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递增式康复路径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影响

2022-12-2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4期
关键词:起搏器植入术心功能

杨 婷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心血管内科CCU,安徽省芜湖市 244000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是起搏器的脉冲传输器被植入皮下,运用起搏器电极与心脏相连的一种心脏介入术式[1]。其作为一项介入治疗,属于负性事件,对于机体可产生心理应激源,患者术后因担心电极移位、伤口疼痛等原因,通常要求2周内限制术侧上肢活动[2],导致患者术侧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焦虑等问题的发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术后康复过程较久,患者难以坚持并且会抵触康复治疗,影响治疗效果。随着快速康复技术的发展,康复护理是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的关键因素,递增式康复路径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可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改善心功能的状况[3]。本文探讨递增式康复路径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9年5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50~78(65.28±8.93)岁,心功能分级:Ⅰ级8例、Ⅱ级22例、Ⅲ级25例、Ⅳ级5例。实验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45~76(60.28±7.59)岁,心功能分级:Ⅰ级9例、Ⅱ级23例、Ⅲ级21例、Ⅳ级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要求;(2)未合并血液系统疾病;(3)意识清楚,可正常沟通;(4)患者及家属同意。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损害;(2)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不配合者。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建立常规康复运动方案(起搏器术后康复锻炼操:2~3次/d,5~10min/次):(1)术后6h内取平卧位或术侧卧位,术侧肩部制动,健侧手掌自由放置, 术侧掌心握拳+屈肘运动。(2)术后第1天:双臂前伸运动:双侧上肢由身体两侧向前、向上慢慢抬升,以不引起肩部及术侧伤口疼痛为宜。(3)术后第2天,外展运动:患者双手放于两侧,双目平视前方,将双侧上肢尽量往两侧伸,回收再打开,逐渐练到水平位。(4)术后第3天,绕肩运动:患者双侧肩关节向内做内旋划圈动作。(5)术后第4天,后伸运动:患者呈站立位,双手放于身体两侧,双目平视前方,将双侧上肢尽量往后伸,回收再后伸。(6)术后第5天,钟摆臂运动:患者呈站立位,双臂自然展开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摆臂画圈运动。(7)术后第6天,拍穴运动:患者呈站立位,双手张开、双侧肢体慢慢上抬至头顶交叠,轻轻击打头顶正中百会穴,以不引起伤口疼痛及头晕不适为宜。

1.2.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递增式康复路径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

1.2.2.1 递增式康复路径:(1)术后当天即开展康复运动,平卧位时除手部握拳、屈肘运动外,增加主动协助下肢踝泵运动,提升整体卧床舒适感。(2)术后1d,患者取坐卧位,双上肢康复操基础上,练习腹式呼吸,2~3次/d。(3)术后2~3d,下床站立5min后,开展立式起搏器功能锻炼操,锻炼完继续床边站立5~10min,增加下床肢体活动舒适感,2~3次/d。(4)术后4~5d,增加绕床行走及室内步行项目,绕床行走5~10圈,室内步行100~200m,2~3次/d。(5)术后6~7d依照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根据心功能及耐力增加室内步行距离至200~400m,部分患者可增加上台阶运动,2次/d。(6)出院前,可根据患者前期康复锻炼情况指导其加快行走速率及距离、上下楼梯、热身等,每天运动2次,15~30min/次。如患者适应能力强则可增加运动量,如不可适应则递减运动量。

1.2.2.2 针对性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在院内设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阶段式健康教育表格及健康宣教会,通过每日讲解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相关知识,分阶段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恢复成功患者可现身健康教育会,积极分享经验,提高患者治疗与康复的信心。(2)网络宣教,出院前,添加患者短信、电话号码、微信等,分享相关健康知识视频,提高患者对康复恢复的了解。建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专用群,拉入患者、医生以及恢复患者,医生每天在群里分享一个健康小知识和康复锻炼小方法,恢复患者讲述康复心得体会,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3)教育手册,出院前给患者提供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康复与保健手册,手册内容包括指导患者如何做康复训练、如何做保健训练、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以及用药指导等。两组均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锻炼依从性:采用我院制定的康复锻炼依从性调查表比较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包括自觉锻炼依从、监督锻炼依从、寻求帮忙依从,其3项均坚持为完全依从;坚持1~2项为依从;1项都未坚持为不依从。(2)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本院制定的阶段式健康教育调查表,主要包括术前注意事项、术后注意事项以及康复注意事项,该调查表总分为100分,100~85分为完全掌握;84~60分为基本掌握;<60分为未掌握。(3)心功能:在干预前、干预后,抽取两组患者的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B型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运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等级来判断心功能状态:Ⅰ级平常活动运动量不受限制,Ⅱ级活动运动量受轻微限制,Ⅲ级活动运动量明显受到限制,Ⅳ级不做活动也出现心衰症状。(4)生存质量量表:在干预前后,采用起搏患者生活质量测评表(QLIPP)[4]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该表包括肢体功能、心理状况、神经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共30个评分条目,每项条目为1~5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5)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制作的满意度调查表,主要等级有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分为100分,≥80分为非常满意,79~60分为满意,59~30分为基本满意,<30分为不满意。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锻炼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锻炼总依从性率为90.00%,较对照组的75.00%高(χ2=4.675,P=0.031<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n(%)]

2.2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总掌握率为88.33%,较对照组的70.00%高(χ2=4.109,P=0.043<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血清BNP 、CRP水平以及NYHA分级均低于对照组,而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4。

表3 两组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比较

表4 两组患者NYHA分级比较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的总满意度为91.67%,较对照组的75.00%高(χ2=6.000,P=0.014<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虽然起搏器植入术技术逐渐成熟,但有研究报告表明,有些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不理想,甚至会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术后未及时护理、术后康复宣教开展晚、开展不到位,就会引起患者不良情绪[5]。显然,术后及时护理、开展早期康复是保证患者迅速恢复的重要步骤,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6]。

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锻炼总依从性率、健康知识总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递增式康复路径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能更快地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在普通康复操基础上增加活动范围,增加护患交流时间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建立健康教育会、网络宣教可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提高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调动其康复锻炼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对锻炼康复的依从性及自律性[7]。护士为患者制定康复方案:术后康复锻炼操、床边站立、室内行走、上下楼梯等,增加了患者锻炼的积极性,在递增式康复锻炼的过程中,讲解锻炼方法的意义,增加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在另一方面,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8]。

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心功能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递增式康复路径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状况。进行康复锻炼可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速度,心脏动脉血管的弹性和心肌的收缩功能都能得到提高。通过逐步增加康复锻炼的运动量,可提高心脏的能力和适应性,使心脏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干预后实验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递增式康复路径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以及生活水平,同时可给予患者多样化健康教育、精神支持,分散其注意力。在健康教育中,讲解起搏器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对起搏器的恐惧,提高其对治疗疾病的信心。通过递增式锻炼,合理选择运动方式,可改善心脏收缩功能以及靶向疾病,把握运动时间和频率,也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干预后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院期间,展开全面的健康知识教育,通过此方法拉近了医患、护患之间的距离,正确指引患者积极治疗。帮助患者做递增式康复锻炼,能够有效加快患者康复过程,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递增式康复路径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可有效加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锻炼依从性,提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改善心功能状况,提高患者的起搏器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起搏器植入术心功能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