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fsQCA组态视角的我国家庭健康教育水平及提升路径分析

2022-12-17侯冠宇胡宁宁熊金武

医学与社会 2022年12期
关键词:组态变量政策

侯冠宇,胡宁宁 ,熊金武

1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北京,100088;2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42

“科教兴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诠释了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教育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全面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教育至关重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撑,教育水平则是决定人才质量的关键因素。面对现代家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家庭教育知识的潜在需求,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覆盖深度、广度以及教育投资水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十分突出。在党和国家日趋重视教育的现实背景下,厘清区域教育政策与微观主体的健康教育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作用路径至关重要。

梳理已有研究,发现文献主要从经济、社会两个角度探讨教育水平的影响因素。究其原因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进程和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随着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成为社会主要劳动力,其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之一。王胜今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教育的“汇流效应”存在代际传递,教育溢价也会汇流到其独生的子代身上,从而进一步加大教育差距[1]。二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越来越容易获取伴随的是青少年对于信息甄别和处理的问题,这也成为家庭教育关注的主要方面。如章丹等人研究发现,父母身教能更好地约束青少年的上网行为,父母教育方式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其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还显著受到社区周边家庭父母教育方式和对网络活动偏好程度的影响[2]。三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进入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地区教育政策与人力资本问题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政府支持和教育政策出台已成为提升我国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方超发现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对于不同教育支出水平的家庭具有马太效应,应通过财政投入模式的改变促进结果公平[3]。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的家庭教育政策对于家庭教育能力提升具有直接效益,未来政策的制定应着眼于现代化,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重视家庭教育法律和学科体系的构建,家庭教育应该通过完善的法治保障和科学的理论体系构建衍生成为社会系统而非家庭内部的单一要素[4-5]。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于家庭教育水平与教育投入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更多集中于特定因素,对于更前端的教育政策如何影响家庭健康教育水平与教育投入并未展开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将微观家庭教育与宏观教育政策结合起来,对教育政策执行效果进行研究。本文从家庭健康教育水平覆盖度、纵深度以及投资水平3个维度,探究政策组合效果对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路径,为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教育政策文本数据来自北大法宝数据库和各省级政府门户网站公布的教育类政策;家庭教育水平数据来源为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 CHFS)数据。其中包括家庭住房资产、家庭金融财富、家庭负债、家庭信贷约束、家庭收入、家庭消费、社会保障以及人口特征等方面的信息,采用多项措施控制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6]。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样本覆盖全国343个区县,收集34643户家庭、107008个家庭成员的信息,数据具有全国及省级代表性。具体指标涉及如下。

结果变量。本研究选取家庭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投资作为结果变量。在对数据进行关键变量缺失值和极端值处理后,得到34607户家庭。从三个角度探究教育政策组合效果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影响路径。本文使用的结果变量均基于该数据库的调查结果进行筛选与处理,结果变量赋值见表1。

条件变量。本研究选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政策文本作为研究的条件变量(不含港澳台地区)。具体范围为其行政区划内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之间出台且当期有效的政策文本。借助科学质性软件等科学方法,对教育政策的分析单元定义为具体条目,将每一政策内容进行编码,定义政策文本内容。得到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通知、计划、意见和规划等类型的教育政策5775份,部分政策样本见表2。

为更好探究与分析区域教育政策对家庭健康教育水平的影响效果,对各类政策按照政策实施部门、实施内容以及政策实施目的及效果进行分类,将教育类政策样本分为完善财政资金支持与保障制度(A)、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和提升学校办学水平(B)、完善教学设备及基础设施建设(C)、鼓励社会参与教育,吸纳更多社会资源(D)、加强学生心理与健康(E)、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和防范学生厌学辍学(F)、举办文化活动营造良好学习环境(G)7项政策条件变量[7]。对收集的各项政策条目基于这7项条件变量进行归属编码截取的示例见表3。

表1 结果变量赋值说明

表2 教育政策样本表示例

1.2 研究方法

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QCA)是1987年由美国社会学家拉金(Ragin)提出的[8]。这一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研究方法中存在的并发性、非对称性、多重等效性等问题。fsQCA(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关注于微观案例的因果关系,以往研究着眼于总体的平均发展趋势,难以解决多重因果复杂性的微观问题[9]。本文基于组态视角,分析教育政策在家庭层面的影响机制。在技术层面,fsQCA操作具有“二重性”,无论是定性分析方法抑或定量分析方法,它都能与之结合,探索因果关系的“黑匣子”[10]。近年来,QCA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管理、营销、经济、医学等多领域解决因果关系复杂性的重要工具[11-12]。

1.3 校准

在fsQCA中,校准(calibrating)是给案例赋予集合隶属的步骤,校准后的集合隶属于数字0-1之间。研究中根据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取值分布确定“完全隶属”“交叉点”“完全不隶属”3个断点即“锚点”,将案例校准为取值在0-1之间的模糊集合[13],校准结果见表4。

表4 结果变量和条件变量的校准

2 结果

基于fsQCA对上述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原始数据进行赋值、测度、校准后,生成真值计算结果,据此可知组态视角下,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的所有逻辑组合关系。见表5。

表5 真值计算结果

2.1 必要条件分析

接下来对变量进行必要性分析。本文从一致性、覆盖率两方面,对7个条件变量与3个结果变量间是否构成充分或必要条件进行检测。值得注意的是,fsQCA的一致率指标是说明通过这一路径且实现最终目标的样本数比例的大小,表示“给定条件的组合导致特定结果”为“真”的可信程度。覆盖率指标是说通过这一路径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例,表示具有给定结果的案例中,具有这一条件组合的案例占比。当一致性指标大于0.9时,认为其为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为保证结果的稳健性,还对单个变量缺失情况下的影响进行检测[14]。根据表6单变量必要性分析结果显示,7项政策单一条件变量的一致性指标均低于构成必要条件的临界值0.9。说明各单一变量对于结果的产生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无法有效解释教育覆盖水平、教育纵深水平、教育投资的发生条件。本研究为保证结果的稳健性,还对单个变量缺失情况下的影响进行检测。7个前因条件及其“非集”的一致性皆未达到0.9,故每一个条件都不是必要条件。家庭健康教育覆盖水平、纵深水平、投资水平是诸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2 条件组态分析

运用Quinen-McCluskey算法进行模糊集分析。对于前因组合的前期案例分步检查,选择默认个案数量为1,一致性阈值为0.8,删除真值表中不符合频率的阈值行,根据所选的一致性阈值将结果编码为0或1,即可根据频率将集合分类为相关组合,其他组合则不相关。在QCA中选择标准分析(standard analyses)可以得到3种解,分别为简约解(parsimonious)、中间解(intermediate)、复杂解(complex)。本文使用 fsQCA 3.0中的“标准分析” (standard analyses)程序对真值表进行条件组合分析。见表7。

2.2.1 家庭健康教育覆盖水平的组态分析。针对家庭健康教育覆盖水平,解的一致性为0.818,总覆盖率为0.821,涵盖4条路径:C1、C2、C3、C4,即说明C1-C4路径结果可以解释约82.1%的案例。在教育政策与家庭健康教育覆盖水平的组态分析中,财政资金支持与保障制度政策与加强学生心理与健康政策是核心政策条件。具体来看,组态C1、C4说明,心理与健康政策是改善健康教育覆盖水平的核心政策。由于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校园伤害、意外伤害事故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需要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安全的环境并予以正确指导,苏州市教育局颁布《苏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关爱学生生命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甘肃省教育厅颁发《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做好近期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组态C2、C3说明,财政资金支持与保障制度政策是提升教育覆盖水平的核心政策。为全面加强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推进各地区教育发展,广东省财政厅、教育厅建立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出台《关于建立全省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的通知》、贵州省出台《贵州省学前教育资助省级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推动家庭健康教育覆盖水平的提升。

表6 单个变量必要性分析结果

表7 家庭健康教育促成因素组态分析

2.2.2 家庭健康教育纵深水平的组态分析。针对家庭健康教育纵深水平,解的一致性为0.791,总覆盖率为0.7035,涵盖4条路径:D1、D2、D3、D4,即说明D1-D4路径结果可以解释约70.35%的案例。在教育政策与家庭健康教育纵深水平的组态分析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政策是核心政策条件。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近年来,各级政府采取系列措施,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如河南省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吉林省教育厅颁发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等文件,推动了我国家庭健康教育纵深水平的提升。但不可忽视的是很多地区仍存在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教师职业吸引力亟待提升等问题,这也是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重点。

2.2.3 家庭健康教育投资水平的组态分析。针对家庭健康教育投资水平,解的一致性为0.801,总覆盖率为0.860,涵盖3条路径:I1、I2、I3,即说明I1-I3路径结果可以解释约86%的案例。在教育政策与家庭教育投资水平的组态分析中,完善教学设备及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与举办文化活动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是核心政策条件,即说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会增加家庭对教育的重视,进而吸纳更多的家庭资金投入。具体案例涵盖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等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建设与完善、相关文体活动的举办,可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进而促进家庭健康教育投资水平的提升。

3 讨论

3.1 基础设施建设与赛事活动直接影响家庭健康教育水平

“完善基础设施”与“赛事活动”政策是提升家庭教育投资水平的核心政策,直接影响家庭健康教育水平。政府财政资金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能够提升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和重视程度,相关基础教育设施的完善和文化活动比赛也能增加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水平(一致性>0.8)。在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文化活动等举措是提升教育纵向发展的关键路径[4]。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教育相关硬件设施以及文化环境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

3.2 原因条件之间的协同效应促成家庭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

从整体来看,教育政策对家庭教育水平以及教育投入产生影响的路径较多,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3];现有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育覆盖度和纵深度(一致性>0.8),但各地区驱动路径存在差异。说明目前的教育政策在促进“教育覆盖广度和纵深度”上很难兼顾双重目标且政策间的配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未来需要加强教育政策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促进教育资源融合。构建协调统一的教育指导体系,加强不同主体之间的政策协作,促进教育资源融合,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在顶层设计上,遵循由因到果的导向原则。

3.3 原因条件间的互动关系使得多条路径出现

在分析各省份案例时,发现“社会参与”政策可以使更多家庭享受到健康教育资源,且社会力量介入能够对政府办学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规范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政策能够降低辍学行为,提升教育覆盖度。因此要整合区域间的健康教育资源,促进政府和社会教育资源融合[4]。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搭建数字化教育平台,实现“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模式的有机结合,为教育公平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提供保障。在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对高素质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的情况下,政府应延长教育年限,继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既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也要做到教育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的实现。

猜你喜欢

组态变量政策
政策
政策
抓住不变量解题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也谈分离变量
助企政策
政策
基于PLC和组态的智能电动拧紧系统
PLC组态控制在水箱控制系统的应用
铸造行业三维组态软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