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新闻的发展及传播者的角色调整

2022-12-24陶萌萌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33期
关键词:可视化

陶萌萌 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近年来,数据新闻的发展和传播速度很快,各个新闻机构开始了解并运用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记者在网络上找到相关数据,使用软件和程序对数据进行过滤、分析,并将结果可视化。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可以是数据的拥有者和分析者,也可以是数据的提供者。只要注重技术及伦理方面的问题,他们就可以用数据创造新闻,为公众服务,同时完成在新时代的角色调整。现旨在在数据新闻领域为新闻从业者及研究者提供一些启示及建议。同时,从角色再定位及伦理思辨的角度出发,明确记者及编辑在处理有关数据新闻的业务时所需具备的技术能力及应秉持的价值观,从而帮助其在实务操作和学术研究中更加从容地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

数据新闻发展及应用概述

近年来,数据新闻的发展和传播速度很快,跨国传媒集团和地方新闻机构开始了解并运用这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学术界对其也保持着关注。当今世界,很多事件都可以用数字进行描述。数据新闻是一种全新的新闻形态,反映了数据在数字时代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际上,使用数据搜寻故事并将其可视化并不是新鲜事物。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新闻都使用了这种方式。1821年,《曼彻斯特卫报》(现英国《卫报》)发布了以数据为支撑的文章《曼彻斯特在校小学生人数及其年平均消费》,通过里面的数据可以清楚地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市基础教育的状况,这些数据为后续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1858年,现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在她的报告——《英国军队的死亡率》中,使用图表和统计学知识将数据可视化[1](周苏,王文,2016)。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她发现许多住院的士兵死于手术后的感染和术后并发症,而不是直接死于子弹。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数据新闻更多地进入了公共讨论空间,它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引起了受众的关注。

西蒙·罗杰斯认为,数据新闻基于统计数据,具有从可视化到长篇文章的广泛风格,旨在从中呈现一个故事。学者Veglis和Bratsas综合了数据新闻中包含的元素,给出了一个定义:数据新闻可以被认为是从数据中提取出有用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撰写文章,并在文章中嵌入可视化,帮助读者理解故事的意义,或让他们找到相关的数据的过程[2](曾冲冲,2018)。

数据新闻能够兴起,得益于其对互联网的使用。如今,记者及其他新闻传播者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数据,使用软件和程序对数据进行过滤和分析,并呈现可视化结果。网络的普及意味着开放了新闻空间,阅读新闻的人可以发表评论,参与到新闻故事中。一篇数据新闻报道的有关数据被公开,可以鼓励人们进行探索,并从新闻中找到新的信息。另外,在这样的环境中还可以实现新闻外包。也就是说,当记者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找到数据时,民众可以和记者一起完成数据收集的过程,以方便数据新闻的建构。

研究者分析和观察零散、非结构化的信息后发现,数据是构建数据新闻的第一步。随后,传播者把这些数据转化为结构化信息,使用文本或图形的形式为公众讲述一个有意义的故事。数据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原始数据,通常以电子表格或其他格式发布,以确保数据可以再次使用;第二种是作为信息的数据,这意味着需要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单元,突出数据集的重点,实现可视化;第三种是作为证据的数据,其存在可以给周边事物施加压力以促其改进[3](杨明欣,2021)。

数据新闻的工作流程可分为几个阶段,首先通过抓取、清理和结构化深入挖掘数据,其次通过挖掘特定信息对数据进行过滤,最后将其可视化形成故事。数据新闻可以被视为一个细化数据的过程,将原始数据被转化为有意义的事物,尤其是当复杂的数据集被转化为人们容易理解和记住的故事时,新闻的价值就实现了。学者布拉德肖提出了数据新闻的倒金字塔模式。倒金字塔包括五个阶段:对数据的编辑、清理、情境化、综合和传播。具体的传播途径分为可视化传播、叙事传播、社交传播、人性化传播、个性化传播以及应用化传播[4](方洁,2019)。

数据新闻时代传播者角色的再定位及伦理反思

传播者角色的再定位

目前,仍有许多记者及受众无法理解数据新闻的作用和价值。尽管数据新闻的实际意义在不断增大,但在一定程度上,记者及编辑对数据新闻的定义、数据记者的作用、数据新闻的贡献和原则等并不一致,关于数据新闻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在处理数据时,数据新闻是更接近传统新闻的实践和规范,还是更接近计算逻辑的方法?记者是否应该掌握软件和绘图技能?他们是否应该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合作?什么是优秀的数据新闻?

数据记者可以将复杂的数据集转化为易于阅读和对观众有意义的故事,在数据和观众之间扮演中间人的角色。根据西蒙·罗杰斯的观点,这是记者的一个新角色,其在数据的掌控者和想了解并获取数据的公众之间充当桥梁和向导。在信息化社会,人们会为难以处理过量的数据感到困扰。记者如果能够找到处理数据的方法并向公众提供新闻事件的细节,其新闻工作的价值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记者在这一过程中也成了“意义制造者”[5](吕旸,2017)。此外,记者还可以通过向公众提供精心选取的数据来形成新的社会角色。数据新闻的形成过程可以创造一个新的环境,让受众与记者合作并通过数字交互技术进行交流。数据新闻可以为读者提供交互式可视化的数据,让他们进行探索并参与其中,这是新闻传播的一个开拓性领域。

在数据新闻的制作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数据需要记者进行清理或进一步调整,这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过程。所以,制作数据新闻的一个障碍是时间的限制。此外,因为大多数新闻机构的预算不高,对投资数据新闻项目的兴趣有限,造成了小型地方媒体和能够开发数据新闻的大型新闻机构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一些传统新闻的支持者对数据新闻持怀疑态度,因此新闻编辑部要想建立一个既有程序员又有记者的数据新闻团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研究显示,新闻的传统原则和实践技术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6](茅羽瑶,2022)。其中的问题包括,是技术和数据将它们的原则置于新闻中,还是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占上风?记者是否会使用数据来完善新闻报道?交互式元素被用来吸引读者,并具有解释功能,它可以作为一种工具,让读者参与到故事中,但是否剥夺了传统记者作为故事讲述者的权利?对记者来说,很多信息都是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在新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是一个挑战。数据新闻记者还必须面对媒体的“信任危机”,这种受众对媒体的不信任在过去几年有所增加,因此他们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以重新获得受众的信任。牛津大学的报告显示,尽管人们现在更多地从社交媒体获得信息,但他们认为专业新闻机构更应该为公众对新闻的信任度降低负责[7](厉文芳,2019)。

在这样的环境中,数据新闻记者需要谨慎地处理数据和图表。为了能够更好地处理数据,数据新闻记者需要接受社会科学和统计学方面的培训,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分析工作,并将其与人们的实际需求联系起来。在多数情况下,需要对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深入解读,才能使这些数据变得有意义。这意味着记者需要有能力深入解读相关信息,连贯地进行报道,并对数据进行批判性思考。这种能力称为数据素养。数据素养还包括统计素养,以及如何生成数据集,如何使用大型数据集,如何连接各种数据集并解释它们。与此同时,新闻编辑部的人员构成也应更加多样化,在团队中积极引进拥有信息技术及可视化设计工作背景的工作人员。这样一来,传播的多样性可以体现出来,也可以带来更好的新闻。当然,在这样的团队中,优秀的决策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数据新闻记者或编辑,其任务是在整个数据新闻产品内容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作出决策,管理团队,协调与掌握工作进度。他们应善于进行流程管理,做好不同成员之间的沟通,激发成员的创造力。

数字技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各组织和个人都开始和数据打交道,发布可视化信息。记者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找到自己的位置。记者可以是数据的拥有者和分析者,也可以是数据的提供者。他们可以用记者的身份,专注于用数据创造新闻,为公众服务,也可以将数字技术及其带来的变化视为机遇。有一种观念认为,数据新闻可能是当下新闻业化解危机的一种手段。它可以帮助新闻业重新赢得受众的信任,也可以帮助传播者重新找到自身的定位。

数据新闻的伦理反思

正如学者卡尔弗所说,“技术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讲述故事的新方式,因此数据新闻是一项重要的发展,但如果它不符合道德规范,那将是一个巨大的问题”[8](Culver,2017)。如果纯粹为了发布数据而制作数据新闻,既没有考虑到对新闻中人物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到数据的来源及新闻整体的价值,这样就容易造成一些伦理问题。

所有数据新闻的基础都是数据,但寻找和收集数据的过程却存在诸多伦理方面的问题。比如,在收集数据时,首先需要决定团队是收集全新的数据还是使用已有的数据库。如果一个记者团队决定收集全新数据,那么首要条件就是其成员具备良好的技术能力。也就是说,记者要能够熟练操作收集数据并协助数据可视化的程序,同时在这方面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当下可供选择的程序很多,记者并不缺乏资源,但他们往往对相关程序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不甚了解。实际上,某些程序允许用户访问公共可用资源,虽然为查询者提供了便利,但也给数据质量和数据所有权问题带来了隐患。这种对数据库的使用有可能打开了违反伦理道德的大门。因此,在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记者必须认识到,原先基于书报出版及广播电视时代的伦理准则已经发生了变化,进行数据采集时应更加注意这些问题,以免事倍功半。

数据新闻的出现还带来了其他的问题。比如,算法判断的增加是否会导致人类判断的准确性下降?因此,在利用计算机鉴别数据真伪的同时,也要培养下一代数据新闻记者,让他们认识到算法思维的重要性。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掌握优先次序、分类、联系、过滤等计算思维模式。新闻业的未来不应只关注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更应关注和培养能在高科技工具的帮助下进行抽象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新闻专业人员。

尽管伦理及技术问题难以避免,但只要处理得当,基于数据的新闻生产可以为新闻业的创新打开大门。正如学者韦特所言,“当可用的数据数量呈爆炸式增长时,不涉及数据是不可思议的。数据有助于故事的讲述,忽视这些数据就会让自己的知识变得不充分”[9](程雪玲,2019)。当下数据新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许多记者并不完全具备获取及分析数据的能力。数据新闻要想成为新闻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需要制定明确的伦理准则,同时解决相关教育匮乏的问题。

万维网的创始人Tim Berners-Lee认为,“数据驱动的新闻代表着未来”,他敦促记者在数据集中寻找故事[10](郑红梅,2019)。在未来,记者应该能理解和利用先进的技术,借助网络、信息科技、智能设备不断提升数据新闻的质量。有人认为,数据新闻可能会成为现代新闻业的重要支撑。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可以利用现有数据集发挥重要作用。专业记者可以尝试熟练掌握这种公民记者不易掌握的能力,解决网络虚假新闻泛滥等问题,继续充当信息的把关人。

关于数据新闻的作用和价值,社会上仍然存在一些困惑和怀疑。首先,许多记者对其需要与数据、统计和编程打交道犹豫不决。其次,由于预算较低,新闻机构往往不愿主动采用新技术。在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支持数据新闻时,新闻媒体由此获利的前景也并不乐观。尽管数据开放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包括数据的格式、数据的更新和发布的数据类型等。而与此同时,有关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的工具、应用程序和软件也在不断增加,可以帮助专业记者在不需要更多编程知识的基础上制作数据新闻。总体而言,作为传播者的记者需要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记者可以利用自己的敏感性,在数量的数据中找到新闻点;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总结归纳能力,在看似普通的数据中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说,新时代的记者应借助数据制作新闻,体现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民众服务。新闻工作者可以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作为重要机遇,实现角色的调整。

猜你喜欢

可视化
基于中国知网的TKA术后康复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选煤生产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危机可视化设计中的色彩应用研究》
“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短道速滑研究可视化分析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