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解剖学课程中实施育人工作①

2022-12-18胡婷鸿赵朝华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8期
关键词:解剖学育人思政

胡婷鸿,赵朝华

(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21)

人体解剖学属于基础医学中重要的形态学必修课程,是研究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是医学生首先开设的第一门医学课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三全育人[1],所以我们更注重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奉献精神的培养[2]。我们学校大一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第一或第二学期陆续开设解剖学课程,这个阶段的学生不仅医学知识基础薄弱,而且对医务工作者这个职业的认知和职业道德形象把握尚不明确,因此,融入育人元素尤为重要。

一、育人工作教学理念

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理念为协同育人[4]。我们教研室在教学过程中响应协同育人的理念,一方面将育人元素渗入专业知识中,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另一方面作为医学基础课程,通过与其他医学课程密切联系这一桥梁,达到与各门医学课程育人元素相互贯通、协同育人的目的。

二、育人工作教学目标及元素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的基本观点上,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人体解剖学课程中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描述繁多,专业名词众多,并且,有些知识点会随着科研发展而进行更新。因此,教研室把引导学生形成和掌握科学的学习观点作为一项育人工作,在教学中融入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互影响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1]等,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思维,进而引入文(读教材)、图(看图谱)、物(观察标本、模型)、活体(自身验证)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牢记知识点的目的。

2.在职业素养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良好医德医风奠基

医学生本科阶段专业课学习任务繁重,新时代的医疗环境对医务工作者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仅凭传统的思政课程难以满足现阶段对医学生的育人要求。通过与学生交流,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及职业素养,在目前复杂的医疗环境背景下出现就业心理压力增加等情况,引发毕业后就业前景不乐观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我们在解剖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融入爱护大体标本、关爱患者、珍惜生命等思想教育,使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可以更好地吸收思政元素,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素养,培养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二)育人元素

1.政治方向和方针政策

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健康需求和医疗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形成社会矛盾,政府为了满足人们对医疗卫生需要而采取一系列方案和行动,使大众受益。我们在上课时引入近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方面相关的卫生政策,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了切身利益受到保障,另一方面感受到祖国越来越强大,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比如讲到眼球内容物晶状体时,我们引入“光明扶贫工程”这项免费救治项目,在全国多省贫困地区救治数10 万名白内障患者这个案例[5];讲到心血管时,我们告诉学生目前心脏支架巨幅降价93%,从万元价格下降至中位价格700 元左右[6],等等。

2.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新时代更加需要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贡献,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培养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中枢神经系统中我们结合临床讲到“脊髓灰质炎”时,讲述我国著名病毒学家顾方舟从小立志学医报国,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为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奉献一生的事迹[7],培养学生为民担当的使命感。

3.专业伦理和道德法治

医学专业伦理涉及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医学道德问题或现象,如我们实验课中大体老师和标本的保护。遗体捐献者生前自愿签订遗体捐献协议书,去世后遗体用于医学教学,极具奉献精神,我们尊称他们为大体老师。大一上实验课时,学生就开始接触大体老师,如果不尊重他们,这将触碰到医学伦理和学科尊严的底线,因此,教研室把尊敬大体老师作为学生的第一堂课。在第一节实验课上课之前会带着学生宣读解剖学誓词,向大体老师默哀、致敬,告诉学生在实验课上不许拍照、摄像、随意讨论,相应教学视频不得随意进行传播,等等。这些内容的渗入教育了学生不违背专业伦理道德,敬畏生命,保护大体老师和标本,铭记遗体捐献者的奉献精神。

4.科学精神和职业发展

医学生的职业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即为坚持不懈“寻求真理”[8],其内涵丰富,包含实证精神、批判精神、怀疑精神等[9],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是实践能力和革新意识两个方面。这部分育人元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理论课上穿插解剖学家、医学家及其他科学家的科研事迹,实验课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标本,发现个体间器官位置、形态特点之间的差异,观察标本与模型发现模型设计的不足之处等,逐渐学会质疑和实证,为他们以后在医务工作中注重事实、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在线上教学平台的资料库中导入了“诺贝尔奖展示栏”,内容包含:消化系统的学习中引入巴里·马歇尔和医生沃伦执着于“幽门螺杆菌与胃炎和胃溃疡的关系”的研究,获得了200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神经系统的学习中引入意大利组织学家Camillo Golgi 和西班牙组织学家Santiago Ramón y Cajal 一起发展和完善了硝酸银染色技术,并详细地描述了神经细胞的复杂结构,发现并命名了“高尔基体”,从而获得1906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1];感觉器的学习中引入科学家贝克西利用电话模型,研究了测鼓膜、听小骨及耳蜗的听觉机制,提出“行波学说”,并发明了Bekesy 听力计,获得了196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对其评语为“如果没有贝克西,我们就不可能对听觉刺激和物理机制有如此清楚的了解”[12];呼吸系统的学习中可以美国科学家阿克塞尔和巴克一起鉴定出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并证明这种受体有感知嗅觉的功能,这一嗅觉受体的发现对嗅觉的产生机制的研究有重要影响,使两位科学家获得了200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3],等等。

5.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众所周知,学医的目的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但是我们希望作为一名在校的医学本科生,首先要通过学习医学知识来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在课中会引入与学生这个年龄段密切相关的医学常识或疾病的预防治疗等内容。比如在运动系统方面,学习骨的可塑性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身身高问题,不要服用非正规渠道的增高药,不要进行非正规手术等,要通过科学饮食与锻炼来促进自身发育;在学习脊柱整体观时,强调对颈曲和腰曲的保护;在肌学部分学习时,鼓励学生加强对全身大肌群的锻炼等。在消化系统方面,拓展智齿的发育和科学处理问题、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原因和症状、胆结石的预防等。在呼吸系统,引入鼻旁窦炎、哮喘的缓解和治疗方法,拓展青春期男女发声产生变化的原因,告知学生吸烟的危害,等等。在泌尿系统方面,拓展血尿、蛋白尿表现,因剧烈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尿液改变,肾结石的成因,马蹄肾和多囊肾的形成等。在生殖系统方面,引入隐睾症、异位妊娠的概念及治疗方法,拓展卵巢、乳房和前列腺相关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输精管、输卵管结扎术以及包茎/包皮环切术,此外,还会普及常用的避孕手段等。在循环系统方面,引入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全身各处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等。在感觉器方面,拓展保护视力的方法、维生素A 与夜盲症的关系、晕车产生的原因等,引入中耳炎、青光眼、白内障及飞蚊症等的产生与治疗方法。在神经系统方面,引入小脑损伤后共济失调、先天性脑积水、带状疱疹、方形肩、翼状肩、爪形手、垂腕症、马蹄内翻足、足下垂、斜视、面瘫等特殊病变的认识和诊断。

三、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理论课内容多、课时少,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融入

基于此,融入多样化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实验课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融入元素,实验课的课时长,教师可以在讲解标本和模型时引入相应的内容,在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育人教育。教师在线上教学平台或微信、QQ 上建立交流群,课前或课后与学生分享与当堂课程相关的时政新闻、文章和短视频素材等链接,一起交流讨论来达到育人的目的。此外,在学校内部举办形态学绘图大赛,本着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对医学形态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夯实医学基础知识、培养创新思维的活动目的,拓展医学视野,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课程思政的融入。

(二)育人元素存在单一、生硬等问题

要使一门课程的育人元素丰富、贴切,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研室的教师将结合课程章节内容与素材特点,先挖掘和整理元素,分门别类,并实时更新,初步达到“丰富”育人元素的目标,之后让学生当评委进行筛选,去除从学生角度来看过于生硬无意义的元素,从而达到“贴切”的目的。此外,我们将在师生群体中举办“贡献育人元素”活动或比赛,这样既可以通过全员搜集资料来进一步丰富元素库内容,还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的过程来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不同医学专业对育人元素的需求存在差异

每个专业都有各自的发展沿革,对应的专业学生也都有不同的职业规划和素养要求。基于此,教研室通过与不同学院的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或通过线上查阅资料,来借鉴他们的思政元素,之后通过设计打磨来融入人体解剖学这门基础课程中。比如所有医学专业可以在绪论的学习中引入白求恩精神,而护理专业还可以单独引入南丁格尔精神;药学专业可以在神经系统的学习中引入镇痛药的普及及其与血脑屏障的关系,等等。

(四)教师群体师德师风的培养

做好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创建积极的教书育人环境。加之孔夫子倡导“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一理念,可见,高校教师本身的师德师风教育在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教研室以所在的党小组作为中心,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由组长安排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并组织教研室所有成员集中学习,不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树典型,做示范,从而保证教研室内部始终维持良好的师德师风。

四、结语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提高“第一课堂”的育人成效,毫无疑问是教师来负责。在保障师德师风建设良好的基础上,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时代之问,是党和国家立德树人的迫切需求。作为一名高校人体解剖学专任教师,今后将继续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多搜集、整理育人元素,结合课程知识点将其巧妙融入课堂中,这是一个漫长且需要不断坚持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继续针对不同人体解剖学相关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功能解剖学等)、不同专业学生(临床、麻醉、口腔、影像、预防、护理等),对育人元素库进行个性分类,满足不同医学专业对育人元素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探索育人工作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如何更好地实施这一重要问题。

猜你喜欢

解剖学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