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特点 动静结合

2022-12-23宋牧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22年47期
关键词:海景点儿景物

宋牧

青岛海景

◎蹇先艾

我爱山,我也爱海;我爱山的崇高,雄浑,威严,我也爱海的宽容,伟大,汪洋。如果拿这种东西来象征人格的话,我也就最崇拜这两种人格。我是在山国里生长的人,我们的庭园是包围在纠纷的群山之中,我曾经有一个很长的时期,朝朝暮暮晤对着山上的城墙,荒坟,古庙,茅屋,圮屋,圮塔与松林。我还穿着线耳草鞋,走过蜿蜒的龙蟠的九溪十八涧和蛮荒的山路。我个人对山的知识比对于海的知识多得多。海,我却很少有机会去接触,或者去细细地领略。说句真话,有时候我更偏爱我们的祖国的黄河和扬子江;那两条水的天险,波涛,泥沙,与呜咽,能够给我们以更深的刺激,引起我们对于国家的命运的兴叹。我们目前需要的生命的呼号,巨浪掀起,挣扎,搏斗,像我们那古老的江河一样。不过,海,在宁静的时候,我们也同样需要它的宽大,海涵,来培养或扩充我们的人格。我觉得我们在国难严重的时期,应当学咆哮的江河;在太平时代,才应当学浩渺的海水。

一九三六年夏天,我在青岛住了一个星期。青岛的市政,柏油的马路,巍峨的建筑,蓊郁的树木,自然值得称赞;但是我并不怎样注意,我每天的生活总是海边去散步,拾蚌壳,或者默坐,遥对着海景。海风拂拂地吹到我的脸上,虽然带着一点腥气与咸味;然而阻止不了我对于海的倾慕,对于海的陶醉。

我刚到青岛的那天,便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写道:

“……黄昏时候,火车渐渐地走得缓慢起来,浩瀚的大海便展开在我们的眼前。参差不齐的帆樯严密地排在海边。太阳不见了,天上灰絮似的云影移动着。天连水,水连天。云翳在辽阔的天空中幻变成各式各样的形体:有的像飞禽,有的像走兽,有的像层叠的山峰……”这是青岛海景的第一次给我的印象。

次日早晨,空气异常潮湿,在细雨蒙蒙的飘飞中,我一个人便跑到海滨去散步。一出站,走不上几步,我的眼镜便被雨打湿了,简直分辨不出路径来。终于走到海滨公园,我坐在一张褐色的石桌前,面对着大海。桌下便是一带嶙峋的岩石,有几个日本女孩在那里寻找海蟹与海螺,跣着脚跑来跑去,好像在平地上走路的样子。海上的左岸的轮廓,比较分明,迤逦着房舍而行,红顶黄墙堆积在绿树丛中,由海边蔓延到高坡上去。山峦起伏在灰色雾榖里面,景象极其迷蒙。对面是一片镶嵌着绿林的小岛,左边海水茫茫,望不到涯涘。有两三点帆影在海上起伏;远的模糊,近影清晰。海水的呼啸,像深山里一万个瀑布声。海面有一碧万顷的波澜在摇动。靠岸是一簇一簇的白沫似的巨浪,变化迅速,不可捉摸。有时像充满了愤怒,哗哗地抨击着海岸;有时一小股一小股地跳上岩石来,又跳回去,比小孩子还活泼。

我沉醉了,我長年郁闷着的心胸,得到了暂时的疏解。到了午饭的时候,我还是依恋着不肯回到旅舍去。

(选自《去海的那一边》,有删改)

技法提炼

1.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而老舍先生笔下大兴安岭的山势则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同样是山,或层峦叠嶂、连绵起伏,或孤峰屹立、怪石嶙峋;同样是水,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景物各有不同,而青岛的海的独特妙处,被蹇先艾先生一一记录笔下。

2.动静结合,画面生动。

自然景色总是沉静的,但又在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之中。景物有静态与动态的区别,写景时既要注意静态的景,又要善于描写景物的动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作者先写近处的岩石、海蟹、海螺,再写远处的小岛。茫茫的海水,由近及远,勾勒出了一幅壮观的“海景图”。文中运用了“充满了愤怒”“跳上”“跳回去”“活泼”等拟人化词语,以及“哗哗”“一小股一小股”等修饰海浪的词语,让海浪的形象更为生动,给人以画面感,展现了大海的生命力。

3.借景抒情,以情观景。

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写景的最终目的是要表达人的情感。可多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景物带有人的特点,让景物有神韵。有了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抒发作者的情怀,使读者从文字中真切体会到景美、物美、情美。在这篇文章的结尾,作者因为眼前之景,常年郁闷的心情得到了暂时的疏解,不再执着于眼前的困顿与自身的烦恼,点明了主题,升华了主旨。

猜你喜欢

海景点儿景物
春天不应该做点儿什么吗?
让善良打点儿折扣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太平洋海景住宅
点儿变魔术
修拉的海景绘画(下)
你那点儿拼,真的不算什么
简评马进良海景成就
修拉的海景绘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