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自己一份坚守
——记返乡创业“牛人”周晓斌

2022-12-19张平

云南农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牛人牛场养牛

“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去不了的远方!”从心底荡起的笑容浮现在刚毅坚卓面庞上的周晓斌对我们说。

早就耳闻大街镇有个返乡创业大学生周晓斌养牛厉害。初冬暖阳的一天,闻着青草的芳香,我们踏进了周晓斌的牛场。初见周晓斌,颠覆了我对他的种种猜想,他文质彬彬,腼腆羞涩,活脱脱的文弱书生,怎么看都不像一个长期从事生产劳作的养牛人,和我心中“牛人”的样子怎么也对不上号,脑海里一下子跳出“人不可貌相”这个词,接下来,我带着疑惑与好奇,走进了他的办公室与他聊起了他的养牛经历。

17年前,当周晓斌离开家乡去昆明理工大学就读时,一定想不到,本愿望去更远的地方见更多世面的他,会回到家乡,宿命般搞起了肉牛养殖。

1982年,周晓斌出生在大街镇大街村槐树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周晓斌从小十分懂事,虽然在家排行老幺,但什么事都跟随父母做,每天做完作业就去田里、地里找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来做,像是找猪食、锄地、砍柴、放牛这样的活计都干得得心应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长大一些后,每逢放寒暑假,父亲都安排我每天到山上放牛,从小我就对牛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周晓斌笑着给我们分享了这个故事。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有魄力、有眼界又“严厉”的父亲,少年时期的周晓斌就在那时,为日后的成功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启航——源自热爱这片土地

2004年,周晓斌大学毕业,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被理工大留校就业1年。之后又到北京的企业打工,一直到2013年都在北京、上海两地搞蔬菜种植,工作环境和收入都还不错。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无法割舍情怀的周晓斌深深眷恋着家乡的这块土地。

2013年,当他得知家乡正在搞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的消息后无比的激动与振奋。在他的心里一直怀揣着造福家乡的梦想,同时,父母日益增多的白发更加坚定了他回去的决心。考虑到家乡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饲草资源以及对牛的情怀,周晓斌暗自下决心,回家就要养牛。同年12月,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北京,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号召,回到了家乡,一头扎进了牛厩里,边学边干,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养牛之旅。“肉牛养殖是一个周期较长的行业,我认为肉牛养殖的前景是很好的,它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周晓斌说。

征程——将所有精力献给牛群

可这位干了9年蔬菜种植的年轻人,此刻却傻了眼。蔬菜种植那一套标准、规范流程,恰恰与养殖是不相符的。隔行如隔山,周晓斌犯了难,除此之外还要面对养牛周期长、投资见效慢的问题。对于这些,周晓斌并没有过多纠结,他对自己说“去适应它”“干就完了”“认准路,走下去,只要坚持,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据他了解,在养牛生产中,传统的饲养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养殖需求了,只有科学饲养,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养好牛。他把种植蔬菜的规模化、标准化、精确化、人员专业化的思维带入牛场,对饲养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做到规范化管理。为减少疫病发生,他把牛场界定为自繁自养的牛场,从犊牛出生到育肥出售都是一条龙,按照科学管理的流程饲养。

“养牛是挺辛苦的,现在对于我来说虽然利润不高,但坚持下去肯定会好的。”对于养牛,周晓斌总是做到“三勤”,即手勤(勤记录)、腿勤(多接触牛)、眼勤(勤观察)。周晓斌拿出他厚厚的饲养笔记,满满的笔记记录了他从开始养牛起,牛场的牛发情时间、配种时间、预产期以及医治病牛的全过程。他说:“牛好,还要会养才行,不会养牛,再好的牛也会出问题;养牛一定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才能打好根基,才能持久。所以我们养牛就要爱护牛,这样牛才能回报你。”

人生的境遇正如四季更替,它们的到来从来都无声无息。也就是这些牛群,渐渐在天地之间变成一片浩荡;也正是周晓斌这种坚强不屈、守望幸福的精神,在绵绵人群之中注入着不竭的力量;这股力量鞭策他、驱使他投入所有精力去完成心中梦想。

坚强——面对挫折不留一滴泪

周晓斌深知,养牛就像行军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养好牛,必须要有充足的饲草。2014年,刚回到家乡的周晓斌除了自家2 000 m2地都种了皇竹草外还租了6 700 m2地种草,同年,建盖600 m2的牛厩。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015年8月10日通过咨询了解后从贵州购买23头基础母牛正式开始养牛。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不懂技术,没有饲养经验,拉回的23头牛由于没有做好应激处理和饲养不当,病死了5头,损失4万多元。2017年,饲养的母牛开始陆续产犊,其中一头妊娠母牛因胎儿过大,分娩时产程太长,难产而亡,损失2万多元。接二连三的损失,更坚定了周晓斌对技术的渴求,于是他挽起袖子,从书店、网店买来书籍边学边做,不懂就问当地的养牛能手和兽医技术员;同时在抖音、微信等网络平台积极学习,参加县、乡(镇)举办的养殖培训,每年都要自费到外地养牛大户、企业取经学习,钻研疾病防治、饲料营养、配种、接生、接生后的护理等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养殖理论和饲养水平,逐一破解养殖难题。由于他善动脑筋、勤于钻研、不怕吃苦,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牛能手。

面对挫折,周晓斌没有流一滴泪;面对困难,周晓斌没有退缩,没有畏惧,用自己的决心和恒心迎难而上,他坚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周晓斌从一个养牛门外汉变成了一个养牛的行家里手,周边的养殖户看到他饲养的牛膘肥体壮,都纷纷找他咨询养牛技术,他也毫不吝啬的把自己技术传授出去。“我希望更多的老百姓都能科学饲养,掌握饲养技术,养好牛,卖出好价钱。”周晓斌白皙的脸庞露出质朴的笑容。

丰收——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创业初期,周晓斌投入资金40余万元用于建厂房和购基础母牛。2015—2020年,牛场共投入资金120多万元;经过5年多的养殖繁育,周晓斌的牛场现在存栏能繁母牛43头,育肥牛21头,犊牛27头,种植饲草4.67 hm2。周晓斌介绍说:“2019年卖牛收入88万元,每年支付周边农户地租近3万元,厂里使用工人2人,支付工人工资6万多元;现在牛场饲养的牛价值180多万元,每年预计卖牛收入70万~80万元;牛场目前已经步入正轨,并有营利。”周晓斌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2017年,周晓斌获大学生返乡创业贷款10万元,享受国家草原奖补资金7万多元;2020年,牛场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享受国家项目补助。有了政府的帮助,再加上自身的勤奋踏实肯干,周晓斌养牛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牛养得越来越好 ,他主动到大街镇党委、政府,详细沟通自己的想法,希望通过成立一个养殖合作社与村里的志同道合的养牛户一起把牛产业做大,并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展。

2021年,景东景润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周晓斌任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按照“五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吸纳社员,同时提供全程技术服务。目前,合作社有社员6户,存栏肉牛近150头,产值300多万元。当问到他成立合作社的初衷时,他说:“因为这些都是我的父老乡亲,我希望能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教会他们养好牛。”没有什么华丽的表白,也没有什么豪情壮语,质朴的周晓斌自始至终牵挂的是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是这里友善勤劳的乡亲们。

当问及他对养牛的下一步规划时,周晓斌腼腆的笑了:“计划将发展更多和我一样志同道合的养牛户加入合作社,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抱团发展,带动周边农户一同发展养牛,增收致富。同时,摸索一套从饲养、接生、保犊、配种、提高繁殖率、防病、治病等自己的养牛体系,并在合作社里推广,带出更多的人才,努力为乡村振兴建设添砖加瓦,希望将来的某一天,自己养牛技术也达到国内外的先进水平。”

在全县上下大抓牛产业之时,周晓斌更坚定了自己养牛信心,更想借这股产业振兴之风,走好自己的创业之路。也许就是他的那份坚守,让周晓斌无论遇到什么磨难都变得更加坚韧;也许就是他的初心梦想,让他带着勤劳善良的人们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离开周晓斌牛场时,我们默默祝愿这个诚信、担当、善良的年轻人在养牛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牛人牛场养牛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在亚丁(二首)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牛人都是这样做事情的
养牛屯里的“牛状元”
牛人昨就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