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重庆与中东欧国家产业合作的路径探讨

2022-12-20郝敏佑

关键词:中东欧重庆贸易

张 霞, 郝敏佑, 杨 越

(1.重庆交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0074;2.重庆中东欧国家研究中心,重庆 400074)

一、引言

自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建立贸易合作关系以来,双方都取得丰硕的成果。到2021年,双方合作已涉足20多个领域。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年均增速为8%,是与欧盟贸易增速的2倍以上。特别是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依然呈现逆势增长的强劲势头,并且双方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34.5亿美元,与2019年相比增长8.4%,高于同期中欧贸易增幅和中国对外贸易增幅[1]。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合作关系不断巩固深化,合作模式不断创新拓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使国内外产业加速转移,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带来长期影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速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和贸易伙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开拓潜在市场等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020年5月,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出台重磅文件,重点提出要加强西部地区现代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位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会点与联动点,是西部开发开放的主要支撑,具有产业、资源、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中东欧国家连接欧盟市场,富含多种能源矿产,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重要地位。2020年,重庆与中东欧16国进出口总额约199.8亿元,同比增长24.7%,具有良好的贸易势头[2]。加强重庆与中东欧国家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有利于推进我国与欧盟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战略合作。

二、重庆与中东欧国家产业合作的必要性

(一)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倡议

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整体合作外交的机制下,“一带一路”倡议和 “16+1合作”以双方人文交流为支撑,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各国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中东欧国家强烈希望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合作,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中东欧国家主要的合作选择。中东欧国家是我国进入欧盟市场的必经之路,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地区的开放力度,支持新疆、甘肃、青海、贵州、重庆、四川、陕西、内蒙古等地根据区域优势,建设大通道、核心区域、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推进重庆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有利于“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开放我国内陆高地,使重庆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地方层面的经济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最重要的基础和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将会推动国家间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增加双方多层级合作的黏合度[3]。

(二)实现互联互通目标的需求

疫情下,许多国家认识到外向型经济模式主导的发展模式极为不利。疫情带来的逆全球化已启动,产业链分工引发欧美制造业空心化,美国、日本等国家鼓励自家企业撤出中国。部分外资企业的搬离撤出将影响我国的配套产业链。我国坚持发展以合作为核心的援助理念[4],为推进与中东欧国家的互联互通,从理论上讲,中国为中东欧国家提供了区域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中东欧国家交通基础设施需要升级,在基础设施上中国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一定优势,一定程度上满足中东欧国家的发展诉求[5]。重庆作为我国首个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同时承载着实现我国与中东欧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使命。重庆是中国的老牌制造业基地,在汽车、摩托车和轨道交通设备等制造产业领域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中东欧是欧洲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的集中地区,对先进技术与新兴产业的引进有迫切需求。重庆的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如高端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6],形成传统制造和新兴制造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重庆不断推进产业和贸易的有机结合,通过国际营销网络和贸易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2019年重庆全年工业增加值6656.72亿元,同比增长6.4%,2020年为6690.77亿元,比上年增长5.3%,增长幅度有所下降(1)数据来源于2019年、202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选择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因为中东欧是经济增长较快的区域,具有较好的工业制造基础。如斯洛伐克在汽车制造业上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政策,波兰是欧洲客车的主要生产基地[7]。为实现双方互联互通,新建国际产业链是双方必要的选择。

(三)产业转移与战略升级的需要

在国内大循环、国际双循环的情形下,申现杰和肖金成认为优化国内区域开放格局是当务之急[8]。重庆面临西部产业加快转移的重要机遇,国家政策鼓励重庆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促使区域间的经济内循环,从而实现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对于承接产业转移方面,重庆连接五大省份,南北通达,承东启西,可辐射范围广,还拥有产业多样化、资源丰富等良好的基础条件。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局面,我国的贸易政策由鼓励出口导向型转为鼓励进出口贸易。重庆踊跃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还有利于重庆提升国际交往、技术创新、消费供给、服务水平、现代交通及物流供应链的水平[9]。重庆拥有开放的通道、平台、产业、政策支撑,以开放数据、金融、运输、人才为重点,加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内外双循环,构建以“4+4”为战略突破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争取开放发展的战略主动[10]。中东欧国家无疑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之一,一方面中东欧国家在一些领域具有优势和基础,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城市的发展情况与我国内陆城市相似,相互促进的双向合作是重庆应对新发展格局的占优选择。

三、重庆与中东欧国家产业合作的可行性

(一)重庆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规模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据海关统计,2020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34.5亿美元[11],其中重庆与中东欧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约199.8亿元人民币[2],占比3.04%,重庆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规模仍然较小。根据重庆统计年鉴的数据,2010—2020年,重庆与部分中东欧国家的进出口、进口、出口贸易总额占比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出口总额涨势迅猛,重庆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日益频繁。重庆对中东欧16国的进出口总额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状态,出口总额远高于进口总额,反映出重庆在中东欧市场的购买力较弱。重庆于2011年3月开通直达欧洲的“渝新欧”班列,“十三五”期间中欧班列(渝新欧)累计开行突破7000列,是重庆与中东欧最重要的贸易方式之一。到2012年,由于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重庆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有所下降。为了契合中国与欧洲国家共同发展的愿望,2013年7月2日在重庆召开第一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这次会议拉近了重庆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双方贸易水平逐步恢复并不断上升。

2010—2020年,重庆对中东欧国家货物进出口展现出高度集中化,2020年中东欧与重庆进出口贸易总额排在前五的国家是波兰、捷克、希腊、匈牙利、斯洛伐克,约占中东欧国家与重庆进出口贸易的88%。其中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属于工业贸易总额较高且不断增长的国家[12],与重庆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重庆对波兰的出口总额排名稳居中东欧国家第一名且不断上升,2010年重庆对波兰的出口总额约为0.56亿美元,到2020年升至8.94亿美元,波兰在重庆对中东欧国家的出口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重庆对斯洛伐克的进口总额由2010年的0.06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33亿美元(2)根据2010—2020年《重庆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所得。,斯洛伐克、捷克在重庆对中东欧国家的进口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总体来看,重庆与中东欧国家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和种类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二)有良好的合作环境与基础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呈现“多层级”合作特点,地区层面的合作由来已久。2013年7月3日,重庆—中东欧研究中心项目正式揭牌, 重庆与多个中东欧国家城市建立合作关系。如与斯洛文尼亚、波黑的萨拉热窝市签订友好合作协议,与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市、伊尔福夫市、皮特什蒂市和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市签署经贸合作谅解备忘录。重庆与中东欧国家共同搭建贸易互动平台,举办商品推介展览会,宣传双方的优质特色产品,逐步扩大双方的商品贸易。2019年12月27日,重庆首条直飞中东欧地区的航线正式开通。这条航线的开通深化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匈牙利位于“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还在重庆设立总领事馆,与重庆开展温泉交流会,并签署环保基金合作协议。2021年4月23日,成渝地区与匈牙利创新合作大会在重庆举行,由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组成的维谢格拉德集团参与了此次圆桌创新会。重庆与匈牙利在科创领域发展向好,大会签约7项创新合作项目。中东欧国家在世界银行集团发布190个国家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基本都位于前1/3的位置。中东欧国家在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中,爱沙尼亚、捷克、拉脱维亚、保加利亚排名靠前,拥有较高的长期经济增长速度,主权信用评级高,未来展望乐观稳定,对国际贸易与投资有良好的支持环境(见表1)。在合作途径上,重庆的中欧班列(渝新欧)辐射或通达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家,将中东欧国家优质工业品、农产品、矿产品等带入我国市场。疫情发生后,重庆开通抗疫应急物资运输专列——“中国邮政号”,切实发挥中欧班列的作用。根据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规划,重庆与中东欧国家将扩大合作领域,促进各项目实施[13]。

表1 中东欧16国营商环境(3)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国别(地区)指南。

(三)重庆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具有互补性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中东欧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希腊债务危机、乌克兰危机、巴黎恐怖袭击、难民风潮等事件的发生,给中东欧国家带来消极的影响。中东欧国家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较强,发展阶段相似,给双方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21年前三个季度,重庆外贸进出口总额5770.3亿元,增长27%,在中西部排名第二位(4)资料来源于重庆市商务委员会。。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外贸代表城市,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增长空间很大,贸易结构具有一定的互补性[14]。近年来,重庆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总额不断上升,双方的贸易种类越来越多,贸易领域越来越深。2020年,重庆与中东欧国家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199.8亿元人民币[2]。重庆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等优势产品的出口,同时积极向中东欧国家进口特色产品,如乳制品、肉类、护肤品、酒类、农产品等。研究重庆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主要进出口商品发现,重庆主要出口商品的种类几乎满足中东欧国家的商品需求,而中东欧国家出口商品的种类也几乎涵盖重庆的进口需求,双边进出口货物类型互补性强。此外,中东欧国家对咖啡的需求量大,重庆虽不产咖啡,但却是全国最大的咖啡交易中心。越来越多的来自东南亚、云南的咖啡豆通过“渝新欧”运往欧洲国家。重庆咖啡交易中心的成立吸引了180多家企业,覆盖咖啡种植、收储、加工、贸易等全产业链,引发虹吸效应。咖啡相关配套产业纷纷布局重庆,使其咖啡产业链逐渐完善,满足中东欧市场的需求。

四、重庆与中东欧产业合作面临的问题

在“16+1”和“一带一路”的合作机制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投资。然而疫情的暴发导致全球经济受到影响,疫情常态化导致全球产业链面临挑战。重庆与中东欧国家的产业合作也面临诸多问题。

(一)产业合作面临环境、政策与技术制约

在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发布《2021年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中,中东欧国家除爱沙尼亚外,其余国家排名均靠后,经济表现、政府效率、商业效率处于中等水平。由于地理环境不同,中东欧国家的基础设施发展不同,大部分国家的基础设施较落后,低于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目前,重庆每百平方公里拥有的铁路密度不到3公里,在各省份中处于第三梯队。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影响双方合作的积极性。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法规、政策、机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中东欧16国中有11个国家属于欧盟,在政策法规和经济规则上需与欧盟保持一致。地理距离、合作标准、法律体系、欧盟一体化、关税水平都是导致我国与中东欧贸易效率低的主要原因[15],增加了重庆进入中东欧市场的难度。目前,重庆对外贸易水平相比东部沿海地区较落后,数字化转型水平相对较低。贸易关口以人工管理订单为主,面对较复杂的配额、供应等事项时,容易出现漏单和失单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制约重庆对外贸易的效率与效果。

表2 中东欧国家简况(5)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2021年全球竞争力排名来自IMD,*表示这些国家不包括在评估的64个经济体内。

(二)产业合作规模小、经贸合作区发展缓慢

据重庆统计年鉴数据库显示,2020年重庆进出口总值941.76亿美元(6)资料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数据库。,其中对中东欧国家进出口总值为199.8亿元人民币[2],约占当年重庆进出口货物贸易额的3.0%。重庆与中东欧16国产业合作规模小、贸易产品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汽车零部件等产品上,贸易产品总量大,但附加值普遍不高。重庆较多制造业处于国际产业链中间环节,主要负责加工和装配过程,创新能力较弱,在高端制造领域合作深度不足。目前中国已建立182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在中东欧国家建立的合作区仅有7个[16](见表3)。这些合作区分布的国家较集中、规模数量不足,存在与当地政府沟通不畅、产业体系尚未健全等问题[17],限制了重庆外资企业向中东欧经贸合作区的入驻,进一步影响重庆与中东欧国家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入合作。

表3 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7)资料来源于《1992—2018年中国境外产业园区信息数据集》。

(三)贸易通道存在不足

重庆到中东欧国家的主要贸易通道有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多式联运。铁路运输一直是交通运输行业的支柱,对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8]。重庆与中东欧国家的铁路运输主要是以中欧班列(渝新欧)为主,自开通累计运行约7600班。目前中欧班列存在的问题是频繁拥堵、时效性降低。一是由于疫情影响,常规国际物流流程被打乱,海运和空运运力紧张,欧洲多地出现港口拥挤,急需出口的外贸产品将目光转向中欧班列,同时国内众多中欧班列运行主线一致、同质化严重。二是中欧班列的运输通道建设不够成熟,面对突然涌入的大量货物,在关口检查、换轨通关时耗费时间长,降低运输效率。三是货源分配不当,目前有部分时效性低的货物选择中欧班列,致使发班频率紊乱,无法保证时效性高的产品运送。同时中欧班列对政府补贴依赖性强,回程货源数量少、品类单一,主要以日用品、木材、机电产品、农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带动性小。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的市场准入规则和要求不同,出口报关审核周期长、效率低,没有真正实现多式联运一单制的作用。重庆和中东欧国家的贸易通道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物流与产业联动滞后,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19]。

五、重庆与中东欧国家产业合作路径

(一)注重双方政策机制对接,优化营商环境

中东欧16国因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族宗教和国家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很难用同一种规则、标准和模式进行合作。根据“一带一路”倡议在政策沟通和设施联通上的要求,首先,政府间要积极构建“16+1”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尽快开展中国—中东欧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行性研究。根据中东欧各国的发展诉求有侧重、有规划地建立全面的制度安排,包括市场准入、税收规定、优惠政策、投资保护等方面;执行高标准的开放政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其次,要结合中东欧国家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根据产业定位,统筹考虑公共产品的建设。在政府的支持和主导下,依托重庆建工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优势与成熟经验,重庆积极参与中国在中东欧国家公路、铁路和轨道交通等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建设,提升双方在装备、技术、运营等多方面的合作,促进物流业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还应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出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办法,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控制项目总体风险,建立区域性公共产品,构建多样化的融资机制。

(二)培育“链主”企业,扩大产业合作规模

精准产业链的打造立足于重庆与中东欧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根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庆不断按照战略的要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同时由于疫情,重庆产业链的延伸性和关联性发展受阻。要想占据产业链主导地位,就要培育“链主”企业。重庆拥有坚实的汽车产业发展基础,政府应着力推动企业整合内外资本,鼓励重庆企业在中东欧市场的兼并、收购等经营行为。为了摆脱以国际代工方式参与的合作,建立以重庆企业为“链主”的产业链,充分发挥我国庞大内需的虹吸效应。电子信息产业是重庆招商引资的支柱产业,重庆应利用现有优势,支持智能终端企业以产业联盟、项目合作等方式,与爱沙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创新能力较高的中东欧国家合作,培育企业新竞争优势,加快产业升级。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山区大面积生长的野生中药材植物加上人工培育的中药材达2000余种(8)数据来源于百度文库的重庆市农业概况。,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发展中医药产业大有可为。为了加强重庆医药产业的产品研发和产业链的延伸,可利用匈牙利在生物制药行业拥有的独特优势,形成互利互惠的利益共同体。

(三)完善经贸合作区建设,创新合作形式

2018年《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指南》指出,境外经贸合作区在产业选择上应涵盖资源加工、制造加工、农业加工、商贸物流和科技研发等领域。目前,我国在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区主要以商贸物流和制造加工为主。为拓宽经贸区涵盖领域,在中东欧地区打造样板工程、建立先行示范区,如中波农业科技促进中心、中保农业合作区等。这些合作区成为中东欧国家的样板,如阿尔巴尼亚、波黑、黑山等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国家,正缺乏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结合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市场环境、优势资源,明确对方产业特色,政府围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建立和完善经贸合作区。旅游业既是中东欧国家的重点特色产业,也是重庆未来的支柱产业之一。大部分中东欧国家的产业结构都以第三产业为主,旅游业又是第三产业中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产业,辐射交通、酒店、商贸、餐饮等诸多产业。从理论上说,旅游产业链主要通过旅游路线的规划、旅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方式满足顾客的需求。由于疫情的影响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是产业关联的纽带,能够推动我国双循环发展。国家尽快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服务贸易规则,推动双方产业转型,转变旅游业的发展理念,依托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发展智慧旅游。

(四)优化双向贸易通道,打通运输梗阻

物流基础建设是实现重庆与中东欧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石。为了强化重庆与中东欧的产业链韧性,国家应加快重庆国际贸易通道建设。以建设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持续实现“一江两翼三洋”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通过黄金水道——长江的优势,围绕忠县新生港、两江新区果园港,依托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区,完成长江沿岸省市货源集结,打造长江国际物流节点,与中欧陆海快线对接,加强重庆与中东欧国家水运物流的流通合作。西南翼快速推进重庆—泸州—昭通铁路建设,连接昆明、大理、缅甸,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西北翼加快中欧班列(渝新欧)沿线国家和地区通关一体化建设,通过组织机构、制度设计、管理模式、作业平台等系统整合,健全和完善重庆赴中东欧国家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加速规划重庆机场的国际航线网络,升级改造运输场站[18],推动中欧班列(渝新欧)+空运物流通道建设,建立多式联运国际货运体系。依靠中欧班列、机场、铁路、港口等贸易通道,实现东西南北四向联通,使重庆逐步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中东欧中转站”。双方企业利用贸易通道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引导传统产业实现电商运营,打造跨境电商集聚区。通过电商平台将中东欧特色产品引进来,如希腊的橄榄油、罗马尼亚的葡萄酒、保加利亚的玫瑰和精油、捷克的啤酒等;将重庆产品送出去,如火锅底料、调味品、忠县柑橘、梁平柚、合川桃片等。

猜你喜欢

中东欧重庆贸易
重庆客APP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贸易统计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政治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