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里斯·拉威尔声乐套曲《自然界的故事》诗乐关系探析

2022-12-24李文龙

黄河之声 2022年14期
关键词:拉威尔织体翠鸟

李文龙

引 言

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于1906年创作完成的声乐套曲《自然界的故事》,由《孔雀》、《蟋蟀》、《天鹅》、《翠鸟》、《珠鸡》五首歌曲组成。这部作品是拉威尔根据法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作家于勒·勒纳尔(Jules Renard,1864—1910)的一部同名散文诗所写,拉威尔曾直言“很久以来,于勒·勒纳尔的诗歌中直接而清晰的语言,深沉而含蓄的诗意就吸引了我。”于勒·勒纳尔在日记中提及拉威尔曾邀请自己出席。1907年1月12日他和雅内·巴托里一起在“国家音乐协会”的音乐会,在此次首演上拉威尔遭到了勒纳尔的拒绝“我告诉他,我对此一窍不通,并询问他在《自然界的故事》中加入什么新的元素。”拉威尔曾直言不讳“我的目的不是在您的作品中加入什么,而是直白地对它们进行细致的解释……用音乐来表达您用语言所表达的东西……”。

一、基本情况

法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作家于勒·勒纳尔生活在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他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由于他的诗歌笔触生动形象,观察描写细致入微,捕捉角度新颖独特,被誉为“图像捕捉者”。其中于1896 年创作的诗集《自然界的故事》是勒纳尔的代表作之一,由60多首关于动物和昆虫的诗歌组成。诗集以幽默的语言描绘了这些动物和昆虫的瞬时形态和外部特征,在诗歌中运用隐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段,从多个角度生动地再现了有趣的动物世界。勒纳尔曾经说过:“我希望看到的描述不要超过十个词。”

拉威尔的声乐套曲《自然界的故事》是以于勒·勒纳尔的同名诗集为基础而创作的。正如引言中所言,所有的音乐也是为再现和诠释勒纳尔诗歌内涵而服务的。拉威尔曾邀请勒纳尔出席他和雅内·巴托里一起在“国家音乐协会”的音乐会。在此次首演上,勒纳尔曾询问拉威尔在《自然界的故事》中加入了什么新的元素。拉威尔回道“我的目的不是在您的作品中加入什么,而是直白地对它们进行细致的解释。”

拉威尔在创作伊始深受勒纳尔观察动物世界的独特视角及其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启发,选用了其中五种动物创作出声乐套曲《自然界的故事》,其中包括《孔雀》、《蟋蟀》、《天鹅》、《翠鸟》、《珠鸡》五首单曲。孔雀用拟人手法将雄孔雀的开场过程比作“他穿着正式的衣服”来“举行婚礼”,用第三人称“它”来讲述了一只雄性孔雀每日穿着盛装,翘首期盼地等待新娘的故事。蟋蟀用第三人称“它”来描述一只胆小的蟋蟀在外流浪归来,细心地重建自己破败不堪的家园的动作过程。诗中巧妙地将蟋蟀挖洞筑巢的现象比作重建家园。《天鹅》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只美丽的天鹅在湖里游泳,追逐着天上的白云,婀娜多姿,但后半段似乎描写地像一只寻常的家鹅。《翠鸟》运用第一人称“我”,叙述了一位垂钓者在湖边垂杆钓河鱼时偶然遇到一只停留在钓竿上的美丽的翠鸟的场景,并在短短的空间里描述了翠鸟“明亮无比”的美丽形状,表达了我对翠鸟的“爱”。在《珠鸡》中,作者用尖锐的笔触描述了院子里一只驼背、暴躁的珠鸡妈妈打架追逐的疯狂场景。

二、音乐织体形态与诗歌的关联——“布景、动物角色与行动剧本”

在声乐套曲中,拉威尔致力于用音乐体现勒纳尔在文本语言中体现的内容,以用音乐诠释诗歌中的“布景、动物角色与行动剧本”为创作策略。正如其本人对勒纳尔所言“用音乐来表达您用语言所表达的东西,例如当您站在一棵树面前时。我在音乐中思考并感觉,我很愿意和您一起思考并感受同样的事物。有一种音乐是完全凭直觉并强调感觉的(就像我的音乐)……”这里的角色指动物,布景包括动作地点和场景,行动剧本指脚本情节的发展线索。当用音乐诠释诗歌时,必须提及和声织体形式,它与音色和节奏一样,具有清晰表达音乐动态层次的属性,包括意义、风格和特征等。作曲家经常根据旋律发展的趋势和音乐情感的起伏来选择曲式和节奏,从而创造出具有指向性的音乐织体形态。作曲家赋予音乐形态的织体以角色的意义,既是一种拟人的音乐创作说法,而音乐形态的织体又可以演绎出作曲家想要表达的诗歌的具体形象和角色内容。

《孔雀》伴奏织体主要运用附点节奏型贯穿全曲,增强了音乐的歌唱性与语言性,描绘出孔雀“出场”的情景。第28-30小节持续附点节奏的上行音阶,描绘出“他飞上屋顶,焦急地看着太阳”的过程。当他飞上屋顶后,“他大声的叫喊”,和声织体带有不和谐的二度震音,生动表现出内心慌乱的情绪,同时借用力度记号逐渐增强,将全曲推向高潮,用新娘的名字“Léon ! Léon !”的两次呼喊来释放内心深处的期盼不安与痛苦。织体结构的高音部分在音调和节奏上与歌词保持一致。在电话拨通的那一刻,“什么也没有来,也没有人回应。”,生动描绘出孔雀由刚开始的满怀憧憬,瞬间跌入了万丈深渊,只有无尽的黑暗,这也象征着当时资产阶级压迫下的底层劳动人民对光明的渴望。

《蟋蟀》从钢琴伴奏织体上的角度来看,呈现部分的E-C音继续贯穿整个部分,就像一只蟋蟀发出机械的滴答声。在第19-38节中,采用了复调写作技巧。伴奏织体有三个声部,右手承担两个声部。高音部分旋律突出。八度音阶的等分组合似乎故意打破了开场的平静,描绘出蟋蟀流浪归来后正在“仔细清理庭院”的情景。第19小节,以开头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变奏,进而织体加厚,气氛从平静逐渐走向激烈,歌词中写到“他先刨开狭窄的沙道,把归隐前夕挖出来的石南当作自己的刨子,不停地摩擦大树根来消磨时间”,夸张了蟋蟀的微妙动作,伴随着大二度装饰音的出现,旋律密集短促以模仿蟋蟀此时百无聊赖不安的叫声。

《天鹅》钢琴声部采用描写水面波光粼粼的十六分音符的七连音的分解和弦形式音型织体贯穿全曲。第1-4,26-28小节,弦乐竖高声部以十六分音符的七连音的分解和弦形式连绵不断奏响,低声部琶音,对应的歌词分别为“它在池塘中滑行,像白色的雪橇,在那云中穿行。”“轻轻地,坐着轻柔的羽毛垫,天鹅滑行着靠近”,塑造了天鹅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悠闲漫游的行动剧本。

《翠鸟》的音乐织体形态,上方声部以竖行且密集排列的柱式和弦为主作半音进行,下方声部则以五度和八度的音程进行为主。这些柱式和弦,仿佛翠鸟直立在水边的岩石上,展现出翠鸟捕鱼猎食的伺机而动的伏击习性。第3-7小节,大跳与级进和弦交替运用。“今晚鱼儿没上钩,但是我却那么兴奋异常。我在湖边钓鱼,一只翠鸟飞到我的栖息处。它描绘了一只翠鸟飞过,栖息在鱼竿上,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

《珠鸡》的开头由单音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跳音的同音反复组成,使用不和谐的大七度,模拟发出“咯咯”的鸡叫声,描绘了珍珠鸡咄咄逼人的形象。这是一出“充满了刺眼的灯光和明亮色彩的场景”。在第4-7小节中,每个声音部分以三度或三度以上的间隔排列。歌词是“我院有一只驼背的鸡,只关心自己的残疾”,描述了珍珠鸡的残疾和丑陋的外表。

三、音高关系与诗歌的关联——旋律与语音

“诗文本身就要求一种特别的和法语的措辞紧密联系的朗诵形式。”拉威尔在进行歌曲创作时尽量使旋律符合法语歌曲所要表现的思想与语言特点,对声乐旋律和节奏的处理尽可能接近口语,并具有吟诵的特点。这也表明拉威尔是以一种“解释”的方式创作的。并不是对勒纳尔的文本进行“补充”,即“我的目的不是在您的作品中加入什么而是对它们进行解释,用音乐来表达您用语言所表达的东西”。

拉威尔对于诗歌的解释首先体现在对一些相同语词的音乐配置上。《自然界的故事》中拉威尔的创作使得个别旋律歌词的发音在演唱中颇具难度,其主要原因在于音符时值较短或是歌曲节奏偏快,其旋律线条也是以无规则地跳进为主,偶尔还穿插有法语中特别的且重要的发音规则,即联诵。这使得法语发音相对密集并绕口。例如《孔雀》其旋律主要特点:以相距较小的音程的绕唱式的旋律为主,如第8小节“Il va sûrement se marier aujourd’ hui”,其旋律音调起伏与诗句中的法语语音的音调高低相近,如:此句中“marier”是这首诗中的一个复音词。它的重音在最后一个音节“ier”上。为了达到强调的效果,法语发音中重音音节的语调略高于弱音节的语调。从诗乐关系的角度来看,不难发现拉威尔常以相同或类似的音调进行语词配置。因此,旋律重音音节都在相对较高的旋律音g1上,这不仅强调了单词的意义,而且使旋律更适合法语的发音和语调,使歌曲更加流畅自然。

拉威尔对于语音的关注还体现在他在《自然界的故事》中对于两个相同元音结尾诗行的强调。例如《天鹅》结束句诗行以e这个元音结尾。需要说明的是,字母“e”出现在词末一般情况下是不发音的,但为了满足音律美感要求,词末“e”则需要改变其语音,在歌词中“Il engraisse comme une oie.”与该句诗行对应的旋律结束在E音上。又如《珠鸡》中结束句诗行“Et elle se roule dans la poussière comme une bossue.”与该句诗行对应的旋律也结束在E音上,有鉴于这两句分别是诗歌的结束句,也可以将这种相似的旋律结尾视为对诗歌句法结构的对应。

拉威尔严格遵守了勒纳尔一定程度上不纯粹的日常语言,在《自然界的故事》中,有大量吟诵式的谐音重复旋律,它们将歌唱和吟诵结合在一起,并在同一音调上保持几个小节。当歌词以一种音调演唱时,它非常符合吟诵的特点,借此以调节词义的不同表达方式,突出文本内容的表达,体现出拉威尔对于诗歌的解释,同时唱与吟诵式的特点也形成对比,而演唱时音区多属中低音区,恰巧与中高音区的音高形成对比。例如在《蟋蟀》第64-66节中,“在那片宁静的田野里,杨树的根在空中像手指一样笔直,直指月亮”。在该3小节内,旋律中人声声部F同音反复多达5次,其余的♭A、C、♭E、♭D等音都至少重复两次。通过中低声区以谐音重复为主的蜿蜒曲调,展现出场域中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使歌曲的旋律基调更接近法语的声调和语调。这种旋律由接近声音和语调组成,给人以朴实、真诚的特点,充满了含蓄、内向的性格。

除了完全遵循语言风格,人声旋律中的同音反复还经常被停顿打断,即旋律在同音进行时出现休止。例如《蟋蟀》第7-9小节,同音反复♯G时被八分休止所中断。然而,声乐旋律中的停顿休止通常恰好是诗歌朗诵的呼吸,歌手的呼吸以及旋律前一阶段的结束和下一阶段的开始。拉威尔还在歌词中加入了带有很多词尾元音省略如《孔雀》中“未婚妻没有到来”(La financée n’arrive pas)这样本来是九个音节的诗句,不过在勒纳尔的诗中以“La financée n’arrive pas”的形式出现,而拉威尔正好把它谱成了六个音节。

结 语

勒纳尔通过诗歌文字来描绘《自然界的故事》,而拉威尔则用音乐来实现对于诗歌意境的真实再现,试图“叙述”故事,而不是“赋予色彩”。这些歌曲的诗歌文本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不是简单地模仿或表达,拉威尔的回答似乎已经表明一切,“也就是说,音乐被用来表达勒纳尔用语言表达的东西。”同时,在声乐套曲中,拉威尔对声乐的处理是尽可能接近口语的,具有吟诵的特点。将音乐与诗歌片段的关系、诗歌情节的发展和音乐形态的转变;语义、词语等的音乐形态相联系,剖析各分曲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用织体形态、音高关系等的塑造来“诠释”诗歌中动物的形象、神态及行为等。至此,诗歌的重要结构因素在拉威尔的音乐中找到了对应。有关拉威尔《自然界的故事》的诗乐关系,如果套用彼得·卡明斯基(Peter Kaminsky)的术语便是“音乐适应歌词”,沿用拉威尔本人的说辞便是“诗乐转换”,歌曲与诗篇高度融合交织在一起,形成更具象的诗乐关系。■

猜你喜欢

拉威尔织体翠鸟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简论中国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织体类型与文化意义
白描画禽鸟(八)
形象表现主义画家——大卫·拉威尔作品欣赏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常常想起人间的美好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从蒙马特走来的莫里茨·拉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