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熵值法的河南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

2022-12-19胡可可

关键词:河南省粮食高质量

李 治,胡可可

(河南工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步提升,连续6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为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居民对于食品消费需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强调“吃得好”“吃得健康”,要求不断提升粮食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河南口粮产量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生产了全国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全省粮油加工转化率88%,主食产业化率65%,在粮食生产、储备、加工、贸易、销售等环节取得明显成效,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河南粮食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产业链环节较短、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品牌建设不足、主体衔接不紧密、生产效益不高等问题。本文基于全产业链视角,构建涵盖粮食生产、储备、加工、贸易、销售等环节,包含技术效率、产业规模、经济效益、绿色发展、开放程度等5个一级指标的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05—2020年各粮食主产省区粮食产业发展综合指数,通过对河南省与其他粮食主产省区的对比分析,从时间、空间等角度探讨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为河南省制定和完善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1 文献综述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探讨,研究成果丰硕。理论探讨方面,学者们主要是通过借鉴经济学理论和解读政策背景,探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如:可持续发展理论、高质量发展理论、价值链理论、新发展格局等[2-5]。经验总结方面,学者们主要是从宏观角度研究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模式路径,如:“三链协同”“五优联动”等[6-7],或者是以某一典型地区为例,分析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有模式及其运行机制[8]。同时,学术界也开始基于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义,研究建立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也有学者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变异系数等测算全国或地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1.1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认识不同,学者们在构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过程中,也各有侧重。综合来看,主要有结果导向型、过程导向型两种指标体系(表1)。结果导向型指标体系基于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等同于其他产业的优化升级问题,强调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数值测度,而忽视了粮食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和过程性问题。例如,王瑞峰等以粮食行业总产值、粮食产业化水平作为度量指标[4],虽然该指标体系有较强的可测度性、可比较性,但考虑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其借鉴意义也相对较小。祁迪等将安全保障、结构效益、科技创新、绿色生态、包容共享作为一级指标[9],充分考虑到了指标体系的系统整体性原则,对于建立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但其偏重于粮食种植等产业前端高质量发展问题,对于粮食产业内部的储备、加工、销售等后端环节,则关注不足。

表1 不同学者构建的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过程导向型指标体系借鉴产业政策的评价方法,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视为产业政策的一种,强调从产业过程角度构建指标体系,注重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但是其简单地把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视为一般的产业政策,忽略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性与整体性: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和效益、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系统性工程,既涉及产前环节的提质增效、绿色生产,又涉及产后环节的绿色储备、高效物流、品质加工,还涉及粮食产业销售新业态与“最后一公里”配送等,极容易掉入片面评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认识陷阱。如表1所示,虽然部分学者特将粮食经济效益、生产效率等指标作为经济效应评价的指标之一[2,10],以此来凸显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粮食生产效益改善的帮助,但是学者们的指标体系都没有涉及储备、物流、加工的相关测度指标,难以全面系统地刻画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状况。

1.2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测度研究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算方面,学者较多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以全国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祁迪等[9]和王瑞峰等[4]分别采用综合指数法和SEM模型评估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粮食比较优势、粮食零售价格变动和农业可持续等方面是关键环节。也有学者从区域层面进行相关测算,梁伟森、方伟使用变异系数法,测算了广东省20个地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呈波动上升态势[10]。毛珂运用层次分析法,测算了衡阳市粮食生产发展水平,研究认为:衡阳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处于中等偏低位置[11]。总体而言,较少有学者从全产业链角度出发,实证测度某一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状况。

因此,本文首先借鉴结果导向型和过程导向型两类指标体系的优点,基于构建完备的粮食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全产业链视角,以生产、储备、加工、贸易、销售等5个环节为研究基础,围绕效率、规模、效益、绿色发展、开放程度等方面,构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然后,以粮食主产省河南省为例,运用熵值法测度2005—2020年粮食主产省区粮食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从时间角度,探究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演变规律;从空间角度,通过与其他粮食主产省区的对比分析,探讨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水平;从环节角度,研究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弱项。最后,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粮食产业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必然需求,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12]。因此,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包含效率高、规模大、效益好、绿色化、开放强等5个方面的内涵特征要求。①效率高。我国拥有14多亿的人口,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较低,提高粮食生产中各资源要素的使用效率,是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②规模大。只有粮食储备量充足,才能确保在面对突发事件等任何情况下能够保障粮食供给具有较强稳定性。③效益好。粮食经济效益的提高,一方面能够增强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粮食企业的经营积极性。④绿色化。粮食产业绿色发展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粮食产品质量的要求,而且能够保护农业环境,实现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⑤开放强。用开放程度衡量粮食产品对外贸易程度,有利于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粮食企业。

具体到分环节来讲,粮食生产、储备环节的研究对象是原粮,粮食加工、贸易、销售环节的研究对象是粮食加工品。①粮食生产是整个粮食产业的根基,为粮食储备、粮食加工、粮食贸易和粮食销售环节发展提供坚实基础。②粮食储备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充当“蓄水池”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面临国内国外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形势下,粮食储备环节显得格外重要。③粮食加工是发展粮食产业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就业,还可以增加粮食企业收益,促进食品行业快速发展。④粮食贸易有利于保障国内粮食总量和品种的结构平衡,缓解国内粮食生产和消费的紧平衡压力,提升我国粮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⑤粮食销售是粮食产品实现价值和消费者满足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最接近市场的环节,易于了解市场实际情况,并及时反映顾客的消费倾向。

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参考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按照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综合考虑指标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数据可获得性原则,最终选取以下生产、储备、加工、贸易、销售等5个环节,技术效率、产业规模、经济效益、绿色发展、开放程度等5项一级指标和12项二级指标,构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第一,粮食产业生产环节包含技术效率、绿色发展等2个一级指标,单位面积产量、劳动生产率、单位化肥粮食产量、单位农药粮食产量、单位薄膜粮食产量、机械化水平等6个二级指标。其中,单位面积产量为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反映耕地生产效率和质量。劳动生产率为粮食产量/粮食产业从业人员数,反映粮食种植者的工作效率。单位化肥粮食产量、单位农药粮食产量、单位薄膜粮食产量既可以反映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也可以反映粮食绿色生产状况,数值越大,代表效率和绿色发展水平越高。机械化水平为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反映粮食种植过程中农业机械的利用情况,是粮食生产资本投资的重要体现。第二,粮食产业储备环节包含规模产业1个一级指标,粮食储备水平1个二级指标。粮食储备水平主要考虑规模的大小,用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原粮量衡量,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原粮量越多,粮食储备规模越大,代表粮食产业的链条韧性越强,能够更好地抵御各类风险冲击。第三,粮食产业加工环节包含技术效率、经济效益等2个一级指标,粮食加工业总产值比重、粮食加工业效益等2个二级指标。其中,粮食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粮食加工业总产值/农业产值,反映粮食产业加工环节的深加工程度和链条延伸程度。粮食加工业效益为粮食加工业利润总额/粮食加工业总产值,反映粮食产业加工环节的质量效益水平。第四,粮食产业贸易环节包含开放程度1个一级指标,考虑到河南省农业生产主要以粮食产业为主,因此选取农产品贸易水平1个二级指标。农产品贸易水平为农产品贸易值/农业总产值,反映粮食产业贸易环节的对外开放水平。第五,粮食产业销售环节包含技术效率、经济效益等2个一级指标,粮食产品销售水平、粮食丰富度等2个二级指标。粮食产品销售水平为粮食产品销售收入/粮食加工业总产值,反映粮食产业销售环节的产品附加值和增值能力,是粮食产业销售多业态发展的重要体现。用人均粮食占有量衡量粮食丰富度,粮食产品品种越多,居民消费的选择范围就越大,越能够不断满足居民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如表2所示。

3 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3.1 数据来源

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原粮量、粮食加工业总产值、粮食加工业利润总额、粮食产品销售收入和人均粮食占有量等,来源于2005—2020年《中国粮食年鉴》,部分数据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农产品贸易额、耕地面积等,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中国海关数据库,单位面积产量、劳动生产率、单位化肥粮食产量、单位农药粮食产量、单位薄膜粮食产量、机械化水平等,由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计算所得。

3.2 测度方法

考虑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本文采用熵值法计算粮食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熵值法可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离散程度越大,在计算综合指数时该指标被赋予的权重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其计算步骤如下。

①数据的标准化。采用Z-Score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不同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公式为:

(1)

(2)

②计算指标yij的比重pij,公式为:

(3)

③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公式为:

(4)

式(4)中,可证明eij∈[0,1]

④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λj,公式为:

λj=1-e

(5)

式(5)中,当λj值越大,在计算权重时就越大,则第j项指标在计算综合指数中的影响力就越大。

⑤计算指标xj的权数wj,公式为:

(6)

式(6)中,j=1,2,3,…n

⑥利用公式

(7)

可以计算出第i区域的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ui。

3.3 结果分析

3.3.1 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间特征分析

①2005—2006年,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年取得较大提升。21世纪初,我国粮食生产水平大幅下降,国家确立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政策方针。2004年取消了农业税,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价格政策以及粮食补贴政策等多方面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保护力度,提高了地方政府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业的发展。②2006—2014年,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缓慢波动下降趋势。虽然粮食生产支持政策迅速扭转了之前的粮食生产下滑趋势,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政策与实际情况的匹配度下降,政策的负面影响也开始出现,包括粮食生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增”现象,市场价格扭曲等问题,导致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下降。③2014年后,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2016年综合指数下降为0.0708,这一现象可能与政策刚实施的边际效应较大有关;在2016年之后综合指数逐渐缓慢上升,2020年综合指数为0.0740。其原因可能是,在之前的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出现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新一轮的政策改革拉开序幕:一是建立市场化导向的粮食收购政策,尽可能减少对农产品价格形成过度干扰进而造成粮食市场价格扭曲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情况;二是对粮食产业的支持政策进一步细化和深化,更加注重粮食绿色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粮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图1 2005—2020年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变化情况

3.3.2 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省外比较分析

在中部粮食主产省中,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考虑到安徽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05—2020年整体呈现上升态势,湖南省近几年也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将安徽省、湖南省与河南省进行对比分析(见图2)。

图2 2005—2020年中部粮食主产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变化情况

①与安徽省的比较分析。相较于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上下波动变化,安徽省整体波动不大且呈现上升态势。其关键因素在于,一是安徽省的工业总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在中部粮食主产省中最大,而河南省的工业总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相对较小,说明河南省粮食产业加工能力和效率有待提升。二是河南省的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原粮量、利润总额与工业总产值之比、农业开放度的变化程度较大,说明河南省在这些环节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

②与湖南省的比较分析。2016年之后,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整体在波动中上升,而湖南省近几年粮食产业发展水平波动不大,且呈现上升态势。其关键因素在于,一是河南省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在2016年大幅下降,但湖南省基本呈直线上升;二是河南省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原粮量近些年上下波动幅度较大,尤其在2018年和2020年下降幅度明显,而湖南省较为平缓;三是河南省农业开放度在2016年后波动很大,2018年以后大幅度下降,而湖南省在近几年呈现出上升趋势;四是2020年河南省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而湖南省呈现上升趋势。以上4项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近年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水平上下波动以及2020年下降等现象。

3.3.3 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分环节分析

①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得分整体不断上升,且得分相较于其他指标来说最高,可见粮食生产机械化对促进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程度较大。“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农机购置补贴累计87.97亿元,有效降低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成本费用。例如,河南平舆县芝麻收获季全程机械化,高产又高效,使掉籽率从原来的25%左右降低为5%左右。《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农业装备全产业链发展(见图3)。

图3 2005—2020年河南省粮食产业生产环节各指标得分

如图3所示,单位面积产量得分呈现上升态势。单位面积产量对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程度呈“上升—下降—上升”的状态,尤其是2013年以来,单位面积产量得分上涨态势明显,对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程度更加明显。这一变化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2年4月,河南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并计划2022年新建756万亩高标准农田,力争到2025年全省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8759万亩。二是河南省近年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良种补贴、改种补种补贴等多项利好粮食政策。例如,2022年河南省发放农资购置一次性补贴资金共18.7亿元;2021年7月,卫辉市启动改种补种补贴政策,每亩补贴150元,促进灾后改种补种面积提高。

劳动生产率得分呈现上升态势。劳动生产率得分有赶超单位薄膜产量和单位农药产量的态势,其关键在于河南省各级政府始终注重农业从业者技能的提升。例如,2021年12月,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各地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纳入其中。三门峡市在培训人数、新备案农业企业评价机构和新增持证人才数等方面均取得不错进展,宝丰县则聚焦培训机制、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培训质效等方面。

化肥、农药和薄膜单位粮食产量的得分提高程度不明显。虽然近年来河南各地实施多种举措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例如,信阳光山县“稻虾工作”、商城县“稻鸭共作”特色农业生产模式,三门峡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政策措施,都有效推进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但从单位化肥产量、单位农药产量和单位薄膜产量3个指标的得分变化来看,近几年的提高程度较小,因此今后在农业绿色发展上还有较高的提升空间。

②储备环节。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原粮得分先高后低,2013—2020年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原粮量对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程度低于2005—2012年,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市场在粮食收购中的作用增强。河南省近年来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仓储体系:一是重视扩大粮食仓储规模,2021年底河南省已拥有粮食仓容9500多万吨,全国排名第一。二是重视提高粮食仓储智能化、信息化水平。2021年4月,河南省与华为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提升粮食仓储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技术与粮食储备工作的融合发展。三是重视储粮过程管理。例如2022年开始实施的新版《河南省储备粮管理办法》,明确了储备粮管理职权、粮食储存安全保障以及动用储备粮原则等内容,进一步确保“中原粮仓”的粮食安全(见图4)。

图4 2005—2020年河南省粮食产业储备环节指标得分

③加工环节。2016年之后,粮食加工业利润总额与粮食工业总产值之比的得分呈逐渐上升态势,粮食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的得分整体变化不明显;而这两个指标得分基本相同,可见两个指标对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程度基本一致。近些年河南省粮食加工业发展水平取得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粮食加工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底,河南省统计共有粮食加工企业1700多家,面粉加工产量全国第一。二是粮食加工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在2021年度“中国好粮油”行动中,河南省共有23个粮油产品入选,包括小麦粉、植物油、挂面等产品。三是粮食精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休闲食品、速冻食品、酒类酿造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效。如,淇县休闲食品“米立方”小麻花线上销售额仅几小时就超过百万元。临颍县获得“中国休闲食品之都”称号,永城市由“中国面粉城”转向“中国食品城”,等等。综合以上各方面内容分析,河南省粮食加工业发展水平近来取得大幅度进步,而且从粮食产业加工环节的指标得分来看,粮食产业利润总额的提升速度潜力凸显(见图5)。

图5 2005—2020年河南省粮食产业加工环节各指标得分

④贸易环节。开放程度得分整体变化不大。在2005—2016年,粮食贸易开放程度得分一直较为平稳,2017—2019年快速下降并延续至2020年。其原因可能如下。一方面,河南省积极利用“一带一路”等国家相关政策,参加和举办有关农业博览会,促进农业对外交流合作。例如,2020年河南省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线上销售达2238万元,现场签约4276万元,意向签约额7336余万元;2020年在河南洛阳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农博会,展会共有莫桑比亚、韩国等17个国家参加,在为期三天的展会中签订合同总金额136.7亿元。另一方面,受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17年以来河南省农产品贸易额持续下降。例如2020年河南省农产品贸易额下降至269692.4万美元。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河南省在多方面大力支持农产品对外贸易等活动,取得了较大发展。但需要积极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外贸支持政策措施,有效规避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粮食产业贸易的不利影响(见图6)。

图6 2005—2020年河南省粮食产业贸易环节指标得分

⑤销售环节。人均粮食占有量得分很稳定,说明其对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程度变化较小;粮食产品销售收入与粮食加工业总产值之比得分在2005—2016年的波动变化较大,2018—2020年呈上升趋势。作为我国“优质粮食工程”的重点支持省份,河南省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扎实推进“中国好粮油”等各项建设工作。一是积极投入大量资金,有效促进粮食产后服务水平和粮食质检能力提升。截至2020年3月,河南省投入优质粮食工程51.96亿元,并投入3.5亿元对43家优质粮油企业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二是积极打造河南省优质粮食品牌“豫麦品牌”,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加快由卖普通粮向卖商品粮转变。三是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河南省豫粮集团已在全省建成多家“中国好粮油”精品店,想念集团挂面类网络销售连续多年位居“双11”当日电商交易排名第一名。从以上分析可见,近年来河南省优质粮食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粮食产品销售模式逐渐多元化,粮食产品销售收入明显提高。但粮食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速与粮食加工业总产值的增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因此在粮食销售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见图7)。

图7 2005—2020年河南省粮食产业销售环节各指标得分

4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05—2020年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从时间演变看,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波动上升、增速趋缓的演变特征,其中,2005—2006年其发展水平年取得较大提升,2006—2014年呈现缓慢波动下降,2014年后整体呈现缓慢上升。从省外比较看,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中部粮食主产省间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相比安徽省、湖南省,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表现出较大幅度的上下波动变化,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分项指标看,河南省粮食生产效率取得大幅度提升,粮食绿色生产水平、粮食加工、贸易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环节,表征生产技术效率的机械化水平、单位面积产量、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呈现上升态势,表征粮食绿色发展水平的化肥、农药和薄膜单位粮食产量的得分相对较低。粮食加工环节,表征技术效率、经济效益的相关度量指标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程度基本一致,粮食产业利润总额的提升速度潜力凸显。粮食销售环节,表征粮食产品丰富度的人均粮食占有量指标得分稳定,表征粮食销售技术效率的销售收入与工业总产值之比得分呈上升趋势,优势明显。粮食储备环节表征产业规模等指标、粮食贸易环节表征开放程度等指标的得分整体变化不大、保持稳定,需要采取针对性较强的积极支持政策,有效规避国际形势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产业贸易的不利影响。

4.2 政策建议

4.2.1 持续推广粮食绿色生产技术

一是开展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推动形成粮食产业绿色生产方式,从源头上解决粮食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二是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机设备的科技水平,促进农机设备与大数据、互联网等高科技的融合发展。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的机制体制,探索农机服务新模式,持续提高农机社会服务水平。三是选择产量大县集中、基础条件良好的区域,建设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的粮食产业集聚区,积极开展粮食生产高质高效创建示范,集成推广标准化技术模式。

4.2.2 提高粮食产业加工水平

一方面,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降低企业的科研技术创新成本,鼓励企业向粮食精深加工环节延伸,提高粮食产品附加值,同时通过“三链协同”“五优联动”,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各企业的价值传递,促进产业融合。另一方面,通过推行以加工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为内容的粮食加工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建立起以大规模龙头企业为主导、以“专、特、精”为特色的中小企业作为支撑、以加工业为纽带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4.2.3 提高粮食产业销售和贸易水平

一是支持粮食产业龙头企业发挥自身力量,做大做强粮食产业链现有优势领域;同时,支持相关企业积极补齐粮食产业链的短板,增强粮食产业链韧性与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支持各类粮食食品企业,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积极组织开展“发现中国好粮油”等工作,挖掘和开发更多特色、绿色有机和高品质的粮食产品,增强区域粮食产品品牌的辨识度和竞争力。三是运用互联网、跨境电商等新兴技术,积极拓宽对外贸易渠道,扩大粮食产品的对外贸易市场。鼓励和支持粮食对外贸易企业积极与国际知名粮食企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深化交流合作,为粮食产品对外贸易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河南省粮食高质量
珍惜粮食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