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靖西壮族双声部山歌音乐形态研究

2022-12-24

黄河之声 2022年14期
关键词:靖西主音山歌

徐 欢

引 言

靖西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边陲,四周连着大新县、那坡县等,南部与越南接壤,是我国南部的边陲之地,靖西县历史上由于其不便的交通、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使该地区民歌一直保存得相对完整,而山歌作为表达壮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抒发其质朴的思想感情的载体,有着其浓郁的艺术特色。

一、靖西壮族山歌的概述

(一)山歌种类

靖西壮族山歌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劳动而产生的,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它记录了靖西人民历史和文化发展轨迹,是靖西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山歌文化直抒胸臆地表达了靖西人民淳朴、真挚的思想感情。

靖西壮族山歌按音乐织体形态可分为单声部和双声部两类,其中双声部山歌主要有6种,分别为下甲山歌、上甲山歌、义兴山歌、偕乐山歌、渠洋山歌、凌结山歌;单声部山歌主要有4种:果乐山歌、乍周山歌、安德山歌、巴乐山歌。其结构相对短小精炼,曲调优美动听,有热情高亢的,也有温柔低婉的,歌词内容丰富。山歌主要以原生地和流行的地域来命名。

(二)题材内容

靖西壮族山歌的歌词题材内容相对广泛,内容丰富,反映着靖西人民的劳动生活。主要表现如下:

1、劳动生产

靖西壮族人民的传统生产方式主要以农业为主,大部分山歌是靖西人民在劳动生产中集体创作的。在从事各种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歌词题材内容以劳动为主,以歌唱为载体。唱山歌不但可以传播劳动相关信息,还能在歌唱中抒发自己的劳动心情,如有传播劳动经验的、有传唱劳动知识的、或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的交流学习、各种播种技巧等,都能在山歌中提到。

如《安德高腔山歌》中的歌词大意:什么在河里伴鱼,什么在田中伴禾;石头在河例伴鱼,稗草在田里伴禾。靖西人民以问答的形式唱出在田作物中其获得的生产常识,并进行传播。

2、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主要讲述的是靖西壮族人民对家乡的社会发展而作的歌词。它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类,涉及吃、穿、住、行、社交、娱乐、体育等领域,这些领域成为创作靖西山歌歌词的主要来源。如有对社会生活的向往与赞美、有对社会黑暗势力的批判、有对旧时苦难日子的发泄。

如《义兴山歌》中的歌词大意:隆兴风水真是好,前后都有树生长;后面有座泰山靠,前面有条河水流。赞美家乡风光好,有山有水,地理位置好。

如《巴乐山歌》中的歌词大意:哎,山笑水笑花亦笑,贝侬自远方来;就进靖西城去吧,能够会面内心欢喜。歌词赞颂了靖西社会风光好,山好水好人更好,靖西人民热情好客。

3、节日节庆

靖西壮族人民非常注重传统的节日节庆,每个节日都会举行隆重的欢庆仪式。其传统的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等,而在山歌中表达传统节日的欢愉和热闹场景的歌词便应运而生。

如《下甲山歌》中的歌词大意:端午节日在今天,全国各地喜洋洋;药市开市到初五,各种草药摆上街。靖西的端午节又叫端午药市,人们把采摘的草药拿来集市上卖,表达了靖西人民欢乐过端午,集市上洋溢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4、婚姻爱情

婚姻爱情是靖西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题材,在山歌中占绝大比例。特别在对山歌时,男女的情歌对唱是重中之重。在对唱中有求歌、抢歌、斗歌等环节,男生通过以上环节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最终斩获心仪女生。婚姻爱情的歌词内容十分丰富,有表达爱意的、有表达思念的、有表达缠绵悱恻的爱情的。大多数歌词都以即兴发挥为主。

如《偕乐山歌》中的歌词大意:两相念三日路程不嫌远,不念邻居嫌也远;三月二十日真热闹,少男少女成群结队逛。该歌词用俏皮近似发牢骚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女生思郎君的心情,通过少男少女成群结对逛街的场景表达内心对爱情的无限向往。

二、双声部山歌音乐形态研究

(一)词曲结构

靖西壮族双声部山歌的词体结构含有古代诗歌的特性,基本形态严谨,以七言四句为主,即每句七个字,每段为四句。歌词以四句类为基本格式,运用重复的原则,注重押韵,每首山歌至少一段,由于演唱场合和语义不同,所用衬词也不同。如“嗯、咧、咦、啦、呀哈”等,无实际意义。内容上,以表达爱情的题材居多。在音乐上,结构与歌词保持一致,材料以重复或变化重复构成,使歌词与曲调、主题旋律得到深化。

《凌结山歌》是按地名命名的,“凌结”是地名,用靖西的“府话”来演唱。歌词大意是:念我不给我打酒,在旁犹如在远方;道路遥远也要来,问君能有多念吾。四句为一段,每句以七个字组成,其中穿插一些语气衬词,形成典型的一段体歌曲,四句歌词在结构上,以6+6重复(变化重复)的平行乐句呈现,前两句歌词行腔为第一个乐句a为6小节,因第一句歌词结束在非重拍上,也没有明显唤气位置,而第二句歌词又紧接第一句,所以形成前两句歌词为一大乐句。其第二乐句也是相同情况。旋律线条主要呈向上趋势,以三度、四度为主。演唱形式为两男与两女对唱。

靖西双声部山歌的歌词押韵规律有两种:一种是押腰脚韵加押尾韵,如上甲山歌、下甲山歌、渠洋山歌;另一种是押腰脚韵不加押尾韵,如凌结山歌、义兴山歌、偕乐山歌。《渠洋山歌》歌词:

(恩)木铁刚好碰斧锋,mei luo yao ao pang bu ang

(恩)我们嗲用力去砍下;gong die yang liang bai tang luo

砧板嗲拿来迎刀锋,ken die on mao tai pia wan

佬谁有力大些剁。lou tai mei lan da shan duo

歌词大意:铁木刚好遇利斧,我们努力去砍倒;砧板本就等利刀,谁有力气尽管砍。《渠洋山歌》四句为一段,每句以七个字组成,以(6+6)重复的两个平行乐句构成,它的押韵方式属于押腰脚韵加押尾韵,其规定腰韵在第二句的第四个字上,凡双句需押尾韵,尾韵一韵到底,如第二句的第四个字“liang”押上句句尾的“ang”,属ang韵,第四句的四个字“lan”押上第三句句尾“wan”,属an韵。尾韵是第二句最后一个字“luo”和第四句最后一个字“duo”互押,属uo韵。

(二)调式音列

靖西壮族双声部山歌的调式音列构成,其常用的为四声音列、四声五音列、五声羽调式、五声商调式、复合调式。

如《凌结山歌》,全曲以角音开始,围绕徵音的同音反复,并跳进到宫音和仅出现一次的羽音上,组成双声部调式音列为:mi、sol、la、do的徵调式,虽然徵音不作为全曲的始音,但出现的次数最多,强调其调式主音的特点。《义兴山歌》与《下甲山歌》为四声五音列山歌,《义兴山歌》其音列以四正声为主,加入以装饰音出现的变徵形成加变徵的四声五音列的羽调式,该首歌曲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低羽起腔,宫音大三度级进到角音上,宫音的出现频率远远超过调式主音角音,变徵在起腔中以倚音的形式出现在每一联句的开始。《下甲山歌》为一首四声五音徵调式的双声部山歌,其双声部音列为:re、sol、la、do、re,调式主音没有作为开始音出现,第一、三句落在羽音上,二、四句落在主音徵音上,羽音和高宫作为旋律中的经过音,使歌曲平缓上行到最高音,再由平缓下行到调式主音,直至结束,行腔较平稳。《渠洋山歌》与《上甲山歌》大致与汉族的五声调式一致,《渠洋山歌》是一首五声羽调式,其双声部调式音列为:sol、la、do、re、mi。羽音作为调式主音,以起始音、半终止音、终止音在全曲重要位置出现,其他音围绕主音起到一个支撑作用。《上甲山歌》为一首五声商调式,整个音列围绕调式主音商音进行,其高音声部音列为八度五声商调式:la、do、re、mi、sol、la,低音声部为七度五声商调式:la、do、re、mi、sol。这首山歌的高低音声部的音列有所不同,高音声部以宫音与角音为主,形成稳定的大三度,而低音声部以角音与羽音为主,与高音声部形成对比,全曲的角音出现的频率较高,它不仅支持着主音商音,还作为连接音连接着本曲的最高音与最低音。《偕乐山歌》为音列相同而主音不同的复合调式,其双声部调式音列为:la、do、re、mi、sol,高声部结束在徵音上,低音声部结束在角音上,形成一个小三度,全曲以徵音出现的频率最高,虽然低音声部结束在角音上,徵音却给了它极其重要的稳定地位。

(三)多声结构形态

靖西壮族双声部山歌有合唱和重唱两种演唱形式。合唱主要集中于南路的方言区德保县,流行于渠洋镇、新靖镇、武平等地区。其特点是5-12人为一组,1人唱高声部,其余演唱低声部。而北路的双声部山歌以重唱形式呈现,以两男(二重)与两女(二重)对唱。

靖西壮族多声部山歌在声部上只有两个声部,民间把两个声部称为“上声”与“下声”,双声部在关系上大致保持一致,其关系为“低音唱,高音随”,下声为双声部民歌的基础,上声在此基础上做些许派生音,形成对比,使旋律更加优美动听。双声部的多声结构形态为支声式织体形式,支声式织体形式类似于齐唱,是为了更好地丰富单声部旋律,将其发展与丰富。上声在下声的基础上为表达感情的需要时而分时而和,在纵向上形成合合分分,先从“合”开始,后“分”再“合”,一般在关键部位分声成双声部,两声部节奏基本保持一致,偶尔有横向的加减,声部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上甲山歌》,旱地歌,该山歌是在旱地里唱的山歌,流行于靖西“上甲”之地,该地区地势相对偏高,旱地多,用当地的“秧话”演唱。歌词大意是:

此次离去何时见,眼泪不断湿手巾;话说成真不成假,如种桂花结果实。

其多声结构形态特征如下:

1、从横向上来看,上声与下声的节奏完全一致。

2、从纵向上来看,两声部的结合构成了同度、四度、五度、三度、二度。G商作为该调式的主音和构成同度的稳定音程主要运用于每一句(8+8)的终结处,结构内部偶尔用到。

3、从上声与下声的关系上可看出:上声是旋律的主导,下声是基础。声部进行方向主要以同向为主,反向次之。

《偕乐山歌》和《义兴山歌》的多声结构形态更类似于单声形态。在横向上,上声与下声节奏完全一致;从纵向上看,两声部结合以同度结合为主,仅在一处有分支出二度和三度音程,《偕乐山歌》在每句(8+8)的终结音上构成了角—徵的小三度音程,形成复合调式;《义兴山歌》在仅存的一处(4+4+4+4)的第三句形成一个宫—商的大二度音程。

总体来说,靖西双声部山歌的多声形态均采用支声式织体形式,且以“合”为主,偶尔“分”,以《下甲山歌》流传最广,武平地区和渠洋地区的双声部山歌较多,《凌结山歌》和《义兴山歌》两声部之间合多分少,这是由于该地区山歌处在多声部发展的最初阶段,而《渠洋山歌》和《上甲山歌》两声部之间分多合少,该地区处在多声部发展的成熟阶段。

(四)和声音程

和声音程的形成是靖西壮族双声部山歌旋律运动的纵向结果。在和声音程的运用方面,壮族民歌有其独特的特色,在壮族民间有把大二度结合的和声音响比喻成蜜蜂的嗡嗡叫声,出现的大二度主要是宫—商,商—角的结合,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嗡嗡声”,在靖西壮族的民歌中,大二度的运用非常普遍。而山歌作为民歌的一种,其和声音程的运用保持着这种独特性。

靖西壮族的双声部山歌主要以大二度和声音程的结合为主,小三度次之,大三度与纯四度较少,纯五度甚少。其中《下甲山歌》与《渠洋山歌》运用大二度最多,《兴义山歌》与《上甲山歌》次之。

其原因有下:

1、壮族山歌所使用的和声音程主要以密集的三度以内的结合为主,双声部使用的音域较窄,两声部的结合不超过五度。

2、双声部山歌的演唱方式主要以两男(二重)与两女(二重)对唱,二重都为同声,即为同音区的,该演唱形式也决定了其纵向的和声音程。

3、双声部进行方向以同向进行为主,偶尔斜向,在同向进行中基本构成了密集的声部关系。

综上所述,靖西双声部山歌在词曲结构、调式音列、多声部结合形态、和声音程等音乐形态上有着壮族民歌鲜明的民族风格,我们应该去深入地学习研究并运用于创作实践当中,为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奉献些许力量。探析靖西壮族双声部山歌的音乐形态及与山歌相关的民族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靖西主音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和声小调音阶
山歌
罗常乐作品选
苗山歌
法治化背景下靖西文化建设研究
广西靖西麻鸭获“地理标志”认证
关于拉莫键盘作品中装饰音奏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