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机制研究

2022-12-18刘彩娜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8期
关键词: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刘彩娜,庞 成

(1.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2.渤海大学 学生处,辽宁 锦州 12100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年轻干部接好班,最重要的是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班。[1]青年大学生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神圣使命,应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和忠实的践行者。但现状是部分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认识模糊、情感淡化。马克思主义信仰值不值得坚定?如何坚定?要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作出全面而科学的认识。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信仰

信仰是人们自发地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敬仰。坚定的信仰会对人们的价值判断、行为准则和理想追求产生巨大的力量。但无理由的信仰往往是盲从的,无真理性的信仰,往往会走向迷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经过实践检验、具有真理性认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上的,以规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对象,以实践为其检验标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能自发起作用,而是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为之奋斗,经过实践检验而证明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认同和内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立足于此岸世界而斗争的学说,不是寄希望于彼岸世界的憧憬和幻想。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之上的,是对现实的积极批判和改造。马克思主义是治河换水,治水救鱼。只有水好,鱼才能成活。[2]马克思主义就其理论的内在生成逻辑是对当前世界的正确认识和对未来社会的积极改造,是以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为终极目标的。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政治信仰

谈到信仰,“信”什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内容是对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和人类自身的肯定,以他们为信仰对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服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身处险境而绝地逢生、饱经沧桑而风华正茂,正是源于无数共产党人心中始终燃烧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熊熊火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没有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新时代青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对党、对人民忠诚。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人生信仰

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信仰、政治信仰决定了它应然和实然成为一种人生信仰。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践行着马克思主义信仰。今天,我们已经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没有了革命时期的生死考验,但和平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将面临金钱关系、义利关系调整的更大考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和自我实现的可能性。为此,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在选择过程中,比选择更重要的是支配选择的价值、理想和信仰。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中。只有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仰,才能使人在选择时摒弃纯粹的个人利益,把自己的选择放大到更大的民族和国家的视角下来思考。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理论给我们思想的智慧,历史给我们实践的经验,现实给我们前进的力量。一种理论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是否包含科学性和真理性、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具有现实需要和传人。同样,可以从这三方面来探索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坚实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一)是否包含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 世纪40 年代,是科学的学说,具有真理性价值,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分析问题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超越百年历史时空的真理力量,是因为它对人类历史上优秀思想成果在批判继承基础上的真理论述,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正确揭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伟大,不在于它能为后人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在于它为后人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论,开辟一条新的通往真理的道路。正如列宁所说:“沿着马克思的理论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不会穷尽它。”[4]

当代世界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科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如何看待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如何认识商品经济基本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如何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如何处理生态文明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何看待贫富差距过大、公平正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科学认识和合理解释,都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找到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时至今日依然愈加显现其真理光辉和鲜活生命力。

(二)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理论因社会的需要而创立,社会的需要也是它能够持续存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原因。马克思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登上历史舞台,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完成自身的解放斗争。纵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可以发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事业陷入低谷,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一再沉渣泛起。但究其根源是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失败,是僵化体制带来的失败。

同时,人们总是在一定历史背景和条件下认识事物,条件的有限性决定了认识的水平和界限,我们不能片面地把某些论断的过时归结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过时。马克思主义在批判中诞生,在批判中继承和发展,也重视自我批判、自我革新,是开放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从革命到改革的艰辛探索,百年风雨兼程,一路筚路蓝缕但依旧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了全体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三)是否具有现实力量和传人

自《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的174 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无产阶级拥护它、学习它,资本主义害怕它、驳倒它。可以说,在人类思想史上从未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这样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历经百年之久,马克思依然是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主义不只是存放于图书馆中待人阅读和研究的典籍,它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它是具有实践性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学说传遍世界各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和支持者也遍及整个世界,形成强大的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马克思主义不仅影响和改变了人类世界,也深刻地改变了近代中国。历经百年风雨,中国共产党从建党时的50 多名党员,不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到现在已拥有9000 多万名党员。理论之所以能变为现实力量,源于无数共产党人还有众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者的实践。这些都能证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为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要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坚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一)真知:加强理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机制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真知”的认识过程,应是从零散片面到系统完善的认知,是由“浅知”到“深知”的。

首先,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这是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仰的前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蕴含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经典著作之中,经典原著是参天大树,基本原理则是树上的智慧之果。因此,要掌握基本观点就要读原著、悟原理而不能只读二手资料,否则会如同在小溪中舀水而未见过汪洋大海。

其次,培养大学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深化基本观点、掌握基本方法的能力,是树立坚定理想信仰和价值判断的保障。人人都有对问题的基本立场,这是客观事实,但立场正确与否,是对立场的价值判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此基础上,还应培养三种素质:正确的人民群众观、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正确的规律发展观。

最后,不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最终的归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真信:坚持实践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强化机制

做到从“姓马”到“信马”的转变。要意识到“姓马”是光荣的,因为历史上从没有一种学说是以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姓马”容易,“信马”不易,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还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不仅要汲取广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还要有关心社会和为人民服务的热情。知其世界观、方法论,信其真理性、价值性,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从真知到真信的过程,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内化的过程。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定期开展知识性实践教育,并在思政课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如寒暑假“三下乡”活动、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四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贫困地区支教活动等,使抽象的理论在实践中变得具体,使青年学生在实践中真正走近人民大众、感悟时代心声,从而坚定信仰、锤炼品格。通过实践强化,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人民群众观念,从而在实践教育中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民底色,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真行:完善知、信、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外化机制

完善马克思主义信仰知信行的外化机制,一方面,需要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容易将权力、金钱等利益关系视为信仰选择的标准。大学生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补足精神之钙。从外部国际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当前的发展充满机遇与挑战。作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更应做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真知、真信、真行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需要注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遵循科学性与人民性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地位毫不动摇。重点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在个人的成长道路和全面发展过程中,做到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苍白的、空洞的,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要我们真听真学,还要真信真用。言行不一的信仰,不是真正的信仰。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不仅要掌握完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还需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外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的清醒,还应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要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还要增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本领和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决心,努力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洪流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