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ACTS模式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与创新
——以《舞千年》为例

2022-12-18时姣姣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5期
关键词:综艺舞蹈受众

时姣姣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

文化类综艺节目从电视文化栏目演变而来,随着一系列爆款节目的出现,文化类综艺节目被众多的观众所青睐,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综艺节目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彰显出文化特有的生命力。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本质仍然属于大众艺术,但它是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相融的产物,呈现出一种复合的艺术面貌。相较于传统娱乐类、谈话类、益智类综艺节目,文化类综艺节目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目前,文化类综艺节目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文化类综艺节目被越来越多的卫视注意到,也逐渐成为各大卫视的标配。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满足大众娱乐需求和精神需求时,需要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国内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十几年的探索和演变中,从引入明星到素人回归,从选秀到竞演,从大众娱乐到圈层狂欢,不断推陈出新。而国风在年轻群体中的流行给舞蹈节目带来了新的契机,此前河南卫视制作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唐宫夜宴》《纸扇书生》的意外出圈获得了全民点赞,这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古风舞蹈,在追求个性的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新国潮。两期节目播出后,《舞千年》在哔哩哔哩(bilibili,也称B站)的播放量超2000万,评分高达9.9分,就连学习强国也开设了《舞千年》专题,大力推荐该节目。该节目之所以能大获成功,一方面是在模式上打破了舞蹈综艺的固定思维,用影视化的方式解构经典舞蹈作品,拉近了观众和舞蹈艺术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用实景和特效相结合的方式,为不同风格的舞蹈增色,在视听层面增强了作品的艺术美感、感染力和沉浸感。

视觉传播机制ACTS模式最早由传播学者宁海林提出,是指通过视觉、知觉动力理论来分析图像,达成从能指到所指(即从视觉元素到图像表征)的实现路径,再结合图像传播的特点,形成一种特别的视觉传播机制[1]。ACTS模式包括吸引注意(Attention)、引向内容(Content)、展现主题(Theme)和积淀为符号(Symbolic)四个层面[2]。影视作品首先要通过视听觉感知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受众的注意力被吸引后才能领会影视作品能指表征后的所指,最终以情感符号的形式在受众心中得以沉淀,实现视听传播的终极目标。因此,视觉传播机制ACTS模式有助于更好地对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舞千年》进行分析。

1 吸引注意:破舞综格局,寻溯中华记忆

吸引注意是视觉表征的第一个层面。从影视传播的角度来说,吸引注意是指其传播的内容能否引起观众的收视兴趣。作为一门小众艺术,舞蹈类综艺节目的欣赏门槛较高,同时节目制作规格的持续升级、多元舞种的加入,也在不断提高观众的审美水平。《舞千年》则对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作出了富有启发性的创新表达,成功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

首先,相对于之前国内市场大多数以“竞技+真人秀”相结合模式的舞蹈类节目来说,《舞千年》是实验性的,该节目没有采取传统模式,而是用故事加24支舞蹈,开创了一种新型的文化剧情舞蹈综艺模式。它把中国传统节日以综艺和剧集的方式加以呈现,给受众呈现出一种时空穿梭之美,并以找寻最美中国舞蹈为主线剧情,让5名“荐舞官”跳转于各个朝代背景之间,从春秋到现代,从远古到未来,以歌会的对抗模式分成两派轮流荐舞。这种“剧情+小剧场+舞蹈”的模式,让节目风格介于影视剧与综艺节目之间,既能诠释出舞蹈之美,又富有娱乐性。

其次,相比在节目模式上的创新,《舞千年》在舞台整体视效呈现上也有不同表达。在“视觉革命”不断升级的当下,特效在综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节目都融合了3D、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技术,旨在为观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此前《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舞蹈的出圈,让舞台艺术与水下摄影、扩展实景等拍摄手法相结合,让观众耳目一新。但《舞千年》选择了以实景拍摄为主、特效为辅的方式,节目导演姜小巍表示:“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判断观众对技术一定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果一味地用特效,即便技术手段不断升级,带给观众的惊艳感也会越来越少,最终一定会产生审美疲劳。”[3]正是得益于大面积的实景拍摄,节目里出现了不少名场面。例如,《踏歌》里少女们灵动的舞姿与清新的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场景——鸟语花香、溪流涓涓、及笄少女踏歌而来,犹如一幅生动清丽的画卷;《越女凌风》中雾气弥漫的崇山峻岭间、气势如虹的瀑布下,女剑客独自舞剑,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仙侠之气扑面而来。同时,该节目的风格多元,甚至借鉴了王家卫电影、老版《西游记》乃至科幻等不同影视风格。例如让人印象深刻的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的片段,在神笔张幻想天宫的一幕中,节目并没有追求绚丽的场景,反而选择了更为质朴的风格,让人联想到《西游记》里嫦娥翩翩起舞的画面。不同的舞蹈风格,搭配不同的景色,呈现出不一样的影像风格,在视听层面增强了舞蹈的美感,在实景和特效的搭配下,提高了舞蹈的渲染力。

《舞千年》将综艺化的架构和影视化的故事画风相结合,呈现出高度融洽的形态,并用独特的视听风格改变了以往舞蹈节目的呈现方式,提高了辨识度。从节目效果来看,剧情不仅成为舞蹈的注脚,增强了舞蹈的感染力,剧情化的内容本身也极具戏剧魅力,极大地丰富了节目看点。

2 引向内容:以“舞之精品”表“史之气脉”

ACTS模式的第二步目标是在以丰富的视听体验吸引受众后,让观众把目光停留在节目内容上,使受众的感受上升一个新的层次,即引向内容。《舞千年》属于文化类节目,其中文化是根,舞蹈是切口。用舞蹈作为传统文化的切口最为合适,因为不论服饰、礼仪乃至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故事,都能被舞蹈家沉淀在作品之中。《舞千年》每一期都像是一集精致的历史创意剧,既有人物特色、戏剧冲突,又将很多当下“热梗”融入其中,激发了很多年轻观众的观看热情。该节目之所以备受年轻观众青睐,是因为真正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很多作品都已经被演出过上百场。同时,《舞千年》借用综艺的外壳和影视化的表达,在无形中拉近了舞蹈与大众的距离。这种以更贴近观众的方式展现的舞蹈艺术,可以让观众在欣赏舞蹈时的角度不再单一。

首先,该节目选择以历史上的4个文化盛世作为背景,让5位嘉宾同时兼具现实世界“荐舞官”与历史故事人物的双重身份,穿越时空寻找舞蹈、推荐舞蹈。例如,节目首期“铜雀剑舞宴群臣”,以曹丕、曹植两人荐舞开场,以舞蹈剧目倒叙了从东汉《相和歌》—春秋战国《孔子》—旧石器时代《火》的历史发展进程。每一支舞蹈的背景故事相互独立,又通过曹丕、曹植等人的荐舞相互联系,以剧情代替综艺节目主持人,更能深入对舞蹈背后的情感与文化进行解读。节目中的舞蹈编排也有大量的国风文化展现,如在《踏歌》篇章中,汉代的女孩们要行“及笄之礼”;在《孔子》篇章中,出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论语名句。

其次,《舞千年》将整期节目放进较为完整的历史故事中,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节目中每个舞蹈都会有独立的小剧场,创作者赋予每个舞蹈一个完整的故事。例如,《赵氏孤儿》中对于程婴形象的塑造,多了身为父亲的不忍与悲悯,与传统故事中的忠义形象有所不同;在《秦王点兵》中,将关注点放在那些青史无法留名却也没能回家的将士们身上。历史人物的个体叙事使节目呈现的整个历史世界更加真实、完整,这种基于历史的再创作可以使不同历史阶段的舞蹈更加巧妙、自然地联结,使整个节目更加贴近大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舞蹈节目的观赏门槛,使大众更容易在情感共鸣中获得沉浸式体验。

《舞千年》以影视剧的形式辅助叙事,在舞蹈这种感受性极强的艺术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并嵌入剧情故事,用舞蹈讲述动人的中国故事。同时,运用镜头强化演员的情绪表达,引领观众触及其情感内核,让更多年轻人看懂原本含蓄而高冷的古典艺术,从而传承其背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3 展现主题: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

主题即主旨,是作品想要表达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也是综艺节目传达的最终目的。作为一档讲中国故事的舞蹈综艺,《舞千年》坚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萃取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舞蹈精华,集聚国内顶尖舞蹈团队,以舞蹈联结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脉络。

首先,节目中呈现的每一支舞蹈从开始到结束,只要台词涉及生僻古文都会有对其创作灵感和相关文化进行解注,让观众不仅能够欣赏视觉盛宴,还可以知其所以然。例如,《相和歌》来源于我国汉代的传统文化,在汉人心目中北斗是盘、日月是鼓,把盘鼓踩在脚下,即是把日月星辰踩在了脚下,在曼妙的舞姿下寄托女子思夫的情感;舞姿豪迈的《书简》则蕴含着孔子想让自己的思想流传各地的愿望;婉约的《秭归》蕴含着王昭君对家国的思念……总之,《舞千年》用舞蹈来讲述中国文化,传播中国美学,弘扬中国精神,诠释中国内核,表达中国情思,实现了由外到内的质的飞跃。

其次,《舞千年》由河南卫视和B站合作制作、共同播出,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自主传播中国文化。B站是以网生代为主要受众的潮流文化娱乐社区,用户黏性强、活跃度高。其弹幕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互动感和使用感,节目播出后网友纷纷发弹幕表示“每一帧都是文化自信”“舞蹈综艺的天花板”。同时,有很多国外观众在节目播出后发布了自己对《舞千年》节目感想的视频,表达了自己受到的震撼和对于节目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舞千年》的国际化传播,扩大了其在年轻受众群体中的影响。这种跨平台的持续传播让河南卫视的文化类节目摆脱了传统电视节目传播的困境,引起了年轻受众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

4 符号积淀:群体共享与文化认同

符号是一种“携带意义的感知”,包含特定的象征意义[4],而影像便是文化符号的一种呈现,通过传媒把这种文化符号大批量地复制与传播,可以使受众的观赏体验达到最大化。从符号学角度来看,电视综艺节目是一系列流动传播符号组成的符号系统[5]。《舞千年》通过精心设置,提炼中华精神文化符号,呈现传统文化的隐喻意义,再现家国情怀,实现了社会大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节目弹幕中有大量“美哭了”这类强烈情感共鸣的表达,这表明国风、国潮不只是一种表面符号的热潮,也包含一种精神涌动[6]。例如,节目中《踏歌》尝试用舞蹈的形式复现古代礼乐的意境;《幻世金刚》表现的守护精神,从大禹治水开始,始终是中国文明非常重要的内核。如果把这些作品铺开并有序排列,便是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把泱泱中华历朝历代的政治背景、文明符号、色彩美学、社会实况微缩得详略分明、凝练精美。同时,该节目将五千年历史文明浓缩在一步一足、一开一合、一聚一展的曼妙舞姿中,恰巧回应了节目名称“舞千年”。

节目以寻舞为引,进行文明溯源,在古今穿越中对中华文化进行编码,唤起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舞千年》以匠心激荡传统文化千年回响,它的破圈表明现代中国与古代中国在观念、文化、家国情怀,乃至在命运根源处一脉相承,这构成了人们心中被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不断激荡、不断建构的文化精神。

5 结语

中华五千年有无数文化瑰宝可以挖掘,文化节目要想在年轻群体中掀起波澜,就需要找到值得表达的内容和合适的表达方式,并且要勇于不断探索。《舞千年》将文化与潮流碰撞、历史与娱乐结合,以丰富的视觉表现和准确的符号表征来渗透与传播中国文化,在彰显文化自信的同时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了节目与观众情感的融通与共振。纵观河南卫视一系列既破又立、精益求精的综艺作品,笔者意识到,好的文艺作品应当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来,到当代大众内心里去,向下深耕,向上进取,赋予传统文化崭新的生命,生动讲述中国故事。

猜你喜欢

综艺舞蹈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