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模式在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2-23阮洁亮蒋丹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4期
关键词:胶质瘤交叉流程

阮洁亮 蒋丹丹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1 神经外科 2 麻醉科,湖南省衡阳市 421001

脑胶质瘤为颅脑常见原发性肿瘤,包括9种类型,其中星形细胞瘤占比75%[1]。脑胶质瘤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治疗,因手术创伤、应激反应以及疾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导致产生癌因性疲乏(CRF)等症状[2],需给予相应护理干预。临床脑胶质瘤术后常规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及用药指导等护理,可保证术后患者基本生命安全,但因部分护理流程缺乏规范性及思虑不周导致工作缺失,不利于CRF症状的改善,而影响康复进程[3]。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模式是通过全面规范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出现工作缺失,提升护理质量[4],应用于脑胶质瘤术后护理可能会有效改善CRF症状,促进术后康复。基于此,本文探讨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模式应用于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对CRF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选取2019年2月—2021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脑胶质瘤术后患者64例。纳入标准:(1)术后意识清晰及生命体征稳定;(2)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5]评分≥5分;(3)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完成护理及研究;(4)肿瘤分期为Ⅰ~Ⅳ期。排除标准:(1)伴有颅脑外伤手术史;(2)患有急性感染等基础疾病或其他肿瘤;(3)存在严重内科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6~58岁,平均年龄(47.13±5.27)岁;肿瘤分期:Ⅰ期13例,Ⅱ期9例,Ⅲ期7例,Ⅳ期3例;病灶位置:顶叶8例,额叶13例,颞叶6例,枕叶5例。观察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34~57岁,平均年龄(47.26±5.33)岁;肿瘤分期:Ⅰ期14例,Ⅱ期8例,Ⅲ期6例,Ⅳ期4例;病灶位置:顶叶7例,额叶14例,颞叶7例,枕叶4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术后均应用莫替唑胺(生产厂家:天士力帝药业;国药准字:H20060880;生产批号:20150713;规格:50mg/粒)口服治疗,1次/d,150mg/次,连续治疗5d,然后停药23d,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后,若患者未出现骨髓抑制,可将药量增加至200mg/次,治疗1个疗程,若出现骨髓抑制,则下1个疗程将药量减少50mg。共治疗6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用药及对症治疗,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等,必要时给予心理支持。观察组:给予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模式护理,干预小组由神经外科护士组成,根据相关文献及教科书,并结合科室具体情况制定脑胶质瘤术后护理八步流程,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具体内容如下:(1)手术室工作人员将患者送回病房时,与责任护士进行交接,以全面了解患者手术情况,做好记录并签字,进行心电监护。(2)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在患者意识清醒及血压平稳后将床头抬高15°~30°,进行健康宣教,解释护理操作的过程、持续时间及意义,并嘱咐尽量减少咳嗽,以获得患者配合。(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进行昏迷评估,遵循医嘱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脱水、吸氧及抗感染等),出现意外情况(颅内压升高等)及时上报值班医师并做记录。(4)定期检查手术切口,若出现渗血或渗液,及时更换敷料,留置管固定于头部同水平位置,活动时夹闭引流袋,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和性质,在清醒6~24h后拔除导尿管。(5)为防止肺部感染或缺氧发生,应加强肺部管理,及时翻身、叩背和吸痰,并给予氧吸入治疗。(6)于术后6h口服营养液250ml,第1天补水2 000ml及根据情况进食半流质饮食,第2天补液量逐渐减少并可正常饮食,第3天停止输液。(7)清醒后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伸屈及踝泵运动等床上活动,术后1d可尝试进行下床活动,并由护士及康复师协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做好安全防护并纠正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8)心理干预: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后针对性进行疏导,鼓励患者表达积极情绪。随后接班护士间做好交接并记录,配合患者做好全面护理。在此期间联合四轨交叉质控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护理缺漏质控表按照搭班人员互查轨道、交接班复查轨道、护理人员自查轨道和管理人员机动检查轨道设计,其内容包括饮食护理(2项)、病情监测(5项)、病房管理(4项)、给药护理(4项)、呼吸道管理(5项)、引流管护理(3项)、体位护理(3项)、手术切口护理(3项)以及排尿护理(2项),出现一项未完成计为护理缺漏1次并及时补救,根据缺漏发生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并总结制定改进措施,以保证干预方案的完善及落实情况。两组均观察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康复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首次进食、下床、尿管拔除及住院时间。(2)CRF水平:于干预前、出院时,采用CRF量表[6]评估两组CRF水平,包括躯体、情感和认知疲乏3个维度,共15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总分为60分,各维度总分20分,CRF越严重,得分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首次进食、首次下床、尿管拔除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CRF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CRF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的CRF各项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CRF水平比较分)

3 讨论

脑胶质瘤是由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所产生,为颅内常见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7],及时给予手术治疗并在术后或围术期辅以合理的护理能优化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常规脑胶质瘤术后护理给予对症处理及心理支持干预,以满足患者基本护理需求,但因缺乏系统性及工作繁忙而存在护理不全面,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8]。八步流程护理以时间为序制订全面及系统化护理流程,并采用四轨交叉质控对护理工作进行监测,有利于高质量完成护理任务,同时有效减少工作缺漏并予以补救,将其应用于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护理,以期能促进快速康复。

丁富萍等[9]的研究中显示,将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予以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模式干预可有效促进术后康复;蔡宇等[10]的研究中认为,系统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可改善其预后,上述研究均指出系统性护理策略的优越性。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进食、首次下床、尿管拔除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模式应用于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可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模式中,八步流程根据时间制定,可有序开展全方面护理工作,首先刺激性干预流程可加快术后昏迷患者清醒,并在清醒后指导进行床上肢体运动及下床活动,有利于缩短首次下床时间;其次于术后6h给予口服营养液,并在患者能接受的情况下,于术后1d进食半流质饮食,通过进食引发唇、舌、颊、声带、咽后壁、会厌等肌群的运动,增强肌力及肌群间运动协调性,以提高吞咽反射灵活性,尽早恢复其吞咽功能,因此可缩短首次进食时间[11];此外,密切关注手术切口,及时更换敷料并予以翻身、叩背和吸痰等肺部管理,可有效防止伤口及肺部感染,联合四轨交叉质控,增强护理工作者重视程度,提高相关护理质量,进而缩短拔管时间,促进康复。

CRF是指与癌症本身、治疗方式密切相关的持续性主观性疲劳体验,伴随着疲乏、虚弱、情绪低落等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2]。本文结果显示,出院时观察组认知、躯体和情感疲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模式应用于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可改善CRF症状。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模式通过更加全面、细节的护理方式,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缺漏及时进行填补,有效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且早期营养的恢复及早期康复锻炼的开展,可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减少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干扰,以改善躯体疲乏情况[13]。加之医护人员的高质量护理可让患者感受到重视,并针对个体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鼓励积极情绪的表达,进而触发其积极应对疾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善心理控制源,降低癌因性疲乏,有研究显示[14],应用正念减压法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本文中优质护理带来的积极效应与之相似。此外,指导患者清醒后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于术后1d尝试下床活动,并进行适量功能锻炼,能刺激垂体分泌β-内啡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性,缓解肌肉紧张和抑郁,放松大脑皮层,从而延缓疲乏的产生[15]。

综上所述,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应用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模式护理可改善CRF症状,促进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胶质瘤交叉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TGIF2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连数
析OGSA-DAI工作流程
连一连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探讨脑胶质瘤的手术效果分析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