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产妇应用皮下改良缝合技术配合外阴半导体激光疗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12-2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4期
关键词:会阴皮下瘢痕

林 丽

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妇产科 364000

在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儿过大、产妇会阴薄弱或过紧、胎位不正等因素影响,产妇会出现软产道损伤,甚至会阴撕裂、新生儿窒息等不良事件,而为避免不良事件,临床中常用会阴侧切术,会阴侧切是指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于其会阴部做斜形切口,以防止产妇会阴撕裂,保护盆底肌肉。当前临床针对会阴侧切存有多种缝合方法,如传统分层缝合、间断缝合、皮内缝合等,但上述方法多存在愈合不佳、瘢痕遗留等问题[1],不利于产妇术后恢复及切口美观。近年来有研究针对皮内缝合术进行改良,发展出新型皮下改良缝合技术,并将其用于产妇侧切缝合中,发现可有效克服皮内缝合术缝合困难、愈合不良等缺点。半导体激光疗法是指通过局部激光照射,穿透深层组织,促进局部炎症吸收并增强细胞活性,以促进组织修复[2]。但关于该缝合术式的研究仍不全面,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皮下改良缝合技术用于会阴侧切产妇切口缝合对切口愈合及瘢痕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分娩的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妇82例。纳入标准:(1)孕周≥37周者;(2)经阴道分娩者;(3)分娩过程中需行会阴侧切者[3]。排除标准:(1)早产或剖宫产者;(2)存在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3)拒绝参与研究者。将82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9.48±5.26)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3±0.85)周;新生儿出生体重2.50~4.00kg,平均出生体重(3.26±0.44)kg。观察组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8.62±5.19)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24±0.61)周;新生儿出生体重2.30~4.00kg,平均出生体重(3.12±0.39)kg。2组基础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2组麻醉及会阴侧切过程相同。对照组进行传统分层间断缝合:于会阴切口尖部0.5cm处进针,按层次顺序缝合阴道黏膜、提肛肌、皮下及皮肤组织,其中黏膜、肌层及皮下组织采用3/0可吸收线进行间断缝合,皮肤采用1号丝线进行间断缝合,并于术后3~5d视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拆线。观察组采用皮下改良缝合技术配合外阴半导体激光疗法:(1)同样采用3/0可吸收线自会阴切口尖部0.5cm处进针,对阴道黏膜层进行连续缝合,并于处女膜部位进行打结处理,随后不剪断缝线,于处女膜部位内侧进针并对肌层及皮下组织进行连续缝合,针距控制在1cm左右,直至切口尖端,不打结,继续穿针于皮肤及皮下脂肪交界部位对皮下组织进行连续缝合,针距约0.5cm,最后穿针至处女膜部位内侧进行打结处理,结束缝合操作,术后无须拆线。(2)产妇取平卧截石位,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光斑直径为5cm,光束与创面垂直位,治疗面板距离会阴伤口6cm,30min/次,1次/d,自产后当日开始,连续治疗3d。

1.3 观察指标 (1)对比2组产后第1~3天时切口疼痛情况,采用疼痛数字评分表(NRS)[4]进行评估,评分标准:嘱患者选择0~10来评价切口疼痛程度,数值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重。(2)对比2组产后第3天时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愈合标准:若切口部皮肤边缘贴合整齐,无红肿、硬结等记录为愈合良好。(3)对比2组产后第42天时切口瘢痕情况,采用瘢痕美容评级量表(SCAR)[5]进行评估,评分标准:该量表由医师与产妇共同填写,其中医师问题包括红斑、色素异常、肥厚/萎缩等共计6项,每项分值1~4分,产妇问题包括疼痛、瘙痒2项,包含无、有2个选项,分别计0~1分,量表总分15分,得分越高代表瘢痕越明显。(4)对比2组缝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5)对比2组产后14d、42d性生活质量,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6]进行评估,总分为36分,包括性生活满意度、性交疼痛等6个维度,得分与性功能呈正相关。

2 结果

2.1 切口疼痛情况 产后第1~3天时,观察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NRS评分对比分)

2.2 切口愈合情况及瘢痕情况 产后第3天时,观察组愈合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红肿、硬结反应等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42天时,观察组SC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切口愈合情况及瘢痕情况对比

2.3 缝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缝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缝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2.4 性生活质量 产后42d时,两组FSFI评分均高于同组产后14d(P<0.05);观察组产后14d、42d FSFI评分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产后14d、42d FSF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提高,人们的观念也与时俱进。多数产妇在会阴侧切时不仅注重产后恢复及侧切安全性,同时也希望缩小瘢痕,使切口更加美观。因此需继续探究更好的缝合方法以促进切口愈合,改善术后瘢痕情况。

既往会阴侧切多采取分层间断缝合法,据研究显示,分层间断缝合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具有良好临床效果,然而部分产妇存在术后愈合不良、痛感强烈、瘢痕明显等问题[7]。尤其部分产妇皮肤敏感程度高,其机体排异反应强烈,缝线吸收差,甚至出现切口处皮肤溃烂、化脓等情况,进一步影响产后恢复质量,加重产妇心理负担。皮下改良缝合技术则在皮内缝合术基础上改良而成,据报道指出,皮下改良缝合技术相比传统缝合术,不仅有保留皮内缝合疼痛反应轻微、愈合效果完全等优势,也对后者缝合困难、需中途换针等不足进行改进[8],可有效满足产妇需求。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缝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后疼痛、切口愈合及瘢痕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说明皮下改良缝合技术可有效促进切口愈合,减轻切口疼痛,降低瘢痕大小。分析其原因在于:(1)传统缝合术式需对阴道黏膜、肌层及皮下组织进行间断缝合,缝合过程中需多次对各层组织进行打结及剪线等处理,术后常因线结不易吸收完全导致切口红肿、硬结等情况,可显著影响切口愈合。而皮下改良缝合技术法则对黏膜、提肛肌等各层组织进行连续缝合,全程只需2次打结操作,可明显加快缝合时间,同时也有利于避免因线结吸收障碍导致切口愈合不良。(2)传统会阴侧切缝合时多需以丝线对皮肤进行缝合,其穿透皮肤可形成多个针孔,从而在皮肤遗留不同程度瘢痕,既影响切口美观,同时也增大产妇心理负担,同时针头穿过皮肤易导致术后明显疼痛,且术后仍需拆线处理,进而使恢复及住院时间明显延长。而皮下改良缝合技术通过缝合皮下组织关闭切口,无须对皮肤进行穿针缝合。同时外阴半导体激光疗法可通过光化学及电磁效应等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细胞活性,促进局部炎症吸收,加速伤口愈合,可明显减轻产妇术后痛感,且愈合后不遗留瘢痕,进而满足产妇美观要求。

切口的疼痛情况、愈合情况等均会对产妇性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本文结果显示,产后42d时,两组FSFI评分均高于同组产后14d;而观察组产后14d、42d FSFI评分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皮下改良缝合技术配合外阴半导体激光疗法与传统缝合术均可有效改善产后性生活质量,但两者改善效果差异不大。初步推测是由于本文所选病例数不足,无法体现皮下改良缝合技术配合外阴半导体激光疗法与传统缝合术在改善产妇性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性。但理论上讲,皮下改良缝合技术配合外阴半导体激光疗法可有效促进切口愈合,减轻切口疼痛,促进盆底恢复[9],相较传统缝合术,对产后性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故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完善研究,以取得更为确切的结果。

综上所述,对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产妇进行皮下改良缝合技术配合外阴半导体激光疗法可明显缩短缝合时间,减轻产妇术后痛感,同时也可提高切口愈合效果,改善瘢痕遗留情况,可较好满足产妇恢复及美观要求。

猜你喜欢

会阴皮下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