步塑造邛崃水果产业的新优势。

3.2 强化经营主体引进培育,让“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制定并落实相关激励政策,吸引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龙头企业到邛崃进行水果生产经营活动。培育壮大各类经营主体,鼓励通过合资、合作、并购等方式引进优质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水果产业提档升级。抓好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最适宜区集中配置,实现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态势。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一批覆盖各品类水果产业的种植技术服务、植保服务、农机服务、劳务服务、销售服务等专业化服务队伍,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社会力量为骨干,发展多种形式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小农户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有效联结,分享产业发展增值利益,探索开展果园托管、半托管等产业服务方式,提高果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持续优化行业环境,搭建平台让各类经营主体更好地对接合作,推动各类经营主体形成产业联盟,营造更加良好的竞争合作环境,进一步激发龙头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使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能和谐共生,形成龙头引领、梯队协同、优势互补的水果产业发展集群。

3.3 科技引领助力产业发展,让“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以天府现代种业园为基础,实施果树种业提升工程,建设柑橘、猕猴桃良种苗木资源库、良种苗木繁殖中心和良种苗木生产基地,大力支持无病毒苗木繁育。加强果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快特色优势果树新品种选育与地域良种开发,采用芽变选种等方式,推进果树品种改良与结构调整,提高果树良种覆盖率。围绕“1+1+N”特色优势水果产业集群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和成都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提升标准化、现代化、绿色化生产水平。按照“发展集约化、品种特色化、栽培规范化、管理标准化、配套服务一体化”的思路,在邛崃水果种植核心区(文君街道、孔明街道和固驿街道),实施水果基地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农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研发创新工程和数字果园示范工程,从而引领带动邛崃水果基地整体提档升级。同时,加强水果专家委员会团队建设,聘请水果产业领域知名专家或学科技术带头人作为邛崃水果产业首席专家,强化水果产业发展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深入开展“院地合作”“校企合作”,引入优良的水果品种、配套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基地标准化和生产组织化,促进特色水果优质高产。

3.4 深入实施水果品牌战略,让“增产导向”转变为“提质导向”

实施水果品牌战略,构建水果区域公共品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水果立足本地、面向全国、走向全球市场的战略性举措[5]。要真正提升邛崃水果品牌知名度,不光要做强区域公共品牌,更要做好企业品牌。立足整个产业链建立一套成体系的标准,在种植前段,通过实施投入品管控,制定并落实生产标准,来实现水果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确保优质水果的质量和数量;在采摘和采后端,要明确采收和分级标准,通过分选系统、包装系统、仓储系统和物流系统,来解决水果的商品化问题;在市场端,深入挖掘产品文化内涵,着力打通水果销售渠道,建立宣传体系,充分利用各类线上线下平台、展示展销活动等,扩大水果品牌影响力,用工业化思维做水果生产,以商品化思维做水果市场,才能真正构建邛崃水果品牌的支撑体系。

猜你喜欢

猕猴桃水果发展
摘猕猴桃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提取猕猴桃的DNA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水果篇之Cherry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