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若木和她的流浪猫

2022-12-19撰文彭德

艺术品鉴 2022年31期
关键词:学院派当代艺术技法

撰文=彭德

若木简介:

若木,1992年生于上海,2015年毕业于西安美院,现居深圳。2016年为彭德教授在世界美术史年会翻译发言稿。2017-2018任深圳艺霏视轩艺术总监。2018参加《古城新脉-城墙之外西安当代艺术展》。2019-2020签约墨朗画廊。2020应邀访谈《唱和有应-青年艺术家专场》。

彭德艺历:

德,1985年主编《美术思潮》,1994年主编《美术文献》,主要出版物有专著《中国美术史》《中华五色》和当代艺术评论集《中式批评》《彭德自选集》《西安当代艺术》,曾担任《画刊》《当代美术家》《艺术当代》撰稿人。1995年主持中国油画家12人赴美展,2002年策划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2006年策划当代艺术批评模式探讨会,2012年主持第六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2017年策划中国当代艺术研讨会。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若木画猫,画的是瞬间感觉。这感觉如同刹那间的一瞥,远远看到闺蜜走来,看不清衣褶,看不清五官,更看不清毛发,却能立马辨识对方的体态和气质。当她描绘自己的瞬间感觉时,只要一深入,就会掉进学院派写实技法的陷阱,技法立刻扼杀感觉。在学院派人士的眼里,她几乎每幅画都没有完成,可是她不能再画下去,一画便流俗。她宁可画生、画涩、画坏,也不向学院派写实技法投降。她近年来的绘画题材,全是被遗弃的孤独无助的流浪猫。这些猫其实就是她和她的同类,即叛逆女生的处境和心境,有着同样的孤寂、寞落和自我怀疑。伤感的情调,凝重的调子和混沌的氛围,构成画作一以贯之的面貌。尽管猫在古埃及是月神的化身,在当下却成了心无着落的孤独女们的变体。

若木画画的天资在于她有图象记忆的秉赋。人们看书,有人一字字地看,有人一句句地看,有人一目十行地看,她不同。若木看书如同仪器扫描,凭感觉一页一页地翻,两小时能看完一部几十万字的书,然后说出书的意旨。五六岁时读过的《琵琶行》和《长恨歌》,她还能背出。图象记忆能力使得她的阅读量远远地超出了她的同代人,也超出了众多老师。其结果她让别人头疼,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让别人的知识显得捉襟见肘。这种天赋让她失去了很多师友,她甚至因此把她的心理医生整成了心理纠结的人,也把自己弄得更加纠结。这一切,多少能从她那抑郁的画面渗透出来。她曾在毕业创作图片附印自己写的散文诗,如同她绘制的不同题材的画面,有着内在的逻辑却没有表面的连贯:

张开灵翼,灵魂在寂灭中含笑而卧。

对偏执的偏执,个性与秩序的化身,被公共的狂热和集体无意识取代。

肉体被文明贬抑,一直延续了亚当时代耻辱的记忆。

而你,路过我的坟墓,穿过冰和荆棘做的鞋子,就这样,踏碎了我的啜泣和指节。

如果麦子不死,何来金色的麦田?上帝和麦子一样,是自愿死去的。

异教产生于圣人,妖魔产生于先知,残忍或缘于过于炽热的爱。

昔日玫瑰以其名留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

高唱帕加马的旋律,灵肉重归沉寂。

据说朱青生教授在这些诗句面前沉吟了好久,他可能无法把诗意同一个本科毕业生联系在一起,他不知道这女生已能写出一部让人意外的小传。日常生活中的若木呆若木鸡,辩论艺术时却口若悬河,不懂得谦让。她把内心生活和画画视为二而一的关系,只是生活在自己的感觉和判断中。她为数不多的朋友、师长,如同过眼云烟消散不返;她也没有生死与共的亲属,尽管亲属遍布各地,诸如老北京教授、大上海首长、东京的移民、多伦多的高管,还有巴黎的表亲。她排斥世俗的生活理念与生存状态,世俗的人群反过来也排斥她。其结果,自负、自恋、自卑混合在她的身上,造成了张扬而又胆怯、傲视画坛却又神经脆弱的性情。她把她的个人感受画了出来,能看懂并加以称赞的常常是熟人和圈外之人。圈内之人迷恋的是绘画的技法和形象的逼真,那是她在美院附中借读时就蔑视的对象。

若木出身外语世家,直系亲属都会三门外语。她表示学会了希伯来语和法语就去留学,专攻死海古卷或奇点艺术。长辈们激烈反对她画画,认为画画不是有教养的孩子的正当事业,为此她叛逆至今,成为亲情的自我放逐者。有人拿她同弗里达·卡罗相比,她却不以为然,说卡罗才气一般,长相比她野蛮。她的天赋和自负,随时都有可能被格式化的世界排除在格式之外,如同除草机会把长得高的禾苗无情地割断一样,她需要呵护她的小环境。

猜你喜欢

学院派当代艺术技法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手绘技法表现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中国画技法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学院派主义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