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质量视域下区域工业经济赋能发展路径探析
——以淄博市规模以上工业为例

2022-12-17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淄博市增加值全市

贾 明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人民政府, 山东 淄博 255100)

引言

淄博[1]是一座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已经超过110 多年,工业文明浸润深、氛围浓,工业产业门类全、配套能力强,全国41 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9 个在淄博市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多达90 种产品产销量居全国前3 位,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纺织、建材以及新材料、医药和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汽车及机电装备等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当前,淄博市依然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期,“高质量发展”始终是淄博市的第一要务。目前淄博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格局,淄博必须客观评估自身的发展动力和潜力,在与兄弟城市的比较中对标找差,全面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全面提升在黄河流域城市群中的地位与竞争力。基于此,本报告梳理了2020—2021 年淄博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山东省部分工业经济总量相近地市作为比较对象,客观地展现淄博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成绩[2-5],并提出一些思考,探讨未来工业可释放的动力、可挖掘的潜力,进而提出增强工业经济动力和潜力的可行性关键措施。

1 工业产业“凤凰涅槃”,工业经济获得高质量发展

1.1 2021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增加迅猛

工业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全市保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2021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1 863 家,同比增长24.5%。

1.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提高较大、增加值保持较高增速

2021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3.3%,比2020 年提高4 个百分点,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仅低于菏泽市(14.2%),居山东省第2 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 个百分点。

1.3 工业产销两旺,出口增速旺盛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48 种工业产品有144 种产品产量增长,增长面达到58.1%。其中,化学药品原药增长0.8%、平板玻璃增长44.4%、发动机增长6.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1.8%,产销两旺;实现出口交货值399.4 亿元,增长40.4%。其中出口产品中,冶金、机电、医药、服装、建材、农副产品、石化、轻工和纺织品分别增长105.8%、85.5%、23.9%、22.6%、33.2%、24.7%、72%、35.2%和9.9%。

1.4 工业经济效益增速保持较高水平,非公有工业企业贡献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21 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淄博市全面续深化“六大赋能”,大力实施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工业经济取得优异成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 037.4 亿元,增长31.0%,全省第二,仅次于菏泽市(31.4%)。实现利润392.5 亿元,增长75.8%,全省第三,仅次于东营市(247.5%)、滨州市(124.2%)。全市有21 个大类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或扭亏为盈),占53.8%。其中,化工行业实现利润249.2 亿元,增长186.4%。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46.3亿元,增长19.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40.5亿元,增长71.2%。特别工业领域中的非公有经济发展势头高于全省市平均水平。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工业企业1 703 家,实现营业收入4 505.34 亿元,同比增长37.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达到74.6%,同比提高1.2 个百分点,占比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非公有工业企业户均营业收入达到2.6 亿元,同比增长19.4%。

1.5 工业发展质效持续提升,新经济产业步入快车道发展

这几年,淄博市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全面起势。2021 年,全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占GDP比重达到39.4%,同比提高1.4 个百分点。工业产业加速迈向中高端,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0.4%、16.4%,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3 个、2.3 个百分点,合计拉动全市增速4.4 个百分点。2021 年,淄博市列入山东省“十强”产业工业部分增加值同比增长22.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5 个百分点,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8.1%,较2020 年全年提高2.9 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0.5%。

1.6 工业技改加速奠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向新兴产业扩张

淄博市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计划,在全国首创“技改专项贷”扶持政策,带动全市2021 年工业技改投资比2020 年增长22.5%,增速居山东省第3 位。新兴产业投资快速扩张,2021 年“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39.3%,占全部投资比重由2020 年的49.0%提高到55.9%,占比提高幅度居山东省第1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2020 年增长37.1%,占工业投资比重由2020 年的60.6%提高到65%。

1.7 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积极健康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政府科技政策

2020 年,淄博市规模以上研发投入达到86.6亿元,全省第七名,前面有青岛市、济南市、潍坊市、烟台市、德州市和临沂市,紧跟后面的有滨州市和威海市,德州市和临沂市以微弱的优势超过淄博市。淄博市全社会研发投入中,规模以上工业企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全市规上企业投入研发经费占全市研发经费的84.4%,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了1.74 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企业达到735家,企业数量比2019 年提高10.9%。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企业339 家,比上年增长35.1%。设有研发机构的企业324 家,比上年提高幅度8.4%。

1.8 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双双稳步提高

2021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7.1%,比2020 年提高4.6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4%,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3 个百分点。

2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当中的几点思考

2.1 工业经济区域间发展不够均衡

从地域分布来看,区县间单位数量差异仍旧较大,以中心城区为圆心的区域经济集聚效应依旧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区县差距。受经济聚集外部性影响,市场主体往往会优先选择交通、人力、资本及科技要素的聚集地,高新区、临淄区、淄川区和桓台县等区县占较大优势。受科技创新和政策利好的拉动,产业园区和高新区新登记市场主体优势明显,未来发展势头强劲。

2.2 工业经济当中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大型工业企业带动作用减弱

2021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9.7%,集体企业下降10.5%,出现下拉全市增加值的局面。另外,2021 年全市37 家大型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4 个百分点,并且自2021 年二季度以来始终低于平均水平,对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才30.7%,出现较大回落点,较上半年回落达到5.9 个百分点。

3 未来工业经济高质量赋能发展可行性建议或策略

3.1 产业赋能再升级,壮大发展新动能

积极实施产业能级提升规划和工业互联网赋能行动,聚力构建全市、全网赋能一体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全力推进工业产业数字化,迅速打造“工赋城市”。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大局,扎实推进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积极培育氢能、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做深做实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新动能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2 强化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中的的技术赋能

淄博市工业企业未来几年要努力实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紧跟国家、省市工业战略需求,全面清除“双循环”构建的“堵点”和“断点”,巩固淄博市在山东省制造业重要的地位,进而成为山东省重要的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将“淄博智造”、“淄博创造”做大做强。

3.3 金融赋能再加码,增强发展后劲

新发展格局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金融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淄博市金融业要发挥优势,在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未来金融业要为淄博市工业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贡献自己的力量,继续加大实施新一轮基金倍增计划,要以淄博科创基金港为载体,积极主动吸引集聚天使投资、PE、创业投资、并购等股权投资基金,为新兴产业提供资金保障。在大中型企业层面,支持以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项目融资、不动产抵押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3.4 营商环境再优化,加强工业企业培育厚植赋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简政放权、净化市场环境,提升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和便利化水平。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坚持目标导向,精准靶向招商,强化金融赋能、场景驱动、沿链招引,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氢能、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深化实施新经济培育厚植“沃土”行动,全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环保产业和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上赋能平台思维和市场化,引进新变量、搭建新组合,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服务生态,提高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为主体培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3.5 快速融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经济圈,积极主动打造山东省域副中心城市

淄博市未来要全方位无缝对接省会经济圈、济淄同城化科创大走廊、市主城区“紧密圈层”等重大布局,借势发展、融圈发展,积极主动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锚定“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目标定位,突出“品质提升、发展提速”,加快建设淄博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现代物流枢纽基地,全面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赓续新征程。

4 结语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就是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经济转型、优化、提升过程中的阵痛、艰辛、煎熬,换来淄博市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齐头并进发展。展望未来,淄博市既要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又要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关键在于工业经济发展“变革开放”的勇气和“稳”的坚韧,在突破传统产业“压舱石”地位的同时,又要擘画、高瞻远瞩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淄博市工业经济生态、绿色、持续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淄博市增加值全市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山东省淄博市鹏翼美术教育作品展示
我家的小客人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0%