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 的我国马铃薯文献统计分析

2022-12-23秦忠群

种子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发文图谱可视化

秦忠群

(贵阳学院图书馆,贵州 贵阳 550005)

马铃薯营养价值丰富,可以作为粮食,可以作为蔬菜,可以作为饲料,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用途十分广泛。我国马铃薯栽培面积广泛,覆盖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592 个国家级贫困县当中就有92.74%的地区种植马铃薯[1],我国已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2]。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借助可视化软件,梳理近5 年我国马铃薯研究领域的作者、机构以及热点主题,以期为今后马铃薯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提供更多参考。

1 数据来源与收集方法

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库,在高级检索中选择关键词为马铃薯,时间范围为2017—2021 年,来源类别选择SCI 来源期刊、EI 来源期刊、北大核心、CSCD,检索时间2022 年7 月4 日,共检索得到1 588 篇文献,剔除重复、新闻及信息不全的文章,共得到1 575 篇论文,导出Refworks 格式,用Citespace 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再将结果可视化,得到发表趋势、作者情况、发表机构情况和关键词分布情况等图谱。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时间分布情况

被检索出近5 年的1 575 篇论文每年分布情况如图1 所示,最低为2018 年,最高为2019 年。2019 年的高峰以后,论文数量逐年下滑,但下滑幅度不大,仍然保持在310 篇以上。这说明我国马铃薯研究科研成果产出比较稳定,科研力量的保障性比较好。

图1 各年份马铃薯文献的数量变化

2.2 作者分析

采用Citespace 软件对这些文献的发文作者进行分析,时间跨度选择2017—2021 年,时间切片选择为1 年,节点类型选择“作者”,其余为默认设置,运行软件得到可视化图,见图2。节点越大,说明作者发文量越高,研究越活跃[3]。节点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年份,颜色越深,年份越早,反之,年份越晚。

图2 作者共现图谱

从图2 来看,所选文献一共有306 个节点,489 条连线组成了作者网络图谱。节点比较大的几位作者,比如张俊莲、熊兴耀、郭华春、樊明寿、李学强等几位作者的节点颜色都比较深,也有颜色较浅的外圈,说明研究时间比较早,持续时间比较长。而颜色比较浅的节点,说明是近年出现的作者,发文量不多。查看Citespace列表发现,发文量最大的是张俊莲,达到了42 篇;第二是熊兴耀,有26 篇;排名第三的是郭华春,有24 篇;其余7 位作者的论文数也在20 篇左右,平均每年4 篇左右,可以说这10 位作者就是近5 年我国马铃薯研究领域比较活跃的研究者。

连线反映的是作者间的合作关系。从图2 可以看出,有合作关系的团队集中在张俊莲、秦玉芝、熊兴耀、樊明寿等几位作者之间。结合Citespace 列表来看,张俊莲、熊兴耀、樊明寿都是“高产”作者,可以说,这几位作者就是所在团队的核心研究者。

2.3 机构分析

运行Citespace 软件,节点类型选择“机构”,其余设置与作者分析相同,得到可视化图,见图3,有244 个节点,237 条连线。节点越大,说明机构的发文量越多。

图3 机构共现图谱

结合图3 与Cietspace 列表可以看出,节点比较大的单位有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达到了54 篇;其次是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和宁夏大学农学院,分别达到了44 篇和42 篇。其余的单位当中,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都是甘肃农业大学的二级学院,三者的论文总数远超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可以说甘肃农业大学是近5 年马铃薯研究领域比较活跃的机构,学术力量比较强。这可能是因为甘肃省的自然环境条件有利于马铃薯生长,适合发展马铃薯产业[4],相应的科研力量投入比较大。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宁夏大学也因为地处马铃薯产业发展较好的省份而具有科研优势[5-6],产出成果较多。

2.4 关键词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运行Citespace 软件,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其余设置不变,得到关键词可视化图,见图4。

由图4 可知,图谱中共有390 个节点,626 条连线,说明几个主要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节点越大,反映出关键词越热门。连线代表各节点之间存在共现关系,连线越多的节点,中介的作用发挥越明显。有紫色外圈的节点说明其中介中心性大于0.1,这些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联系紧密。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第一,关键词频次的分析。从图4 可以看出,比较大的节点有“马铃薯”“产量”“品质”“间作”“品种”等。除了“马铃薯”以外,“产量”和“品质”是出现频次比较高的关键词,说明近5 年来我国马铃薯研究重点关注这两个方面。节点比较大的关键词,其连线也比较多,说明这些关键词共现关系明显。

第二,关键词中介中心性的分析。关键词中介中心性越高,代表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的连接较多,桥梁的作用发挥得更多。查看Citespace 列表发现,中介中心性大于等于0.1 的关键词分别是“马铃薯”“产量”“淀粉”“品质”“间作”,除了“马铃薯”以外,其余4 个关键词与其他研究内容也有密切的联系。

整体来看,除了关键词“马铃薯”以外,“产量”“品质”“间作”的频次都比较高,中介中心性也比较高,说明这几个关键词是近5 年马铃薯研究领域的热门关键词,并且这些热门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度也比较高。

2.4.2 关键词聚类网络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聚类分析,采取K 聚类,得到可视化图,见图5。图谱的Q 值为0.649 6>0.3,表示聚类结构显著;S 值为0.899 1>0.5,表示聚类是合理的[7]。一共得到23 个类团,图中标记了13 个,除了“分级”和“热风干燥”的类团容量<10 以外,其他类团容量都在10 以上,分别是“马铃薯”“序列分析”“试验”“产量”等,可以说这些就是近5 年我国马铃薯研究的热点主题。

图5 关键词聚类图谱

2.4.3 关键词突变

如果一个关键词在短时间内出现的频次突然激增,这一现象称为关键词的“突变”[8]。通过对马铃薯研究关键词的突变探测,得到16 个突变,见图6。从时间来看,早些年份,比如2017—2018 年,出现的“突变”关键词反映出研究的热点为马铃薯病害和新品种等,而在近些年,比如2020—2021 年,研究的热点集中在马铃薯栽培方面。在2019 年出现的“面包”“面条”等词,虽然强度不大,但也反映出这与我国农业农村部启动的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背景有关[9]。这表明研究者已经开展了马铃薯产品深加工的研究,但后面没有延续下去,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

图6 关键词突变图谱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近5 年我国马铃薯文献的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从发文量来看,我国马铃薯研究的科研力量比较稳定,能保持每年300 篇左右的论文成果被要求较高的来源期刊收录,说明论文质量较好,科研产出效果好。

第二,从发文的作者来看,张俊莲、熊兴耀、郭华春等几位作者是马铃薯研究领域比较活跃的研究者,他们在较早年份就有成果,在近年来还在持续研究,有一定积累,可以说他们是其团队的核心研究者。

第三,从发文机构来看,甘肃农业大学的科研力量比较雄厚,其次是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宁夏农业大学。这3 个省(自治区)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宜马铃薯生长,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先天优势,研究成果丰富。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宁夏回族自治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区位优势、完善的三级种薯繁育体系,得到政府大力支持,使得马铃薯产业成为其优势特色产业[10]。

第四,从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来看,马铃薯的产量、品质、栽种方式等是近5 年来的研究热点。马铃薯作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背景下,其产量高低是研究重点,并且会一直持续受到关注。另外,要让马铃薯成为主食,其品质与深加工的研究在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可视化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图表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