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软胶囊、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及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比较

2022-12-25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丁苯脑血管阿司匹林

周 翔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慢性临床综合征,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以中老年男性群体多见,患病率逐年上升。该病起病急,发作时表现为限制性脑功能障碍,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发展为脑血管病,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1]。当前临床多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TIA复发率,但单独使用的效果仍有提升空间[2]。丁苯酞软胶囊是治疗缺血性脑卒的常用药,是一种新型抗缺血药。近期研究显示,丁苯酞与阿司匹林联用可有效改善TIA患者神经功能及凝血指标,还能减小斑块面积、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但其联用对改善患者脑血管动力学的效果尚不明确[3]。鉴于此,本研究选取50例TIA患者设计对照试验,进一步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对TIA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TIA患者5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6例,女9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1.84±10.72)岁;病程3~10d,平均病程(6.93±1.13)d;发病类型:颈内动脉TIA15例,椎-基动脉TIA发作10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61.25±10.81)岁;病程4~12d,平均病程(7.15±1.36)d;发病类型:颈内动脉TIA17例,椎-基动脉TIA发作8例。两组患者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4-5]中TIA发作的诊断标准;发作时间在24h以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过敏及出血体质者;近期有抗纤溶、抗凝药物史;合并肝、心、肾功能损害;妊娠及哺乳期者;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包括抗凝、调血脂、抗感染、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并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生产厂家: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051)100mg,口服,0.1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丁苯酞软胶囊(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99),口服,2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情速控即治疗后3d内症状消失,且未重复发作,或发作频率<1次/d为基本治愈;治疗后3~10d内症状有所好转,偶有发作但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低于入院前为有效;治疗10d后症状仍未见改善,且反复发作为无效;患者用药后转化为脑梗死为恶化。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有效率。(2)比较脑血管动力学参数。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查两侧大脑中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P)、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记录数据结果。仪器购自武汉科尔达,型号为TCD-2000F。(3)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抽取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5mL,采用血液流变检测仪检测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仪器购自济南童鑫,型号为HL-5000。(4)比较两组凝血指标。抽取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5mL,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患者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仪器购自武汉迅捷安,型号为XL1000E。(5)记录两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s)以t检验,计数资料(n%)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0%(23/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4.00%(16/2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n(%)]

2.2 脑血管动力学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VP、VM更高,PI更低(P<0.001),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脑血管动力学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更高(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mPa·s)

2.4 凝血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凝血指标改善程度更高(P<0.001),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凝血指标

2.5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TI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明确阐释,目前认为其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微栓子等有关。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认为颅内动脉狭窄或阻塞是TIA的主要发病机制,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引发脑缺血;微栓子学说认为源自心脏或动脉的栓子进入脑动脉引起脑血管阻塞,导致TIA[6-8]。当前临床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抑制血小板聚集有一定效果,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丁苯酞不仅能抑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还能通过改变血流动力学增加脑血流量,是治疗TIA的潜在药物。为进一步提高TIA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两种药物结合治疗TIA。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0%(23/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4.00%(16/2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两种药物合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其原因:丁苯酞可通过介导多个环节抑制脑缺血引发的病理改变,有效改善脑缺血区域血流灌注,促进脑能量代谢及血脑屏障恢复。而阿司匹林则通过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脑微循环,减轻脑损伤。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不同,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使药效叠加,因而观察组有效率更高。

VP、VM、PI均为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VP、VM是反映脑血管功能的敏感指标;PI用以评估脑血管外周阻力。TIA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会导致血流速度降低、脑血管外周阻力增大。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VP、VM更高,PI更低(P<0.001),表明两种药物的药效成分有助于减小血管外周阻力、增大血流速度。分析其原因为丁苯酞通过增加血管新生及扩张椎动脉来提高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同时减小血管外周阻力,因而治疗后VP、VM升高,PI降低,此外,2种药物均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合用后效果更佳。张艳峰等[9]研究表明,丁苯酞对于改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显效果,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

血液黏度越高,则血流阻力越大,供血速度降低,导致血流停滞,最终导致TIA。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凝血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说明同时应用丁苯酞和阿司匹林有利于降低TIA患者血液黏度,这与两种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有关,此外,丁苯酞还可抑制血栓形成,故而本研究中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改善更明显。王明玉等[10-11]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

APTT和PT值降低、FIB值升高均可反映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APTT、PT值更高,FIB更低(P<0.001),表明两种药物联用改善凝血的有效性更高。分析其原因:一方面阿司匹林可通过促使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烷A2改善凝血功能,另一方面,丁苯酞可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达到改善凝血功能的效果,两种药物作用途径不同,共同使用能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代昌飞等[12-13]研究结果证实,两种药共用对于TIA患者的凝血指标有改善作用,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一致。此外本研究中两组均为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联合用药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两种药物联用治疗方案具有更高的有效性,还能使患者的脑血管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的显著改善,且安全,建议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丁苯脑血管阿司匹林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