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血筒放血、消炎止痛膏外敷联合超短波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2-12-23李晓宇刘雅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4期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疗法

李 丹 李晓宇 刘雅玲

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福建省龙岩市 364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近年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成了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第一跖趾关节疼痛,严重者甚至影响行动和日常生活,多数情况下可自行缓解或服用止痛药缓解,但其反复发作的特征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目的在于缓解关节疼痛和降低尿酸含量,但其疗效局限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部分药物的应用对胃肠功能有一定的损伤。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包含中药内服、外治等,温和、安全,且更易被患者接受,因此本次研究基于中医辨证原则采用消炎止痛膏外敷、放血筒放血疗法结合超短波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并探讨其疗效和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医结合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中医结合组男35例,女10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50.43±10.95)岁,急性发作病程10~24h,平均病程(17.32±7.12)h;对照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50.35±10.60)岁,急性发作病程9~24h,平均病程(16.98±7.29)h。两组患者以上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院医学伦理会已审查通过本次研究。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美国风湿病协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痛风[1]诊断标准:(1)至少发作1次急性关节炎,1d内达到发作高峰;(2)个别关节发生急性关节炎,发病关节呈暗红色,第一跖趾关节肿痛;(3)单侧跗骨关节炎急性发作;(4)经实验室检查证实有痛风石;(5)有高尿酸血症;(6)非对称性关节肿痛;(7)发作后可自行缓解。符合以上至少3条标准且排除继发性痛风即可确诊。

1.2.2 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痛风“痰瘀互结证”辨证要点:主症小关节猝然红肿热痛,多以单个跖趾关节发作,疼痛加剧,多于夜间凌晨起病,反复发作,累及多个关节;次症肢体困重,全身发热,小便不利,大便不爽;舌脉为舌质黯或胖,苔腻或厚,脉滑或弦或沉。

1.3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痰瘀互结证辨证要点;②年龄18~75周岁;③急性发病,病程在48h以内;④全身状况良好,未合并严重基础病;⑤皮肤无破损可行本次研究相关治疗;⑥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重大脏器疾病;②因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引起的关节病变患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中药过敏体质患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基础对症治疗,包含戒烟、戒酒,避免摄入高嘌呤饮食,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每日增加饮水至2 000ml以上,注意保暖,每日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72),1次/d,200mg/次,餐后服用,同时行超短波治疗(日本ITO超短波治疗仪SW-101),对病变关节消毒后放置电极片,输出频率为27.12MHz,选择L档微热量,20min/次,1次/d,连续治疗1周。中医结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放血疗法和消炎止痛膏外敷治疗。放血疗法:对患处行充分消毒,采用7号注射器针头点刺,用一次性一体式放血筒(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号第15248956)吸附局部放血,依据肿胀关节大小,尽可能多的放出瘀血,1次/d,连续治疗1周。放血后对点刺部位进行再次消毒,嘱患者4h内避水。消炎止痛膏外敷:药方为生川乌12g、乳香12g、没药12g、冰片9g、细辛9g、生南星6g、青风藤6g,由我院中药房统一制作装盒备用,用时外敷于患处,厚度约5mm,采用无纺纱布包裹,外敷6h后取下并清洁患处。1次/d,连续治疗1周。

1.5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疗效指数和疗效标准判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100%。(1)临床控制:患者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X线显示正常,疗效指数≥95%;(2)显效:患者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X线显示明显好转,75%≤疗效指数<95%;(3)有效:患者疼痛等症状基本消除,关节活动轻度受限,X线显示有好转,30%≤疗效指数<75%;(4)无效:患者疼痛等症状、关节活动、X线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中医症状积分,包含关节疼痛、关节发热、关节肿胀、关节活动程度、肢体困重、口渴、小便短黄根据严重程度分别记1、2、3分。相加即为中医症状积分总分。(2)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UA)、血沉(ESR)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3)安全性评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有无出现头晕、过敏、胸闷、胃肠道反应的不良反应,并给予对症治疗处理措施和评估是否继续进行研究治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且中医结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中医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44<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ESR、hs-CRP含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UA、ESR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UA、ES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中医结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ESR、hs-CRP含量对比

2.4 安全性评价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轻度胃胀,未行相关治疗措施,患者自行缓解;中医结合组患者出现1例胃痛,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口服后胃痛缓解并继续研究,其余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在中医中属“痹症”“历节”等范畴,《痛风论》中曾记载:“患痛风一病,大率因血受热……夜则痛甚,行于阴也”,指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血热、痰瘀有关。中医认为,“痛风,血久得热,感寒冒湿,不得运行,所以作痛”,血热以及外感风寒湿邪共同作用导致寒热相搏,血凝脉阻,气血经络不通,郁久化热成痰,形成痰浊、热毒,热毒邪气随经络游走全身,下注关节,故见痛证[4]。放血疗法是我国中医传统疗法,《素问》曾提到:“宛陈则除之”,《素问·缪刺论》提到:“今邪客于皮毛……闭塞不同,不得入于经”,指出了放血疗法可疏通经气、破陈逐瘀的功效。目前放血疗法对于多项热证、瘀血以及疼痛等病证具有较好的疗效。现代医学对放血疗法的疗效机制研究认为,放血疗法可排出富含代谢产物和致痛物质的血液从而降低患处局部疼痛介质水平,缓解疼痛症状,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5]。消肿止痛膏外敷疗法是本院根据多年临床诊治经验所拟方,组方包含生川乌、乳香、没药、冰片、细辛、生南星、青风藤,方中川乌为君,其味苦,性寒,有散寒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止痛之效;臣药为南星、青风藤,其中南星可祛风化痰,青风藤可祛风湿、通经络,二药合用,以助君药祛风通络之功;佐之乳香、没药通络止痛,细辛可祛风止痛,冰片可散郁火,并可载药深入肌肤腠理、筋膜骨节,全方共奏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止痛逐瘀之效,同时以外敷之法增强中药透皮作用,以达药效[6]。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且中医结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放血筒放血、消炎止痛膏外敷联合超短波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感。hs-CRP是机体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患者炎症严重程度与hs-CRP上升速度、幅度以及持续时间有关;ESR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时显著增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UA含量包含合成量和排出量,合成量增加或排除量减少等代谢紊乱表现均可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UA含量越高则单钠尿酸盐晶体形成和沉积增加,患者关节炎性程度加重[7-8],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UA、ES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中医结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放血筒放血、消炎止痛膏外敷联合超短波可有效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并降低尿酸含量。本实验中采用的一次性一体式放血筒,为我科发明专利,该工具放血时在外筒体内产生负压,无须使用别的辅助工作,便于简单、快速完成放血工作,结构简单且方便操作,且整体为一次性用品,无须重复使用,降低医疗风险,还可根据需要加工成不同大小的装置,可适用于小关节放血,吸附力强,不易掉落,适宜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放血筒放血、消炎止痛膏外敷联合超短波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治疗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痛风性关节炎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