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東京画廊+BTAP,串联起亚洲当代艺术70年

2022-12-21张诗溦東京画廊BTAP

收藏·拍卖 2022年6期
关键词:東京藏家画廊

文:张诗溦 图:東京画廊+BTAP

70多年的风雨砥砺,对艺术纯粹的热爱,老辣、独到的眼光,成就了東京画廊。在时代激流中,東京画廊+BTAP以东京和北京为据点,像一名不知疲倦的水手,从容、谨慎地驶向每一个港口,将中国、日本、亚洲和全球的现当代艺术连接起来,全力向世界传送着亚洲特有的艺术魅力。

始于东京,不止北京

故事缘起于一名叫山本孝的日本人。1948年从平山堂古董店辞职的他,凭借自身的兴趣与热情,在1950年成立了東京画廊,至此日本最早的当代艺术画廊,亦是亚洲第一家进行当代艺术推广的画廊应运而生。同年,山本孝的次子田畑幸人的出生,意味着他与東京画廊+BTAP 同龄。悠久的历史是東京画廊+BTAP重要的资产之一,经历过日本、韩国和中国当代艺术发生的最初时期,在构建东亚的新艺术史上功不可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其先后推动了日本的“书象”“具体”“物派”,韩国的“单色画派”在国际上的发声,不仅是日本前卫艺术运动的见证者,也将欧洲当代艺术介绍到日本。从有记忆起,就被包裹在艺术氛围中的田畑幸人和他的哥哥山本豊津,之后也自然而然地顺势接棒管理東京画廊。東京画廊在日本的空间现今主要由兄弟两人打理。

20世纪90年代后,東京画廊将经营重心转移到正在崛起的中国当代艺术家。2002年,在中国艺术家黄锐的协助下,東京画廊的故事在北京开启了新篇章,成为首家入驻798 的境外一级艺术机构,举办的多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展览为中国当代艺术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时,故事的创作者又多了一个人——東京画廊+BTAP 北京空间负责人迟丽萍。

北京空间的成立,让画廊更能在中国当代艺术的项目策划上大展拳脚。通过无数艺术家个展,以及“北京浮世绘”“念珠与笔触”等大型学术展览,为中国当代艺术注入了活力。为从文化角度反思现当代文明带给人类的困扰,试图从东方的古老文化中找到解决之路,東京画廊+BTAP 从2012年开始推出了“新朦胧主义”系列展览,在艺术表现上,从“亚洲自然观”出发,东方的绘画是散点透视,气韵生动,追求的是超越眼见的真实,到达精神的彼岸;推广与中国山水画一脉相承的天人合一的“亚洲宇宙观”,主张与不同文明和谐共处。把时间和空间的尺度拉大,从现实各种矛盾冲突中超越出来,小则抚慰心灵,大则维护和平的艺术创作是“新朦胧主义”系列展览推出12年来推广的核心,这也是画廊自身所践行的当代美学观。

2021年“徐冰:地书立体书”展览现场

回到当下,两地在策展逻辑上没有根本的不同,都致力于将日韩当代艺术带到中国和推动中日韩当代艺术进入国际。两地在策展逻辑上没有根本的不同,受到地理及税收政策等因素影响,东京空间更多地呈现日韩艺术家相关的展览,北京空间偏向于举办国内艺术家的展览。东京的团队面向全球的客户,弥补了日本国内市场相对稳定、保守的不足;北京空间的主要客户群在大中华区,稳定性稍显不足,但充满活力。

迟丽萍表示:“因为我们有两地空间的优势,展览互动非常频繁,在疫情前,我们约定俗成,日本空间每年至少有一个中国艺术家和一个韩国艺术家的展览,北京空间每年至少有一个日本艺术家的展览。由此,我们所呈现的艺术家更容易被两地乃至全球的藏家、策展人、批评家同时关注到,我们也能更及时地得到反馈。”東京画廊+BTAP 持续向世界介绍日本战后艺术的同时,也不断致力于挖掘和推广新生代艺术家。作为一家空间坐标中日,主营亚洲当代艺术并拥有超过半世纪历史的画廊,它在推动中日友好交流上付出的心力,有目共睹。

不追逐市场,要引领市场

《月影》 叶剑青 150cm×200cm 布面油彩、矿物色 2022年

【叶剑青】

他创造性地把中国宋元绘画精神和语言融入到当代视觉的感知方式之中,呈现出一种“综合性感觉”和有“距离”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个“气息”生动的乌托邦自然世界。

《我思》 朱建忠 45.5cm×49cm 纸本水墨、丙烯 2021年

【朱建忠】

作品浑然幽微,中正肃然,长期以水墨和青绿为主要绘画方向,用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呈现对自然和传统的理解。作品曾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百家金陵中国画金奖、中国的四季美术展金奖等奖项,并被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所收藏。

谈及画廊的藏家群体,迟丽萍坦言:“在画廊的老客户里,亚洲藏家比例很少。10年前,欧美客人占比超过90%;近10年来,亚洲客人比例越来越高。欧美藏家的偏好也各有不同,大型美术馆会收藏重要艺术家(指已经成名的艺术家)的重要作品,欧洲客人相对更在意作品本身,就算不知道这件作品的艺术家是谁,只要喜欢,也会买单。总体上讲,对于欧美藏家来说,亚洲艺术依然属于亚文化,购买意愿不是很强。”

尽管如此,“東京画廊+BTAP 没有针对当下的市场做有针对性的调整,我们坚信自己走在市场的前面,没有必要调整脚步等待市场追过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東京画廊开始聚焦‘物派’,见证了它们的开始和发展。当时市场上并没有什么接受度,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2007年,北京空间曾举办‘What is Mono-ha?(什么是物派)’展览,非常轰动,当时还有很多文章介绍‘物派’。时间证明了‘物派’在日本战后艺术中的不可替代性。近十年,‘物派’逐渐被欧美市场和中国市场关注,接受度很高。主要是西方的画廊介入。国内刚刚入场的人比较多,一些比较有名的美术馆、个人藏家开始入手‘物派’了。而且提到‘物派’,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我们”。

“因为见证过日本、韩国及西方当代艺术的跌宕起伏,田畑幸人在面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时会比较从容和淡定。他坚信中国当代艺术是最有未来的。虽然中国的当代艺术起步稍晚,但其蓬勃的力量不容忽视。在画廊经营世界当代艺术的近70年里,中国的历史不算很长,但比例很重。中国艺术家的数量应该超过所有艺术家的一半,比日本、韩国、西方艺术家加起来还多。当然,现在中国的整个艺术文化生态面临着很多问题。由此,选择扶持推广真正优秀的艺术家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首要条件是真诚,尤其是对自己真诚。其次,是原创性的考量,我们会尽可能挑选一些没有见过的艺术形式。最后,就是持续创作的能力。田畑幸人先生经常对员工这么说:‘判断艺术家的时候,你要想想10年、20年后的世界,如果你总在想象未来世界的样子时,进行判断的调整,那么你的艺术判断大概率没有问题。’”迟丽萍说道。

为了持续地积极地将更多优秀作品带向世界的舞台,東京画廊+BTAP 一直很积极地参加世界各地的博览会,近年来也积极参加线上博览会,这成为了画廊运营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刚经历上海的艺术“忙季”,虽然ART021 和西岸博览会都因不可抗力突然关停,但在预售上还是可观的,只是在观展、交流、发掘新藏家上确实不尽如人意。

作为一个历经日本和中国经济发展各个阶段的老牌画廊,在面对当下巨大的不确定中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时,迟丽萍坦言:“这确实是一个难题。画廊已有70 余年历史,经历了无数次的跌宕起伏,也会顺应时世做些调整,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沉稳地做好每一个展览。田畑幸人先生与我通话时总是强调,越是这种时刻,我们越要回归艺术本身。坚持做纯粹的事情一直都是艰难的,但是可以坚持下来的话,回头看都是财富。”画廊开例会时出现频率较高的一句话是:“说你所做的,做你所说的。”真诚、低调、远见这三个词语足以勾勒出東京画廊+BTAP 的轮廓。

ROTRUSION 925K 菅木志雄 129cm×109cm×7cm 木头、丙烯颜料 1992年

【菅木志雄】

1970年前后,菅木志雄作为美术运动“物派”的重要艺术家,活跃在国内外的展览会上,他主要以石、木、纸、布、金属等日常生活中的物料进行创作。大胆地运用空间制作大型装置作品,构建素材与素材、素材与空间的关系,突出物质本身所具有的属性。

《雪月花合战(赤组 白组)》 冈本信治郎197cm×333.3cm布面丙烯、竹篮、塑料球、纸 1993年

【冈本信治郎】

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创作了许多不同风格的系列作品。主题包括从市中心的流行文化到艺术、宗教和历史。这些作品以细致的草图为基础,排除感情的笔触将各种形象大量生动地安置于画面中。在石版画、丝网版画、立体绘画和装置中以不同的颜色和尺寸对同一图像进行变化是“冈信之世界”的精髓,并将展览空间变成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的奇观。明亮、喜庆的画面里有一种像台风眼一样的平静,娱乐但不迎合观众。

猜你喜欢

東京藏家画廊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東京
第12回「東京_北京フォーラム」間もなく開催 中日関係の発展に英知を結集
東京
画廊
藏家之友
画廊
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