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与干扰素α1b联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

2022-12-2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4期
关键词:腮腺炎腮腺流行性

甘 泉 马 薇

云南省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一科 650000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以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全身性病毒性感染,多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在我国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范畴[1]。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临床以发热、腺体疼痛、非化脓性唾液腺肿胀等为主要表现,若未及时加以干预,病毒进入血液可能引发脑膜炎、附睾—睾丸炎等多种并发症,继而病程迁延,影响患儿生命质量及安全。目前,流行性腮腺炎尚无明确特效药,临床多给予抗病毒、营养支持、解热消肿等对症治疗。干扰素α1b注射液对机体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可充分激活人体免疫活性细胞继而增强T细胞、B细胞及巨噬细胞功能,最终达到免疫调节作用,但其单一应用效果有限[2]。随着祖国传统医学的不断发展及研究深入,清热解毒方在治疗病毒性感染方面效果突出,且中医学认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机为邪毒壅阻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于耳下腮部凝滞,宜以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为主。基于此,本文在干扰素α1b基础上联合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旨在探讨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5~15岁;符合《传染病学》[3]中流行性腮腺炎及《中医儿科学》[4]中热毒壅盛证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临床检查确诊;均存在发热、腮腺肿大、颌下腮腺肿痛等症状;患儿家属均知晓本研究目的、过程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患儿;治疗前已采取药物治疗的患儿;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或禁忌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上述标准的9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8.62±1.05)岁;观察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5~15岁,平均年龄(9.04±1.10)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干扰素α1b单独治疗,观察组采取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与干扰素α1b联合治疗,具体用药方案如下:(1)给予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亚宝北中大(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57,规格:10ml×6支]口服,7~15岁:1.5支/次,4~7岁:1支/次,均为3次/d。(2)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深圳科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70070)肌内注射,剂量为100万U/d。两组患儿均严格按规格服用及注射药物,均连续治疗7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症状改善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发热、腺体疼痛、腮腺肿大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比较。(2)治疗效果:按照试行版《中医新药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5]制定疗效评价标准:腮腺肿痛、发热按照严重程度分别计0、3、6、9分,口渴、面色、咽部情况等次症计0、1、2分,统计治疗前后总积分下降情况将7d内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总积分下降≥90%或主症积分为0者)、显效(60%≤总积分下降<90%)、有效(30%≤总积分下降<60%)、无效(总积分下降<30%),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3)TNF-α、SAA水平检测: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儿5ml空腹静脉血,3 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其TNF-α、SAA水平,测定仪器及试剂盒均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发热、腺体疼痛、腮腺肿大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5.075,P=0.024<0.05),见表2。

表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3 两组TNF-α、SAA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TNF-α、SA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SA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TNF-α、SAA水平比较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科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发病率较高且春、冬两季为易发季节。唾液腺非化脓性急性肿胀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特征,该病患者伴有畏寒、发热、腺体疼痛、食欲减退、腮腺肿胀等症状。流行性腮腺炎病传播较快,可通过飞沫入口在患儿呼吸道上皮处定居,继而释放毒性物质感染较近的腮腺,易在幼儿园、中小学等集体性儿童机构发生暴发流行。此外,该病还可导致脑膜炎、胰腺炎等高危并发症,若未及时处理,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其成年后不孕等多种不良后果。现阶段,腮腺炎尚无临床特殊治疗方法,既往多采用利巴韦林等感染抑制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但韩俞[6]研究表明,该治疗方式在流行性腮腺炎的长期效果并不理想,且患儿易发生不良反应。

中医传统医学将流行性腮腺炎称为“痄腮”,纳入“温病”范畴,认为该病治疗应以针对热毒壅盛为主。基于此,本文采用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施治,该药以柴胡为君,达退热消散、疏肝解郁之功效,且柴胡的抗病毒作用也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提示柴胡在毛细血管通透性、炎症渗出、白细胞游走等多种炎症反应过程中具有抑制作用。人工牛黄、黄芩为臣,配合柴胡可起到强化散热、解毒排毒之功效。苣荬菜、紫花地丁是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的佐药,苣荬菜用以排脓化结、解毒清热,紫花地丁则长于消散痈肿,二者合用加强柴胡功效,继而促进散结消肿、清咽解热。最后配伍鱼腥草、赤小豆、芦根,辅君药生津止渴、利水消肿、排脓散毒,全方配伍可使邪热下行,达利咽消肿、解热散结之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具有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能够直接对细胞膜受体发挥作用,通过刺激抗病毒功能蛋白质的生成,达到阻止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的目的,最终有效抑制病毒繁殖,帮助患者脱离病痛。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相较于对照组存在显著优势(P<0.05),由此提示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与干扰素α1b联合治疗方案疗效高于干扰素α1b单独应用。分析原因可能为:在肌内注射干扰素α1b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治疗,能够促进机体免疫细胞大量生成干扰素并有效释放,提高免疫细胞功能,继而有效抵抗病毒,可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的临床治愈率。

急性期蛋白SAA在健康机体内表现为极低的水平,当机体受到肿瘤、感染或创伤等刺激后,会调控合成大量SAA释放血液中防御机体所受侵害。SAA具有显著抗感染及抗炎能力,血清SAA表达水平在病毒感染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监测机体感染情况的有利指标。唾液型血清淀粉酶和胰腺型血清淀粉酶是两种血清淀粉酶的亚种,其中主要来源于腮腺组织的唾液型血清淀粉酶在腮腺肿胀时排出受阻,继而经淋巴管入血表达水平升高,因此在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诊断中特异性较高。本文所用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中黄芩等多味药材有抗病毒功效,配合干扰素α1b注射液对腮腺炎病毒的杀伤作用和对炎症反应抑制作用显著增强,降低血清SAA水平的同时减少血清淀粉酶扩散,促进患儿症状改善。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SA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进一步证实干扰素α1b注射液、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的作用,且观察组SA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联合干扰素α1b改善SAA表达水平方面效果更佳。

TNF-α作为重要的多肽调节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一种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机体免疫防御、炎症损伤及休克等发病的重要介质。TNF-α主要通过对病毒复制、病毒颗粒产生及蛋白合成的抑制功能达到抗病毒、杀伤病毒感染的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表明[7],适量的TNF-α可保护机体不受病毒侵害,但其过量也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损伤。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干扰素α1b注射液单一治疗能降低患儿TNF-α水平,但在此基础上联合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治疗效果更优,有利于患儿维持正常抗病毒能力,降低对机体的损伤。此外,本文结果还显示,在缓解流行性腮腺炎发热、腮腺肿疼等临床症状方面,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与干扰素α1b联合起效更快,能有效通过对症治疗缓解患儿病情,大大减短病痛困扰患儿的时间,从而有利于预后。

综上所述,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联合干扰素α1b能够促进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症状改善及愈后康复,临床治愈率较高,能够有效降低TNF-α、SAA表达水平。但受时间等因素限制,本研究在样本数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仍待未来大量本、长时间的深入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猜你喜欢

腮腺炎腮腺流行性
腮腺炎外敷用什么药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透皮技术治疗经验
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