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药扁蕾研究进展

2022-12-21娜布其白硕雅王青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21期
关键词:吡喃甲氧基果酸

娜布其 白硕雅 辛 颖 王青虎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扁蕾(哈日-特木日-地格达)为龙胆科(Gantianaceae)植物扁蕾Gen-tianopsisbarbata(Froel.) Ma的干燥全草,具有清“协日”、清热等功效,用于治疗头痛、肝热、黄疸等症[1-3],是蒙医临床习用的清“协日”特色蒙药。在我国不同地域广泛分布,也分布于西伯利亚、蒙古、欧洲等国家。为了更好地揭示扁蕾现代研究情况及为后期深入探究提供有力依据,本文收集、归纳及整理了近几十年国内外关于扁蕾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研究

目前,运用化学、色谱及波谱等技术对不同地区扁蕾进行分离鉴定,现已从扁蕾中分析得到的化合物有双苯吡酮及其苷、萜类、黄酮和其它类成分。

1.1 双苯吡酮及其苷 扁蕾中分析得到的双苯吡酮及其苷有24个[5-14],分别为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双苯吡酮、7-羟基-3,8-二甲氧基双苯吡酮-1-O-β-D-吡喃葡萄糖苷、1,3,5,8-四羟基双苯吡酮、去甲当药苷、龙胆双苯吡酮酚、1-羟基-3,7,8-三甲氧基双苯吡酮、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双苯吡酮、1-羟基-3,7-二甲氧基双苯吡酮、1,7,8-三羟基-3-甲氧基双苯吡酮、芒果苷、8-羟基-4,5,7-三甲氧基双苯吡酮、1-羟基-7-甲氧基双苯吡酮、7,8-二羟基-3-甲氧基双苯吡酮-1-O-β-D-吡喃葡萄糖苷、5-羟基-3-甲氧基双苯吡酮-1-O-β-D-吡喃葡萄糖苷、蔓龙胆双苯吡酮苷、8-羟基-3,7-二甲氧基双苯吡酮-1-O-β-D-吡喃葡萄糖苷、1,8-二羟基-2,6-二甲氧基双苯吡酮、1,3,8-三羟基-5,6-二甲氧基双苯吡酮、1,5,8-三羟基-3,4-二甲氧基双苯吡酮、7-羟基-3,8-二甲氧基双苯吡酮-1-O-[β-D-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7,8-二羟基-3-甲氧基双苯吡酮-1-O-[β-D-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3,7,8-三甲氧基双苯吡酮-1-O-[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Swertiabisxanthone,其结构式如图1所示。

图1 双苯吡酮及其苷类化合物结构式图

1.2 萜类 扁蕾中的萜类化合物[8,15-16]有齐墩果酸、龙胆苦苷、熊果酸和獐牙菜苦苷,其结构式如图2所示。

1.3 黄酮类 扁蕾中分析所得黄酮类化合物[5,8-9,11]有黄酮及其苷,分别是木犀草素、异红草苷、芹菜素、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5,7-三羟基黄酮、当药黄素、金圣草黄素,其结构式如图3所示。

图2 萜类化合物结构式图

图3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图

1.4 其它类 扁蕾中分析得到的其它类化合物有5种[5,7-8 ],分别是苯甲酸、琥珀酸、三十烷醇、胡萝卜苷和β-谷甾醇,其结构式如图4所示。

图4 其它类化合物结构式图

2 药理作用研究

2.1 保肝利胆作用 李玥[18]通过提取,纯化出湿生扁蕾的不同的极性部位, 采用胆管引流法筛选湿生扁蕾利胆作用的有效部位,并对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得到10个化合物,明确了湿生扁蕾的利胆成分。任延明[19]等利用四氯化碳 (CCl4) 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灌胃给湿生扁蕾提取物,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小鼠肝组织中MDA、SOD活性和小鼠血清中ALD、ASD活性,探讨了湿生扁蕾的肝损伤保护作用。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湿生扁蕾提取物能明显的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同时能提高小鼠肝组织中SOD活性和清除氧自由基而降低MDA的作用,P值均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湿生扁蕾提取物对四氯化碳 (CCl4) 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具有较好保肝作用。

卢彦兆等[20]通过建立四氯化碳 (CCl4) 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研究湿生扁蕾不同溶剂提取物保肝作用,结果发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湿生扁蕾组和联苯双酯对照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中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和P<0.01具有统计学意。从小鼠肝脏病理切片看出,模型组肝损伤程度严重,湿生扁蕾不同溶剂提取物组肝脏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从实验结果得出湿生扁蕾不同溶剂提取物能改善小鼠肝功能。分离于扁蕾的化学成分芒果苷对不同肝损伤大鼠模型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1]。

2.2 抑菌作用 王焕弟等[22]利用K-B纸片扩散法考察了湿生扁蕾中6个双苯吡酮类成分熊果酸、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齐墩果酸、1-羟基-3,7,8-三甲氧基双苯吡酮、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湿生扁蕾中6个双苯吡酮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对毛霉、辣椒疫霉和瓜类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较为明显,从实验结果看出湿生扁蕾对一些植物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米琴等[23]通过研究湿生扁蕾中齐墩果酸和三组混合物对小白鼠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得出灌胃给药齐墩果酸后,小鼠脾重、脾指数和白细胞吞噬指数明显上升,并能增强小鼠吞噬功能以及提高白细胞免疫功能;灌胃给药湿生扁蕾三组混合物后小鼠体重、脾重、脾指数和白细胞的吞噬指数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可见,湿生扁蕾的混合物有抑制白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另外,也有研究[4]发现双苯吡酮类具有良好的中枢神经抑制、利胆和抑制结核杆菌的作用等。也有研究[24-25]报道双苯吡酮及其苷可增强己巴比妥的睡眠时间,同时具有抗惊厥作用。

2.3 抗肿瘤、抗癌作用 张宝琛等[26]在抗癌药物筛选中发现,湿生扁蕾提取物能调控S180肉瘤及其瘤株的生长,因此对湿生扁蕾提取物开展了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得到6个单体成分。曹长年等[27]对藏药湿生扁蕾的双苯吡酮类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得到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双苯吡酮和1-羟基-3,7,8,-三甲基双苯吡酮两个成分,并对所分离得到的成分进行了卵巢癌HO-8910细胞毒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双苯吡酮和1-羟基-3,7,8,-三甲基双苯吡酮均具有良好的卵巢癌HO-8910细胞毒性作用。刘波[28]利用SRB法对湿生扁蕾中4种双苯吡酮类化合物的体外细胞增殖抑制能力和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进行了系统检测。结果发现4种双苯吡酮类化合物对HepG2细胞和HL-60细胞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米琴等[29]考察了湿生扁蕾的有效成分齐墩果酸对RC3bR、RICR的促进作用,实验发现湿生扁蕾的有效成分齐墩果酸对实验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即具有促进红细胞粘附作用的效应。王雅莉等[30]实验发现藏药湿生扁蕾不同浓度提取物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中Cyclin D1、CDK4、PCNA mRNA的表达减少,p21kip1·mRNA的表达增多,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从实验结果中看出湿生扁蕾能引起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可能与其抑制Cyclin D1、CDK4、PCNA mRNA的表达和促进p21kip1·mRNA的表达有关,而通过湿生扁蕾对SW480细胞周期及增殖的调控可能有助于对结肠癌患者的病情治疗,相关表达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王雅莉等[31]选用SW480细胞以不同质量浓度的湿生扁蕾对其进行干预,并通过Bio-plex悬液芯片法检测了湿生扁蕾对SW480细胞中STAT3磷酸化的水平。发现湿生扁蕾具有抑制SW480细胞STAT3活化的作用,P<0.05有显著作用,并呈质量浓度-剂量依赖关系,结果如图6所示,湿生扁蕾抗结肠癌的作用与其抑制IL-6介导的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有研究[32]发现藏药湿生扁蕾对Bcl-2 mRNA表达与药物浓度增加而减少, 而Bax mRNA表达与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 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也有研究[33]发现湿生扁蕾提取物的抗肿瘤机制是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

图5 湿生扁蕾对SW480细胞Cyclin D1、CDK4、PCNA和p21kip1的mRNA表达的电泳图

图6 藏药湿生扁蕾对IL-6 诱导SW480细胞SATA3 活化作用的影响分析结果图

2.4 抗腹泻、抗炎、镇痛作用 景明等[34]采用番泻叶诱导的小鼠腹泻模型,以腹泻潜伏期和湿便总数为指标评价湿生扁蕾的止泻作用,用Bliss法测定湿生扁蕾的半数致死量 (LD50) 。结果发现湿生扁蕾各剂量均有止泻作用;湿生扁蕾的半数致死量为127.4 g/kg。湿生扁蕾的抗腹泻作用,主要表现在腹泻潜伏期延长和在相同时间内累积腹泻次数的减少,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景明等[35]同时还采用三硝基苯磺酸 (TNBS) /乙醇灌肠制作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给湿生扁蕾,观察对小鼠体质量变化、腹泻、结肠黏膜组织形态学及脾脏指数的影响。结果发现湿生扁蕾提取物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由TNBS的乙醇溶液所致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体质量下降及腹泻症状,显著降低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大体形态学损伤的肠黏膜粘连及其溃疡分值,明显抑制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脾脏肿大。湿生扁蕾提取物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能减轻结肠局部的病理性损伤。罗小文等[36]采用测定小鼠耳肿胀法、琼脂肉芽肿法及角叉菜胶致小鼠炎症渗出物中PGE2含量考察湿生扁蕾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福尔马林致痛法考察湿生扁蕾的镇痛作用。结果发现湿生扁蕾醇提物和生药均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琼脂致小鼠肉芽肿;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并延长扭体反应潜伏期;湿生扁蕾能一定程度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小鼠疼痛,湿生扁蕾的醇提取物抑制作用更强。同时,景明等[37]发现湿生扁蕾的乙醇提取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显著减少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发生腹泻与粪便隐血的动物数(P<0.05),并且能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局部组织形态学损伤;能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MPO的水平(P<0.05)。

2.5 抗肝纤维化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是扁蕾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之一,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动物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胡毅翔等[38]实验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纤维化具有良好保护作用,既能明显降低血清中ALT、AST、LN含量及Col-Ⅳ、IL-8和IL-6水平(P<0.05),又能显著调节肝组织TGp-β1、SMA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 (P<0.05)。韦淇元等[39]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可以明显减小肝组织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抑制FAK/P13K/Akt信号传导通路有关。徐晓燕等[40]实验结果显示黄酮类化合物能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血清中ALT活性、Hyp含量及肝组织中 MDA 含量,而T-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曹庆生等[41]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比较,黄酮类化合物能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 、HA、LN、Ⅳ-C、PCⅢ 水平、肝脏纤维化分级及α-SMA 、Vimentin 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 展望

从扁蕾研究状况看,对其化学成分研究比较全面,而含量测定方面研究比较少。目前已从扁蕾中分离得到共39个化合物,其中双苯吡酮及其苷有24个,萜类化合物4个,黄酮7个和其他类化合物5个。化合物活性及药理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如双苯吡酮化合物的抗菌、镇痛及抗肿瘤作用等;齐墩果酸的抗菌作用、木犀草素的抗纤维化作用等。但其药理作用机制方面研究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扁蕾是特色蒙药,很有必要深入研究其定性定量分析及药理作用机制。总之,为了使扁蕾更好地造福人类,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吡喃甲氧基果酸
小分子螺吡喃光致变色化合物合成研究进展*
羟基/乙基/羧基螺吡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能研究
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2-(2-甲氧基苯氧基)-1-氯-乙烷的合成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
11个品种来源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的测定
齐墩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1-O-[3-(2-呋喃基)丙烯酰基]-β-D-吡喃果糖的合成及应用
熊果酸对肺癌细胞株A549及SPCA1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
水线草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